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动机与学习策略的实验研究

学习动机与学习策略的实验研究

马永录[1]2004年在《培养初中生学习主动性的实验研究》文中认为学习主动性的逐渐丧失已成为影响和制约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一个关键性因素,研究如何唤醒和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已成为学校教育教学的紧迫任务和重大课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主要体现在直接学习需要、间接学习需要、学习目标、自信心和情绪情感等五个方面,学习主动性的形成包括外化和内化两个相辅相成的过程。通过对初中一、二年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量表测试等实验研究表明:学习动机主要通过影响学生的直接学习需要、间接学习需要和情绪情感作用于学习主动性;学习策略主要通过影响学生的学习目标作用于学习主动性;学习风格主要通过影响学生的学习目标和自信心作用于学习主动性。针对学习动机的激发与维持、学习策略的掌握与应用、不良学习风格的矫正而进行的教育干预,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内化与外化,对提高初中生学习主动性具有积极而明显的效果。学习动机、学习策略和学习风格是影响学习主动性的三个关键性因素,对初中生可持续发展的学习能力的形成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已成为培养初中生学习主动性的重要的方法和途径。

李晶[2]2008年在《高中生学习动机、学习策略及学业绩效的相关性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当前的应试教育背景下,教育者们围绕着如何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学业绩效开展了多项研究。人们发现学生的学业绩效是受多种因素共同影响的。本研究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选取了与学业绩效有重要关系的学习动机、学习策略等因素,探讨了它们的关系。参照国内外量表的设计并结合我国的实际,编制了学习策略量表。以沈阳市某重点高中的373名学生为研究对象,以Biggs的学生学习过程量表和学习策略量表为测量工具进行问卷调查,根据问卷状况对结果进行了比较、相关、回归等统计分析与讨论。探讨了学习动机、学习策略及学习绩效之间的相互关系。最后,针对本研究结果,对正在深化的基础教育改革提出了有益的建议。经过详实认真的研究,本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高中学生学习动机和学习策略具有阶段性的发展特征,并且不同维度的发展趋势有所不同。2.不同性别的高中学生的学习动机不存在显著差异,而学习策略的性别差异显著。3.高中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策略与学业绩效间存在显著的相关。4.高中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策略及其各维度对学业绩效有明显的回归效应,二者对学业绩效具有预测作用。5.高中学生的学习策略、学业绩效对学习动机存在显著的影响。

胡航[3]2017年在《技术促进小学数学深度学习的实证研究》文中指出当前,国家对教育信息化的研究和实践给予了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然其是否真的促进了学习者发展,学校教育并未完全给出积极的反馈。小学数学作为学校教育的核心构成,其学习品质受到研究者和实践者的广泛关注。研究围绕“技术促进深度学习”这一核心命题,以小学数学为载体,深入学科内部,探索技术促进学科教学的有效范式。据此,确定了研究问题:一是小学数学深度学习品质如何表征?二是技术如何促进小学数学深度学习?三是技术促进小学数学深度学习的机理是什么?研究运用文献分析、准实验研究、实验研究、问卷与访谈等方法,经历了四个研究阶段:第1部分文献分析。确立了研究问题、研究方法、研究思路、研究框架等内容(绪论),厘清了CTCL研究范式、深度学习和小学数学教学的研究现状及其关系(第一章)。第2部分诊断性研究。运用已有量表,聚焦小学生数学学习策略和认知结构,开发了小学数学可视化诊断系统,对四城市小学生数学学习品质现状进行了评测,为实证研究提供了评估工具和方法(第二章)。第3部分实证研究。运用准实验和实验研究,在不同水平学校和不同年级中先后进行了3个课堂实验,每个实验均每天1学时,持续1个月。实验对学业成绩、学习策略、认知结构、眼动、ERP脑电、学习者注意力与学习者互赖关系等数据进行了分析与比较,具体如下:一是多变量探索性实验,确立了技术促进小学数学深度学习的两个主要影响因素“学习内容”与“学习方式”(第三章);二是针对“学习内容”的验证性实验,其变量为“深度学习内容构成及其数字化资源表征”;三是针对“学习方式”的验证性实验,其变量为“个性化-合作”学习(第四章)。第4部分范式构建与理论总结。通过实证研究,归纳了技术促进小学数学深度学习的操作范式(第五章),包括针对“学习内容”的“4S”学习内容构成、课程重构框架、S-DIP资源表征态、CRF资源开发模式;针对“学习方式”的PCL设计原型与PCL模型等;解析了深度学习发生过程与设计模型S-ACIG,析出技术促进小学数学深度学习的发生机理,明确了深度学习中的技术使能,形成了课堂深度学习的实践框架(第六章),并总结了整个研究的结论、成果、不足与下一步研究计划(结论与展望)。针对三个研究问题,研究得出了以下结论:一是认知(学业成绩等)、生理(眼动等)和情感(学习者互赖关系等)三个层面共同表征深度学习;二是“4S”学习内容构成及其资源表征促进了知识的多样态呈现并与深度学习过程契合;“个性化-合作”学习方式促进学习者基于个性的社会化过程发生;三是“分布式交互中数形转化”是技术促进小学数学深度学习的发生机理。研究中实验组在认知、生理和情感三个层面都获得了较显著的发展;操作范式具有较强的可推广性,丰富了技术促进学科学习的理论与实践。

