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商品经济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_市场经济论文

从小商品经济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_市场经济论文

从小商品经济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商品经济论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纵观当代历史,社会主义革命都发生在生产力不发达的封建主义或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初级社会主义制度是在继承不发达商品经济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因此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是粗放型、过度集中控制和小生产方式的。社会主义改革的任务就是使生产关系向集约化、多层次调控、社会专业化协作大生产方式跃进。在这一过程中,我们要学习和借鉴资本主义先进的方面,摈弃它腐朽落后的方面。目的是为了发展出一个比资本主义制度更优越的社会制度。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长期以来我们对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一直存在着一种不确切的理解,主要表现在下列三个认识方面。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是在生产关系的外部而不是内部。

·生产关系内部没有结构,生产关系就是所有制关系。

·解决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的方法只有变革所有制。

上述错误认识导致了“左”和右的二种观点。左的观点认为,公有制已消除了生产力发展的一切障碍,可以快速进入共产主义。右的观点则认为公有制是阻碍生产力发展的根本原因,主张全面私有化,倒退到资本主义。

事实上生产关系内部存在着两个方面。张文天同志在他的“关于生产关系的两重性”一文中,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第一次提出和阐明了生产关系两重性的理论,其要点如下。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存在于生产关系内部,只能通过生产关系内部矛盾表现出来。

·生产关系内部存在着一个矛盾的两个侧面,即“直接表现生产力的生产关系方面”和“所有关系方面”。

·生产关系内部两个方面是互为依存条件,互相交融,不可分割的矛盾统一关系。直接表现生产力的生产关系是内容,所有关系是形式。不能简单地把所有关系理解为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关系,所有关系包含着直接表现生产力的生产关系。*]

按照生产关系两重性的理论,我们可很好地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如前所述,社会主义革命都发生在资本主义很不发达的封建主义和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里。在这些国家,私有关系,小商品生产方式和封建小生产意识形态,使整个生产关系不仅在所有关系方面,更重要的是在直接表现生产力的生产关系方面都不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于是社会主义革命不可避免地在这些地方发生了。社会主义革命解决了所有方面的矛盾,但直接表现生产力的生产关系的变革却滞后于所有关系的变革。从生产关系的总体上看,初级阶段社会主义的公有制结合小商品生产方式的直接表现生产力的生产关系方面,并不比发达资本主义的私有制结合社会化协作大生产的生产关系高明。因为前者只能解放素质不高的生产力,而后者确能在一定程度上解放高素质的生产力。显然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任务应当是变革滞后的直接表现生产力的生产关系,同时还要不断对公有制进行改善,只有这样才能赶上和超过发达资本主义。

[不同社会生产关系的发展] 用生产关系两重性的理论,还可以帮助我们很好的理解不同社会制度的生产关系结构。

生产关系直接关联着生产力,特别是高素质生产力发展机制与运行机制体系。它或者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或者阻碍生产力的发展。它与所有关系一起,成为生产力的促进者或桎梏。生产关系的所有关系方面,存在着私有和公有两种情况。私有方面从封建的,小商品的到资本主义的股份的,甚至国家参股的。公有方面则有全民的,集体的,合资的等。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直接表现生产力的生产关系发生变革,进而推动所有制的变化。因此任何一种社会形态都不可能是纯粹私有的或公有的。

我国自50年代后期起,只注意所有制向公有方向发展,而长期忽略直接表现生产力的生产关系方面,从而加深了直接表现生产力的生产关系方面和所有关系方面的矛盾。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特征概括如下:

1.生产力特征

·生产设备和技术缺少自我更新,改造的能力。

·生产力结构不完善,配套程度低,协调能力差。

·现有生产力的自我技术重新能力差。

·生产力中最活跃的主体——人的文化、技术、管理、政治、品德素质不适应不断发展的技术进步。

2.生产关系特征

·全民所有制被畸化,扭曲。

·社会专业化机制受到压制。

·宏观经济调节、控制体系和机制不完整,不发达。

·束缚企业的自主经营、自主扩展在生产中的功能。

·生产力提高的自组织机制不发达,有组织机制衰退。

·人才培养机制、再教育机制不健全。

3.上层建筑特征

·政府职能不适应生产关系,特别不适应直接表现生产力的生产关系方面。

·政府组织和结构,也和政府职能类似,反映了自然经济、小商品生产阶段的生产关系的特点。

·党和人民代表大会、政府之间需建立科学的相互关系。

资本主义产生于17世纪初,经过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工业产业革命,最后达到了其所有制和社会化生产大协作结合的那样一种生产关系。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在其发展过程中曾经历过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矛盾和由此产生的周期性的经济危机。这一矛盾是通过在保持私有制的前提下,使资本社会化的方式淡化的。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目前还在进一步的调整,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加强经济宏观调控机制和政府干预以限制价值规律的自发盲目调节,另一方面是对国计民生有重大影响的部分生产和经济部门实行国家参股等方式以加强政府干预能力。因此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生产关系的一小部分已进入了公有制与社会专业化协作组合发达的阶段。

