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思想与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_市场经济论文

儒家思想与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_市场经济论文

儒家思想与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市场经济论文,儒家思想论文,我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儒学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主流,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曾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及精神支柱,对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民族心理的形成和经济的发展起过巨大作用,同时它也对东方乃至整个世界产生深远的影响。今天,当中国迈向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征程时,儒家思想必然会产生一定作用。

市场主体都是趋利的。趋利是市场主体的行为动力。这种求利不仅求市场主体个体之利,也应追求整个社会的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这就要求人们在交往中更加注意诚实守信、互惠互利。在市场经济下,人们在生产交换中存在依存关系,这就要求人们相互协调,遵守共同规范和秩序。所以,在一定意义上说,健康而成熟的市场经济是一种文明经济和秩序经济。市场主体的道德文明水平影响着市场主体能否获利和获利的多少。所以市场经济也应是一种道德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活动中人们对个人、对企业和本地区正当利益的追求,是党和国家调动广大群众社会主义积极性的重要基础之一。但市场机制的盲目性、自发性,市场活动中人们对个人、本企业、本地区利益的过当追求,会诱发一些人走向拜金主义,一切向钱看,只顾眼前利益和局部利益,甚至见利忘义、唯利是图,一些利令智昏的人甚至搞假冒伪劣产品,进行坑蒙拐骗等违法犯罪活动。生产经营的自主性原则还易于诱发极端个人主义。

市场经济本质上是竞争经济,没有竞争就没有现代市场。市场经济的竞争能通过优胜劣汰优化资源配置,进而促进生产力发展。而遵守市场规则的竞争是合乎道德的。竞争体现人类的进取精神,而开拓进取精神也是社会主义道德原则积极倡导的,社会主义鼓励人们在竞争中求发展。竞争体现一种发展精神,它促使市场主体挖掘自身潜力,提高自身素质,抓住机会去发展自己,而市场主体的发展,是整个社会发展进步的基础。但激烈的竞争易诱发一些人不择手段的卑劣行为。

市场经济的平等性主要表现为交换双方地位平等,无论身处何职,在市场中都是市场主体,市场主体都是平等的商品生产者、经营者和消费者,没有这个前提,市场就无法运行。市场主体在市场中的行为由自己意愿决定,有自由选择权,不能强买强卖。在商品交换中是等价进行。市场规则对每个市场主体有平等的约束力和保护权。平等既是社会主义道德的准则,也是社会主义建设的一个基本目标。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在全社会形成团结互助、平等友爱、共同前进的人际关系。社会主义社会人人平等。当然,市场经济下的平等也仅是机会上的均等,结果是不平等的,甚至也会出现收入上的悬殊,从而引起人们的不满,影响社会安定。另外,等价交换原则也容易扩展到不适当的范围。

市场经济的法制化是市场的自主性、竞争性和平等性的需要。市场经济既然是竞争经济,竞争就要有相应的规则。就象球赛,没有规则的比赛是无法进行的。没有法制的市场竞争同样没法开展。市场经济的自主性会诱发盲目性和自发性。自主性是在法制范围内的自由,离开了法制轨道,自主性还会形成自由化,市场主体的获利目标就不能实现。市场经济的平等性要求法律法规来保证,制定并执行市场法律法规是保证市场平等性的前提。

市场经济的开放性把人类、地球均看成一个整体。它要求人与人之间和睦友好,国与国之间和平共处,要求社会安定、民族团结、国家安宁、天下太平。市场经济的开放性主要在于市场经济是交换经济,每个市场主体的行为都是社会行为。这种社会行为总体应是使社会获利。但就个人而言,其经济行为是可以选择的。多数人是通过造福他人或社会从而也从中获利,实现自利与互利的统一,但也有人通过损害他人或社会使自己从中获利。

以上说明,市场经济包括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对社会有正效应也有负效应。如何发扬正效应,克服负效应呢?方法之一就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精神文明建设,而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更要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尤其是道德文明建设。

