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结构理论的贡献与启示_金融论文

金融结构理论的贡献与启示,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启示论文,贡献论文,理论论文,结构论文,金融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金融结构理论是研究金融发展问题的最早和最有影响的理论之一,其创立者和主要代表人物是出生于比利时的美籍经济学家、耶鲁大学教授雷蒙德·W·戈德史密斯(Raymond W.Goldsmith),代表作是1969年出版的《金融结构与金融发展》。该理论对金融发展的过程及规律进行了描述和分析。戈德史密斯把各种金融现象归纳为三个基本方面:金融工具、金融机构和金融结构。金融工具是指对其它经济单位的债权凭证和所有权凭证;金融机构即金融中介机构,指资产与负债主要由金融工具组成的企业;金融结构是一国现存的金融工具和金融机构之和。他认为,金融发展的实质是金融结构的变化,研究金融发展就是研究金融结构的变化过程和趋势。戈德史密斯通过比较分析得出了这样的结论:世界上只存在一条主要的金融发展道路,在这条道路上,金融结构的变化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尽管不同国家的起点(起始时间、发展速度)各不相同,但它们很少偏离这条道路,只有战争和通货膨胀例外。金融结构理论从研究方法到基本结构都对研究金融和金融发展问题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采用了数量分析和比较分析方法

金融结构理论的产生是运用比较分析方法研究金融发展问题的最初尝试,是比较经济学在金融领域的具体运用。采用比较金融分析方法是戈德史密斯金融结构理论的重要贡献。

(一)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

在研究中,戈德史密斯十分注重探讨和分析金融活动内部及其与经济活动之间的数量关系,其研究的重点是能数量化的因素,考虑的是金融结构的差异是如何并在多大范围内导致经济增长的速度和特征产生差异的。仅在上书中,他就使用了150多个图表进行分析。与此同时, 戈德史密斯并没有忽视定性分析。金融发展的道路、类型和基本趋势就是在定量分析基础上,以定性方法归纳总结的基本结论。

(二)国际横向比较与历史纵向比较相结合

戈德史密斯认为,金融比较研究的主要任务是找出各国之间、各时期之间在金融结构与金融发展上存在的实际差异。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他对世界上最具代表性的35个国家进行了横向比较研究。这些国家中既有发达国家、也有欠发达或发展中国家,既有前社会主义国家、又有资本主义国家,既有地域广阔、人口众多的大国、又有一些小国,这些国家遍布欧洲、美洲、亚洲、非洲及大洋洲。对以上国家的分析不是静态的,而是动态的,基本时间跨度是19世纪60年代至20世纪60年代,少数资料更早(19世纪初)。将纵向分析与横向分析结合起来,就找出了金融结构与金融发展的规律与差异。

此外,戈德史密斯采用了宏观经济分析方法,即分析各种经济因素总量指标对金融活动的影响,以克服进行微观分析缺乏系统资料的困难。

二、确立了衡量一国金融发展水平的基本指标

戈德史密斯创造性地提出了衡量一国金融结构与金融发展水平的基本指标——金融相关比率(FIR),FIR是某一时点上一国金融工具的市场总值F τ(或一定时期内金融活动总量)与实物形式的国民财富的市场总值Wτ(或一定时期内经济活动总量)之比,用公式表示为

其中,τ为截期比率,表示时间或截止时间;

β 为平均资本—产出比率,在此定义为国民财富净额与国民生产总值(y)之商,即β=W[,τ]/y;

γ 为以现价计算的GNP实际增长率;

π 为物价变动率;

κ 为资本支出总额(K)与GNP之比,k=K/y;

η 为外部融资比率,指一定时期金融工具发行额与该期内全部货币化资本支出之比;

κη 为非金融部门金融工具发行额占GNP比重;

Φ 为金融部门金融工具发行量占GNP比重;

λ 为分层比率,在此定为某类金融机构对其它所有金融构发行的金融工具与它们对非金融部门的发行总额之比;

ζ 为海外净债权率,它是国外金融工具发行额与GNP之比;

θ 为受价格波动影响的金融工具净发行额的比例;

