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入园焦虑的个案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个案论文,焦虑论文,入园论文,幼儿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案例]姚姚今年3岁8个月,是一个可爱的孩子,但入园时却有着严重的入园焦虑症。每个星期一妈妈送她回院时,姚姚都哭得撕心裂肺,嘴巴还不停地念叨着:“我要回家。”后来,竟然拿着与爸爸妈妈合影的“全家福”照片整天不离手。有一次,不记得照片放哪里了,她像掉了魂似地到处找,不断地念叨着:“我的相片呢?”直至找回了相片才稍安心。
一、分析
这是一个比较典型的入园焦虑个案。入园焦虑是一种比较常见的行为,幼儿突然离开熟悉的环境和亲人来到幼儿园,由于散漫的家庭生活与有规律、受约束的幼儿园集体生活有许多不同,很多新入园幼儿因不适应幼儿园生活,常有哭闹,找借口不上幼儿园,不许爸爸妈妈离开自己,发脾气等反应。入园焦虑是幼儿入园适应的最大障碍。在我们班的新入园幼儿当中,姚姚的焦虑情绪是最为严重的,如何让她尽快摆脱入园焦虑的痛苦,适应幼儿园的全托生活?我们进行了一段时间的连续观察和研究,发现姚姚入园焦虑的情绪主要是由以下四个方面因素导致的:
(一)气质类型因素
气质类型是指表现在人身上的一类共同的或相似的心理活动特性的典型结合。气质与人的个性有着密切的关系。传统的气质类型分为多血质、胆汁质、粘液质和抑郁质。经分析,姚姚属于抑郁质气质。她的动作很慢,像吃饭、喝水、画画等,几乎是全班最慢的;她喜欢自由活动,不愿意与自己不熟悉的人接触;上课时,她能安静地坐着;她做事很细心,每次收拾玩具,总要把桌面、地面等地方仔细地检查一遍;据家园手册反映,她在家里也总是把自己的玩具、书籍、衣服等全摆得整整齐齐。姚姚符合抑郁质幼儿具有的情感活动微弱、发生迟缓,敏感、细心、畏缩、孤僻等特点。正因为这样,与其他幼儿相比,她对老师的信任和依恋的感情较难建立。开学初,无论老师怎样安慰她都不起作用,而且还特别敏感。由于情感活动发生迟缓,她对幼儿园的新环境也比较排斥,觉得幼儿园不好。因而,她的抑郁质的气质类型决定了老师要高度地关注她,要给她一种绝对的安全感,并使之热爱幼儿园。
(二)父母的溺爱
据了解,姚姚是家里的独生女儿,与爷爷、奶奶、爸爸、妈妈住在一起。长辈采取的是一种溺爱型的教育方式。在家园手册上,姚姚妈妈从来都是说女儿好的表现,从不说她的缺点。
老师:爸爸妈妈疼你吗?
姚姚:疼。
老师:爷爷奶奶疼你吗?
姚姚:也疼。
老师:爸爸妈妈批评过你吗?
姚姚:没有。
老师:一次也没有吗?
姚姚:没有。有一次,爸爸想批评我,就抱了我一下。
老师:爸爸只是抱了你一下,没说其他批评你的话。
姚姚:没有。
老师:爷爷奶奶批评过你吗?
姚姚:也没有。
老师:他们总是表扬你吗?
姚姚:是的。
老师:你想买的东西,爸爸妈妈都会买给你吗?
姚姚:是。
老师:如果你想买的东西很贵,他们也会买给你吗?
姚姚:会呀。
林磊、董奇等人在《母亲教育方式与学龄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关系研究》一文中提到:处在溺爱型教育方式中的儿童的特点是焦虑表现较多,对事物的兴趣最为缺乏。姚姚的爸爸妈妈和爷爷奶奶都将全部感情倾注到姚姚的身上,结果造成了姚姚的依赖性较强,不能够很好地适应幼儿园的新环境。这是姚姚有着严重的入园焦虑的重要原因。
(三)亲子依恋
由于父母对姚姚的溺爱,姚姚对父母的亲子依恋较为紧密,而亲子依恋越紧密,幼儿的入园焦虑就会越严重。幼儿对父母的高度依恋及因入园而受到的影响,是造成幼儿入园焦虑的重要因素。幼儿从出生起,逐渐形成和发展了对父母或其他直接养护者的依恋,依恋的对象成为幼儿安全的象征,是幼儿信任和依赖的人。研究表明,当依恋对象突然不在幼儿的视线之中时,他会努力去寻找,找不到时便会不安地哭闹起来。据观察,姚姚在班上经常用期待的眼光盯着窗外;户外活动时,她从来不主动参加到游戏和活动中去,总是目不转睛地盯着幼儿园的门口,期待父母会出现。因此,如何引导姚姚从对父母的高度依恋转移到对教师的依恋,是目前教师须面对的首要问题。
(四)安全感的丧失
