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杰 周湘山
中国电建集团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生态环保工程分公司 四川 成都 610000
摘要:流域水环境治理是当前我们不容忽视的问题。目前,很多流域内的水资源发生了污染,这对生产、生活会造成严重的影响。本文对我国流域水环境治理进行了专门的探讨,梳理出了我国在流域水环境治理方面的现状,分析了在治理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指出了流域水污染防治的原则,并从增强意识、健全机构、建立完善相关法律体系和制度体系等方面提出了对策和建议,以供参考。
关键词:流域水管理;污染控制;管理制度
一、我国流域水环境管理现状
当前,我国所面临的水问题,包含洪涝灾害、水资源不足、水污染三大问题,相关资料显示,1998-1999年仅2年内,即出现较大面积水域污染以及长江区域洪水灾害、长江偏北区域出现严重干旱、部分地区与城市的水位出现显著下降等较多问题,从而使我国开始关注对流域部的水环境管理。另外,有资料显示,我国先后成立并恢复珠江、黄河、长江、淮河、松辽、海河等6大太湖流域与水利委员管理局,刊出了《长江水系流域整体应用规划重点报告》等与水资源应用相关的政策、规划和法律法规相对于以往的流域水环境管理内容而言,增加了更为科学的方法与手段,在合理保护水资源与建立科学制度方面,逐渐引用了水环境与水资源的生态模拟的一种新兴的形式,从而对流域的水资源合理配置产生促进作用,进而可提升流域水环境管理技术。
二、流域水环境治理存在的问题
1、流域水环境治理技术体系不成熟
以污水处理厂和截污管网建设削减点源污染为主导的传统水环境治理模式和技术体系,无法系统性和持续性地解决流域水环境反复治理、反复污染的问题。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涉及到水利、环保、市政、生态、景观等多个专业,包括防洪排涝、截污治污、生态修复等多项子工程。各专业虽有丰富高效的技术措施和较为完备的技术体系,但目前对这些技术的集成能力较弱,流域水环境治理的综合技术体系尚未形成。若各专业配合不利难以保证各单项技术的运行效果,也无法实现系统的长期稳定,从而导致流域水环境治理短期效果尚可,长期恶化反复。
2、流域水环境治理责任不明确,缺少终极责任人
水环境治理跨行政区域、跨政府部门,导致条块分割、各自为政、多头治水,责任边界不清晰。虽然目前各地“河长制”正在全面推进,但模式还未完全成熟。在政府主导的投资模式下,项目从设计、投资、建设到运营各个环节相对独立操作,没有终极责任人。设计方以投资基数收费,直接导致设计的投资超前、概算偏大;建设方仅需按照施工图施工,无需对设计不合理之处进行调整优化,建设质量也不需对后期运营负责,从而增加后期维护难度,运营成本居高不下。水环境治理项目中,设计方、建设方和运营方,常出现责任推诿的现象。
3、流域水环境治理市场融资和管理效率低
由于各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近年来流域水环境治理出现了巨大的投融资缺口,投资不足仍是水环境保护面临的重要矛盾,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政府虽然搭建了平台,但是有的没有收到切实有效的效果,主要是由于在监管方面的措施还不够,外在缺乏监督压力,内在缺乏技术进步和管理改革的动力,投资及管理效率低下成为政府主导投资模式下的顽疾。
三、我国流域水环境污染防治的控制原则
面对我国流域水污染存在的问题,要采取针对性措施,提高流域水污染治理效率,并对污染物特性以及其他各个方面进行具体划分,做好分类,优化污染质结构,对污染物进行有效分解,制定污染物治理化学指标,按照水污染物自身性质将其划分为淡水、海水、人体健康污染物;按照污染物因子特性,将其划分为两种形式,保守、非保守物质,在以上总结过程中,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针对污染物特性提出具体控制要求,同时要注意将控制要求转化为实践,力图收到实实在在的效果。
四、我国流域水环境管理对策建议
1、增强社会群众对水环境保护的意识
