云南省红河州建水县第二人民医院内一科 云南 建水 654306
摘要 目的:分析研究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于急性脑血栓患者的治疗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8月至2015年8月在我院诊治的80例急性脑血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增加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康复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运动功能评分、神经功能缺损恢复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急性脑血栓患者实施早期康复护理干预,能加速患者康复进程,提升患者的运动能力,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 早期康复护理 急性脑血栓 疗效
急性脑血栓是临床上发病率较高的疾病,属于心脑血管疾病的一种;急性脑血栓拥有相当高的致残率、病死率[1];发病后,患者均会出现程度不一的后遗症。有研究表明,对患者进行针对性的有效治疗的同时,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患者的康复也是至关重要的[2]。为此,我们研究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急性脑血栓患者的治疗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8月至2015年8月在我院诊治的80例急性脑血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基本资料如下:男性42例,女性38例,年龄在52~72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8.3±2.7岁。两组患者的一般性资料对比差异P>0.05,无统计意义,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干预。
1.2.2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具体措施如下:
(1) 心理护理干预:由于急性脑血栓的发病迅速、病情凶险,因而患者会有害怕、焦虑不安等负面心理,这影响了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及治疗效果;因此,护理人员应主动与患者进行亲密交流,深入了解其不良情绪以及产生的原因,并进行针对性的开导;也可以引用成功治疗案例来激励患者;同时,鼓励患者家属给予患者良好的心里支持;医护人员为患者建立一个舒适的治疗环境,使患者接受治疗时能有一个愉悦、轻松的心态。
(2) 肢体功能护理干预: 护理人员为防止患者出现肢体功能退化的现象,采取促进患者血液畅通的措施,运用健侧肢体的方式进行一些关节运动,或使用健肢来帮助患肢进行运动;督促患者多多卧床休息。
(3) 被动按摩护理: 遵照先按摩大关节、后按摩小关节的原则,为患者按摩失去功能的患侧肢体,促进其血液循环,有效降低患者的肌肉萎缩和关节僵硬等的发生率。
(4) 做好体位摆放工作: 将患者的肢体处于良肢位,定时协助患者进行更换体位,结合左卧、右卧、平卧等方式进行休息,避免患者长时间保持同一体位而形成压疮,防止关节变形。
(5) 护理站立锻炼: 从急性脑血栓发病的第五天开始,耐心指导患者进行坐位锻炼后,护理人员即刻找到支撑位置,协助患者借助支撑,进行站立锻炼,等到具有一定锻炼成果后,指导患者进行步行锻炼。
(6) 饮食护理干预: 一些患者在发病后,会出现程度不一的吞咽功能障碍。因此,护理人员指导患者食用糊状食物外,还要激励患者进行主动饮食,务必小口慢咽,切忌着急。
(7) 语言及认知能力的干预: 在帮助失语症患者进行语言功能锻炼时,第一运用声音来激发患者的听力,第二再为患者演示口型,逐字逐句纠正其发音。等到患者恢复一些口语能力后,竭力鼓励患者与他人进行口语方面的交流,从而提升患者的记忆能力和学习能力。
1.3评价指标 (1) 根据神经功能评分标准[3],将急性脑血栓患者的康复效果分为明显好转、好转以及无效这三个等级。(2)将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采用Baahel 指数评定)和运动功能(采用简易的Fegl - Mevyer评定)作为评价指标[4]。
1.4 统计学方法 将收集整理后的两组患者数据使用SPSS18.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分析,P<0.05,具有差异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恢复情况对比 观察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恢复总有效率为95.00%显著优于对照组80.00%;P<0.05,具有差异统计学意义。见表1.
3.讨论
急性脑血栓是临床上极为常见的心脑血管疾病,年龄多在40岁以上,严重者可引起死亡,也是我国成年人残疾的主要病因[5],患者中大多存在运动障碍、语言障碍、意识障碍等情况,致残率高达 60% ~ 80%,因此尽早实施综合康复干预能改善其各项身体机能,对患者有着极其重要的治疗意义,为此我们进行本文内容的研究。
本研究通过对急性脑血栓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干预、肢体功能护理干预、被动按摩护理、做好体位摆放工作、护理站立锻炼、饮食护理干预、语言及认知能力的干预等一系列早期康复护理措施,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本研究表明,实施早期康复护理措施的观察组,其神经功能缺损恢复总有效率、日常生活能力评分、运动功能评分均优于实施常规护理的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意义。
综上所述,早期康复护理措施是行之有效的护理干预,值得临床推崇。
参考文献:
[1] 向秀芳. 急性脑血栓形成早期康复护理干预的效果分析[J]. 中国医药指南,2013,9( 05) : 158 - 159.
[2] 赵伟,杨敏,郭春妮,等. 急性脑血栓形成早期康复护理干预的效果分析[J]. 护士进修杂志,2013,24( 03) : 276 - 277.
[3] 赵霞. 对急性脑血栓患者进行早期康复护理的效果观察[J]. 当代医药论丛,2014,12( 11) : 162 - 163.
[4] 赵艳,梁渝,姚宏波. 急性脑血栓患者早期康复护理干预的效果探讨[J].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3,34( 21) : 244 - 245.
[5] 许贞爱. 脑血栓患者心理特征及治疗干预[J].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7):1401-1402.
论文作者:范丽君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2017年第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6/22
标签:患者论文; 脑血栓论文; 能力论文; 肢体论文; 功能论文; 对照组论文; 效果论文; 《中国医学人文》2017年第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