φ 为金融资产价格波动率。

戈德史密斯认为FIR的计算公式适合于任何时期、任何国家的FIR值的计算,通过这个公式,可以大致衡量和反映一个国家金融发展的一般面貌。金融相关比率计算公式有一定的科学性,可以根据需要选择采用。目前,金融相关比率已成为衡量一国金融深化程度的重要指标,不过,使用的是简化了的计算公式。即以GNP代表经济活动总量作为分母, 以金融负债与金融资产之和代表金融活动总量或金融工具总额作为分子。金融负债一般以M[,2]表示,金融资产可分为银行资产(L)和有价证券(S),有价证券为股票市值与债券市值之和。于是就有

FIR=(M[,2]+L+S)/GNP

与麦氏指标(即麦金农指标:M[,2]/GNP)相比,戈氏指标包括的内容更全面,更能反映一国的金融增长和市场化水平以及金融与经济的相关程度。

三、论证了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在通过计量研究找到金融活动与经济活动的数量关系之后,戈德史密斯从理论上研究了金融结构、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和发展的影响。他认为,金融结构与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发展)的影响如果不是金融领域中唯一最重要的问题,至少也是最重要的问题之一。他把金融上层结构对经济发展影响的理论探讨精简成一个判断,即以初级证券和次级证券为形式的金融上层结构为资金转移到最佳的使用者手中提供了便利,它使资金流向社会收益最高的地方。从这种意义上说,金融上层结构加速了经济增长,改善了经济的运行。

(一)提高储蓄和投资总水平

在金融工具和金融机构出现以前,储蓄和投资职能是结合在一起的。每个经济单位想要进行投资,必须首先进行储蓄,只有储蓄积累到一定规模,才能进行投资;反之,如果没有投资机会,储蓄只能是财富的贮藏,不能为其带来增值,也不能增加社会财富。

金融工具的出现使储蓄和投资分离为两个相互独立的职能,这种特殊的分工克服了资金运动中收支不平衡的矛盾。一方面使一个单位的投资可以大于或小于其储蓄,摆脱自身储蓄能力的限制;另一方面为储蓄者带来增值,使得储蓄不仅是财富的贮藏,还能增加收益。可见,金融工具的出现为经济单位进行储蓄和投资提供了一种机制,有利于全社会储蓄和投资总水平的提高。不过,要使这种分工促进经济增长,必须满足两个先决条件:第一,各单位的经营能力和冒险精神是不同的。只有当冒险精神和经营能力在各经济单位中呈不均衡分布时,储蓄和投资的分离才会对经济增长产生正向效应。第二,预期高收益项目的投资具有不可分性,或存在规模经济。只要“大额”投资的预期收益率高于“小额”投资的收益率,金融工具的应用(将众多小额储蓄集中到少数投资者手中)就会对经济增长发挥正向作用。

以上主要是针对工商企业、家庭和政府发行的初级金融工具而言的。除此以外,金融机构发行的次级金融工具也会增加储蓄和投资总量,只要次级发行不是初级发行的简单替代品。而且,金融机构的次级发行更具优势:变现能力强、具有可分性、风险较小、能得到其它便利与服务等,使得次级发行更受债权人欢迎。

(二)有效配置资金

金融机构的业务经营在很大程度上是将储蓄更有效地在潜在投资项目之间进行分配,以提高边际收益率。金融机构配置资金是通过为其它各种资本支出进行融资而实现的,如增加那些边际收益率超过平均水平的部门、行业、项目设施、设备的份额,相应地减少其它部门、行业、项目设施、设备的份额,从而促进经济增长与发展。这种资本支出的分配对经济增长与发展所产生的引致增长效应比金融上层结构的业务经营对储蓄和投资总量所产生的效果更有意义。

总之,发达的金融结构对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金融结构越发达,金融工具和金融机构提供的选择机会就越多,人们从事金融活动的欲望就越强烈,储蓄总量的增加速度就越快。在一定的资金总量下,金融活动越活跃,资金的使用效率就越高。因此,金融越发达,金融活动对经济的渗透力越强,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就越快。