中国共产党十四届六中全会决议中明确指出:“市场本身的弱点和消极方面也会反映到精神生活中来。”出现一些领域的道德失范,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滋长;封建迷信活动沉渣泛起;假冒伪劣、欺诈活动成为社会公害等等问题。一项调查也显示,企业经营者们期待诚信、公正、合乎人情的商业伦理关系,但利益和现实功利的驱动往往使人们作出违反道德的事情。基于这种情况,《决议》指出:“这种经济体制,不仅同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政治制度结合在一起,而且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结合在一起。”要求我们“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必须紧密结合改革和发展的实践,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引导人们正确处理竞争和协作、自主和监督、效率和公平、先富和共富、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等关系,反对见利忘义、唯利是图,形成把国家和人民利益放在首位而又充分尊重公民个人合法利益的社会主义义利观,形成健康有序的经济和社会生活规范。”学术界也针对市场经济的消极方面提出“市场经济呼唤商业伦理”,指出伦理道德对经济发展有着巨大的能动作用,呼吁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的道德观念。而社会主义的新道德观念不是凭空产生的。在创建人类先进的精神文明和建立社会主义新的道德观念时,离不开对儒家伦理思想在内的传统道德观念的批判和继承。

当然,儒家道德观念和行为规范是在小农经济和封建制的基础上产生的,不能简单地搬到现实生活中来。只有从实际出发,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对儒学作出新的诠释,使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所要求的时代精神有机结合起来,才能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道德文明的有机组成部分。

在儒家思想中,下列精华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道德文明建设仍有积极意义:

1.儒家“天人合一”的思想对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有利的。比如儒家“天人合一”的观点认为,人作为道德主体,应主动和谐万物,使天人合一,达到化育万物之目的。人是自然的一个组成部分,受自然法则支配,人应与自然和谐发展,一切行为必须遵循自然规律,如果人类的行为违背了天地运行的法则,就会受到自然的惩罚。在人与万物关系方面,儒家强调,万物并育而不相害,万物都是人类的朋友,因此,仁德的人要“仁民而爱物”,使宇宙万物与人类和谐统一,并育而不相悖。因此要保护生态环境,保持人与自然的和谐。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是人类生存的条件,人类破坏自然,也就是破坏了自己生存的条件,从而自我剥夺了生存权。这要求我们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要加强环保意识,不要为了眼前利益进行掠夺式经营,而应关注子孙后代的利益,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在这方面,儒家给我们提供了一种极有价值的思想。

2.儒学的仁爱与市场经济下的竞争有统一性。市场经济是竞争经济,没有竞争就没有市场经济。市场经济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在于竞争。因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主体应积极踊跃参与竞争。但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竞争是有条件的。首先由于这种竞争是建立在公有制基础上的,因此,这种竞争不讲你死我活,不讲弱肉强食,而是要求竞争公平合理而有序,达到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目的。为保证实现社会主义竞争的这一目的,就要努力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和道德氛围,使人们在竞争中具有良好的道德责任感,并以此规范自己的行为。这就要求市场经济主体在竞争中讲仁义、讲道德、讲和睦友爱,而这些正是儒家所提倡的。

