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颖 (无锡市崇安区江海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214000)
【摘要】目的 探讨社区康复护理在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训练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中心收治的脑卒中偏瘫患者4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1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和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针对患肢进行功能训练,比较两组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肢体运动功能情况。结果 应用社区康复护理干预后,两组患者ADL评分及Fugl-Meyer运动功能积分均有显著改善,且观察组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加强对社区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肢体功能训练,可最大限度的恢复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肢体运动功能,缩短康复的进程,值得在临床上应用和推广。
【关键词】社区 康复护理 偏瘫 肢体功能训练
【中图分类号】R47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5085(2013)40-0213-02
脑卒中又称急性脑血管事件,是由于急性脑血管循环障碍所致的局限或全面性脑功能缺损综合征。该病发病率、致残率、病死率、复发率均较高,已经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1]。研究发现,对偏瘫患者应用康复护理,可最大限度的恢复偏瘫肢体功能,提高患者自我活动能力,改善生存质量[2]。为此我中心对收治的21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应用社区康复护理指导肢体功能训练,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8月~2013年8月我中心收治的脑卒中偏瘫患者4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1例。纳入标准:(1)所有患者经临床诊断及CT或MRI检查证实为缺血性脑卒中,并首次发病伴偏瘫;(2)本社区常住居民,意识清醒,能顺利完成本次调查。排除标准:(1)伴有严重系统疾病者;(2)外伤性脑部损伤而引起的偏瘫者;(3)有认知功能障碍,无法完成调查研究者。其中男性27例,女性15例,年龄53~79岁,平均年龄(61.4±7.2)岁。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等其他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和常规护理。
1.2.2 观察组
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针对患肢进行功能训练,具体方式如下。
(1)体位摆放:指导患者正确摆放在仰卧位、健侧卧位及患侧卧位等不同体位的肢体,以预防痉挛的出现,避免出现过伸、过屈、外旋等。
(2)及时变换体位:指导并协助患者及时更换体位,使肢体的伸肌和屈肌张力达到平衡。(3)肢体被动运动:卧床期可给予患者肢体按摩,关节被动运动等,如肩关节外旋、外展,肘关节伸展做前臂旋转,膝关节外展和伸展等,每日2~3次,以促进肢体血液循环。离床期可进行简单的站立平衡训练,每天2~3次,每次10~15min;步行期可帮助患者多走动、多活动四肢,注意早期活动量不宜过大,循序渐进,根据患者恢复情况调整训练强度。
(4)日常活动训练:在护理人员的指导下进行进食、洗澡、穿衣、床上转移、入厕等几个方面的学习,通过练习捏乒乓球、解纽扣、拨算盘等训练手指功能的灵活性,有助于患者恢复和维持自理能力的信心。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肢体运动功能情况。应用Barthel指数(BI)分别测定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满分100分,得分越高表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越强。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积分(FMA)评定患者肢体功能恢复情况,满分100分,其中上肢总分66分,下肢34分,评分越高说明肢体功能康复效果越好。
1.4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 18.0软件进行分析,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比较
应用社区康复护理干预后,两组患者ADL评分均有显著改善,且观察组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详情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ADL评分比较(x-±s)
与护理前相比,*P<0.05;与对照组相比,#P<0.05
3 讨论
脑卒中引起的功能障碍主要表现为意识、运动、语言、认知、精神等方面,其中以运动功能障碍为表现的偏瘫影响最大,成为首要致残因素[3]。偏瘫患者主要表现为肢体痉挛、肌力减弱及各种主动运动的控制和协调能力受损,导致患者生活不能自理,严重影响了患者的日常生活和生存质量。
肢体功能训练是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重组的主要手段,临床研究证实,加强对偏瘫患者的功能训练,可以加速建立大脑侧支循环,重组病灶周围组织,促进患侧肢体功能的恢复[4]。本研究结果显示,应用社区康复护理干预后,两组患者ADL评分及Fugl-Meyer运动功能积分均有显著改善,且观察组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尽早、科学、合理地对脑卒中后患者进行康复护理干预,加速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重组,帮助患者重建正常的运动功能,加强软弱肌肉力量的训练和功能活动,从而促进患肢功能的尽快恢复。
综上所述,加强对社区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肢体功能训练,可最大限度的恢复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肢体运动功能,缩短康复的进程,值得在临床上应用和推广。
参考文献
[1]杨佼佼.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康复护理研究进展[J].护理学报,2012,19(2B):15-17.
[2]张红杰,曾尟枚,万娅莉,等.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护理干预现状分析[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20(27):3494-3496.
[3]钟梅,梁本蓉.专人实施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偏瘫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3,10(2):60-61.
[4]徐扬,胡桂芳,周平,等.三级康复整体护理方案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康复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0,16(16):10-12.
论文作者:袁颖
论文发表刊物:《中外健康文摘》2013年第40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4-4-28
标签:患者论文; 功能论文; 肢体论文; 脑卒中论文; 日常生活论文; 两组论文; 能力论文; 《中外健康文摘》2013年第40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