中国的资本主义产生于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这时英国已完成了产业革命,其他资本主义国家也已进入资本主义革命。在这种国际大环境下,中国循欧美资本主义国家走过的轨迹发展的道路已被堵塞,要解决生产关系内部两个方面矛盾的唯一方式是武装斗争变革所有关系。50年代上半期,生产关系既沿着所有制方面运动,又沿着直接表现生产力的生产关系方面运动,生产力得到了发展。本来我们应当沿着这一方向发展,这样生产关系的两个方面就会在矛盾运动中协调发展,生产关系就会不断促进和容纳高素质的生产力。遗憾的是当时对生产关系两重性认识不够,把生产关系等同于所有制关系,不惜化大力气推动所有关系向公有方向运动,却忽略了推动直接表现生产力的生产关系向社会专业化大生产方向运动。

[商品经济的演进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自从人类社会的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就进入了商品经济发展的漫长过程。

商品经济起源于封建社会初期,当生产力发展到手工业作坊时期,社会劳动分工愈益发展,产生资本主义萌芽。在欧洲工业革命以后,商品经济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从初期的小商品经济到达了十分发达商品经济。在资本主义国家,把它称为“市场经济”。

市场经济是商品经济的发展,但又有别于初期的商品经济。它把价值规律的作用渗透到各个经济领域的一切经济活动中。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特征可概括如下:

·所有关系以私有制为主。

·以价值规律的等价交换原则和供求稀缺调节原则主宰经济调节,并辅以计划指导。

·经济调节体系包括:市场经济参数调节,政府根据经济发展计划指导性调节,政府通过经济政策和法令调节。

·社会生产力发展机制具有科学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自组织机制,对重大战略产业领域和军事生产领域辅以有组织的转化机制。

·社会生产力技术含量高,社会专业化协作程度高,大规模生产效益高。

在公有制为基础或主体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显然仍然需要广泛运用市场调节手段为资源分配,需求与供给调节服务,但同时存在着自觉运用计划来调节分配资源和国民经济各部门比例关系的现实可能性。全民所有制企业也是社会中独立经营的利益主体,它不是在计划调控下,依据价值规律进行等价交换,便是在计划和经济杠杆调节下,依靠供求稀缺原则进行交换和接受调节。所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扬弃了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弊病,利用公有制优势,既把有计划按比例规律的作用发挥到国民经济运行调控的高次调节地位,又把市场的基础调节作用发挥出来,作为广泛的初次调节。显然,这种运行机制虽然比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中的运行机制复杂,但确比资本主义市场经济高一个层次。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涵或它的本质特征主要是:

·全民所有制和所有制结构。具有以全民所有制为主导和主体的,并包含全民所有制,集体所有制以及中外合资合作所有制,个体所有制等多种所有制结构。

·经济规律。国民经济有计划按比例和价值规律是社会经济制度中两者相互作用的经济规律。

·经济调节体系。在这种社会经济制度中,多层次综合调节体系的结构是以计划调控为主导手段,处于支配地位。亦即市场和市场调节是这个体系中对资源分配的基础性初次调节,计划和计划调控则是对资源分配的高次调节。同时为更有效地达到发展目标,根据需要,通过指令性、指导性调控手段直接调节资源配置和调整过度偏离目标的经济运行。

·社会,经济,科技发展计划的间接与直接调控。根据国民经济各子系统协调发展要求所反映出来的国内外市场需求,制定发展战略,中长期规划,短期计划,从而确定分阶段社会、经济、科技总体发展目标,通过国际调节市场的间接调节下的市场机制和必要直接调节来加以实现。

·市场体系和市场调节机制。有一个完整的、发展的、健康运行的与世界市场接口的全国大市场体系。这个体系的任务是使消费品,生产要素和多种资源能够在社会生产和再生产总过程的各个环节中充分灵活地流动,使市场机制的配置资源促使供给结构和消费结构协调、平衡等方面,发挥广泛的调节作用。

·技术创新为内容的生产力发展机制。具有能使国内科学技术成果有效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技术创新机制和消化、鉴别、吸收、发展引进先进技术的二次技术创新机制。使社会生产力的素质不断飞跃,在提高生产力素质基础上增加生产力的量。

·按劳分配为主的分配方式。按劳分配应是这种社会的主要分配方式,但也允许存在一定范围,一定程度的剥削收入。

·政府职能,政府结构。政府职能、政府结构的设置应体现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政治体制的实际需要。凡必须由政府承担的职能应加强,相当部分的间接调节让间接杠杆体现和市场体现去做,企业经营决策,投资决策应当绝大部分由企业自己去做。

·主导意识形态。社会主义、共产主义道德观,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应是这个社会精神文明的主导意识形态。要发扬中华民族优秀的道德,文化遗产,要吸收世界各国优秀的道德文化遗产。

·法律体系。有一套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全民所有制产权实现形式,多种所有制结构,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各个方面,精神文明各个方面的配套、系统的法律体系,并依法治理社会主义国家。

*《经济研究》1979年第10期。

标签:;  ;  ;  ;  ;  ;  ;  ;  ;  ;  ;  ;  

从小商品经济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_市场经济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