注重金融工具供给和强调金融机制的正常运行是金融结构理论的核心,也是金融自我发展及促进经济增长的关键所在,这一观点被后来的金融发展理论所继承。

四、揭示了金融发展的基本趋势

在确立FIR的计算公式和金融发展的理论框架后, 戈德史密斯收集了百年间35个最具代表性的国家的统计资料进行了分析,揭示了金融发展的基本趋势。

(一)关于金融相关比率

1.金融相关比率趋向提高。在一国的经济发展过程中,金融上层结构的增长比国民生产总值(GNP )及国民财富所表示的经济基础结构的增长更迅速。因此,随着经济的发展,金融资产(金融工具)的规模将不断扩大并超过经济基础结构的规模。

2.金融相关比率的提高是有限度的,一国金融相关比率的提高并不是无止境的,达到一定阶段后,它便趋于稳定。

3.发展中国家的金融相关比率低于发达国家。不同发展层次的国家具有不同的金融相关比率,西欧、北美发达国家的金融相关比率明显高于其它国家或地区的金融相关比率。

4.决定金融上层结构相对规模和金融相关比率的主要因素是经济单位储蓄与投资功能的分离程度。金融相关比率的水平及其变动反映的是那些资本支出大于收入的企业、家庭或政府等经济单位和集团在多大程度上求助于外部融资。因此,一国的生产集中程度、财富分配状况、投资动力、储蓄倾向及股份公司的发展等因素都会影响相关比率。这可从非金融部门的新发行额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率中反映出来,该比率越高,说明投资和储蓄的分离程度越明显,在其它条件相同的情况下,金融机关比率也越高。

(二)关于金融机构与金融工具

1.金融机构发行和持有的金融资产份额不断提高。随着经济的发展,多数国家的金融机构在金融资产的发行额与持有额中所占份额明显提高。即使一国的金融相关比率停止增长,该份额仍呈上升势头。

2.金融资产持有呈机构化趋势,但不同的金融工具中,其所有权的机构化进展不同。在主要金融工具中,债权的机构化进展较快,其中,长期债券的机构化又比短期债券更为明显。在许多国家的政府债券、公司债券和抵押债券余额中,金融机构获得或持有的比重大大超过50%。股权的机构化虽然总的来说呈上升势头,但公司股票的大部分仍直接掌握在个人股东手里。

3.货币、银行在金融发展中的地位变化趋势。现代意义上的金融发展始于银行体系的发展,并依赖于纸币在经济中的扩散。通货(硬币与银行券)与国民财富的比例先是上升,然后是趋于平稳,最后下降。银行货币(支票存款)的比例也有类似的变化过程。

4.银行系统在金融机构资产总额中的比例趋于下降。随着经济的发展,银行系统(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的资产占金融机构资产总额的比重将不断下降,最终还会低于其它金融机构资产的总和。与此同时,非银行金融机构的资产及占全部金融资产的比重不断增加或提高。

5.外国融资具有补充作用。外国融资在大多数国家的某个发展阶段都发挥了重大作用,它既能补充国内资金之不足,又是国内剩余资金的出路。

(三)关于其它

1.外国金融技术与管理经验具有示范作用。对于多数国家的金融发展来说,先进国家的示范作用也很重要。而且,与其它许多领域相比,金融工具和金融机构方面的技术与管理经验的传播比较容易实现。

2.金融发展水平越高,融资成本越低。发达国家的融资成本明显低于欠发达国家,这主要是因为发达国家金融发展水平高。不过如果发生通货膨胀,金融体系的作用就会发生反向变化。

3.经济与金融发展之间存在大致平行的关系。随着总量和人均的实际收入及财富的增加,金融上层结构的规模和复杂程度增大,而且在经济发展较快的时期,金融发展速度也较高。

以上结论是戈德史密斯研究的主要课题,它们基本符合金融发展和变化的实际。更重要的是,这些观点还能给发展中国家发展金融提供有益的启示:(1)在经济发展的同时重视金融的发展, 使其不落后于经济发展。根据金融活动对经济增长和发展的引致效应,还可以加快金融工具和金融机构的发展,从而促进经济的更快发展;(2 )控制通货膨胀,稳定物价,以保持金融的健康发展;(3 )在充分发挥银行体系作用的同时,大力发展非银行金融机构;(4)注重培育机构投资者, 这是发展和健全金融市场特别是证券市场的重要举措;(5 )实行金融开放政策,积极引进国外先进金融技术和管理经验。

标签:;  ;  ;  ;  ;  ;  ;  ;  ;  ;  ;  

金融结构理论的贡献与启示_金融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