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争情报与国家经济安全_国家经济论文

竞争情报与国家经济安全_国家经济论文

竞争情报与国家经济安全,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竞争情报论文,国家论文,经济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当代科技经济一体化发展潮流,推动世界商战愈演愈烈,商战的升级促进了竞争情报研究的发展。竞争情报研究又是为各自的国家或实体之根本利益服务的,必然导致许多国家面临经济不安全的威胁,特别是发展中国家。而一国的国家经济不安全程度,又往往影响该国的政治稳定度[1]。

1 竞争情报是当代知识经济中最活跃的因素

网络的发展极大地提高了全球的社会生产力,使得贸易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以技术贸易和服务贸易为主要内容的无形贸易,正在超过和取代以物质商品为主要内容的有形贸易;同时也对企业的组织方式产生了重大影响,并将彻底改变就业方式,从事咨询服务和决策服务的竞争情报研究人员将成为社会产业队伍中的一支重要生力军。高新技术正以产业群体的形式在世界各国纷纷涌现,成为一个个科技经济相互结合的“制高点”,科技含量极高的智能型产品正崭露头角,目标瞄向21世纪的全球市场,且已形成庞大的信息产业,即知识产业。在全球社会产业结构优化不断升级潮流中形成的竞争情报,已成为知识经济中最为活跃的因素。

各国经济与全球经济的依存度和关联度在不断加大,国内外市场的界限已日益模糊,一个国家宏观经济管理的成功与否,往往影响到周边国家乃至全球经济的健康发展。因此,各国政府都必须十分重视和依靠竞争情报的研究成果作为宏观决策的依据,不断调整自身和外界环境的关系,以保持经济健康平稳地发展。与此同时,国家也必须要求各微观经济实体关注全球市场动态,自觉运用竞争情报的研究成果来调整战略,优化结构,强固基础,正确选择竞争的突破口,以便夺取于己有利的生存发展空间。

从竞争情报研究的角度看,现在中国正在向世界学习,以加快国家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同时世界也在研究中国,以便获得更多进入中国市场的机会。各工业国家及其跨国公司,纷纷抢占中国市场,情报信息尤其是竞争情报的研究,已经成为外国企业抢占中国市场的战略武器。虽然目前我国宏观经济管理已实现了“软着陆”,出现了高增长低膨胀的良好态势,但是经济管理中的无序化现象还相当严重,银企之间的关系亦不协调,国家宏观调控的任务还十分艰巨。我国企业虽然数量巨大,但规模小,产业趋同,导致产品制造工艺落后,科技含量不高,规模效益很不理想。加之情报信息相对闭塞,竞争情报研究力量薄弱,网络经济缺乏优势,在激烈的全球市场竞争中往往处于不利地位。近年来,亚洲金融风暴给我国宏观经济管理、产业结构调整和企业的改革与发展,提供了许多重要的启示:国家的现代化建设必须立足于国情,通过竞争情报的研究,吸收国外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方法与经验,千万不能照搬外国现成的东西,否则,会影响国家民族精神的发扬和知识经济的成长。我国企业由于抗风险的能力太弱,经不起国际市场大风大浪的折腾,所以更加需要掌握准确及时的竞争情报及其研究成果,进行科学决策,否则将会在经营管理上带来全盘皆输的局面。当前迫切需要我国各界携手合作,研究竞争性情报,进行战略咨询,深刻变革我国经济管理体制和企业经营管理机制,进行制度创新,以便充分利用我国现代企业的有利条件。

2 竞争情报的研究重点领域和内容

在现代世界市场经济条件下,竞争情报是围绕经济国际化、科技一体化、技术高新化、企业集团化、贸易区域化和市场全球化,而开展收集、研究和利用信息的活动。竞争情报的研究重点包括以下5个方面:

2.1 经济情报战直接关系国家的安危

在国际交往中,各国都从各自的国家利益出发,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方法获取竞争情报,这已是公开的秘密。如美国大搞别国的经济情报,同时其他国家也搞美国的经济情报。

据美国保安协会于1991年对165家美国企业的抽样调查, 其中有37%的企业已经成为外国间谍活动的猎取目标。这些间谍绝大多数来自日本、法国、德国、以色列、韩国等与美国友好的国家。为此美国企业一年损失达1 000亿美元以上。因此,只有加强内部管理, 严加保密防范,才能有效地防止此类事件的发生,确保国家的经济安全。

