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扬州五台山医院精神康复科 江苏 扬州 225003)
【摘要】目的:探讨个性化健康教育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精神科康复知识掌握情况及自护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12月—2017年11月我院13病区精神康复科46例长期住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为研究对象,予以常规护理联合个性化健康教育,观察干预前后患者精神科康复知识掌握情况及自护水平变化。结果:患者干预一年后康复知识问卷得分(21.8±2.5)分,NoSIE量表积极因素评分(89.9±11.7)分,高于干预前及干预半年后评分,NoSIE量表消极因素评分(18.4±4.7)分,低于干预前及干预半年后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个性化健康教育的应用对提高患者精神科康复知识及自护水平有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个性化;健康教育;应用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3.7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8)26-0309-02
精神分裂症是一组病因尚未完全阐明的精神疾病,具有感知觉、思维、情感和行为等方面的障碍,以精神活动与环境不协调为特征,通常无意识障碍机智能障碍[1]。个性化健康教育指针对患者病情、性格、家庭环境等个体特征予以针对性教育活动[2]。我院13病区精神康复科精神分裂症康复护理近年引入个性化教育,旨在帮助患者重建健康认知结构,促进心理康复方,文章现对此进行分析和探讨,具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2016年12月—2017年11月我院13病区精神康复科46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符合ICD10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标准;②住院时间≥3个月;③无严重器质性病变损害;④有沟通能力;④知情同意。排除标准:①严重生活不能自理;②智能障碍者;③中途转院或退出。全部入选病例均为男性,年龄32~74岁,平均(51.7±8.3)岁,其中合并高血压2例,糖尿病1例。
1.2 方法
患者住院期间均予以常规康复护理,包括生活护理、安全护理、用药护理、心理护理、工娱活动护理等。同时,科室成立健康教育小组对患者进行针对性健康教育。获取患者详细资料信息,建立起个性化健康教育档案,依据病情、文化水平和个性特征为患者制定切实可行的个体化健康教育内容,内容实施也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选择多模式,以充分体现个体化差异,具体如下:
(1)不同病情患者的个体化健康教育:①二、三级护理患者病情相对稳定,依从性良好,以纠正认知扭曲观念为主要内容[3],帮助重建健康认知结构。护理人员先借助共情技术走进并体验患者的精神世界[4],以获得患者认同,待患者病情缓解后,再开展教育活动;②一级护理患者,以服药指导和生活指导为主要内容,旨在保证疗效,患者生存质量,期间注意加强安全防护与指导。
(2)不同文化水平患者的个体化健康教育:①文盲患者采用一对一指导,责任护士包干,将教育内容细化、分步骤并反复讲解,必要时实践教育,提高理解度;②中小学文化者,将健康教育材料装订成册发放给患者,围绕材料,采用通俗语言,予以讲解为主的教育指导方式,并鼓励患者提问。其中状态理想、理解能力较好的患者,也可参与听讲专题讲座;③高中及以上文化患者,教育采用专题知识讲座,内容以疾病相关知识为主,每月一次的。
(3)不同个性特征患者的健康教育:①过于关注自身躯体不适者,明确排除器质性病变后,就患者生理状况耐心予以解释和说明;②性格偏内向、有社交障碍者,主动与其沟通和交流,予以人际关系指导,包括教授患者社交训练技巧、培养患者与人交往的勇气等,以提高患者社交水平和社会适应力;③合并依赖型人格障碍者,侧重培养患者的自信心,通过角色扮演、盲人之旅等沟通交往型游戏[5],训练患者能力,提高自信,消除无助无能感。④性格急躁、好胜心强者,于心态相对平稳时开展教育,引导患者正确认识疾病,以积极的心态配合治疗,树立自信心。
1.3 观察指标与评价标准
自行设计神经科康复知识问卷,测评患者精神科康复知识掌握情况。问卷内容包括精神症状特点、表现因素、精神科药物知识、饮食知识、合理休息与运动、精神病自我安全管理等内容,共计3题,每日1分,总分30分。以护士用住院患者观察量表(NoSIE)测评患者干预后自护水平变化,量表分积极因素、消极因素2部分,前者得分越高、后者得分越低,患者自护能力越理想。
1.4 统计学方法
以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标准差表示,结果t检验,计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1为显著性差异。
2.结果
患者干预一年后康复知识问卷得分、NoSIE量表积极因素评分显著较干预前及干预半年后提高,NoSIE量表消极因素评分显著较干预前及干预半年后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3.讨论
现代研究认为,精神病的发生与基因缺失或重叠所致脑功能紊乱有关,临床多行以药物为主的综合治疗,以消除或减轻病症,改善预后。长期住院的精神病患者(尤其是精神分裂症患者),受自身精神症状、医院封闭管理等多种因素影响,极易出现心理冲突和负性情绪,导致依从性下降,影响治疗,不利于患者回归社会[6]。
个性化健康教育指在统一管理下,根据个体特性予以全方位、针对性服务措施,以发挥治疗增效作用的护理方法。与常规健康教育相比,其护理内容的制定依据患者个体特征及实际状况,故更为细致,也更具针对性,而护理方法也讲求依据患者实际文化水平和理解能力采取个性化措施,故更易于患者理解、接受和执行,从而有助于提高健康教育效果。有研究指出,予以精神病患者健康教育可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促进患者参加健康活动,对缩短疗程康复具有积极作用。本研究中,在常规康复护理基础上予以患者个性化健康教育,研究结果显示:患者干预一年后康复知识问卷得分(21.8±2.5)分,NoSIE量表积极因素评分(89.9±11.7)分,高于干预前及干预半年后评分,NoSIE量表消极因素评分(18.4±4.7)分,低于干预前及干预半年后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个体化健康教育有助于提高患者的自我认识和自护能力。
综上所述,表明个性化健康教育的应用可提高精神病康复护理质量,对提高患者精神科康复知识水平有积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刘哲宁.精神科护理学[M].第三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6:125.
[2]张戈,王长霞,王红,等.健康教育路径对成年癫痫患者一般自我效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1,17(35):4258-4260.
[3]杨陆花.60例精神病患者家属健康教育的效果观察[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5,20(35):4311-4313.
[4]苏贤.健康教育在精神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中华精神科杂志,2017,27(6):295.
[5]翟绍征,刘晓春.健康教育提高出院精神病患者服药依从性效果评估[J].中国民康医学,2012,24(18):2284-2284.
[6]张明圆,何燕玲.精神科评定量表手册[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5:458-462.
论文作者:孙家平,曹迎春,汪海珍(通讯作者),胡欣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8年9月第2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17
标签:患者论文; 健康教育论文; 精神分裂症论文; 知识论文; 评分论文; 因素论文; 个体化论文; 《医药前沿》2018年9月第2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