曹华清[4]2003年在《初中生语文学习策略的应用特点及影响策略择用的主要心理因素研究》文中认为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中期开始,学习策略研究一直受到教育心理学界的重视,无论是理论探讨还是应用研究都蓬勃发展、方兴未艾。今天,与具体学科相结合的学科学习策略研究正成为学习策略应用研究的热点。已有的学科学习策略研究主要集中在第二语言的学习、数学学习及阅读等方面,相对而言,对语文学科学习策略的研究非常少,更不成系统。在中小学阶段,语文学习不仅是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而且在促进学生思维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然而,相当一部分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存在适应困难和问题,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缺乏合适的语文学习策略。基于此,本研究选择了初中语文学习策略作为课题,试图通过构建出初中语文学习策略的较为完整的体系,探讨影响初中生择用语文学习策略的心理因素,一方面充实学科学习策略的研究,同时帮助初中生更好地适应语文学习,提高语文学习的效率、效果。 通过访谈、开放式问卷调查及征求专家意见,再结合已有的研究成果,编制了语文学习策略量表和影响因素量表,其中,影响因素量表包括:语文学习自我效能感量表、语文学习动机量表、语文学习归因量表和语文学习策略意识量表,经验证,所有量表的信度、效度均达到了测量学要求,然后在五所中学实施测试,被试包括从初一到初三的学生共计665名。在统计分析的基础上得出如下结论: (1)本研究自编的语文学习策略量表和影响因素量表均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用这些量表能够较好地反映和解释初中生择用语文学习策略的状况及变异情况。 (2)初中生择用语文学习策略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总的趋势是女生比男生更善于择用适当的语文学习策略,她们在语文学习的自信水平、动机水平、策略意识、归因方式等方面都比男生积极。 (3)不同年级的初中生在语文学习的策略水平、深层动机、策略意识等方面存在年级差异,一般趋势是随年级升高而下降。 (4)初中生择用语文学习策略的成绩差异显著。具体表现为优秀生注重对策略的择用,他们的学习策略水平远远高于其他成绩组,同时,优秀生对语文学习更自信,归因更积极,策略意识更强,在学习动机方面,深层学习动机占主导地位,兼有表层动机;而差生的情况与此正相反。 (5)所构想的心理因素能够较好地对学习策略的变异情况作出解释(解释程度为78.9%),不同因素的影响程度不同,影响大小依次为(从大到小):策略意识、自我效能感、深层动机、积极归因、消极归因。表层动机对学习策略的直接影响不显著。

闫寒松[5]2008年在《高中美术特长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研究》文中提出美术特长生是伴随着现代社会需要出现在普通高中学校中一个占有相当数额的学生群体,然而从近几年高校教育反馈信息来看,由于学生生源的变化以及大部分学生为着应考而机械地学习,已使高校的教学质量明显下滑。在中学美术教育中,我们要教给孩子们什么?美术课程学习的主角是学生,新时期教师要从研究自己的“教”法转换到研究学生的“学”法,要从培养学生的“记性”转换成培养学生的“悟性”上来,由此,对高中美术特长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显得日益迫切。本文通过文献研究和实验研究对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进行探讨,希望能展开改变传统美术教育只重传递知识而缺乏培养学生正确学习态度、科学学习方法以及独立学习能力的弊端的研究。本论文共分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提出了本文的研究意义和方法。第二部分是相关概念的提出和对有关基础理论的表述。第三部分介绍了美术课程自主学习能力与学习策略,阐述了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的学习策略和方法。第四部分是对高中美术特长生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的实验研究。结语部分针对高中美术特长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进行了总结并对本研究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进行了分析,对课题的后继研究进行了展望。我们希望美术教育能够使学生真正学会运用美术,把美术知识与科学、文化和社会学科相结合变成学习者付诸行动的素养和社会竞争力。

