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课程:引领新一轮学校课程改革_科学论文

科学课程:引领新一轮学校课程改革_科学论文

科学课——引领学校课程新变革,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课程论文,学校论文,科学课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自2001年秋起,全国课改实验区陆续开设了科学综合课。2004年秋季,武汉市教育局在做好前期调研、教材审选、教师培训、政策准备、社会宣传等工作的基础上,在义务教育七年级设置并试行《科学》综合课程。以此为标志,武汉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进入深化发展的新阶段,各实验学校根据“武汉市教育局关于实施《科学》综合课程的指导意见”和“武汉市教科院关于《科学》综合课程教学的指导意见”的意见,科学制定学校实施方案,确保了实验组织、教学管理、教师培训、教学研究和设备保障。坚持“坚决改、认真试,改中试、试中改”的思路,积极开展《科学》综合课程的实验。目前,《科学》综合课程正在成为引领学校课程变革的新动力。

一、课程理念——由注重科学知识到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科学》综合课程与分科课程的根本区别在于“整合”,国家教育部《科学(7—9年级)课程标准》中指出:“同各分科课程相比, 科学课程试图超越学科的界限,统筹设计,整体规划,强调各学科领域知识的相互渗透和联系整合。这样的课程,有助于学生从整体上认识自然和科学,根据统一的科学概念、原理和各领域知识之间的联系来建立开放型的知识结构;有助于学生知识的迁移和学习能力的发展;有助于对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培养的总体安排,使学生得到全面的科学方法的训练;有助于学生较为全面地关注和分析与科学技术有关的社会生活问题,获得对科学、技术与社会关系的理解”

“科学课最大的不同是要求教育观念的转变。”科学课老师们这样说,“以往在课堂上老师讲得多。一门课有多少个知识点、每个知识点如何通过练习深化下去,这种深化学科知识点的本领代表着老师水平的高低。至于这门学科,乃至整个自然科学教育应该怎样培养学生探究世界的眼光,怎样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似乎不是老师关心的问题。而《科学》课作为一门综合课程,教学中贯穿了大量实验活动,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探究的兴趣,改变了学习方式,更有助于学生从整体上认识自然、理解科学内容,学会观察自然想象、探究自然规律、探究自然本质,关注科学与社会,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全面认识自己生活的世界,增强生存和自主生活能力。

二、课程结构——由分科课程走向综合课程

现代基础教育课程目标,关注全体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追求人与社会的协调发展,为学生获得终身学习能力、创造能力、实践能力以及生存与发展能力打好基础。为此,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着力调整课程结构,既合理开设若干分科课程,规定每门课程在整个课程系统中的特定位置和任务,同时将若干门相关学科整合成有一定功能的综合课程,使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专题研究性学习与综合实践活动相结合,构成一个开放的、立体的课程体系。我国现行中小学课程门类过多,内容交叉重复,课程设置缺乏宏观统筹及整体优化,造成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科学》综合课程以人与自然的关系为主线,横向覆盖物理、化学、生物、气象、地理等诸多学科,纵向贯穿了从生活常识、基本知识、科学原理到现代科技发展前沿的相关领域。这样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的认识就是全面的、立体的,而不是单向度和平面的。在这种情形下,学习就成了学生了解、认识、研究自然和社会的过程,学习的过程就变成了对自然和社会认识逐步加深的过程,学习活动成了满足儿童早已有之的“为什么”的好奇心的追求和探索。

三、学习方式——由被动接受到主动探究

科学课已经从传统的、固定的教室,走进了动手实验、探究成功、允许失败的实验室。课堂上,学生不再凭着一双眼睛看、带着两只耳朵听,不再一味模仿、一味解题,学生不再仅仅是结论的占有者、而是结论的探求者,学生在思考自己的问题、在做实验、在验证自己的猜想、在交流、在合作、在表达自己的见解、在尝试成功地解决问题、在体验自己解决问题的过程。

