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的德育——“幼儿园一日活动中德育渗透”教育案例论文_陈小芸

最好的德育——“幼儿园一日活动中德育渗透”教育案例论文_陈小芸

福建省厦门市康毅幼儿园 福建 厦门 361000

摘要:品德教育是教育中经久不息的话题,德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韩愈《师说》中写到“师者,传道受业解惑也。”其中“传道”释义:传授、教育道德观念,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德育,这是基础教育。幼儿期是幼儿各方面快速发展的敏感期, 是良好品德形成的重要时期。因此,如何更好地对幼儿开展德育尤为重要。

关键词:幼儿园;德育;活动

一、德在心为“德”,德在行为“善”

愉快的饭后散步时光结束啦,孩子们回班级之后陆续换完拖鞋,找到自己的小床躺好准备午休。元元一手紧紧拽着纸巾,坐在换鞋凳上哭。因为换鞋技巧还不够熟练,小敏比较慢换完鞋,正要离开的时候,注意到了还没换拖鞋的元元,于是走过去,蹲在元元坐的换鞋凳前,边蹲下边说“元元妹妹,我来帮你脱鞋吧”,说完就伸手过去拉元元的脚,可是元元一下就把脚缩回去了,还哭得更大声了。小敏轻声安抚元元,不断地跟元元说“脱鞋子,脱鞋子,脱鞋子……”,在小敏一遍遍的解释之后,元元似乎听明白了,主动把脚伸出去,同时还伴着几声哭泣声。小敏尝试了几次之后,终于帮元元脱下了一只鞋,然后放下鞋子,去帮元元拿拖鞋。这时刚换完鞋的涵涵也走过来,想帮元元把另外一只鞋子脱下来,可是他研究了一会儿还是没能帮元元把鞋子脱下来。去拿拖鞋的小敏回来了,就这样一人尝试脱鞋子,一人琢磨脱袜子,两只脚都被拉着,元元又缩回了脚,不愿意配合。小敏还是跟刚才一样不断轻声跟元元说“脱袜子、脱袜子……”,涵涵暂时停止换鞋,转而和小敏一起合作,小敏边脱袜子,嘴里还不断地说“脱袜子”,涵涵则把一只拖鞋递过去,说“给她穿拖鞋”,然后涵涵再次尝试帮元元脱另一只鞋子,这次涵涵找到了技巧,成功帮元元把另一只鞋子脱下来。小敏帮元元穿上了一只拖鞋,发现穿错脚了,又忙着调换。涵涵脱下鞋子之后就急着把鞋子放到鞋柜里,小敏袜子脱了一半反应过来,边说“还没好”边又去把鞋子拿回来。涵涵一手抬起元元的脚,一手不断地拉扯元元的袜子,终于袜子被他成功脱下。小敏还细心地把袜子放到鞋子里,然后才拿去鞋柜放。

在整个换鞋的过程中两名幼儿的动作不熟练,做事没有条理,反反复复地折腾许久之后才成功帮元元换好拖鞋。这个看似“糟糕”的场景却时常浮现在我的脑海中,他们看似啰嗦却不厌其烦的话语,他们看似笨拙却认真细致的动作,让我看到了最美“德”的模样。

在3-6岁这个阶段,幼儿受身心发展特点的限制,他们无法接受和理解抽象的政治理论与哲学观点。从《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对幼儿社会领域的发展目标与要求中我们可以看出,幼儿的德育更注重的是他们的亲社会行为,如“乐意与人交往,学习互助、合作和分享,有同情心。”“爱父母长辈、老师和同伴,爱集体、爱家乡、爱祖国。”

因此,幼儿德育的内容应主要在幼儿社会性发展和亲社会行为的培养,主要培养幼儿在集体中生活学习应有的健康态度,促进幼儿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最好的德育。

在这个案例中三名幼儿都是刚入园两个月的小班新生,其中元元是个特殊的孩子,先天基因缺失导致她发育迟缓。在行动、语言、社会交往等各个方面发展都较同龄孩子慢。由于肢体动作发育迟缓,导致她无法较好地控制手部动作和身体协调动作,因此元元日常生活无法自理。

刚开始,孩子们反应不一,有的被感染了焦虑情绪,跟着一起哭,有的害怕躲避,看到了就绕道走。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孩子们的反应却是一致的,那就是帮助元元,爱护元元。

祯宝不再跟着哭闹,而是红着眼眶不断安慰元元“妈妈很快就来接你了,妈妈很快就来接你了”;

瑶瑶不再绕道而行,而是在元元哭闹不进班级的时候主动过去迎接她,郑重其事地告诉其他班的孩子“她是我们班的元元妹妹”;

小晴和小艺不再害怕疏远,而是元元一哭闹,她们就开始一直鼓掌,因为元元喜欢掌声,一听掌声就破涕而笑;

小瑜也不再冷眼旁观,而是一口一口地喂元元吃饭,动作笨拙但小心翼翼,嘴巴还会忍不住跟着一张一合;

是谁改变了孩子们?没错,是班级的教师们施展的魔法!

元元,刚入园的时候,分离焦虑特别明显,哭闹不断。元元哭的时候都是嘴巴张开哭喊,任由眼泪、鼻涕和口水往下流,而且一定要老师抱,老师有时还要一边抱着她,一边做事情,有时抱到手臂疼得发麻还要坚持;元元还不会自己吃饭,每次的餐点都是老师一口一口地喂她,发现她不会用恒磨牙咀嚼,老师就一遍遍夸张地示范咀嚼动作;元元如厕意识薄弱,老师就算好时间带她去上厕所,即使这样,有时候一天还是会弄脏五六条裤子,老师一次次帮她换裤子,避免她着凉……

大家是否发现,孩子们关心和照顾元元的行为跟老师日常照料元元的行为有着异曲同工之处,是老师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施展的魔法。

就这样日复一日,元元在班级老师照料下,开始熟悉并信任班级的老师,班级的其他孩子开始关心和照顾元元。

从心理学的角度,“德”可以分为三个组成部分:认识、情感和行为,其中“行为”是最终目的,幼儿德育的效果归根结底表现为幼儿的社会行为。然而,在我们的幼儿园和家庭中,存在着“重说理轻行为”的问题,致使不少幼儿讲起来头头是道,而行为却是另一种景象。教育工作者都希望能给孩子最好的德育,培养具有良好道德品质的社会人,但是采用什么方法开展德育直接关系到德育的有效性。

1.最好的德育是身体力行。教师以自己良好的品德影响幼儿的品德,教师用自己良好品德外化出的善良行为浸润幼儿,用自己的一言一行给孩子树立学习的榜样。

2.最好的德育是融入幼儿。良好品德的形成是一个积小成大的积累和发展过程,德育是以小见大的教育过程。融入幼儿学习、生活每一个角落、每一个瞬间的德育才是最好的德育。

论文作者:陈小芸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9年第0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0/31

标签:;  ;  ;  ;  ;  ;  ;  ;  

最好的德育——“幼儿园一日活动中德育渗透”教育案例论文_陈小芸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