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市第九小学西校区 广东 佛山 528000
摘 要:语文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中的基础教育,它主要是对我国母语语言的学习和应用,因此,学校对语文的教育要十分的重视。同时,小学语文的学习是人们学习受教育的启蒙阶段,因此,教师就要为小学学生的语文学习打好基础,但是,在实际的小学语文教育中还存在很多的问题,需要采取一定的方法和措施进行教育质量的改善,下面,本文就针对“真情实感”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的实践进行探讨,来为小学作文写作能力的提高提供相关建议。
关键词:“真情实感” 小学语文 作文教学
前言
小学语文作文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部分,也是小学语文教学中必不可少的内容,它不仅体现了学生对知识掌握的水平,同时也是对写作技巧和情感的展现,小学作文写作有着其独特的魅力。而“真情实感”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的实践就对学生的写作水平的提高具有积极的作用,因此,如何加强“真情实感”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的实践是小学语文教师教学中需要重点研究的内容。
1.“真情实感”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的应用现状
1.1情感匮乏,流于套路化
小学作文的写作中,需要教师进行合理有效的引导来进行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和提高,而“真情实感”是语文作文表达中的主要依据形式,而如何做好“真情实感”在小学语文作文中的实践是教师语文教学中的重点,也是对小学学生语文写作教学的正确的方向。而在实际的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教师还是存在一些教学方法的问题有待改善,因此,影响对学生作为写作能力的有效锻炼和培养,比如,有些小学语文教师对于作文写作的教学,往往会出现一定的模式套路化,对于写作的要求和立意总是会进行一定的标准来进行规范,这就约束了学生的写作创造力,以致于学生发散的思维方式并不能展现于作文写作中,也影响对于情感的表达,同时,教师还总是会要求学生对于优秀作文进行学习和借鉴,对于优秀作文的结构和模式让学生进行模仿,但是,并不是所有的作文的结构都是一样的,这就造成了学生对于情感表达并不能进行有效的结构寄托,因此,这种套路化的作文教学方式,很容易就造成学生情感表达的匮乏,影响写作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1.2例子单一,没有新意
在小学作文写作中,少不了使用案例的方法来对做内内容进行情感的表达,这也是语文作文写作中最常用的一种表达方式,因此,在小学作文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利用例子的引用来引导学生进行情感的在作文中的表达,这是提高他们作文写作水平的一个重要的方面。但是,在实际的语文作文教学中,教师在对学生的写作案例的引导使用中,并没有严格强调将自身实际生活经历例子应用到作文写作中来,因此,这就会造成学生在作文写作中使用的例子往往会更多的借鉴别人的写作例子,这种情况的出现,由于不是自身案例的真实体验,很容易就造成生活感悟程度的不足,从而并不能深刻的表达例子的情感,另外,学生在作文写作中,还会由于生活经历的缺乏,对于例子的应用并不是很丰富,从而造成学生在写作中反复使用同一个例子来进行情感的表达,但是同一个例子对于不同情感的表达具有很大的局限性,有时候还会显得十分牵强,同时,因为例子使用单一的情况还会造成作文质量的不足,缺乏新意和创新,而教师也没有很好的办法和措施来引导学生去经历生活和感悟生活,这就对学生的作文写作造成了局限性[1]。
1.3写作手法和模式使用死板
小学学生有作文写作手法和写作模式的了解和掌握还不是很高,因此,面对小学写作教学,教师就要采取一定的教学方法来丰富学生的学做手法和写作模式,并加强他们在各种写作手法和写作模式之间的灵活使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但是,在实际的小学作文教学中,教师并没有意识到对于写作手法和写作模式的灵活使用的重要性,还只是一味地进行他们写作方法和模式的教学,因此,这就很容易就造成可他们写作中写作手法和模式使用死板,教师在对学生进行作文教学中,还处于应试教育的观念,因此,还是以更好的考试为目的进行教学,从而对于学生在写作中的写作模式一般会有一定的规定,从而形成相应的“作文规则”,这虽然对学生的整体写作成绩进行了提高,但是对于学生长远的写作能力的培养是具有影响的,同时,死板的作文写作方法和写作模式的使用,对于学生情感的表达也产生了很大的局限性,往往出现一种生硬的表述感受,也是对于他们作文写作能力的培养是有影响的。
