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图书馆研究与建设中的模糊认知分析_数字图书馆论文

数字图书馆研究与建设中的模糊认知分析_数字图书馆论文

数字图书馆研究与建设中的模糊认识辨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数字图书馆论文,模糊论文,建设中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1 数字图书馆和图书馆的数字化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

数字图书馆的定义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定论,但是综合各种关于数字图书馆定义的讨论,我们对数字图书馆的本质特征有几点是可以明确的:一是数字图书馆的馆藏必须是有序化、规范化的数字化馆藏,并且没有物理空间和时间的制约;二是数字图书馆的信息资源获取、递送与传播是以高速宽带的网络环境为依托的,其各项业务工作和服务方式都是以网络为工具或载体来展开的;三是数字图书馆具有分布式信息资源数据库库群的结构,支持跨数据库进行智能检索和知识内容的无缝链接,最大限度地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四是数字图书馆集成了计算机技术、数字信息技术、网络通讯技术、数据库技术等大量的当代高新技术,是一个复杂的综合集成信息系统。由此可见,数字图书馆其本身独特的特点及定位,决定了数字图书馆的建设必须在各类支撑资源组合的基础上,跨地区、跨部门、跨行业、跨学科乃至跨国界进行联合与协作,围绕数字信息资源建设、各种检索技术标准制定与数据库研究开发以及信息服务模式的建立与推广等各方面进行合作与交流。因此,数字图书馆的建设是一项宏大的系统工程,要在一个地区、国家甚至全世界的范围内统筹规划进行建设,决不是一两个图书馆单门独户地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中就可以建成的。在这里,数字图书馆是一个或几个图书馆群的概念,是由一个行业、一个地域或一个国家的众多图书馆或信息单位组成的新型联合体。

现在不可思议的问题是许多图书馆都在进行数字图书馆建设的规划,都在讲自己的图书馆要往数字图书馆的方向发展或建成数字图书馆,这显然是由于对数字图书馆概念在认识上的模糊性所产生的,因此也是不现实的。仅试问一点,如果现在我们现实中的一个图书馆成为了数字图书馆,那么它原有的馆藏印刷型文献资料如何处理?于是在数字图书馆的讨论中针对这一情况,便出现了两种说法,一是将馆藏印刷型文献资料通过OCR字符识别扫描技术或光学扫描压缩存储的图像处理方法进行数字化;二是论述了数字图书馆的馆藏可由数字化信息资源、印刷型文献、网络信息资源共同组成等等。第一种说法将馆藏文献资料全部数字化在现有的技术条件下有一定的难度与时间跨度,同时也没有必要这样做,否则又造成了新的信息资源重复建设;第二种说法是讲数字图书馆可以集物理的现实馆藏与数字化的虚拟馆藏于一身,这是否违反了数字图书馆馆藏是以二进制的数字代码为特征的原则呢?所以,笔者认为,数字图书馆不是一个具体的现实的图书馆概念,不能认为图书馆建成了电子阅览室,购买了若干数据库,建立了Web网页和站点,可以进行网络信息资源的检索或电子读物的阅读,便成为了数字图书馆或称为向数字图书馆的方向发展了。数字图书馆的概念不能随意引用和扩大化,因为现实中的图书馆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全部成为数字图书馆。正如美国研究图书馆协会(ARL)在概括数字图书馆的特征时指出:数字图书馆不是一个单独的实体,不能独立地存在。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来描述数字化进程中的一个具体的图书馆呢?“图书馆的数字化”这一概念较准确地反映了图书馆在这一变革中的运作形式。图书馆的数字化是以现实中的图书馆为基础,并在图书馆的馆藏建设、信息服务等方面广泛应用数字化和网络化技术,以完善和扩展图书馆的馆藏结构,扩大和深化图书馆的服务功能与内容,准确和快捷地检索与传递信息资源,提高和促进读者对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利用的效果与能力。因此,每一个图书馆都必须根据自己的馆情,制定切实有效的措施,有计划、分步骤地加快和加强图书馆的数字化建设。这种图书馆数字化建设与发展的提法较符合我们目前的现实。

