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水泥混凝土材料耐久性、强度、和易性检测过程中,存在较多影响因素。因此,水泥混凝土材料性能检测人员应结合具体工程要求,综合考虑粉煤比、砂、石子、水泥、外加剂等因素,采用合理的检测方式,确定混凝土材料性能。并根据检测结果合理调整混凝土拌合比例,保证混凝土材料检测结果与设计数据相符,提高施工质量。
关键词:混凝土材料;性能检测;影响因素
1材料对工程质量的影响
混凝土原材料是建筑项目的前提条件,能使施工的稳定性得到保证。混凝土的原材料一定要达到标准,建筑物的质量水平方能得到保障。混凝土原料对建筑项目质量所产生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原料未联系具体情况进行称重,这就会使配比产生严重偏差,并且针对砂石骨料用量的调节以及含水量的预估都会出现偏差。在混凝土配料工作非常重要,假如砂石、水灰以及骨浆在配比的过程中失误,就会使工程质量降低,进而导致各种无法预计的事故产生。鉴于此,相关技术人员应该根据相关规则严格控制混凝土建材的配合比与质量,在实际配比时,应该在项目与实验室的基础上,控制混凝土材料的质量。
2混凝土材料性能检测措施
2.1混凝土材料耐久性检测
混凝土材料耐久性检测主要包括抗渗性、抗腐蚀性、抗冻性等几个模块。其中混凝土抗渗性、混凝土性能间存在正向联系。即随着混凝土抗渗性能增加,混凝土强度密度、抵抗压力也会随之增加。在水泥混凝土抗渗性能检测期间,可采用直流电量法、或者NEL法进行检测;抗冻性检测主要是水分饱和的前提下,对水泥混凝土进行冻融循环检测。随后根据水泥混凝土强度、外观完整性表现情况,确定混凝土抗冻能力;混凝土抗腐蚀性检测主要针对土壤碱性或酸性较强的地区,利用抗硫酸盐侵蚀实验,进行循环检测,确定水泥混凝土抗腐蚀性。
2.2混凝土材料和易性检测
混凝土材料和易性检测主要包括水灰比(W/C)、砂率、水泥种类、外加剂等几个模块。其中水灰比主要指用水量、水泥用量比值。其是混凝土稠度的重要指标。根据工程需求变化,在水灰比过大时,施工技术人员可适当调整水泥用量,降低水灰比,提高水泥混凝土稠度;在水灰比过小时,施工技术人员可适当增加水分,调高水灰比,促使水泥混凝土稠度与设计稠度一致。砂率对水泥混凝土表面积、孔隙率具有直接的影响,其主要由粗骨料、细骨料比例决定。且在水泥浆体积一定的情况下,砂率与混凝土骨料总表面积呈正比。因此,为避免砂率过大或过小对集料总表面积的影响,在水泥混凝土配置阶段,施工技术人员可以拌合物有序流动为依据,确定最佳砂率。水泥种类及外加剂添加量对混凝土和易性具有较大的影响。因此,在水泥混凝土检测前期,施工技术人员可综合了解不同种类水泥与配比材料的关系,选择合理的水泥类型。随后添加适量外加剂,提高混凝土质量。
2.3混凝土材料强度检测
混凝土材料强度检测主要检测方法为局部破损法、非破损法。常用的局部水泥混凝土破损检测法主要为小圆柱劈裂法及取芯法;而常用的非破损法主要为回弹法、表面压痕法。在实际检测过程中,为保证最终强度检测结果的准确性,一般需应用多种检测方法。如超声回弹法与钻芯法结合等。
3混凝土材料性能影响因素及控制措施
3.1粉煤灰的影响
粉煤灰的质量标准并不存在相关法规依据,并且煤种、技术以及厂商的不同,也会导致质量存在差异,因此各个厂商粉煤灰在实际运用之前应该针对粉煤灰展开严格的蓄水量检查。而若是粉煤灰的厂商相同,就能借助蓄水量的精细情况来评判其质量。若是粉煤灰的细度相对较小,就表示粉煤灰的活性相对较强,并且蓄水量相对较多。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建筑项目施工中,若是粉煤灰的蓄水能力相对较强,在添加混凝土时,就不用添加过多的水,如此就能节约水泥与外加剂;相反,蓄水能力相对较差的粉煤灰在实际运用时就要添加较多水,这就会对水灰比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并且会使混凝土强度得不到保障。
3.2外加剂的影响
混凝土材料在配置过程中,为了保障混凝土有良好的流动性,同时可以提升混凝土材料在施工中的保水性以及粘聚性,工作人员通常会在其中适当添加一定粉煤灰,这就使得混凝土材料在配置完成之后可以很好地泵送以及浇筑成型,还可以减少混凝土在施工中所出现的坍落问题。检测人员就需要加强对添加物的质量控制才可以很好地保障混凝土的质量[2]。通常情况下,在配置混凝土材料中,添加粉煤灰之后就需要适度减少水泥的用量,因为粉煤灰在水化之后所释放的热量不多,所以控制好添加物的性能以及用量,就可以很好地提升混凝土材料的质量。