2.“真情实感”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的实践策略
2.1教师发挥引导作用,引导学生体验感悟生活
小学作文教学中,学生的写作能力还比较薄弱,对于写作案例等的应用意识和习惯还不是很熟练,因此,这就需要教师充分发挥其在教学中的引导作用,来引导学生体验感悟生活,进而引导他们进行作文写作,来将真实的生活经历情感进行表达。另外,作文写作中的素材一般都是来源于生活,如果对于学生进行与生活相关的作文写作时,就可以合理地组织学生进行相关的生活体验,进而引导他们进行生活经历和感悟,再进行作文的写作。比如,如果要写作和劳动相关的作文的时候,教师就可以有效的组织学生进行相关劳动,打扫教室卫生、除草等活动,这样能够增加学生体验生活的兴趣,进而来引导他们对于劳动过程的感悟,同时,也可以引导他们回到家中后,帮助父母进行力所能及的劳动,进而让他们将劳动的过程和感悟以作文写作的形式进行表达。通过这样的方式,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生活体验,可以增加他们生活经历的丰富性,同时在作文写作的时候,也可以做到有故事情感依托,从而更好的进行表达[2]。
2.2联系实际,注重教材与课外读物的相结合
小学作文写作需要相关语文知识来进行支撑,而语文课本教材是学生主要的学习工具,同时,语文课本教材也是权威性很大的知识内容,它的内容都是语文经典中的精品,因此,教师在对学生的作文写作教学中,就可以对平时的课本课文作为依据,学生对于课本课文的了解还是比较深刻的,可以更容易让学生进行理解,从而对于课本课文中的优秀表达部分让学生进行阅读,进而在利用其内容的情感表达来强调真实的情感表达对于一篇作文是具有多么重要的作用,从而来促进学生“真情实感”在小学语文作文写作中的应用,另外,课外读物对于语文写作教学也有很大的帮助作用,课外读物不同于课本知识的严肃性和规范性,它在内容的写作方法和写作模式上更加自由和新意,这对于学生在“真情实感”在写作中的表达是很有帮助,教师就可以利用课外读物的这个写作特点来促进学生做能写作能力的提高,将课外读物合理有效的融入到作文写作的教学中,从而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2.3合理安排作文课的时间,对其进行及时的写后总结
除了对学生进行作文写作引导外,在学生进行完作文写作后,教师还要合理利用教学时间来及时地对学生的写作情况进行点评和总结,从而来对他们“真情实感”在小学语文作文中的应用提供相应的建议,来促进他们写作的能力。比如,在学生进行关于感恩父母的作文写作后,对于学生在作文中使用的例子和内容的表达,教师就可以利用一定的时间来对学生进行点评和写作指导,对于例子的连续性、对于父母表情情绪的变化描述以及对于当时环境氛围的衬托描述等,都可以来进行学生写作的引导,从而更加便于他们以后在写作中对于“真情实感”在语文作文中的表现,同时,对于他们在作文中的优秀部分还要进行表扬,进而来鼓励他们写作的积极性,从而更好的进行写作[3]。通过这样的方法,一方面有利于学生如何更好的将“真情实感”融入到语文作文的写作中,另一方面,也能实现教师高效教学的目的。
3.结语
综上所述,“真情实感”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的实践应用,能够有效地提高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质量,但是,“真情实感”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的实践存在一定的问题需要进行进一步的解决,而采用怎样的方法来促进“真情实感”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实践应用,是小学语文教师需要继续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参考文献:
[1]闫秀凤. “真情实感”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的现状及对策[J].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14(6):90-90.
[2]覃启龙. “真情实感”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的现状及策略探讨[J]. 读与写, 2017, 14(10).26-26.
[3]惠雪. “真情实感”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的体现[J]. 吉林教育, 2017(5).113-113.
论文作者:邓燕华
论文发表刊物:《文化研究》2017年10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7/12/25
标签:真情实感论文; 小学语文论文; 学生论文; 教师论文; 教学中论文; 小学论文; 学生进行论文; 《文化研究》2017年10月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