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口语交际应在具体的口语交际情境中,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从中可以看出,口语交际的教学应有别于以往的听话、说话训练。
如何体现新课标理念,优化口语交际教学呢?可从以下几方面做起:1 努力凸显口语交际的双向互动口语交际是的核心是“交际”二字,注重的是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沟通。这是口语交际训练不同于以往听话或说话训练的一个显著特征。听话、说话是单向的活动,而口语交际则是一个听方和说方双向互动的过程,不是听和说的简单相加。只有交际的双方处于互动的状态,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口语交际”。因此,我们在口语交际教学中,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要像日常生活中那样互为对象,构成交际关系,并模拟生活实际双向互动地进行训练,才能体现出口语交际训练的特点,切实锻炼和发展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2 精心创设口语交际的情境2.1 营造氛围,打造人际情境。“情动而辞发”,而情感的萌动需要良好的外部氛围作为土壤。在民主、平等、和谐的氛围中,学生的身心处于放松状态,不必担心指责和奚落,交际的情感易于被诱发,交际的欲望易于被点燃。因此,教师要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要以一个听众、朋友的身份加入学生们中间,成为学生学习的伙伴,努力营造轻松和谐的氛围,只有这样学生才能轻装上阵,敢于表达并乐于表达。如我听到一位一年级老师上《交朋友》,课前将教室布置成联欢会的会场,老师和学生围坐在一起,营造一个其乐融融的交友环境。课中叫学生上台自我介绍,当几位胆小的学生不敢说时,老师给以亲切地微笑:“慢慢说,你肯定能说好。”“你的声音很好听,能让喜欢你的朋友听得更清楚吗?”当学生有了进步时,老师就用赞赏的话语鼓励孩子:“你讲得太棒了!”“你越来越勇敢了!我很愿意和你交朋友!”适时的引导和鼓励给予学生莫大的动力。作完自我介绍后,他又让学生走出位置自由找朋友,互相交流年龄、性格、爱好、学习、家庭等情况。一时间,课堂上三五成群,七嘴八舌。在这亲切、和善、民主的人际氛围中,能言善道的孩子变得更为侃侃而谈,沉默寡言的孩子也能抛开顾虑,尽情交流。
2.2 模拟生活,再现生活情境。
2.2.1 课堂模拟。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创造特定的情境来模拟生活,让学生设身处地,境中练说。如《招待客人》一课,我请一名学生演接待客人的小主人,自己当客人。“小主人”聚精会神地看着书,“客人”夹着小提包走上门。师:“咚咚咚”敲门。生:“谁呀?”师:“我,葛阿姨”。生:(开门把我迎进,亲切地说):“葛阿姨您好!”接着沏来一杯茶,有礼貌地说:“阿姨请喝茶”。师一边喝一边问他在学校的学习情况,他一一作了回答。师起身要走,生送出门说:“阿姨再见!”演出结束,我趁热打铁,让同桌表演刚才的一幕,进一步说说自己平时接待客人的事例,然后四人小组合作,选择一个生活情境进行模拟接待。整堂课沉浸在演演说说的欢声笑语之中。
2.2.2 活动模拟。除了课堂模拟,再现生活情境外,我们还可以利用语文活动课和课余活动时间,把一些社会交际情境搬入校园,给学生创造了一个更为丰富广阔的生活情境进行口语交际训练。
2.3 深入实践,展现活动情境。口语交际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活动,因此,口语交际训练除了学校课堂活动外,教师应组织学生走出学校,深入社会大舞台,深入课外实践活动。让学生与社会上各种各样的人接触、交流,丰富学生的交际语言。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实践中切实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3 着眼整体,实现三维一体口语交际是一种综合素质,它是知情意行的统一体。这也就决定了口语交际教学要实现教学目标的优化,必须着眼整体,追求一种综合效应。有人会问,教材中的口语训练往往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如此看来是否有矛盾冲突?答案是否定的。科学的做法应当是突出重点目标的同时兼顾其它素质的训练,达到“牵一发动全身”的效果,真正实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三维目标一体化。比如专题口语交际训练“自我介绍”,训练的重点无疑是交际时如何说,学会把自己的姓名、年龄、家庭住址、就读学校、父母亲工作单位等说清楚、说明白。除了说的知识、技能训练外,必然涉及到听的问题,别人在自我介绍时,其它学生要仔细倾听,听的质量如何、有没有听出问题、能不能作为听众作出交流(如即席提一些感兴趣的问题)等等,听与说是水乳交融的。整个口语交际过程中,教师还得注意学生在口语交际时的情感态度如信心、勇气、诚恳、尊重对方、谈吐文雅以及语言背后隐藏着的思维、品质等,相机作出恰到好处的引导。
只有坚持整体原则,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才会获得全面、和谐的发展。“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海”,教师要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出发,把口语交际训练贯穿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把口语交际训练融入生活,真正落到实处,让我们的学生在生活中善于沟通,学会交往。
作者单位:内蒙古呼伦贝尔市莫旗塔温敖宝中心校
论文作者:张洪玲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研究·教研版》2014年2月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4-4-23
标签:口语交际论文; 学生论文; 情境论文; 互动论文; 自我介绍论文; 氛围论文; 客人论文; 《教育研究·教研版》2014年2月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