2.2 专利争夺战是双方技术实力的较量

人们习惯称市场经济为商战,而专利情报战的出现,则是商战发展的高级阶段,是竞争双方技术实力的较量。谁具有强烈的专利情报意识,谁能拥有重大技术成果的情报,谁能准确判断技术市场上某项专利的价值度,谁能灵活运用专利战略,谁就能赢得专利争夺战的胜利。因此,在工业国家或其跨国公司之间,领先只是相对的和暂时的,而竞争却是绝对的和长久的。专利情报的得失,可以改变竞争双方的位置格局。有时为了一件价值连城的专利,即使在工业国家内部的企业之间,也会争得天昏地暗,旷日持久。何况国家之间的知识产权纠纷非要决出雌雄胜负不可。

1953年,美国菲利普公司的两位科学家约翰·保罗·霍根和罗伯特·C·班克斯发明了结晶状的聚丙烯, 这在世界化学史上可以说是一项重大的发展,具有划时代意义。由此兴起了现代塑料工业,带动了材料工业的革命。发明成功数年后,菲利普、蒙特·爱迪生、阿姆科和杜邦公司4家化工财团都先后分别向美国专利与商标局提出了专利申请, 引发了一场30年之久的专利争夺战,直到1983年3月15日, 美国专利与商标局才正式把专利权授予菲利普公司。该公司一旦获得发明聚丙烯的专利权,就立即向美国的11家生产聚丙烯的主要厂商中的8 家提出警告,并限定他们在3个月内接受非独占权的许可证, 否则将向法院提出侵权指控。由于这项专利法定有效期为17年(1983—2000)年,这期间仅赫尔克里士公司就将支付390亿美元的提成费, 何况菲利普公司还愿以相同的条款向上述其他几家生产聚丙烯的主要公司提供非独占权的许可证。这些合同将给菲利普公司带来约4000亿美元的收入,相当于美国 1983年GDP的14%。无怪乎人们将这件专利称为价值连城的专利[2]。

目前,世界上60多个国家设有专利局,出版各种载体的专利文献累计超过5 000万件,现仍以每年110万件的速度在增长。由于专利拥有的数量多少反映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而拥有专利成果的质量水平又反映一个国家的技术实力。在世界专利情报战中,多年来都是美、日对垒,有人戏称为“美日专利战争”,而最终又是以美国获胜居多。美国也同样通过情报途径,每年可以从专利纠纷中挣回150亿美元。”[3]

上述案例说明,现代竞争是实力竞争,实质是知识竞争,竞争的关键又决定于情报信息。在专利情报领域,其富饶程度不逊于中东石油。在现代条件下,“两军相争智者胜”,竞争情报就是一个制胜的筹码。

2.3 技术反销战后发制人

当代的科学技术成果是人类的共同财富,它们是没有国界的。虽然某项先进的科学成果大多产生在技术基础较雄厚的地方,但一旦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便会向世界各地辐射,其中起推动作用的就是竞争情报。现代科学技术史证明,任何一个先进的国家和民族所能创造和拥有的科学技术成果,不会超过人类成果总量的1/4,其余3/4以上需要技术引进。通过情报手段,精心遴选,引进先进适用的科学技术,然后消化吸收,技术创新,以更具特色的先进成果和技术产品反冲国际市场,夺取市场份额,这在国外称之为技术反销战。据统计,美国每引进4 亿美元的技术,就有338亿美元的产品或技术反冲国际市场,其反冲效果为1∶84.5。该国的高技术公司休列特·帕卡特公司,有个“勇当亚军”的谋略,就是运用竞争情报研究的强大优势最先获得全球同行的全新技术产品,然后加快研制改进,第一家开发出功能更优的换代型新产品占领国际市场。此举可以节省70%的科研经费,从而取得投资少、获益大的效果。

在当代世界技术反销战中,我国也很投入。我国用90亿美元的外汇引进设备和技术,就使钢铁产量从1980年的年产3000万吨上升到1996年年产超过亿吨,基本满足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求。然而,由于社会情报意识薄弱,技术吸收消化能力不强,缺少全球市场竞争的经验,加之主观急躁,贪大求洋,在决策思想上重速度而轻效益,重产量而轻品种质量,导致我国在技术反销战上失误颇多。比如家用电器技术的引进就存在不少重复引进问题,形成彩电、冰箱、光盘产大于销,生产能力严重过剩。

2.4 金融情报战釜底抽薪

金融情报包括商品情报、外汇情报、货币市场情报、股票市场情报、信用情报、投资情报和金融体制改革情报等。在世界商战中,金融情报战常常会釜底抽薪、摧枯拉朽,最为惊心动魄。有的国际财团或金融炒家,利用手中的贷款投资证券、股票等金融权力,运用竞争情报选择时机,低进高出,买空卖空,操纵金融市场。1971年,美国洛克菲勒财团中的大通曼哈顿银行,运用情报手段,在股票交易上玩弄阴谋,迫使美国铁路垄断组织宾夕法尼亚中央铁路公司宣告破产,就是从信用情报入手的。当大通曼哈顿银行掌握中铁公司经营不善,资信可能下降的情报时,先是有意收购中铁公司的股票,然后,在一周之内向证券市场猛然抛出它所收购的436 000股的中铁公司股票,迫使该公司资不抵债, 宣告破产,然后为洛克菲勒公司所吞并。

