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海绵城市;市政道路设计;应用分析
引言
在市政道路实际设计的过程中,采用“海绵城市”的方式主要是树立海绵的设计理念,可以弹性的应变自然灾害或者是环境变化,在下雨的情况下,形成吸附以及渗水的作用,合理储蓄水分,并更好的对其进行利用。
1海绵城市的作用
当面对强降雨时,海绵城市可以在短时间内吸收雨水,降雨过后将蓄积的雨水排放处理,避免城市发生涝灾;在城市缺水时期,海绵城市蓄积的雨水就发挥了重要作用,可以解决城市缺水问题,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同时建设海绵城市可以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城市环境污染治理的费用。
2海绵城市理念在市政道路设计中的重要性
通常情况下,城市道路工程属于城市发展过程中较为重要的部分,在城镇化改革的背景下,环境保护以及资源的协调面临压力,无法继承外延增长类型的发展模式。面对此类资源浪费问题以及环境污染问题,在生态退化严重的情况下,需要合理的采用先进的设计方式方法,转变以往的设计观念。而海绵城市的建设,能够转变以往的设计模式,通过提升城市的雨水收集吸能力,在洪涝灾害下,有利于储蓄水分,更好的进行排水,将其转化成为生活以及生产用水,以便于在干旱时期解决水资源短缺的问题,具有较高的重要性。
2.1有利于促进生态环境的改善
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以及进步,人们的生活质量逐渐提升,日常生活中衣食住行品质有所增强,但是,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很容易导致生活垃圾增多,出现环境污染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城市环境的改革完善受到影响。而在采用海绵城市理念进行市政道路设计期间,能够形成环境的改善作用,遵循政策要求进行生态环境的协调维护,满足当前的市政道路设计需求,更好的完成目前任务。
2.2有利于针对水资源合理调控
通常情况下在市政道路设计的过程中,海绵城市理念的应用,有利于充分发挥海绵效应的积极作用,促进排水系统的改善,并针对基础设施体系合理优化,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降低城市蓄水方面压力。与此同时在采用海绵城市设计理念的过程中,有利于提升水资源利用率,规避水资源诱发的灾害问题,预防旱涝情况带来的影响,提升水资源的调控效果。
2.3有利于提升市政道路设计效果
在市政道路设计的过程中,开展海绵城市的排水建设工作,应当结合海绵城市的系统建设环节,针对各个环节进行合理的调整。通常情况下,在采用海绵城市理念的过程中,应当全面分析市政道路建设特点,遵循科学化的原则,有利于改善环境,减少对基础设施造成的影响,并且能够降低原有设施受到的影响。一方面,在建设设计的过程中,需要结合具体的状况,总结影响因素,预测是否会出现突发状况,有利于形成设计方案的优化模式。另一方面,海绵城市建设理念的应用,可以通过海绵系统的建设,解决目前面临的交通运输现状,确保城市用水问题的改善与解决,遵循节能环保的原则,合理的进行筹划设计,促进市政道路设计工作的全方位实施。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海绵城市理念在市政道路设计中的应用
3.1设计海绵城市的重要因素
3.1城市路面的合理设计
随着时代的进步,科技的不断发展,城市化建设的水平也在不断提高。在城市道路建设中将车行道倾斜一定的角度,有助于雨水更加容易进入排水口。根据现代化的设计。绿化带的设计要略低于车行道与人行道,这在一方面不仅为旁边的绿化带提供了充分的补充,在另一方面可以对于地下水实现一部分的补充。所以说对于绿化带的合理设计以及地下水净化系统的设计是需要大费脑筋的。所以说相关部门应当加大对于这方面的资金投入,这样不仅可以利民,利于环境,更能够减少路边绿化带每天浇水等繁琐的事情。
3.2对城市结构层次的设计
透水砖铺装、透水水泥混凝土铺装和透水沥青混凝土铺装,嵌草砖、园林铺装中的鹅卵石、碎石铺装等也属于渗透铺装。
(1)透水铺装对道路路基强度和稳定性的潜在风险较大时,可采用半透水。
(2)土地透水能力有限时,应在透水铺装的透水基层内设置排水管或排水板。
(3)当透水铺装设置在地下室顶板上时,顶板覆土厚度不应小于600mm,并应设置排水。生物滞留设施对于污染严重的汇水区应选用植草沟、植被缓冲带或沉淀池等对径流雨水进行预处理,去除大颗粒的污染物并减缓流速;应采取弃流、排盐等措施防止融雪剂或石油类等高浓度污染物侵害植物。
3.3城市绿地与广场设计
城市化绿地与广场设计是海绵城市建设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是滞留雨水,应用于水的主要方式。在广场建设的过程中应当采用相对来说比较吸水的材质。加强透水式铺装的应用,以满足广场清洗用水和旁边绿化用水广场对雨水的吸收滞留作用,可以作为广场景观水体的补充水源。另外城市广场周边的绿地要比广场低,从而让城市广场的雨水自流流入绿地中,综合绿地的系统设计能够更加有效的发挥海绵城市的水体循环作用。
3.4道路与城市水系衔接设计
城市道路雨水经过各种过滤排放,最终流入的是城市水系,然而城市水系在整个城市所起到的是不可替代的作用,因为它一方面可以用来进行防涝防旱,另一方面可以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然而那些被城市雨水管网净化的水将会被重新利用。这些被重新利用的积水不仅会降低城市内发生旱灾和水灾的几率,更能够有利于生态环境。改善城市环境减少城市用水。
3.5附属设施的设计
在对附属设施进行设计的过程中,属于市政道路排水系统设计过程中较为重要的内容,需要进行路缘石以及路肩边沟的合理设计。在采用海绵城市设计观念的过程中,针对路缘石的设计,需要使用通透概念、隔离概念开展设计工作。隔离就是利用立缘石的方式进行雨水隔离,有利于形成车流以及人流的隔离目的。而通透设计就是在预制立缘石期间,设置预留孔,使得地表的径流可以进入到疏通渠道中,更好的促进积水进入到绿化带。在路肩边沟设计过程中,应当合理的进行路侧地表的处理,结合目前的设计要求,提升市政道路雨水渗透能力以及净化能力。市政道路设计部门可以利用植物草地沟的设计方法,采用植物净化的方式进行雨水的处理,充分发挥涵养水分的积极作用,完善设计功能,更好的进行相互协调。
结语
对于现在环境情况而言海绵城市是一种极为实用的环保方法所以说,我们应该加大对海绵城市建设的力度,这样便会对城市排水和市政道路问题有了新的解决办法。根据我国现在的国情,传统的基础设施已经无法不能够使市政建设达到需要。随着海绵城市的建设与不断完善,我坚信我国的环境将会朝着一个极好的方向发展。同时,城市洪涝,城市污染,这类污染将会大幅度减少。
参考文献:
[1]邓卫东.海绵城市理念在道路排水设计中的应用[J].给水排水,2016(11):14,123~126.
[2]宋旭升,王辉霞.“海绵城市”在市政道路给排水设计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资源综合利用,2018(7):128-130.
[3]张建云,王银堂,胡庆芳,等.海绵城市建设有关问题讨论[J].水科学进展,2016,27(6):793-799.
[4]程琳.海绵城市市政给排水规划设计分析[J].四川水泥,2018(11):339.
论文作者:陈侃侃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9年第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6/5
标签:城市论文; 海绵论文; 透水论文; 雨水论文; 市政道路论文; 过程中论文; 环境论文; 《防护工程》2019年第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