3.3水泥的影响
水泥强度是混凝土材料强度的主要影响因素,其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混凝土材料的耐久性。同时考虑到水泥矿物成分、细度对水泥强度的影响及原材料中早期强度、后期强度变化规律,在水泥细度不断增加的背景下,混凝土水化速率也会不断增加,进而促使混凝土材料会获得较高的早期强度增长率。即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通过调整水泥品牌、规格,可促使水泥粒径、级配变化,进而影响混凝土材料强度。据此,在混凝土材料拌合阶段,施工技术人员可根据现场施工情况。结合施工勘测数据及环境监测数据,选择合理的水泥品牌及规格。
3.4砂石的影响
混凝土材料中的配置离不开砂石,而且砂石的质量直接影响着混凝土的级配。因此,工作人员就需要加强对混凝土中的砂石配置检测,可以充分保障混凝土的质量。通常情况下,检测人员所采用的方法就是对混凝土材料实施压碎值的测定,在这一检测方法中,如果出现砂石的压碎值较大的情况,这就说明该砂石不能满足混凝土材料的性能要求。如果混凝土材料中的大量砂石形态为针片状,同时配置混凝土材料就会出现较大的空隙率,此时混凝土材料的性能也会受到较大的影响。但是从当前所采用的砂石角度分析,基本材料的是河砂,此时就需要检测人员控制好河砂的质量。一般情况下,通过肉眼就可以观察到河沙中是否出现大量泥块,因为泥块越多,河砂中含泥量也会越大,这就影响混凝土所需要的强度,同时在施工中混凝土所具有的耐久性也会受到不良影响。如果在配置混凝土中采用的是细砂和粗砂,此时检测人员就需要重点控制好砂率。
3.5原材料配置控制策略
在混凝土材料的配置过程中,工作人员需要加强对原材料配合比的控制。一般情况下,参照普通的混凝土中的拌和性能进行试验检测,但是需要注意控制好混凝土材料的耐久性以及强度,可以很好地满足混凝土材料的工作性能,同时也可以使得混凝土在建筑施工中具有良好的质量。在质量控制过程中,工作人员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个方面是严格控制好混凝土材料配置过程中的拌料用量,如砂、石等,结合整个试验检测情况而使得混凝土材料可以达到很好地质量;第二个方面是针对混凝土材料的配置过程控制,如水灰比以及搅拌水泥等,可以通过良好的掺和比例而有效提升质量。
结束语
混凝土是土木工程建筑物的重要组成模块,其自身质量及应用方式直接影响了结构安全性,且对土木工程验收质量具有决定性影响。混凝土材料具有耐久性好、抗腐蚀性强、强度高等优良特点。因此,为保证混凝土材料优势的充分发挥,对混凝土材料性能影响因素及检测方式进行适当分析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综上所述,以上内容就是对混凝土材料性能检测和影响因素的论述。
参考文献
[1]金浏,张仁波,杜修力.混凝土与钢筋混凝土结构抗火抗冲击研究评述[J].防灾减灾工程学报,2018,38(03):575-590.
[2]张新星.透水混凝土的性能及应用研究[J].四川水泥,2018(06):335.
[3]鲁越遥驰.混凝土材料性能检测及其影响因素简述[J].建材与装饰,2018(26):57.
[4]徐卫忠.混凝土材料性能检测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绿色环保建材,2017(11):2+4.
论文作者:景良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9年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6/25
标签:混凝土论文; 材料论文; 水泥论文; 水灰比论文; 强度论文; 性能论文; 质量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9年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