实验、讨论、交流让课堂焕发了勃勃生机,快乐的课堂令每一个同学兴奋不已。学生说:“上科学课太有意思了,课堂上可以讨论、提问题、相互学习,可以讲出自己的主意、自己的想法,实验室里我们自己设计实验、自己动手做,我们还可以走出学校去考察、写报告。不像以前老是呆在教室里,整天晕头胀脑,还学不好,这学期除了活动课,我们最喜欢的就是科学课!”还有同学说:“体育课是身体运动的训练,科学课则是思维运动的锻炼,教我们解决生活中复杂问题的方法,一上科学课我们就来精神。”科学课实验教学有关负责人通过抽样分析全市210 名考生试卷后说,学生科学兴趣及相关能力有明显提高,学习方法和态度有较大改进,特别是探究热情被激发出来了。他说:“刚开始,学生大都在等老师告诉他们怎么做,结果是什么。慢慢地,学生改变了这种等待的习惯,常常主动参与,有时还主动设计简单小实验来寻找答案”。

四、教师角色——由传授者到合作者的共同发展

科学课上我们看到,教师不再是经验的拥有者和知识的代表者,而是学习环境的创设者,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合作者、参与者。有的学生说:“老师经常要我们自己查资料、自己准备实验材料、自己做实验;我们不会时,老师也不批评我们,会教我们重新做;还要我们提问题,与我们一起讨论,我们不像以前那样怕老师了。”可见,教师能及时调整自己的行为,转变自己的角色,课堂不再是教师的独角戏,而是师生的合奏曲。老师们也坦言,科学课综合性强,教师不仅需要同时具备物理、化学、生物和地理等各科知识,而且还要具备一定的实验操作技能和指导学生实践的能力,而自己是受分科教学影响的,教学对自己提出了挑战,好在在教学科学课的过程中不仅培养了学生探究思维的习惯和能力,也丰富了自己的知识,提高了自己的探究能力和对探究的理解,让自己从过去长期以来单一的知识体系中解放出来,与学生同成长。

五、教研方式——由自我封闭走向集体协作

《科学》综合课程领域拓宽、内容丰富、形式开放,非分科课程所能比。它的实施需要教师具备多学科的知识和多方面的技能,并具备将这些知识和技能进行有机整合的能力,对于长期习惯于分科课程教学的教师来说,其知识结构、教学能力和综合素质都遇到了挑战,教师必须改变过去传统的工作方式以适应新的要求。

学校立足教学实践,以校本教研为基本途径,建立协作性组织,设置《科学》课教研组和备课组,成立由校长、校外专家、校内骨干教师组成业务指导小组,认真抓好课程标准的解读、集体备课研讨、课例研讨、案例研究、教学比较展示、实验技能比赛、探究能力展示等校本教研活动,适时举办读书沙龙、课改论坛、专家讲座、专家对话等活动,把提高教师的实践智慧和提升教师的理论水平有机结合起来,让教师在实践与反思中自觉实现观念更新与角色转变。

六、评价方式——由分数评价走向多元化的发展性评价

科学课评价是对学生在科学探究过程、方法和能力、科学知识与技能,科学态度、情感与价值观以及对科学、技术与社会关系的理解等四个方面进行全面的评价。我们强调:评价主体由传统的教师给学生打分,转向学生本人、同组同学、家长等参与学习评价。评价方法由唯一的书面测试向测试与实验操作、方案设计、考察报告相结合的评价方式转变。转变传统的关注总结性评价为更加关注过程性评价,随时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与反应,及时给予必要的、适当的鼓励性、指导性评价。评价结果呈现方式除百分制外、还有等级评价、评议评价等模糊评价方法。

《科学》课程整合物理、化学、生物、地理等分科课程,超越学科界线,引导学生从整体上了解科学、认识自然,符合国家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求,同时顺应世界课程改革的趋势。设置《科学》课程是我们应对未来社会人才培养规格的重新设定和与之相适应的人才培养模式的重新定位,实施《科学》课程必将进一步推进教育工作者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变革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方式,从而增强每个教师的改革创新意识和以学生为本的育人意识,创造富有生机与活力的、体现先进性的现代化的基础教育。

标签:;  ;  ;  ;  ;  

科学课程:引领新一轮学校课程改革_科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