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职生和普通高中学生一样,正处于心理转型期,但是他们不仅要面临着升学的挫折,还要面临着就业的压力。因此,只有做好中职学生的心理教育工作,才能促使学生成长为社会需要的人才。基于这种了解,本文浅析了中职学生的心理教育问题,希望能为相关人员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中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谐校园
中图分类号:G658.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257-2826(2019)02-0197-01
根据教育部出台的《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是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学生积极的心理品质,增强心理调适能力,进而促进整体素质的提高和人格的健全发展。根据中职学生的特点,改变传统的以传播知识为主的教学方法,尝试以活动、体验、讨论、认知等全新的教学方法,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主动参与,提升了教学效果。
1 中职学生群体存在的主要心理问题
1.1 厌学心理
多数学生都存在着讨厌学习的心理状态,而对中职学生来说,这种消极心理状态则普遍存在。据有关数据显示,中职学生群体中有90%以上的学生不能专注于课堂,有70%以上的学生不能独立完成作业,而这些数据都远远高于同年龄段的在普通高中就读的学生。从这些情况可以看出,中职学生群体具有一定的厌学心理。
1.2 对人际交往感到恐惧的心理
在中职学校中,常常会发现一些独来独往的学生。而相较于普通高中来说,中职学校的学生更容易发生冲突,一些群体性的打架事件经常发生。这是因为,很多中职学生都对人际交往感到恐惧,也不能正常的处理人际交往关系。
1.3 自卑心理
中职学生选择中职学校,多是因为中考失败或家庭困难。在这种情况下,中职学生常常存在着自卑的心理状态。在学习时,一些学生常常处于焦虑状态,而在受到批评之后,会越发消沉。而这些行为的产生,都与学生的自卑心理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2 中职学生心理教育方法的运用
中职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无论从课堂组织形式、教学手段和方法都和其他知识类课程有着本质的区别。因为它的教学目标不是为了传授心理学的知识,而是希望通过一系列心理辅导活动,让学生能够重新认识自我、发展与完善自我,进而提高心理品质,维护心理健康,健全人格发展。
2.1 认知法
认知法是依靠学生的感知、思维和想象等认知活动来达到教学目标。教师导入新课时,选择放音乐,讲案例故事,看视频等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让学生的注意力定格在让他愉快的课堂。之后让学生表达各自的观点和想法,从中得到启发,进而改变生活与学习的态度。另外,教师让学生做各种活动,通过质疑、暗示、说服等方法,来改变学生非理性的信念和观点,从而恢复合理的正面思维,引导学生重新认识自我,重塑认知,促进健康人格发展。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2 讨论法
讨论法是在教师的引导和组织下,学生对某一专题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表达自己的感受或感悟,群体进行研讨的学习方法。这种方法可以集思广益,沟通彼此的思想和感情,影射自己一些不正确的想法,促进问题的解决。
2.2.1 专题讨论
老师针对在某一段时间里学生普遍面临或存在的问题进行专题性讨论。如:新学年开始,让学生讨论如何更快地适应新的学习、生活环境;考试前讨论考试策略和考试焦虑的问题等。
2.2.2 辩论
就争论性的问题进行分组讨论,提出正反两方面不同的观点、论据。如:早恋的利与弊。
2.2.3 脑力激荡
脑力激荡是利用集体思考和讨论的方式,使思想观念相互激荡,发生连锁反应,以便能够引出更多的想法或意见,它往往是在团体中通过暂缓判断和评价,鼓励团体成员对同一问题提出不同看法。必须遵循的原则是:不批评嘲笑、鼓励畅所欲言,允许异想天开,意见愈新奇愈多越好。如:到了青春期,你有什么明显的生理、心理变化?当你遇到伤心、焦虑、抑郁、愤怒、恐惧等不良情绪时,可以采取哪些方法进行自我调适?
2.2.4 六人讨论
这种方法以六人为小组进行分组讨论,每个小组自己取一个名(如心桥组、快乐组等)。每个人先对要讨论的问题进行思考,然后进行组内交流。这是一种人人参与又比较省时的方法。并且把这种小组讨论延伸到了课堂外,引导他们课后遇到问题一起讨论,相互帮助,共同解决。如:怎样提高学习兴趣?学习、生活中有哪些压力?如何减压?
2.3 角色扮演法
角色扮演就是一种设定某种情境与题材,让学生扮演一定角色,通过行为模仿或行为替代,充分体会角色的情感变化和行为模式,表露自己或角色的人格、情感、人际交往、内心冲突等心理问题,然后通过观察、体会、讨论,从而使学生受到教育。鼓励学生把角色扮演当作一种游戏,不去批判,让学生完全放松进入角色。这样极大地活跃了课堂气氛,学生积极参与,没有表演的同学积极关注表演者,给予更多的支持和激励。如一个现场的“拍卖会”,进行拍卖游戏,心理老师扮演拍卖人,拍卖朋友、父母、健康、幸福、影星、服装、财富、成功、理想等,由学生叫价,说出自己想要的东西及其原因。用这种方法了解学生的需求和价值观,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还有现场“招聘会”:了解学生的择业观,最后讨论分析。通过这种活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不但可以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帮助学生了解自己,而且还可以促进班内思想情感的交流,促进良好班风的形成。
2.4 榜样激励法
教师利用学生有很强的模仿特点,选取可亲、可敬、可信并与学习者有较大相似性的榜样,让他们通过榜样行为的观察,使自身受到强化,模仿榜样的言行,从而实现受教育的目的。举例班级的优秀学生,听其言,观其行,激发学生向榜样学习的强烈愿望。让学生模仿身边的榜样,从日常生活做起。由于榜样是活生生的,学生较易保持注意力,更有利于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另外充分利用科技教学手段,通过传播媒介来呈现榜样(如图片、幻灯、录像、电影等)。例如:感恩教育,播放“让生命充满爱”的演讲视频。这种教学方式教育性兼容艺术性,形象生动有趣,颇受学生欢迎。
参考文献:
[1]彭志斌,梁丽娟.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06.
[2]杨倩,李义鹏.中职院校学生心理问题分析及心理健康教育对策研究[J].科技视界,2014(33):232-233.
论文作者:高洁
论文发表刊物:《基础教育课程》2019年2月0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3/18
标签:学生论文; 中职论文; 心理论文; 榜样论文; 心理健康教育论文; 人际交往论文; 课堂论文; 《基础教育课程》2019年2月0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