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闭式吸痰管在机械通气并多重耐药菌感染病人中的应用论文_林兴芳,庆笑春,杨瑞瑞

密闭式吸痰管在机械通气并多重耐药菌感染病人中的应用论文_林兴芳,庆笑春,杨瑞瑞

林兴芳 庆笑春 杨瑞瑞

洛阳市中心医院急诊科 471000

摘要:密闭式吸痰操作简便,在机械通气患者中能够有效的降低吸痰过程中的风险,减少患者住院费用、预防低氧血症,减少医护、患者之间交叉感染。

关键词:密闭式吸痰;多重耐药菌

吸痰是重症监护室机械通气患者最频繁的操作,是有效维持人工气道通畅,清理呼吸道分泌物最直接有效的方法,是保证通气的基本措施,然而,传统的开放式吸痰方法,在每次吸痰过程中都要将呼吸机与人工气道分离,增加了患者缺氧和感染的机会,当今社会,随着市场经济发展,药品种类的繁多,使得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越来越多,在重症监护室中如何减少与避免重症监护室中交叉感染,提高控感质量,成为我们工作中重中之重。对此,我院重症监护室采用了密闭式吸痰管后,有效的减少了吸痰中的风险和降低了交叉感染的几率[1]。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我科从2013年2月-2014年2月期间,住院患者机械通气的有98例,其中多重耐药菌感染有20例。

1.2 材料 使用一次性密闭式吸痰管。

1.3 使用方法 吸痰时将吸引管穿过气管导管插入气道深部30-40cm,至有阻力时向后退1-2cm,拇指按住冲洗阀门,即可形成负压吸痰,边吸边螺旋式退出,痰液粘稠时还可以从冲水口进行湿化后吸痰,吸完痰后,拇指松开按钮负压消失,将吸痰管完全退至吸痰管外无菌薄膜内即可。

2 临床管理

2.1 密闭式吸痰管管理

密闭式吸痰系统,吸痰管路、冲洗液每24小时更换,吸痰前,从冲洗注液口注入适量湿化液,冲洗吸痰管的同时达到润滑作用,并检查负压系统是否通畅。吸痰时,遇到痰液多的地方可停留片刻,每次吸痰时间小于15s。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吸痰后,将吸痰管头端退至冲洗注液口处,先按住阀门,再从冲洗注液口注入冲洗液,冲洗吸痰管(可避免冲洗液流进气道,避免患者呛咳与不适)。及时的冲洗,防止形成痰痂堵导管。

2.2 及时观察患者病情,评估吸痰效果

护士要及时观察,评估患者吸痰过程中血氧饱和度情况严密观察病人的心率、血压、呼吸及SpO 2 情况,防止心律失常、心衰及低氧血症等发生,如有异常情况暂停吸痰,及时对症处理。评估痰液性质、量、颜色,避免低氧血症发生,以此来提高患者生存质量[2]。

3 讨论

3.1 避免污染

密闭式吸痰管具有密闭系统优点,在传统吸痰管吸痰时有痰液四溅,多重耐药菌病人吸痰更增加了感染周围环境的危险,而密闭式吸痰,直接避免了对周围环境的污染,同时完整的封闭性也有效的减少了吸痰过程中的外源性感染。

3.2 减少交叉感染

人咳嗽时,痰液、唾液喷溅的速度为120km/h,很多肉眼无法看到的细菌,在重症监护病房,开放式吸痰也就意味着细菌充斥着你周围的整个环境,大大增加了多重耐药菌的感染率,而采用密闭式吸痰管有效的保护了患者、保护了医务人员,大大减少交叉感染发生率。

3.3 提高护理安全

开放式吸痰要断开呼吸机,中断通气供氧,这对危重病人势必会加重病情,致患者血氧饱和度下降、心率加快。从而使吸痰的风险不可预知,而密闭式吸痰管在不中断呼吸机的情况下进行吸痰,避免了脱离呼吸机所引起的并发症,避免患者对吸痰而造成的恐惧感,保证护理安全,也减少吸痰时有物品掉落而误吸的风险。

3.4 提高工作效率

密闭式吸痰操作简单、方便、省时,及时满足患者需求可以再24小时内连续反复多次使用,每次不需要更换吸痰管,一个人可以完成吸痰过程,减轻护理人员劳动强度。简化了吸痰的过程,比开放式吸痰节省了时间和人力,提高了护士工作效率。

综上所述,密闭式吸痰在机械通气并多重耐药菌感染病人中值得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孙玉茹,李芳,戎慧.密闭式吸痰管在NICU应用中体会[J]医学信息,2013(2):27

[2]熊敏,沈晓茹,刘亚萍。机械通气病人两种吸痰方法比较[J]现代医学,2010(10):97-98

论文作者:林兴芳,庆笑春,杨瑞瑞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20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2/22

标签:;  ;  ;  ;  ;  ;  ;  ;  

密闭式吸痰管在机械通气并多重耐药菌感染病人中的应用论文_林兴芳,庆笑春,杨瑞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