3.儒家的“君子义以为上”(《论语·阳货》)、“先义后利”、“见利思义”(《论语·宪问》),在义利不可兼得时“舍生取义”的主张有利于反对见利忘义、唯利是图,形成把国家和人民利益放在首位而又充分尊重公民个人合法利益的社会主义义利观,形成健康有序的经济和社会生活规范。孔子曾说:“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论语·里仁》)但是,“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论语·里仁》)“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述而》)这就是说,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荀子说:“义与利者,人之所两有也,虽尧舜不能去民之欲利……虽桀纣不能去民之好义”(《荀子·大略》),但是又说,“先义后利者荣,先利后义者辱”(《荀子·大略》)。他认为,仁人君子也并不排斥利,只是取利要合乎义的原则,要先义后利。这些观点,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仍有现实意义。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义与利是相统一的。义是指正义、道义,是有利于社会和国家、有利于人民的最高的利,这个最高的利是最高的道德,是公理。所谓利,指的是个人的名利、财富、地位等。社会主义并不否认社会成员的个人利益,当人们自觉地把个人利益置于国家、人民利益之后,在为人民服务中获得自己正当的利益,这个利也同时就是义。一个人若置义于不顾,去追求无限的个人物质利益,会造成人性扭曲,人格畸形,这是很危险的。市场经济是求利经济,极易把人们引向见利忘义,把金钱作为终极目标,以至于损害社会、损害义。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经济利益是驱动市场主体从事经济活动的动因,要肯定经济主体追求自身利益的合理性,以调动人们的积极性。但这种对利益的追求要合理、合法,更要合乎道德,反对唯利是图。我们主张把义利统一起来,最低限度能做到利己不损人,义利冲突时,要先义后利。市场经济主体只有承认国家、社会、人民利益,才能使自身“追求利益最大化”的愿望变成现实。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要做到国家、集体和个人三者利益统筹兼顾,在市场活动中实行互利原则,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

4.儒学重视诚信,把信作为人际关系中最重要的美德,而诚信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中必须遵守的道德原则。孔子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论语·为政》)也即,人如果没有信用,不知道他怎么能够安身立命。又说:“民无信不立。”(《论语·颜渊》)做人是不可不守信用的。在社会主义社会,信是处理人与人关系的起码道德规范,是一切从政者取信于民必备的道德品质。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也必须讲究诚信无欺,否则伪劣商品泛滥成灾,市场不能正常运行,市场经济就会受到破坏。

5.儒学具有整体价值观念,这有利于正确处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集体和个人利益即公私利益之间的关系,《礼记·礼运》中讲:“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这里赞赏人们为大多数人、为天下大公谋福利的整体价值观。正确处理公私利益关系问题即正确处理人的社会价值与个人价值的关系问题,是保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问题。一个人的思想言行对社会的贡献能在多大程度上推动社会进步,这是人的社会价值,即义。反之,人的自我获取的多少是自我价值,即个人价值。马克思主义既重视人的社会价值又重视人的个人价值,认为只有为人民造福,为社会作贡献,具有社会价值,才有个人价值。一个努力为人民的共同利益而奋斗,为多数人带来幸福的人才是高尚的人,也即具有很高社会价值的人。社会主义公有制决定了重视人的社会价值,但也不忽视个人的价值,否则会挫伤人民的积极性。把社会价值与个人价值有机结合起来,才能调动人民的积极性。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具有同一性。儒家的整体价值观念和为公思想有利于这种价值观念的建设。社会价值与个人价值的统一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基本价值取向。

6.儒家的“中庸”、“调均”思想,有利于防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出现两极分化。儒学提倡在分配上采取“中庸之道”。儒家学者朱熹在《四书集注》的《中庸》一书中注:“中者,不偏不倚,无过不及之名。庸,平常也。”孔子也说过:“不患寡而患不均。”(《论语·季氏》)即不怕财富少,就怕分配不均。因为分配不均就会有贫困,就会两极分化,社会就不安定。均就可防止两极分化,促使社会安定。这就是中庸之道的具体运用。西汉儒者董仲舒提出调均的主张。他说:“孔子曰:‘不患贫而患不均’,故有所积重则有所空虚矣。大富则骄,大贫则忧。忧则为盗,骄则为暴,此众人之情也。圣人则于众人之情,见乱之所从生,故其制人道而差上下也。使富者足以示贵而不至于骄,贫者足以养生而不至于忧,以此为度而调均之。是以财不匮而上下相安,故易治也。”(《春秋繁露·制度》)社会财富分配不均,少数人过富,多数人过贫,过富者由骄而暴,欺压民众激起民愤。太贫者忧而为盗,逼上梁山,这就会使社会动乱。而调均就能达到社会安定。当然,调均也能使社会财富总体效用增大,因高收入者财富的边际效用小于低收入者财富的边际效用。但贫富差别过小,社会福利过多,又会由于无危机感和竞争意识,妨碍生产力发展。因此必须保持贫富不均,但又限制两极分化,这就是我们今天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提倡的“保持合理差距,又避免贫富悬殊。”