水环境的保护不只是某一个部门的事情,是事关每一个人的大事,要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共同投入到水环境保护之中。首先,要在群众中间进行广泛宣传。可以考虑组成志愿者工作队伍,以发传单、微信公众号等形式,向社会群众进行宣传,宣传的重点是水环境保护的必要性,水环境保护在我们工作、生活中具有的重要作用等,同时还要宣传相关的法律、法规、政策,让大家了解到相关部门对水环境的重视。也可以采取典型宣传的方式,让大家意识到水环境保护不利导致的危害等。通过采取各种宣传形式,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和工作氛围,让群众牢固树立保护意识,自觉加入到水环境保护的队伍里来,共同保护水环境。其次,要发挥群众的监督作用。水环境保护到一个什么样的程度,是否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不仅仅需要相关部门的监督,还需要广大群众的监督。有的部门在对水环境保护进行监督和检查时,公布了举报电话和举报箱,方便群众的监督,可以进一步改变工作形式,优化群众监督渠道,对群众对水环境保护中产生的质疑进行解答;针对群众反映的问题,认真加以对待,积极调查,按照相关要求进行处理,给群众一个满意的交代。第三,要善于听取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很多人可能对水环境保护有着专门的研究,甚至对如何保护有着中肯的建议。工作中要善于吸收群众的意见,鼓励群众提意见,群策群力;可以考虑将部分群众吸纳到水环境保护的管理中来,让他们在水环境保护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2、健全管理机制与管理机构
将水环境污染防治与水资源管理统一归纳为流域水管理机构,由于不同的流域水行政管理及角度,不同部门之间的大多出发起点为自身利益,导致看待流域水环境的角度及问题不同,致使的摩擦和冲突将难以得到解决。因此,可以实行统一式的流域水区域管理方式,成立由各个职能部门共同参与的小组,并设置不同流域的管理局,分别主要为不同流域内区域的有关部门的领导组成,从而可共同参与流域的事情。只有正确干预行政区域与自然流域间的关系,才能促使流域内水环境污染与水量等现存难题得以解决。
3、建立完善流域内水环境管理的法律体系和制度体系
健全流域内水环境管理的法律体系,主要围绕命令控制措施;首先,命令控制措施为经济手段应用的基础与前提,需逐渐完善与建立每项法规与法律,提升行政部门管理手段的实行效率。然后,命令控制措施需从调动各自利益主动性观点出发,联合污染物形成、运用与排放等各个环节,细心探究各自利益产生的原因与环节,从而适当的进行调整,并制定相对应的法规与法律,完善和规范管理结构与管理制度,对污染物各个环节涉及的利益行为予以正确的指导,进而达到命令控制措施的效果。要注意的是,制度的制定,要认真听取意见和建议,广泛进行论证,还要在一定范围内试运行,待收到明显效果,可复制、推广后,再在全体范围推开应用;还要加强对制度的执行力,有关部门或人员要加强对制度贯彻执行情况的督导检查,切实执行好制度;要对制度执行的情况进行调查,主要是了解在制度执行过程中存在哪些问题和不足,以供在今后的工作中进行修正;制度不是一成不变的,要与时俱进,按照新的要求及时修订并完善制度,及时淘汰掉不合时宜的条款,对部分可执行的内容要保留,既要注意制度执行的连贯性,还要保持制度的生命力,增强制度的可操作性和执行力。
参考文献:
[1]郭蕾,杨宁.我国流域水环境管理现状与对策建议[J].环境与发展,2017,29(4):236-237.
[2]吕兴娜.铁岭市凡河水污染现状及治理对策研究[J]. 黑龙江环境通报. 2011(01):73-75.
[3]刘洋,万玉秋,缪旭波,杨柳燕,汪小勇,刘灿嘉,朱玲.关于我国环境保护垂直管理问题的探讨[J].环境科学与技术.2010(11).
论文作者:刘杰,周湘山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8年第1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26
标签:流域论文; 水环境论文; 群众论文; 制度论文; 污染物论文; 我国论文; 水资源论文; 《防护工程》2018年第1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