对于幼儿来讲,与父母在一起是最为安全、自信的。随着父母的离开,幼儿会感到安全感的丧失。当姚姚初入幼儿园时,在“陌生人”和“新环境”的包围中,她会感到迷惑和不安,但又得不到亲人的爱抚和安慰,因而感到焦虑、痛苦、缺乏安全感。姚姚整天拿着“全家福”的相片,是试图通过回忆与亲人在一起时的愉快情境来寻求安全感。研究表明:处于心理不安全、情绪不稳定状态的幼儿,会感到茫然不知所措,多数幼儿会拒绝或哭泣。过后也会显得不主动与人交往,不探索、不玩耍,表情冷漠,心情忧郁。因此,老师的当务之急是用爱心和耐心给予姚姚足够的安全感。
二、对策与效果
(一)高度关注法
针对姚姚的气质类型特点,我们采取了“高度关注法”,即老师在平时的工作中特别留意她的一举一动,及时关注她内心的想法并给予适当的帮助。例如,老师每天回院总是主动向她打招呼,每天睡觉前帮助她弄好蚊帐、被子,说一些安慰的话并吻她,告诉她这是因为她进步了的原因。平时,尽量创造机会让她说话、表演,请她当班长,让她增强信心,慢慢地接受新的老师、新的同伴和新的环境。例如,有一次她穿了一件新衣服回院,我刻意表示了极大的兴趣、然后围绕着新衣服的话题跟她聊天,让她感觉到老师其实很喜欢她。那一刻,我惊奇地发现,她的脸上出现了难得一见的笑容。
(二)正强化法
正强化法也称“阳性强化法”或“积极强化法”,指在一种行为出现之后继之以强化(奖励)来增加这种行为的发生,以建立符合要求的行为。当幼儿因一具体行为而得到奖励时,这种行为就会被加强或强化,这样的行为在以后就易于发生。我在实践中曾多次采用此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例如,当姚姚的哭泣次数有所减少时,当天我立即进行表扬:姚姚今天没有哭,真让人高兴,姚姚真的长大了。平时,我注意抓住姚姚的点滴优点进行正强化。例如,姚姚的爸爸是一名军人,受其影响,她能把被子折得整齐和有棱有角。当我表扬她并请她教其他小朋友折时,她总是自豪地告诉我:“老师,我还会折大被子呢。”正强化法使姚姚的良好行为明显增多,由于老师的经常鼓励与表扬,姚姚的性格也变得开朗、活泼了许多,能主动跟同伴交往、玩耍了,对改善入园焦虑起了关键的作用。
(三)建立安全感法
我们主要是从师幼关系、同伴关系两方面说手,来培养姚姚的安全感的。
1.师幼关系。
教师的关怀对幼儿的心理有重要影响,幼儿对幼儿园的态度,取决于他们对老师的态度。当他们感到教师是可亲、可依靠时,也就能感到在幼儿园的安全感。费尼(Feeney,1987)等人指出:在教师与幼儿的交互作用中,教师的诚实以及他们对幼儿的尊重与细心照顾对于儿童的安全感、自信心以及童年期对事物的积极探索都是必不可少的。因此,幼儿与教师建立积极的关系是幼儿适应新环境的一个很主要的方面。因此,在与姚姚平时的接触中,我们经常通过积极的带鼓励性的语言,对她给予特别的关注,或采取微笑、点头、肯定性手势以及身体接触(如抚摸、拥抱、拍头等),这些看似简单、平常的言行,让姚姚有一种被重视和被接纳的感觉,使她逐渐建立起对老师的信任感,从而由对父母的高度依恋转移到对老师的依恋上,有效地减少了入园焦虑的现象。
2.同伴关系。
幼儿之间的良好关系是幼儿接受幼儿园和感受幼儿园乐趣的重要条件。开学初,由于姚姚整天哭泣,同伴都不愿意跟她玩。针对这一现象,我让一些性格开朗、能说会道的幼儿充当“爱心小天使”,让这些幼儿与姚姚聊天、玩耍,从而打开她封闭的心扉。很快地,姚姚真切地感受到了与同伴玩耍的快乐。同时,在交往的过程中,姚姚还获取了更多的信息,有效增强了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从而消除对父母的依恋,减轻焦虑带来的痛苦。
此外,我们还通过家园手册、面谈等方式请姚姚父母调整爱的方式,给姚姚适当的爱,培养姚姚良好的个性,使她能顺利地跨过入园这一关。
经过我们近一个月的教育干预,姚姚终于在中秋节赏月晚会上开始有了质的飞跃。我惊奇地发现,那天晚上,姚姚显得异常的兴奋和激动,一次都没有哭过。自从那晚以后,姚姚变了,总是一副开心的样子了。除了星期一与父母的分离瞬间还有点情绪(但焦虑的程度已大为降低),其余时间都基本没哭过。班里的老师都感觉到,姚姚彻底地改变了。不仅情绪表现良好,而且有礼貌、爱提问、爱思考,还交了几个好朋友呢。
总之,在处理幼儿入园焦虑等行为问题上没有万能的钥匙,教师必须针对具体的情况进行具体的分析,从而制定个性化的干预措施。爱心、耐心、恒心都是屡试屡灵的方法。正如一首诗歌所说的:“爱是获得爱的唯一通道/爱是善行的启动力量/爱,能燃起生命激情的火焰/爱是凡事包容/爱,能令人生喜乐永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