7.批判继承儒学的管理思想对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有所帮助。世界上有各种各样的管理学说,其中强调以人为本、被称为“非理性管理”的学说,正在受到人们的重视。它与理性管理即科学管理大相径庭。实践证明,一个国家要取得成功,必须在吸收别人经验的基础上形成适合本国国情的管理方式。我们的管理方式也必须以我国的国情为依据,在坚持社会主义方向的同时,博采世界各国之长,形成适合我国特点的管理方式。儒家管理思想对我们搞好本国管理有启迪和借鉴作用。

搞好经济管理,最重要的是搞好人的管理。在人的管理中,如果能采用儒家以礼待人和尊重别人的原则,将有助于人际关系的协调。儒家主张上级对下属应该宽厚谦和,而下属则应当尽职忠心。这种强调上下合作的精神,也是符合现代企业管理原则的。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有安定的社会环境,儒家管理思想对于建立一个和谐安定的社会环境也有一定的帮助。这是因为儒学具有“包容性”,《论语·颜渊》上说:“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儒家希望社会上所有的人,都象兄弟姊妹一样,相亲相爱地生活在一起。这有利于改善国际环境,在充满矛盾的世界上各国友好相处,改善经济发展的国际条件。孔子主张:“泛爱众”(《论语·学而》)。儒家这种宽容博爱精神,有利于社会的安定和谐。儒学家具有“变通性”,讲究配合时间和环境来发挥道德影响力。它坚持道德原则,但又主张因时因地制宜,孟子说孔子是“圣之时者”(《孟子·万章下》),即他能根据时间和环境的不同采取不同的管理措施,这种灵活变通的管理思想有助于社会安定,也就有利于市场经济的发展。

儒家管理思想中既维护权威,又主张民主。比如《论语·子路》中讲到,鲁定公问:“一言丧邦,有诸?”子曰:“人之言曰:予无乐乎为君,唯其言而莫予违也。如其善而莫之违也,也亦善乎?如不善而莫之违也,不几乎一言而丧帮乎?”可见,孔子反对“言莫予违”,也就是反对个人独裁。孔子这种“尊君而不主独裁”思想,在现今社会管理活动中,有着深远的意义。管理决策、组织计划,均需有一个威信甚高的主管权威,没有坚强的、科学的、有远见卓识的管理权威,要取得经营效益是不可能的。尊重权威是管理成功的一大条件。儒学的尊君思想奠定了今天尊重权威的思想基础。当然对于这个权威即领导干部来讲,要注意修身养性,树立天下为公的意识,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思想。另一方面,管理中又必须充分发扬民主,在形成决策过程中,广泛听取各种不同意见,不能独断专行。

现代化在当代的发展并非尽善尽美,例如普遍的失落感、商业化风气、生态环境的破坏、欧美的以自我为中心的管理机制使其管理思想处在严重困难中,这一切都困扰着现代的管理者们。如何解脱人们与现实的矛盾,加固松散的人际关系,已成为时代的难题。中国儒家管理思想中深厚的“仁义”伦理,宽广的“中庸之道”、高度的献身精神,可以帮助重构当代人们的管理精神。尤其在我国当前,以本民族儒学管理思想为基础,将其合理成分和现代西方管理思想中的民主、革新、科学的精神相融汇,或许能帮助解脱目前西方管理精神危机,从而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管理理论。

儒学对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还有许多有益的方面,如重视教育、讲究勤劳节俭、重视人的道德修养、讲立人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我们要以新的语言、观念对儒学内容重作诠释,更审慎地融通淘汰,择其优秀部分予以弘扬,使其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服务。

标签:;  ;  ;  ;  ;  ;  ;  ;  

儒家思想与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_市场经济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