邢云[6]2006年在《学习动机强化策略对初中生学习自我效能感影响的实验研究》文中提出多年来的教育教学实践表明,学生的学习是一项及其复杂的心理活动,其效果不仅受智力因素的影响,也受到非智力因素的制约。长期以来,学校和家庭过分强调教育的选拔功能和工具价值,重视追求学习结果而忽视学生的学习感受,特别是在升学指挥棒的驱使下,各种竞争日益激烈,再加上过多外在刺激奖励的广泛使用,造成大多学生成为“分数”的奴隶,其学习热情日益减退,学习兴趣和内在动机缺失的现象愈加严重,学习过程中所能获得的愉快体验在渐渐消失,因而,重视与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对扭转当前教育的缺失现状显得更为紧迫。在众多的非智力因素中,学习动机与学习自我效能感的研究对学生的学习行为以及成绩的影响尤为凸显。本实验从实证的角度出发,通过初中生学习动机强化策略的建构,采用平衡组分层设计的实验模式,发现学习动机强化策略的实施能够有效提高初中生学习自我效能感。实验研究中以初中二年级学生为被试,通过自我构建的学习动机强化策略为自变量,以学生学习自我效能感(控制感、努力感、能力感)为因变量,通过为期两个多月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 1.学习动机强化策略的实施,可以提高学生学习自我效能感,并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2.学习动机强化策略的实施对不同成绩组初中生学习自我效能感产生不同的影响。总体趋势为:对高成绩组初中生的学习自我效能感影响不大,对中等成绩组初中生影响较为显著,对中下成绩组初中生影响极为显著。 3.学习动机强化策略的实施对不同学习动机水平的初中生学习自我效能感影响结果不同。总体趋势表现为:高学习动机组初中生变化不明显,中等学习动机组初中生表现出较大的波动性,低学习动机组初中生变化最显著。

王丹[7]2014年在《基于元认知理论的初中生物自主学习实践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自主学习是信息化、知识化社会发展与终身教育的需要。新课改的背景下要求改变学生的学习方法、传统的评价方式以及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现状,将更多时间还给学生,学生的自主学习时间大大增加,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能学、会学,学而有效。因此,自主学习成为学生学习最为关键的一环,某种程度上决定了学生学业的成败。但是,研究表明当前初中生生物自主学习能力是不足的,是欠缺的。如何指导学生更好的进行自主学习,已经成为教师们思索的重点。本文以自主学习理论和元认知理论为基础,尝试在中学生物教学中渗透元认知策略训练的实践研究。研究以基于元认知的初中生生物自主学习的现状调查为起点,根据调查的结果对实验进行设计,并开展实验研究,以期达到提高学生基于元认知的生物自主学习的目的。研究结果表明:一、自主学习的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初中生基于元认知的生物自主学习水平偏低。具体表现为:学生的自主学习认知与行为欠缺;生物自主学习动机、自我效能感不强;学习策略应用能力的不足;明确学习目标、制定学习计划的意识淡薄;自我监控、自我评价、自我反思的能力的不足。但是,大多数学生对生物自主学习的态度都是正面的、接受的,且学生也希望教师在生物教学过程中除了教授生物知识外,还能够教授好的学习策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更好的促进学习。二、自主学习的实践研究结果表明:1、元认知策略的训练后学生的生物自主学习有了显著的提高。2、元认知策略训练后学生的生物成绩显著的提高,表明经过训练后学生的生物自主学习能力有了显著的提高。3、元认知策略的训练对学生生物学习成绩的提高上没有性别上的显著性差异。因此,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渗透元认知、元认知策略的训练以提高学生的生物自主学习的研究是有效可行的。

