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小学 道德与法治 故事教学法 策略
“道德与法治”课程即以往的“思想与品德”,其涵盖的内容更加广泛,且很多知识具有一定的抽想象,很多小学生理解起来具有一定的难度。虽然教材中为了方便小学生理解,绘制了很多绘本故事,但是由于小学生年龄和生活经历的限制,依然难以理解。这时教师如何利用教材中静止的文字与图画,转变为学生的道德意识和法律意识,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是摆在每一个道德与法治教师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
一、迁移童话,拨动学生心弦
儿童的世界,是一个充满童趣的世界。在这样一个世界,他们会认为自己就是童话世界中的人,并凭着自己的本能与直觉,不自觉的与童话故事中的人物进行对照,后者从中认识到自己的差距,或者见贤思齐。
比如在教学《我们爱整洁》这一节课时,为了使学生能够认识到整洁的重要性,在进行教学时,便可以为学生编制如下童话故事:话说一天,森林王国的国王要举行一场盛大的晚会,来庆祝春天的到来,所有森林中的小伙伴都可以参加。森林中的小伙伴们听到之后都高兴坏了,为了在参加宴会中将自己最好的一面展现给大家,纷纷做着各项准备,比如准备衣服,文艺演出的节目等等。只有小猪亮亮不以为意。终于,在全体小伙伴的盼望中,森林晚会终于开始了。所有人在这一天都穿上了自己最漂亮的衣服,高高兴兴的走进会场。只有亮亮依然在泥土中玩耍之后,脏兮兮的就跑了过来。在门前亮亮被森林守卫给拦了下来,说亮亮衣衫不整,不允许入内。这时亮亮不服气,表示所有人都可以进去,为什么我不可以?于是,等守卫不注意,偷偷混进了晚会现场。看到里面许多好吃的,就开始大吃起来。别人看到亮亮脏兮兮,狼吞虎咽的样儿,都躲得远远的。就这样,酒足饭饱之后,亮亮走出晚会现场,心满意足的回家睡觉去了。可以半夜,忽然就肚子疼起来,走到诊室,大象代夫说他因为美育洗手就吃东西,导致的食物中毒。如此,在讲故事的过程中,便可以听到小学生们在下面议论:亮亮简直太不爱干净了,既影响他人参加晚会的心情,也伤害了自己。当问学生,你们觉着亮亮的行为是正确的吗?学生异口同声的回答:不是。由此可见,以学生的生活为原型,编制童话故事,可以作为一个很好的教学载体,拨动学生的心弦,引起学生的注意,从而提升教学的效果。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精选故事,引发学生思考
小学生对于任何未知的事物充满了好奇,很容易被身边的事物或者是一些人物故事多吸引。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捕捉教学内容的精髓,通过为学生讲述身边的小故事或者名人的故事,来引发学生对教材知识的思考。这样不仅能够使课堂教学更加高效,还能通过不同的故事,潜移默化的引导学生养成善于观察和倾听的良好的习惯。
比如在教学《弘扬优秀家风》这一课时,为了使学生感受到家风的重要性,树立传承家风的意识,教师便可以为学生讲述被誉为:“中国最牛老爹”梁启超的故事。大家可能知道梁启超是我国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但是却不知道他还是一个教育家,他的九个儿女中各个都是各自领域的权威专家,更是有三个是院士。大家想知道为什么梁启超老先生的儿女们为什么都这么优秀吗?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梁家良好的家风,其父亲在做人与学术方面为孩子们树立的良好榜样,以及孩子们的自我约束。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独特的家风,或许你的家风没有梁家那么浓厚的学术气息,但是你的父母却为人谦逊,深受他人爱戴,依然值得我们传承。所以,我们要善于发现并传承与弘扬自己的良好的家风,以帮助自己更好的成长。
三、注重互动,让学生分享故事
素质教育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尤其是在小学阶段,更要讲学生作为中心,注重学生对于知识的接受和掌握的实际情况,注重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反馈,而不是一味的向学生灌输理论知识。这样,不仅不利于学生知识的掌握,反而会打消学生对于《道德与法治》学习的积极性。
为了活跃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可以通过课堂留白,让学生分享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小故事。比如在教学《干点家务活》这节课时,便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相互分享自己所做的家务,以及在做家务的过程中发生的小故事,闹出的小笑话等。然后再以小组为单位,挑选出一位代表,为班级内的学生分享自己在做家务过程中所遇到的最有趣的事情。这样,学生不仅能够感受到做家务所带来的乐趣,还能够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调动学生课堂参与的积极性,从而更好的达到教学的目的。
参考文献:
[1]谭遇华. 运用道德故事,提高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有效性[J]. 华夏教师,2019(08):93-94.
[2]张京华. 浅谈故事教学法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运用[J]. 中国校外教育,2019(29):58+60.
[3]王蕾. 浅谈故事教学法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运用[J]. 教育观察,2017,6(24):125-126.
论文作者:楼慧君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9年10月1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4/23
标签:学生论文; 家风论文; 故事论文; 道德论文; 法治论文; 教学法论文; 教师论文; 《教育学文摘》2019年10月1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