从竞争情报研究的角度看,国际金融投资活动其实和金融投机活动仅是一步之遥,其目的都是为了获取高额利润。长期把钱投放一个地方收取利息可说是投资,而如果投资变成快进快出的短线行为获取暴利,就是投机。在进口原材料、机械设备等问题上高报价(一般高出国际市场价20%),出口成品、半成品低报价(一般低于国际市场价20%),从这一高一低中,就可轻而易举地将在投资国所办企业之利润转到国内母公司据为己有,并逃避国家税收。外商投资企业的账面上几乎都有亏损,其诀窍就在于此。另据国家商检局的权威资料表明,从1991年至1993年6月底的两年半时间,全国商检部门共鉴定外商投资财产近 1000批,外商报价4.42亿美元投资财产。经商检部门鉴定后,核价仅为3.42亿美元,从中高报价达到20%以上[4]。如按这一概率估算, 我国“八五”计划(1991-1995)的5年中,外商直接投资项目总共达22078 项,实际利用外资达1143.55亿美元[5], 就有可能高报价达100亿美元以上。这对我国国家经济安全是一个重大的损失,人们应从中汲取教训。

2.5 信息网络战攸关国人的生存空间

信息网络战即微电子技术战,是由计算机、通信、 控制及情报等4个主要因素和辅以其他相关的微电子设备组成的现代化装备上的竞争,国外称这为C[3]I,它是社会信息化和信息社会化发展的产物。

“信息高速公路”的正式称号为“国家信息基础设施”,其设想首先是由美国提出的。所谓“信息高速公路”就是指现代化的信息流通主渠道、主干线,是一个大容量、高速度的信息传输网络。美国政府报告为它下的定义是:国家信息基础设施是一个能给用户提供大量信息的,由通信网络、计算机、数据库以及日用电子产品组成的完备网络,它能使所有美国人享用信息,并在任何时间和地点,通过声音、数据、图像或文字相互传递信息。

美国不惜钱财兴建“信息高速公路”,而且热浪一热再热,其用意不仅是为了要解决本国经济持续发展的问题,还在于编造一个全球网络,为21世纪继续占领全球科技经济竞争的“制高点”而作好充分的技术准备。只有当人们看到“信息高速公路”对人类社会的正负面影响,信息网络战对人类生存空间威胁的严重性和危害性时,才会从国家经济安全和国防安全的角度去制定应变和防犯对策。

3 确保国家经济安全是当务之急

时值世纪之交,新一轮世界商战帷幕已经高高拉起,情报战愈演愈烈,市场竞争的风险也日益增大。对于国家经济安全的关心,也越来越成为一个全球性的焦点问题。世界各主要工业国家、新兴工业化国家和正在进入工业化国家行列的发展中大国,都把国家经济安全问题纳入议事日程。我国在和世界经济接轨的进程中,更应以竞争情报的眼光,审视国内外的经济环境,选准生存发展的角度,及时把握有利时机。在参与全球市场竞争的进程中,知己知彼,头脑清醒,在国际交往中,要多问几个“为什么”,时刻捍卫国家和民族的生存权益,以免上当受骗。当务之急应该注意解决好以下5个问题。

3.1 稳固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

改革开放,增强了国家的经济实力,这是有目共睹的事实。但也存在脱离国情实际的倾向。盲目引资,重复建设,产业趋同,摊子越铺越大。有的工厂尚未投产,市场已经饱和,形成生产能力严重过剩,导致国内市场产品倾销大战此起彼伏,徒然使得赖以生存的可耕土地急剧减少,土地水源被大量污染,粮食生产不时亮起红灯。根据我国人口增加、耕地激剧减少的实情,美国世界观察所长、高级研究员莱斯特·布朗博士,用定量预测方法,进行了36年的长期预测,得出“未来谁养活中国”的结论。为此,我国组织专家学者研究并邀请布朗来华,当面交锋,不同意他的观点。但是,如果我们自己不争气,不警惕,肆意侵占良田,就将直接威胁到我国经济发展的“基础的基础”。加之我国上下社会情报意识淡漠和攀比、浮躁情绪有余,技术引进过程中缺乏自主科研,关联效果很不显著。由于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不够稳固,将直接影响国家民族未来的生存地位,这是确保国家经济安全首要解决的问题。