贺莉[8]2011年在《俄语学习策略的实证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中俄两国战略伙伴关系的确立和双边交流合作的迅速扩大,俄语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作用日益巨大,社会对俄语人才的需求日趋旺盛,俄语专业迎来了空前的发展机遇。新形势下,俄语人才培养面临新的挑战。学生在俄语学习过程中普遍存在入门困难、费时低效、缺乏兴趣、惰于思考等现象。归根到底就是不会学习,不会有效地和自主地学习。当代教育者和心理学家已经达成共识,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策略是学会学习的一个重要标志。因此,如何深入有效地开展俄语学习策略的理论与实证研究,通过教师与教学指导学生掌握学习策略,提高俄语学习的效率,显得十分重要和紧迫。我国学者对学习策略的研究起步较晚,始于20世纪80年代。分析国内现有学习策略研究的文献发现,其研究存在严重的偏科现象,对英语、数学等学科的学习策略研究较多,对俄语学习策略的研究极少,还处于起步阶段。造成这一后果的重要原因就是我国俄语教育者一直以来偏重于对俄语语言本体的研究,忽视对俄语学习过程和学习者主体的研究,更忽视对学生学习策略的研究和指导。因此,目前迫切需要构建符合现阶段俄语学习特点和俄语学习者特点的学习策略理论体系,并以此为指导进行实证研究,为学习策略研究向多学科、多领域纵深发展奠定基础。本研究结合国内外已有的研究成果,立足于建构主义理论,结合俄语学习的特点探讨新背景下俄语学习策略系统的理论架构,以俄语专业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开放式问卷调查和探索性因素分析,初步构建俄语学习策略调查量表,对其进行验证性因素分析和信度、效度检验后证明量表真实有效。利用本量表实施问卷调查,并结合访谈、课堂观察、个案分析等研究方法,分析大学生俄语学习策略的运用情况及其与学习成绩的相关关系。根据分析结果选定实验组学生进行为期半年的学习策略训练,结果表明:实施策略训练有助于促进学习成绩的提高,有助于学生学习策略水平和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最后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总结,对俄语教学提出针对性的建议,为俄语教师的科学有效教学提供指导。本论文共分为六章。第一章对学习策略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梳理,分析存在的问题,探讨未来学习策略研究的发展趋势;第二章在建构主义理论和二语习得理论基础上初步构建俄语学习策略的理论框架;第三章通过开放式问卷调查和因子分析,成功构建俄语学习策略的理论系统,包括:记忆策略、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资源(环境)管理策略、情感策略和交际策略等六个分策略。经效度和信度检验,俄语学习策略总量表和分量表均达到满意的水平。随后,运用编制的俄语学习策略调查表对吉林省内6所高校俄语专业737名学生进行学习策略水平的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吉林省俄语专业大学生学习策略运用的水平一般;从校际差异角度分析,重点高校俄语专业大学生比一般院校学生在俄语学习过程中更频繁地使用各种学习策略;非师范院校学生比师范院校学生更频繁地使用各种学习策略,明显表现在认知策略和交际策略方面;普通院校大学生比民办院校学生更频繁地使用各种学习策略,明显表现在记忆策略和元认知策略方面;从性别角度分析,男女大学生只在认知策略和记忆策略维度上表现出显著差异,男生比女生更频繁地使用这两种策略;从年级角度分析,学习策略的水平随着年级的升高而呈现先上升再下降的趋势,在大三年级的时候水平最低;从成绩差异角度分析,高分组学生的俄语学习策略水平高于低分组学生,明显表现在元认知策略和认知策略方面。第四章通过对俄语学习策略的使用水平与学习成绩进行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元认知策略、情感策略和资源(环境)管理策略的运用直接影响着学习成绩的高低;第五章根据调查分析的结果,选定策略水平较低的一所民办高校的两个班级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中一个班级27名学生进行为其半年融入教学的策略训练。结果显示:实验组学生在一定程度上掌握了所训练的学习策略,提高了俄语听力和词汇学习的技能,也提高了学习的自我计划、自我管理和自我评估的元认知能力,自主学习能力明显提高,学业成绩也明显提高;从训练的效果看,男生较女生明显,中等生较优等生和差等生显著。第六章根据前文调查分析和实验的结果进行讨论并针对俄语教学提出参考性的建议。

