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萍萍
(贵州省福泉市龙昌镇卫生院 550506)
【摘要】 目的:分析临床护理活动过程中常见的护理安全问题。方法:从护理人员、管理者等方面进行分析,找出常见的不安全因素,并提出防范措施。结果:增强安全意识后,护理安全问题受到大家的重视。结论:只有人人参与管理,实现真正的安全护理,最终提高护理质量。
【关键词】 护理 安全 防范措施
【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5)13-0399-01
护理安全是指在实施护理的全过程中,患者不发生法律和制度允许范围以外的心理、机体结构和功能上的障碍和死亡[1]。护理安全管理以创建安全的工作场所为目的,主动地实施一系列与安全相关的各种行为措施与工作程序。 加强护理安全管理,最大限度地防止护理纠纷、差错及事故的发生,对维护医院正常工作秩序和社会治安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1、护理安全存在问题分析
1.1 管理制度不完善 制度不健全,执行力度不够,管理措施不到位是医院 目前普遍存在的问题。有的医院没有编制护理安全质量管理文件,没有建立规范化安全管理平台;有的虽然建立了一系列的规章制度,但没有健全的管理组织进行监督,导致规章制度形同虚设。
1.2 上级对下级的监控缺乏力度 对潜在的不安全因素缺乏预见性,没有定期召开全体护士会,对护理过程进行分析,总结,识别安全管理的重要环节。没有制定常见急症抢救流程,工作环节流程,应急预案流程,服务规范用语以及科室护理质量控制标准等,使护士在日常护理工作中缺乏有章可循,随意性较大,存在安全隐患。
1.3 对护士教育培训不重视 主要表现在仅注重护士的工作完成而忽视护士的在职培训提高,对护士的业务培训不到位,职业道德教育薄弱,管理监督不得力等。当前护理专业的发展对护理人员的素质和数量的要求较高,如果不能及时根据专业技术发展的情况进行调整,找不到有效的途径提高人员素质,这些方面因素对护理安全的影响将越来越显著。
1.4 护士的法律意识淡漠,风险防范意识不强 护理人员不清楚护患双方的权利和义务,没有重视并履行告知义务,忽视告知患者可能发生的风险,或者护理记录书写不及时,不完善、不准确等导致原始法律依据缺陷,留下安全隐患。护士队伍年轻化,专业理论知识薄弱、操作技能不熟练,应变能力不足,因此识别和防范风险能力明显欠缺。
1.5 未严格执行规章制度及操作规程 部分护士在工作中存在侥幸心理,随意简化工作流程。最常见的是查对制度不严格,造成处理医嘱错误、输错液、发错药、抽错血等;交接班制度不严格,导致护士不了解患者病情及治疗,病情变化不能及时发现,延误了治疗等。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因此,护理工作中要严格执行规章制度及操作规程,违反规章制度及操作规程是导致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主要原因[2]。
1.6 护士人力资源配置不足 护理人员缺编,护理工作量大,尤其是节假日、中午、晚间等人员减少时段,要在一定的时间内完成较多的工作,护士精神紧张,身心疲惫,是构成护理工作不安全的重要原因。
2、护理安全管理方法
2.1 健全护理规章制度 依据卫生部颁发的医院评审细则要求,结合本院实际,修订护理工作制度。围绕患者十大安全目标,对可能发生护理安全隐患的高危环节进行重点关注,制定并完善相应的护理工作制度和流程,如防跌倒、防坠床管理,压疮管理,患者转科交接登记,手术患者交接登记等。要求人人知晓,进行培训及考核,并在实际运用中及时搜集反馈意见,不断完善和补充。
2.2 加强护士培训
2.2.1 护理专业理论知识培训 护理部制定培训计划及相应的考核细则,科室每月开展业务学习、护理查房、每周晨会提问;护理部每季度组织全院护理业务学习、护理查房,提高各科室专科理论水平,每6 个月对护理人员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进行考核,要求达到人人过关。
2.2.2 护理操作培训 护理部制定培训计划,每季度完成两项护理操作培训,采取先培训后练习、再考核,要求达到人人过关。制定奖罚措施,充分调动护士学习的积极性,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2.2.3 法律法规知识培训 组织护士学习《护士条例》、护理核心制度、医院感染控制、护理文件书写,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知识,使护理人员正确认识护患双方的权力和义务,加强风险意识和法律意识,规范护理行为,让护士意识到遵守规章制度,遵守护理规范是对自己和患者的保护,养成自觉遵守的习惯。
2.3 优化护理人力资源管理 结合医院护理人力资源不足的现状,医院领导高度重视,并重点从以下两方面加大对护理人力的支持。
2.3.1 补充护士人数,保证了护理人员数量,科室进行了弹性排班,重点是满足节假日、中午、晚间等重点时段的人员补充,减少护理人员的忙乱,保证护理安全。
2.3.2 引进先进的后勤管理机构,实行后勤整体外包,使护理人员可以从非护理工作中解脱出来,例如标本送检,药品配送,患者转运,陪检等工作全部由后勤服务公司负责。真正实现了把时间还给护士,把护士还给患者,大大减少了护士的非护理工作时数,保证了护士不离开病房,专注于临床护理工作,从而提高了护理工作效率,保证护理安全。
2.4 非惩罚性护理不良事件管理 结合医院评审细则要求,制定了非惩罚性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制度。鼓励科室积极上报护理不良事件,对主动上报科室在综合目标考核中进行加分,调动了科室主动上报护理不良事件的积极性。每季度召开护理不良事件分析讨论会,全员共享经验教训,用真实的案例达到警示、教育的目的,有效降低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率。
3、结论
护理安全是提高护理质量的前提和保证,护理安全管理的实质是把以往发生不安全事件后的被动处理,变为发生不安全事件前的积极预防,使护理人员积极主动地发现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和危险因素,将安全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通过安全管理措施的实施,护理人员法律意识、专业知识、操作技能得到提高,风险防范意识增强,能规范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如查对制度、交接班制度,分级护理制度、安全输血管理制度等,并针对防压疮、防跌倒、防坠床制定了严格的管理制度,保证了患者安全,极大减少了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护士专业理论水平和护理操作技能的提高,使护士更加自信,主动服务意识增强,并富有责任心、爱心,护患关系更加和谐,患者满意度明显提升,护理差错事故发生率显著降低。
参考文献:
[1] 李继平.护理管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13-174.
[2] 张福英.74 例次护理缺陷原因分析及防范对策[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9,6(12):68-70.
论文作者:刘萍萍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5年7月第13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9/29
标签:护士论文; 患者论文; 护理人员论文; 护理部论文; 制度论文; 规章制度论文; 科室论文; 《医师在线》2015年7月第13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