3.2 保护民族工业和国内市场

“自力更生为主,依靠外援为辅”这是强国富民的战略方针,任何时候都不可松懈,否则就会产生自悲心理和依赖情绪。由于政策的某些失误,使得一些产业和一批企业的技术能力实际上是在“洋人”手中,民族工业和国内市场均受到威胁。据报道,国内机床市场的3/4份额已经旁落,正在施工的大型筑路机械鲜有国内厂家的产品。一旦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这些产业和企业就存在垮掉的可能。 发达国家在降低国际贸易“关税壁垒”的同时,设置的质量、环境、反倾销、知识产权等方面的“管理壁垒”,已大大增加了我国企业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困难。因此,当前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的重点应该是搞好国有企业,组建具有国际市场竞争能力的大型企业集团,增大关键技术研制力度,加强制造业的基础地位,提高科研开发的自主创新能力,加速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化的进程,保护民族工业和国内市场,防止其它工业国家基于自身利益对我国经济的“过度侵犯”。

3.3 发展信息产业争夺科技经济竞争的“制高点”

在世界科技革命、产业革命和管理革命同时引发的今天,我国各级决策层中有人想通过以资源和市场换技术的途径来加速国家现代化的步伐,追赶世界新技术革命发展的潮流。这种思维方式显然与时代发展不合节拍。在世界商战烽烟四起的时刻,各个工业国家都在集中精力发展高新技术,目标瞄向当代科技经济竞争的“制高点”。通过竞争情报的分析研究,直接选择发展信息产业和知识经济作为我国现代化建设的突破口,加快经济结构和社会产业结构的调整。对于我国信息高速公路建设的设想,我们建议以Internalnet(机构或公司的专用网络)为脉络,加上巨型电子计算机、各种数据库、通信卫星、无线电传真设备和用户终端等,把相关的国家和经济实体联成网络,使之实现资源共享。

3.4 建立抗御全球性金融风暴的金融体系

这次亚洲金融风暴之所以没有对我国产生直接影响,这是由于人民币与美元还没有自由兑换;我国的外汇储备达到1400多亿美元;对外资进入我国资本市场采取了谨慎的政策和步骤,严格控制短期外债的流入,从而避免了国际游资的干扰;对香港金融市场进行有力的支持,充分而有效地发挥香港特别行政区抗御金融风暴的前哨作用。缓和了亚洲金融风暴的直接冲击;我国整个金融体系牢牢掌握在中央政府手中,可以抵挡外资进入的负面影响,但这并不能说明我国金融体系就很安全,可以高枕无忧。

从竞争情报研究的角度来看,隐患实在不少,由于我国金融体系不发达,银行业的不良资产过高,而企业经营中的资本金比例又过低,几乎完全依靠银行贷款运转,以致银企关系很不协调,泡沫经济的成分存在;金融体系自身也运转不灵,资本充足率低,远未达到国家规定8 %的标准,亏损面过大;金融违规和金融犯罪屡禁不止;金融体系自动化操作系统保密度不高,很易被网络黑客入侵解码破密;特别是地方保护主义势力顽强,对银行正常运转干扰冲击很大。这些因素都会导致银行的实力和资信下降。对此,国家需要保持高度的警惕性。金融系统只有重视自身存在的问题,加大银行改革和国家监管的力度,建立和健全能够抗御全球金融风暴的金融安全体系,才能保证我国现代化建设快速平稳而健康地进行。

3.5 增强社会情报意识,加大安全保密力度

现代生活中,有时由于工作上的失误而导致重大技术成果的流失,也会严重影响国家经济安全。例如,中国早于美、日研制出钕铁硼,而美日却先于中国申请了专利,迫使中国企业不得不花费400 多万美元的冤枉钱去购买美日的专利许可。在当今世界商战中,中国的高新技术研究成果,同样成为国外间谍觊觎的情报目标,中国也早已成为世界各国竞争情报的搜集和研究对象。近几年来,全国各公安机关与各级法院受理的经济技术情报盗窃案件直线上升,上海市各级法院受理的经济技术情报盗窃案,1996年比1995年增加了两倍多[6]。

竞争情报研究认为“树欲静而风不止”。在激烈竞争的时代,经济间谍的无孔不入是世界商战的必然产物,不足为怪。然而,维护国家经济安全,既是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的需要,也是每一个有良知的中国人的爱国主义职责。增强社会情报意识,加大安全保密力度,保护知识产权,保护商业秘密,严打窃密获利之徒,是一个企业乃至一个国家赖以生存与发展必不可少的富国安邦之术,必须引起全党全国的极大关注。

标签:;  ;  ;  ;  ;  ;  

竞争情报与国家经济安全_国家经济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