杨颖[9]2008年在《农村初中生英语阅读元认知水平特点及训练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元认知”这一术语(metacognition)是Flavell 20世纪70年代针对元记忆研究而提出来的,其核心意义是对“认知的认知”。此后,元认知及其理论引起了众多语言研究者的高度重视,而其中的一个领域即阅读中的元认知研究更是倍受关注。阅读就是指从文字符号中获取信息并建构意义的过程。有效的阅读过程既是认知过程,同时也是元认知过程。研究表明元认知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阅读能力的高低。因此,针对中国学生的英语阅读进行深入的元认知研究意义重大。国外在元认知与语言学习,包括第二语言阅读方面进行了大量研究并取得了丰硕成果,国内也针对英语阅读与元认知的关系进行了一定的研究。但已有的研究还存在以下不足:多数针对阅读元认知的研究缺乏系统全面的研究;在阅读元认知训练的效果上,较多关注训练对认知效果的影响,而较少关注对非认知效果的影响。另外,已有研究大多以大学生、高中生为研究对象,而以农村初中生为对象而进行的全面系统的同类研究少有见诸文献的。鉴于目前农村初中英语教学实际,本研究拟以阅读为突破口,以元认知三成分理论为框架,尝试全面系统的研究,并进一步探讨对农村英语阅读教学的理论与实践意义。当前研究包括描述研究与实验研究两部分。描述研究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试图通过对农村初中生的英语阅读元认知特征进行全面深入的研究,了解其总体水平及发展特点等,并找出影响阅读元认知水平的主要因素。实验研究主要采用准实验性质的自然实验法,在阅读教学中进行元认知干预训练,以探究元认知训练对农村初中生的阅读元认知水平、阅读成绩及阅读动机的影响,从而进一步验证通过元认知训练提高农村学生英语阅读水平的可行性及有效性。当前研究工具包括阅读元认知问卷、阅读动机问卷和自编的英语阅读测试题。从贵州省安顺市4所农村初中的3个年级选取了共762名学生作为问卷调查对象,并从其中的一校随机抽取了2个初二班级,分别作为实验组(58人)和控制组(56人)。本研究得到如下结论:(1)农村初中生英语阅读元认知水平总体上属于中等水平;(2)农村初中生英语阅读元认知发展存在显著的年级与阅读水平的差异,另外,年级与性别在阅读元认知体验上存在显著的交互作用,年级与阅读水平在阅读元认知及各维度上也存在显著的交互作用;(3)阅读元认知与阅读成绩和阅读动机均存在显著的正相关,阅读元认知对阅读成绩产生显著的直接效应,而阅读动机是以阅读元认知为中介变量对阅读成绩产生显著的间接效应;(4)结合元认知训练进行的阅读教学不仅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元认知水平,而且还能有效激发阅读动机,提高阅读成绩。

张晶[10]2011年在《初中生学业延迟满足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文中提出学业延迟满足指学生为了追求较高但是较远的学业目标而放弃了当前干扰学习的诱惑的能力,反映了个体在学习情境下的自我控制能力和意志力。本研究旨在探究初中生学业延迟满足的发展性特点,分析任务情景、学习动机和学习策略等因素的影响机制。这不仅在理论上拓宽学业延迟满足的研究深度,也为教学实践中提高学生延迟满足能力提供指导和支持。本研究采用问卷法对350名初一学生进行团体施测,并考察学业延迟满足与其影响因素的关系。在设置延迟满足情境的基础上,选取初二学生65名完成一般延迟满足实验和学科延迟满足实验,探究学科和非学科任务对学业延迟满足的影响。研究主要结论如下:1、初中生学业延迟满足在性别和高低学业分组上存在显著差异。2、学业延迟满足与学业成绩、学习动机、学习策略均存在显著相关作用。3、一般延迟满足、英语和数学学科延迟满足倾向均随选择次数增加而递减。4、数学和英语学科延迟满足不存在显著差异。5、一般延迟满足和英语学科延迟满足与学生成绩无显著相关。数学学科延迟满足与学生数学成绩和总成绩显著相关。

参考文献:

[1]. 培养初中生学习主动性的实验研究[D]. 马永录. 西北师范大学. 2004

[2]. 高中生学习动机、学习策略及学业绩效的相关性研究[D]. 李晶. 吉林大学. 2008

[3]. 技术促进小学数学深度学习的实证研究[D]. 胡航. 东北师范大学. 2017

[4]. 初中生语文学习策略的应用特点及影响策略择用的主要心理因素研究[D]. 曹华清. 西南师范大学. 2003

[5]. 高中美术特长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研究[D]. 闫寒松.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08

[6]. 学习动机强化策略对初中生学习自我效能感影响的实验研究[D]. 邢云. 西南大学. 2006

[7]. 基于元认知理论的初中生物自主学习实践研究[D]. 王丹. 苏州大学. 2014

[8]. 俄语学习策略的实证研究[D]. 贺莉. 东北师范大学. 2011

[9]. 农村初中生英语阅读元认知水平特点及训练研究[D]. 杨颖. 贵州师范大学. 2008

[10]. 初中生学业延迟满足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D]. 张晶. 华东师范大学. 2011

标签:;  ;  ;  ;  ;  ;  ;  ;  ;  ;  ;  ;  ;  

学习动机与学习策略的实验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