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新时期中小学校长的基本素质,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小学论文,新时期论文,基本素质论文,校长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经济全球化、世界多元化,中国入世贸及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正在完善等多种要素对基础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其中最重要的表现就是基础教育竞争开始国际化,应试教育开始向素质教育转轨。作为基础教育实体,中小学教育的兴衰直接关系到国民教育的成败。因此,探索在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中基础教育的新思路成为每一位中小学校长必须面对的严峻课题,21世纪的中小学能否全面实现素质教育,学生能否在德智体等方面得到全面协调的发展,打好具有国际竞争力优秀人才的基础,中小学校长的素质与办学观念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具体来说,新时期的中小学校长要具有六大观念:即三个面向的教育战略观念、面向市场的导向观念、增加活力的竞争观念、注重质量的品牌观念、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观念、以法治校的法制观念。要处理好四个方面的辩证关系:即管理科学与管理艺术的关系、质量和效益的关系、校长决策与发扬民主的关系、保持传统与建立特色的关系。可以说,新时期的中小学校长只有具备这六大观念和处理这四个方面关系的素质才能更好地完成其职责与历史使命。
一
“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是邓小平同志于20世纪80年代提出的关于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战略指导思想,作为服务贸易的组成部分,我国教育服务已对WTO做出承诺,教育国际化已经是一个客观的事实并会得到持续的增长,邓小平同志的这个战略思想更显得高瞻远瞩,作为校长,应放眼世界、以发展的观点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发挥基础教育的作用。
随着中国的入世,国外部分教育资源会越来越多地进入我国中小学基础教育市场,既可成为我国基础教育的有力补充,另一方面,也对我国中小学构成有力的竞争,包括教育指导思想的竞争、生源市场的竞争、师资的争夺等,因此,中小学校长必须形成“三个面向”的教育战略观念,把它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出发点与归宿点之一。“三个面向”的教育战略观念在新时期中小学校长所应具备的观念中具有支配性地位。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发展和完善,要求学校培养出来的人要有新的精神和观念,新的知识和能力,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适应国际竞争对人才竞争的要求。要以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作为学生的精神内核,形成具有团队合作意识、竞争意识、开拓意识、风险意识、商品意识、创造能力、应变能力、社交能力的人才。新时期的形势需要中小学校长树立“三个面向”的教育战略观念,投身教育实践,对教育教学思想、内容、方法和评价等方面进行一系列改革。
面向市场的导向观念是中小学校长必须树立的又一个重要的基本观念。市场观念的最基本最重要的出发点是对市场需求的了解,中小学校长必须对中小学教育市场在各个时期的变化与特点进行调查研究,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进行战略预测与分析。市场调查与预测,可以有效地减少由于工作的盲目性和短期行为造成的不必要损失,避免严重失误,更好地满足学生成才的需要与社会对中小学的要求。
中小学校长树立市场观念的另一个重要表现为成本效益观念。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教育经费来源多样化,在教育经费不足的条件下,各级各类学校兴办“校园经济”是一种趋势。从改革开放新形势的要求和发展教育事业对资金的需求看,中小学应该固本培源,固教育收入之本,开校办企业及其他途径的收入新源头,破除“学而优则仕,士不言商”等传统观念,增强经济意识。这既可以改善办学条件,又可提高教师的待遇,解除教师的后顾之忧。
竞争观念是保持并增加中小学活力的重要保证。中小学校长的竞争观念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方面是自己学校与其他学校包括外资、民营资本在市场、教育思想观念、创特色教育等方面的竞争;另一方面指校长在学校管理的实践中能引入科学、合理、公平的竞争和激励机制,以激发全体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中小学校长要善于引导校内竞争,使校内竞争成为校际竞争的基础,善于把校内竞争转化为校际竞争。要大张旗鼓地号召鼓励教职工参与竞争,通过强化广大教职员工的竞争意识,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使他们成为具有强烈竞争意识的跨世纪人才。没有这种意识,就没有教育的真正转变。合理开展教学技能与教育科研竞赛,利用竞赛的形式使学校在竞争中求得发展。如对学校工作实行达标制,要求教师达标,规定达标期限,评价达标结果,并对达标情况进行评定,给予相应奖惩,由此,使教师们充分地实现自我,形成积极竞争的好局面。
中小学校长的品牌观念是中小学教育教学综合质量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的体现。中小学校长应该研究并提出所在学校的办学理念、办学特色及办学成果及校园文化,创办特色学校,使自己所领导的学校成为与当今社会改革与发展同步发展的新型学校。对中小学校长自身来说,要以先进的教育思想影响人,以完善的人格团结人,以渊博的知识熏陶人,当一个新型的具有开拓精神的管理者。在品牌观念中,中小学校长自己首先应该成为实现学校品牌的组织者与示范者,有自觉的形象观念,要不断增强自身的形象意识,树立谦虚好学、尊师乐生、博学多识、真抓实干、民主清廉、敬业爱业,不断进取的形象。校长的精神和意识是学校有否特色,有否凝聚力的巨大精神支柱,是能否形成品牌的重要决定性因素。