我们能否这样认为:数字图书馆是图书馆发展模式中的一种特殊的存在形式,并有它特定的馆藏结构、读者对象和服务模式,是一种图书馆形态完整的表述。而图书馆的数字化则是一种运动状态,是一个变化的渐进的发展过程,两种概念不能混淆。我们今天讨论的意义在于说明两个问题,一是数字图书馆是整个图书馆事业发展的一个方向和国家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目标之一。数字图书馆的出现,使信息资源共享成为现实,将全面整体地提高图书馆的服务功能和社会作用。但一个具体的现实中的图书馆不可能成为数字图书馆,只能是积极地进行图书馆的数字化建设与发展,只能成为数字图书馆建设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和组成部分,或成为利用数字图书馆开展信息服务的一个终端馆。二是数字图书馆就在我们身边,数字图书馆的建设将加速推动现实图书馆的变革,加快传统图书馆的数字化进程,促使我们每个图书馆必须参照数字图书馆的功能和服务模式,加速改造和完善我们的业务工作体系与信息服务运作方式,从而实现图书馆的数字化建设目标。

2 信息资源的选择是提高数字图书馆馆藏质量的重要环节

数字图书馆的第一要义是馆藏信息资源的数字化特征。因此,在数字图书馆建设的讨论中,有关数字图书馆信息资源数字化的特点、类型和组织技术等是热点论题,论述颇多。但对数字图书馆信息资源的选择却论述得比较少,且不够系统和深入。究其原因,主要是存在以下几种模糊认识:一是我国数字化的中文信息资源数量和品种在世界范围内的数字化信息资源总量中所占的比例过小,份量太轻,数据库的数量和规模还不能满足读者的需要,急迫需要改变现状,矫枉必须过正,先扩充数量、品种和规模再说。二是数字图书馆信息资源的数据结构组成、分类体系的建立、标引与检索技术的开发等都凝聚了当代各种先进理念和高新技术,引起了众多研究者的关注和重视,力求有所突破和发展。而数字化信息资源的选择一般只涉及观念、体制和方法问题,较少涉及技术领域,相对地便处于微不足道的地位或者至少可以暂缓研究。三是可能认为数字图书馆有海量信息资源存储的能力,任何信息资源均可进行数字化存储,所以还有必要对信息资源进行选择吗?只要认真细致地做好信息资源的标引加工、结构组织和智能化检索等技术工作就行了。其实不然,当我们利用清华同方的《中国期刊网》以篇名“数字图书馆”为检索词,在电子技术及信息科学专辑中进行检索时,共检索出982篇文章,这还不包括使用其它检索点检索的结果。试问,当你在进行数字图书馆的研究需要阅览参考资料时,面对这近千篇文章会不会处于一种很尴尬的境地,全部浏览一遍吧,没有那么多的时间;有选择地阅读吧,又不知道那几篇适合需要。这时你会不会产生一种很懊恼的感觉,我们还没有摆脱陷入汗牛充栋的书本式文献资源中的苦恼,又面临着迷失在浩瀚的数字化信息资源中的无奈。我们现在是否明白了在数字图书馆信息资源的建设过程中信息资源选择的重要性了吧。信息资源的数字化建设不是越多越好,也不是来者不拒的信息大收罗,而是建立在对信息资源的针对性、时效性、正确性和系统性进行仔细甄别和选择的基础上实现信息资源的有效利用。

数字图书馆信息资源的选择工作,就是在浩瀚的信息海洋中发现、搜集、分析并确认具有保存、利用和传播价值的信息资源。它是数字图书馆信息资源组织的第一步,也是保证数字图书馆馆藏质量的第一道关卡。如果对现有的信息资源不加甄别与选择地进行数字化,就会造成新的数字化信息泛滥,虽然现在由于高新技术的发展,使Web浏览器、搜索引擎等检索系统增强了搜索功能,但这些检索系统暂时还不具备智能化的搜索性能和知识单元个性化定制服务的特性,还不能够从技术的角度解决为读者提供经过筛选的高质量的极具个性化参考价值信息资源的问题。因此,在数字图书馆的信息资源组织工作中应该重视信息资源的选择。

信息资源的选择必须是建立在对信息资源的正确评价、统筹规划和有效筛选方案基础上的。信息资源的选择是一个较复杂的综合系统工作,涉及信息资源的内容、类型、特色、价值、开发程度和读者层次、市场需求、管理水平等多方面的因素,这些因素的组合和相互作用又决定着信息资源选择的水准。按照一定的标准和原则对信息资源进行评价与选择,其目的就是为了了解和把握信息资源特点、价值和分布状况以及读者与市场对它的需求程度,消除靠推断、经验等主观意愿来判断取舍的弊端,从而为信息资源的分析和选择提供较为客观的依据。因此,我们首先应该认真调查分析我国各种信息资源的构成和分布,特色信息资源的种类与范围,各行业、地区现有数字化信息资源的品种和规模以及正在研制开发的信息资源数据库进展情况,从而在宏观的角度对信息资源的选择有一个清醒的把握,以便确定重点,统一规划和调整信息资源的数字化建设项目,避免信息资源选择的低水平重复。在微观上对信息资源的选择,要从信息资源的内容风格、载体类型、学科专业、水平层次和文化语言等方面考虑,了解和掌握信息资源数字化后的读者定位与市场需求,减少信息资源选择的盲目性。然后建立可操作的科学的筛选方案,多方位地对信息资源进行测定,最后确定哪些信息资源可入藏,以保证数字图书馆馆藏的权威性和高质量。

