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芳
上海市浦东新区机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201202
摘要:目的:对头孢菌素类药物联合其他药物所致不良反应分析,并探讨其对策。方法:在我院2013年12月-2015年12月实施头孢菌素类药物联合其他药物治疗所致不良反应的1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的临床不良反应(ADR)分析。结果:不同年龄段患者的ADR比例差异显著,对比具有可比性P<0.05;其中3代头孢菌素类药物ADR发生率最高,和其他药物相比具有显著差异,对比具有可比性P<0.05.患者的ADR主要为皮肤损伤以及消化系统症状,和其他ADR相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头孢菌素类药物联合其他药物在临床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因此在临床需要针对患者实际情况采取必要处理措施,同时也要明确不良反应类型及发生规律,加强预防,降低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
关键词:头孢菌素;联合用药;不良反应
目前临床上较为常见的抗菌药物之一就是头孢菌素,常用的头孢菌素共有30多种,根据药物的稳定性及发现顺序可以分为4代。随着抗菌药物在临床上的应用逐渐广泛,抗菌药物联合其他药物成为常用的治疗方法,但这样也造成联合用药不良反应的(ADR)的增多。药品不良反应是指合格药品在正常用量、用法下出现的与药用目的无关或意外的有害反应[1]。本研究选取100例采用头孢菌素类药物联合其他药物进行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联合用药的不良反应及对策,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12月-2015年12月采用头孢菌素类药物联合其他药物进行治疗,并且均出现不同不良反应的10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54例,女46例;年龄7~75岁,平均(60.5±8.4)岁。100例患者中45例妇科,25例中外科,10例内科,10例五官科,10例儿科。
1.2 方法 运用Excel软件总结记录患者的性别、年龄、诊断、用药途径、用药剂量、用药天数、每日剂量、联合用药情况等数据信息,统计出不良反应病理报告。180例患者均采用头孢菌素类药物联合其他药物进行治疗,均行药物静脉滴注,其中1代头孢菌素类药物:头抱氨节、头抱哇林、头抱拉定;2代:头抱克洛、头抱吠辛、头抱替安;3代:头抱呱酮、头抱曲松、头抱他定等。发生不良反应的联合用药类型:铝镁抗酸制剂,例如氢氧化铝、氢氧化镁等;利尿剂药物如吠塞米等;乙醇类药物,例如氯霉素、阿奇霉素等。
1.3 统计学分析 本研究的数据资料分析与处理主要采用SPSS17.0软件,以标准均数±表示计量资料,并运用t进行检验;采用百分比(%)表示计数资料,并采用χ2进行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ADR基本情况 头孢菌素类药物联合其他药物ADR中,男女患者发生比例约为1.20:1,男性与女性发生ADR的比例无显著差异(P>0.05);40~60岁发生ADR的比例最小,60岁以上发生ADR的比例相对最大,各个年龄段发生ADR的比例存在差异(P<0.05);3代头孢菌素类药物ADR发生率最高,1代ADR最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1。
3 讨论
随着抗菌药物的不合理使用,造成一些列严重后果,药品不良反应增多,感染细菌变异、耐药性日趋严重。调查显示,我国平均每年大约20万人因药品不良反应造成死亡,其中约40%左右为抗菌药物联用发生不良反应造成的死亡[2-3]。抗菌药物的不合理使用会导致机会性感染,若抗菌药物与其他药物不合理的联合应用,会提高感染的风险。因此任何抗菌的使用或与其他药物的联合应用需要遵循“循证医学”的原则,严格掌握适应症,合理把控联合用药的种类和计量,杜绝滥用。在抗菌药物的运用上要注意选择联合用药的种类,严格把握计量,还要注重不同种类抗菌药物的用药顺序,保证联合用药的安全性和合理性。
本研究资料显示,消化系统和皮肤损伤是头孢菌素类药物联合其他药物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消化系统反应的症状为恶心呕吐、严重肠胃不适、腹泻等,主要病发于首次用药15min~30min左右,若出现不良反应应及时停止用药,缓解不良症状;如果患者还出现呼吸困难、双硫仑样等严重不良反应,立即给予患者吸氧治疗,接着采用10%葡萄糖溶液联合维生素的静脉滴注治疗方法,还要嘱咐患者治疗期间禁烟禁酒[4]。皮肤损伤主要临床症状为皮疹、红肿、瘙痒、皮肤红斑等,症状较轻无需用药治疗,应及时停止联合用药,换其他抗生素类药物。神经系统的不良反应多与用药剂量相关,主要是由于头孢菌素类药物的代谢周期慢,半衰期较长,造成患者血药浓度较高,产生类似中毒的症状,应减停止用药,再次用药要减少剂量。过敏性休克主要发生在用药5min之内,10%患者出现在用药30min之内,主要症状为局部瘙痒、发红、皮疹等,然后出现呼吸困难、心慌胸闷、血压下降、紫绀等,最后肢体抽搐并丧失意识,严重时心跳和呼吸骤停,其中最常见的是过敏性药疹,一般出现在用药5min后,皮肤局部瘙痒并逐渐遍布全身,常伴有烦躁不安等症状,应立即停药并给予吸氧,静脉滴注10%葡萄糖并注射1mg肾上腺素,或给予脱敏治疗[5],并于患者恢复后更换抗生素药物。不良反应的治疗还要注意观察患者的心率、心跳、呼吸等,及时发现异常并给予处理,使患者得到及时救治,减轻不良反应对患者生命造成的威胁。
综上所述,头孢菌素类药物联合其他药物在临床上的应用较为广泛,但也存在较多的不良反应,及时停药可缓解不良反应,在临床用药中要严格药物配伍禁忌,预防不良反应的发生,保障用药安全可靠。
参考文献:
[1] 杨丽.头孢菌素类药物的不良反应及临床对策[J].中国医药导刊,2010,12(1):103,102.
[2] 马辉,耿凤英,杨月明等.头孢菌素类药物严重不良反应回顾性分析[J].医药导报,2011,30(3):391-392.
[3] 朱健.头孢菌素类药物临床使用分析[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5,19(z1):199.
[4] 吉莉萍.探讨头孢菌素类药物联合其它药物所致的不良反应[J].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2014,(7):4559-4559.
[5] 朱庆亚.头孢菌素类药物严重不良反应的原因与措施探讨[J].中国医药指南,2014,(33):166-166,167.
论文作者:黄芳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6年4月第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7/6
标签:头孢菌素论文; 不良反应论文; 药物论文; 类药物论文; 患者论文; 发生论文; 差异论文; 《医师在线》2016年4月第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