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土地基处理技术应用于市政路桥工程施工论文_周鹏辉

桂林市灵川县市政建设管理所 广西桂林 541200

摘要:市政路桥工程作为影响国民经济的重要建设工程,是建设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内容,肩负着我国交通运输事业发展前景,市政路桥工程施工特点就是工期长、工程量大和工程架构复杂,而且经常会遇到软土地基施工,处理好施工技术有利于保障施工整体质量、提升我国国民经济效益。基于此,本文针对软土地基处理技术应用于市政路桥工程施工进行分析,希望可以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市政路桥;软土地基;处理技术

引言

随着改革开放的日趋深入,基础设施建设在我国广泛兴起,这显著地提升了市政路桥工程技术水平,同时也促进了经济的发展。我国幅员辽阔,市政路桥工程所处地形特点存在差异,在实际施工过程中,施工团队需要充分重视软土地基的处理,这会直接影响到路桥工程的正常施工,在软土路基施工过程中尤其要明确相关影响因素,充分掌握工程特点,采取有针对性的处理措施,从而促使工程整体施工质量得到保证。

1市政路桥工程中软土地基的基本特征

软土是指某地分土质之间间隙比值≤1.01,土色颜色为灰色,部分土中的天然水含量未能符合土质液限标准的土。软土地基含水量高,加之压缩性强等,会导致地基承载力下降,甚至出现压缩性下降,极易引起地基下沉或坍塌,进而造成安全事故。由于软通孔隙大,且软土处于松散状态而导致压缩性的提升,若在市政路桥工程施工处理过程中缺乏合理性与科学性,则会造成边坡承载性能差及失稳现象,降低地基的安全性。与其他土质比较,软土中含有较多的天然收,造成软土地基的孔隙比值<2但又>1,因此软土地基水分含量会>45%。主要由于长期的中午碾压与天气环境变化,进而造成软土地基发生变形或沉降,见表1。

表1市政路桥工程中软土地基的基本特征、原因及影响

针对市政路桥工程中软土地基的基本特征,要求市政路桥在实际施工过程中,采取有效的软土处理技术对其进行处理,保证工程施工质量。

2软土地基处理中产生的影响

2.1对路基强度造成的影响

软土路基强度会直接影响路桥工程整体质量。目前,一些施工单位没有充分重视软土路基强度问题,没有严格依据相关规定和要求开展施工,从而导致工程质量受到影响。路基强度与规定要求不相符合,路面承载重量超出相关限值,极易出现塌陷坍塌等问题,进而导致交通事故的发生。此外,路基强度不达标,工程无法验收,也会影响工程整体进度。因此,在软土路基处理过程中,需要结合实际情况,科学地设计施工方案,采取针对性的处理措施,保证通过验收,实现工程施工质量的提高。

2.2环境条件的影响

施工环境会在较大程度上影响到软土路基施工质量。众所周知,路桥工程的施工周期长,季节更迭等因素会影响到正常的施工。因此,在实际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需要结合实际情况,采取有针对性的预防、处理措施。

3软土地基处理技术应用

3.1表层处理技术

在地表土质较软的地方通常都采用表层处理技术,可以有效增强地表强度、防止地基变形、方便机械操作,常见的技术方法有:增加添加剂、表层排水、使用敷设材料、砂垫层法等等。在处理表层时,如果遇到含水量较高、土质较好的情况时,就可以采取表层排水方法,把多余的水分从地基表层排出来,便于使用机械,同时要用砂砾做好回填。如果遇到黏土这一类软土层时,就可以使用水泥、生石灰、熟石灰等添加剂来改变地基土质,让黏土凝聚,把水分排出,提升稳定性。在地基土层分布不均匀、容易出现下沉事故的地方就可以使用敷设材料法。在排水顺畅、土层薄弱、砂石多的地方施工就可以使用砂垫层法,施工人员要结合实际环境变化,科学、合理应用对应的表层处理技术。

3.2土质置换技术

软土地基一旦出现坍塌、凹陷、变形、边坡错位、失稳以及下沉等现象,都能造成严重的后果。在施工前与施工中应用了大量的提高软土地基稳固、承载力等技术,虽然能有效提高软土地基的稳定性,但仍然未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因此,在经济条件与软土地基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市政路桥工程施工之前,可直接将地基部分的软土全部去除,并从其他地方运输质量较高的土壤,将之前的软土地基转变为高质量的土壤地基,从根本上排除软土地基对整个施工安全性及稳固性的影响,全面提升地基的稳定性。但在实施土地置换技术时,要求工程量小,需要较高的成本支持,才能顺利完成土地置换术。如果市政路桥工程为大型工程,则建议不使用土质置换技术。

3.3高压喷射注浆法

利用钻机进行高压喷射,把水泥浆注入到土壤里就是高压旋喷桩施工技术的原理,其会使用专业机械设施做出喷射流,利用离子交换软土、附聚物发生的物理、化学反应,破坏掉原来施工区域内的土壤性质。通过高压旋喷桩施工技术建造的桩体,具备高强度特点,地基的承载负荷能力也能得到大幅度提高,很少会发生变形,在实际施工作业时,常见的高压旋喷桩施工技术有定喷、旋喷、摆喷。需要注意的是要合理选择钻机,固定好位置,在标准程序要求下进行。

3.4砂垫层法

石垫层法使用的环境为软土地基整体水分含量较高,软土成分少的状况下,施工技术原理为在地基下部的土层内铺设一定数量的砂石,将整个地基强度提升,保证路面地基的硬度、密度,维护结构的稳定性。施工区域软土层过厚状况下不应该采取该方式,厚度高的软土层给砂石层的铺设工作带来麻烦,铺设工作无法保持均匀性,反而造成地基高度不平衡,全体的结构框架失衡,导致后续工作无法展开。砂垫层铺设的时候,控制施工厚度在0.5~1.2m,充分发挥砂石层的固定和隔离作用效果。铺设材料选择砂石是由于其渗水性高,后期排水效果好。施工设计要求应用粉土作为回填材料的状况下,施工环节中需要尽可能避免粉土对于周围砂垫层产生影响,防止由于覆盖导致的排水不通畅问题。砂垫层方法也需要遵守从内部到外部,采取分层压实的处理原则,由于该种技术没有土层开挖的环节,因此可以节约施工时间。

结语

市政路桥工程施工单位施工人员需要严格监督软土地基施工过程,检查每一个施工细节,严格按照相关标准检查施工质量;且需结合当地软土情况,不断引进先进有效的软土地基处理技术,更新知识体系,逐步积累经验,保证软土地基质量的同时节约成本。将软土地基处理技术有效地应用于市政路桥工程施工中,可降低后期施工问题的出现率,促进我国交通运输业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吕方智.探讨软土地基处理技术在市政路桥工程中的运用[J].居舍,2018(08):31+15.

[2]赵松岭,尚立顺.市政路桥工程施工中软土地基处理技术[J].科技经济导刊,2017(33):53-54.

[3]曾北准.市政路桥施工中的软基加固技术初探[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7(21):149+151.

[4]张冰洁.市政路桥工程施工之中软土地基处理技术[J].建材与装饰,2016(45):276-277.

[5]梁玮.市政路桥工程施工中软土地基技术要点解析[J].江西建材,2016(07):164+166.

论文作者:周鹏辉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9年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31

标签:;  ;  ;  ;  ;  ;  ;  ;  

软土地基处理技术应用于市政路桥工程施工论文_周鹏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