3 信息资源的整合与开发是数字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的发展方向

数字图书馆信息资源的建设不能简单地认为是将选择好的图书和期刊等信息资源进行数字化并在网上传递,或者利用检索技术能够方便、快捷地查询网络信息资源便万事大吉。实际上信息资源的数字化和智能检索只是数字图书馆建设的第一步,如果我们只停留在这一步,那么当我们需要某种资料及相关信息时便会摆脱不了从一个数据库转到另一个数据库反复来回点击进入的窘境和不断寻找相关网址的烦恼。所以数字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的发展方向应该是积极对信息资源进行整合与开发,充分挖掘信息资源中的知识内涵,实现知识因子的有序化和知识关联的网络化。试想,当我们需要有关WTO的资料时,从数字图书馆馆藏中寻找到任意一个WTO的原始文件时,便会出现诸多的信息链接,把与WTO问题相关的背景材料、新闻图片、知识资料、述评综述、人物剪影、产业动态、应对措施等等信息资源全方位、多层次地展现在我们面前,这时你真会感觉到世界这么小,浩瀚的人类知识都浓缩在计算机屏幕的方寸之间任你采撷,形成了一种惬意的阅读意境。这就是信息资源整合与开发的魅力。因此,数字图书馆的信息资源建设不仅仅是对文献资源进行数字化转换,而是要对信息资源的知识内容进行组合与扩充,围绕每一信息资源主题,纵向挖掘和横向开发相关的信息资源与之整合,并进行动态的实时匹配,使整合匹配后的信息资源更具有广度和深度。提升数字图书馆馆藏信息资源的多维立体感和文化厚重感。

4 数字图书馆的负面效应要给予充分的关注

数字图书馆的建设和发展为我们描绘了一个光辉灿烂的前景,人们在津津乐道地讨论数字图书馆海量的信息资源、跨库智能检索技术、实现信息资源共享等等优势功能时,是否还记得这样一个常理,任何事物都有它的两面性。即数字图书馆在给人类带来全新的阅读理念和信息服务方式革命的同时,也会产生一些负面效应。但现在数字图书馆的研究中专门论述其负面效应的文章真可谓凤毛麟角,基本淹没在对数字图书馆的赞美和评介的热潮中,实际上这也是一种不理智现象。难道数字图书馆真得是完美无暇吗?我们知道数字图书馆是高科技的产物,利用数字图书馆需要配置相应的设备和设施并要具备相当的信息技术知识。这就会在社会上产生利用数字图书馆的弱势群体:一是经济原因,使许多用户和读者无法购置相应的设备或支付阅读检索数字化信息资源的费用,经济上的不富裕形成的贫富差别又造成他们在数字化信息资源拥有上的贫富差距。二是相当多的读者对数字化信息资源的不适应性和掌握信息技术的局限性,使他们在数字化信息资源的利用上感到力不从心,甚至会从心理和行为上产生排斥效应与拒绝现象。因此,随着数字图书馆的蓬勃发展和时间的推移,便会产生数字化信息资源利用上的“马太效应”,一些用户和读者对数字化信息资源的享用将会越来越少,成为“功能性文盲”群体,进而导致他们在信息社会中处于弱势地位。让社会上的每一个公民都平等地共享数字化信息资源,这是数字图书馆建设的公益性目标,也是社会进步和发展的标志。而现在“功能性文盲”群体的产生,正是数字图书馆负面效应的结果。正如托夫勒所说:各个高技术国家的政府所面临的一种潜在的可怕的威胁来自于国民分裂成信息富有者和信息贫困者两部分。下层阶级与主流社会之间的鸿沟实际上是随着新的传媒系统的普及而扩大了。这条大峡谷一样深的信息鸿沟最终会威胁到民主。诸如此类的负面效应可能还有许多,负面效应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对负面效应一无所知或熟视无睹。因此,积极预测和研究数字图书馆的负面效应,采取相应的对策和措施,改进和完善我们的工作,将有益于我们把握数字图书馆建设的方向,预防数字图书馆可能带来的社会问题,有效地解决数字图书馆在建设中出现的不利因素,促使我们在数字图书馆的建设中少走弯路。

标签:;  ;  

数字图书馆研究与建设中的模糊认知分析_数字图书馆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