漆小霞
(四川省交通运输厅公路局医院妇产科 四川 成都 611731)
【摘要】 目的:探讨碘伏在预防剖宫产术后腹部切口感染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5年1月~2016年1月200例行剖宫产孕妇,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观察组术中采用0.2%碘伏冲洗腹部切口,对照组(不用碘伏),观察两组术后发热,白细胞数升高,腹部切口感染及住院天数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发热,白细胞数,伤口感染及住院天数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术中运用0.2%碘伏冲洗腹部伤口,对预防剖宫产术后伤口感染效果十分显著,减轻病人痛苦,值得临床运用。
【关键词】 剖宫产术;腹部切口感染;碘伏
【中图分类号】R719.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23-0193-02
现阶段剖宫产已成为了快速结束产程,解决难产的有效措施,但仍存在一定的并发症,术后腹部切口感染,常会给产妇及家属带来痛苦。目前剖宫产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率总体在9%~26%区间,2015年1月~2016年1月,我院采用0.2%碘伏冲洗腹切口预防术后感染取得很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病例资料
在本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初产妇(宫口开全1小时,胎膜已破,待产时间约8小时),行剖宫产术,选取200例。上述病例术前均无生殖道感染疾病,无呼吸道感染,消化系统感染等发热感染性疾病存在。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观察组术中采用0.2%碘伏冲洗液冲洗剖宫产腹部切口,对照组则不用碘伏,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无差异性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观察组采用术中缝合腹膜后,先用0.2%碘伏冲洗液冲洗切口,再按解剖层次逐层缝合;对照组不用碘伏而直接按解剖层次逐层缝合,两组术前准备,术中操作及缝线,术后处理均相同。
1.3 观察指标
术后两组观察指标:(1)术后发热:术后72小时后仍出现体温超过38.0度 (2)术后白细胞数增高情况进行比较 (3)切口感染:切口周围有红肿,热痛或分泌物,伤口感染裂开(4)住院时间长短比较。
1.4 统计学处理
本文数据使用SPSS 11.5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并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显著性特征。
2.结果
2.1 2组术后发热情况比较
观察组术后发热病例数2例,对照组术后发热10例,统计结果显示:观察组术后发热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术后发热病例数比较
*
P<0.05
3.讨论
剖宫产用于解决临床难产问题,有助于抢救孕婴生命,剖宫产术后切口感染是困扰产科医师的重要难题,切口感染的产生必然会导致一系列相应的问题,降低产妇对剖宫产手术的满意度,影响产妇的康复和生活质量。
剖宫产术后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众多,相关研究表明:产妇BMI值、胎膜早破、血红蛋白水平、术中出血量、检查次数、手术时间等众多因素都可能引发切口感染问题,具体的切口感染原因有:(1)孕妇合并症如妊娠期糖尿病,妊娠合并性传播性疾病,妊娠期合并内外科感染性疾病,术后切口感染机率增加;(2)胎膜早破者,产程时间长,产程中多次刚查及阴道检查,易造成生殖道逆行感染;(3)手术时间长,长时间的牵拉,术中钳夹、挤压等因素易发生脂肪层液化影响切口愈合,术后子宫半闭合状态长时间暴露空气中,细菌感染;(4)术后呼吸道感染,影响伤口愈合;(5)患者营养状况不佳,术后抵抗力下降,贫血,易发生切口感染;(6)肥胖,难以避免缝合缺陷,易至脂肪液化,而致感染;(7)手术是否涉及感染因素有关;(8)手术是否为再次手术,局部组织血液供应改变等,影响伤口愈合;(9)手术切口的缝合技巧,合适缝线,间距得当,松紧适宜,缝合不留腔隙,有利于伤口愈合;(10)预防性抗生素是否使用,剖宫产断脐后抗生素运用,可减少伤口感染率。
针对上述切口感染原因,需要医师认真做好评估和产前指导工作,合理控制孕产妇的BMI,改善贫血状况,强化感染知识培训,尽量减少产检次数,产检时确保无菌操作,避免羊水污染等情况的发生,做好相关准备工作减少手术时间。考虑到抗生素的使用可能对胎儿产生不利影响,个人不赞同术前使用抗生素来降低术后切口感染几率。本研究通过加强手术中无菌操作技巧且术中予碘伏冲洗腹部伤口预防腹部伤口感染非常重要,本组资料证明观察组切口感染率较对照组低,有显著差异。
碘伏擦拭预防术后切口感染效果显著的原因为:碘伏是碘的有机复合物,包含碘、聚乙烯吡咯烷酮成分,具有广谱杀菌作用,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消毒剂,可杀灭细菌繁殖体,真菌和病毒等,还具有洗涤去污作用,复合作用明显,刺激小,毒性低,过敏反应罕见,且有助于组织修复和微循环。此外,碘伏擦洗后可使致病菌排出体内,擦拭残液也便于排出,且可杀灭周围组织细菌,预防逆行感染,还可适当增加用量来增加接触时间,以取得更好的杀菌洗涤效果。术中用碘伏冲洗腹切口,简单方便,且能防止细菌进入腹腔,从而起到杀菌作用。
本观察发现剖宫产术中用碘伏冲洗腹切口后术后发热率,腹部切口感染率均明显降低,对预防剖宫产术后切口感染起到很好效果,且住院时间短、费用低,减轻患者痛苦,具有很高临床实用价值,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刘新民.妇产科手术学(第3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
[2]欧红.剖宫产术后腹部切口愈合不良的处理[J].淮海医药,2014,02:143-144.
作者简介:漆小霞(1979-),女,四川省内江市人,大学本科,主治医师,从事妇产科临床工作。
论文作者:漆小霞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6年8月第2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8/9
标签:切口论文; 术后论文; 腹部论文; 手术论文; 对照组论文; 伤口论文; 胎膜论文; 《医药前沿》2016年8月第2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