在经济全球化、世界多元化、中国入世的大环境下,对中小学教育的人才培养要求发生了重大的变化,这就是从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的转变,从重智育轻德育到全面发展观念的转变。要实现这两个转变,教学仍然是学校工作的中心,校长、教师的主要任务仍是既教书又育人,那么学校如何培养大批适应社会主义经济发展需要的人才呢。市场经济的竞争是品牌、成本等的竞争,但实质是人才的竞争。这就要求学校的知识传授必须高度重视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创造思维,并能运用所学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如果从少年儿童时期开始就注意发掘智慧的潜力,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与创造能力,日积月累,学生最终会成为勇于思考,善于思考,富有创造性的人才。因此校长必须树立全面发展的人才观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适应新时期对人才培养的要求。
法制是现代社会的特征,是市场经济正常运行的根本保证,中小学教育也不能例外。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现实要求迫切需要我们教师包括中小学校长具有强烈的法制观念。中小学校长的法制观念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学校的一切规章制度必须和国家的法制法规相一致,必须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另一方面就是校长治校应当建章立制,以法治校。当前我国处于转轨时期,涉及学校教育的法规尚不健全,一些学校中大大小小的违法现象随处可见。这些现象严重破坏了学校教育工作的严肃性和正常进行,阻碍了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发展。这些都呼唤着校长和每一位教师加强法制观念,呼唤着我们与违法现象作斗争。因此我们要牢固树立社会主义的法制观念,当学校师生的合法权益受到侵犯时,应以法律为武器,针锋相对同违法行为作斗争。
在新形势下,校长办学六大观念中,三个面向的教育战略观念是指导,市场观念是基础,竞争观念是保证,法制观念是前提,品牌观念、全面发展的人才观念是最终目的,除了上述六大观念外,中小学校长还应有民主平等观念,艰苦奋斗的观念,实事求是的观念等等。
二
作为观念的先导问题解决后,中小学校长在贯彻自己教育思想的过程中,必须统筹兼顾,处理好四个方面辩证关系,才能切实在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实践中落实这些观念。
一是必须处理好管理科学与管理艺术的辩证关系。新时期的中小学校长的管理工作中有许多日常性的工作,对这些工作,校长应该根据科学管理的原则建立目的明确、可行性强、分层授权的规章制度。对不同层次的领导分权,既调动了中层领导的积极性,又把校长从繁琐的事务性工作中解脱出来,从而让校长把精力放在全局性、创造性、开拓性的工作中。而需要校长表现其管理艺术的问题一般具有突发性、异常性与紧迫性的特点,对这些问题的处理需要校长沉着冷静、从容不迫,机敏地分析和判断、迅速而有效地从纷繁复杂的表象中理出头绪,对问题进行定性,抓住问题的关键,果断地裁决和处理。而对每一次突发性、异常性与紧迫性进行创造性的解决之后,看是否能把其处理原则纳入规章制度之中。这样,管理艺术成为中小学校长发展实践其教育思想的生长点,而管理科学为中小学校长发挥其管理艺术提供基础条件,实现管理规范化,为学校管理的品牌化打好基础。
二是处理好质量与效益的辩证关系。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质量是学校的生命,是学校品牌的核心内容,学校最根本的产品是其教育服务,而教育的根本目的是提高民族素质,培养合格人才。质量是学校的生命,是学校的品牌,学校办得如何,从根本上看,主要看教育质量,看学校进行人力资源、后勤资源等投资后的效益如何。缺乏质量、效益观念的校长也是不称职的校长。三个面向的教育战略观念、市场观念、竞争观念、品牌观念、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观念是抓好教育教学质量的前提,有了正确的观念指导才会保证教学教育质量的措施。如果视升学率的高低为衡量质量好坏的唯一标准,那就必然把加班加点、题海战术当作竞争法宝。一个有强烈质量意识的校长,必须要树立正确的质量观,使全体学生得到全面发展,必须正确处理课内与课外的关系、教育与教学的关系。短期来看,教育教学的质量似乎与效益有矛盾,但从长远的观点来看,从品牌观念来看,质量与效益是统一的,质量是效益的前提,效益是质量的保证。
三是要处理好校长决策与发扬民主的关系。目前中小学实行的校长负责制,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明确责任,也为校长教育思想与理论实践提供了良好的舞台。校长负责制,关键在负责,为了更好地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更有利于人才的成长,有利于学校品牌的形成,中小学校长应充分发扬民主,在高度民主的基础上形成高度的统一,在充分解放思想的基础上统一全校师生的思想。中小学校长要善于利用党支部委员会制、校务会制、教代会制等民主管理制度,通过群体的智慧来消除个人的局限性、个人在工作中的失误以及可能出现的缺点和问题。只有这样,中小学校长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充分发挥校长负责制的长处,避免主观、武断的作风,避免脱离实际,避免工作中的失误。
四是要处理好保持传统与建立特色的关系。中小学校长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国家的基础教育事业不断发展,而在发展的过程中,对原来的传统做法,必须在新的形势下分析其利弊,根据不同时期的任务对其进行扬弃,不断地推陈出新,在继承传统中建立特色,在建立特色过程中发扬传统,把建立特色与继承传统统一在学校新时期的发展中来。
中小校长担负着完成国家基础教育的重任,基础教育的好坏决定着我们民族的未来,全体国民素质的基础成就于我们的校长和教师手中。作为一名合格的校长应树立六大观念,统筹兼顾,处理好四大辩证关系,积极进取,勇于创新,为实践素质教育做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