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中美铝业有限公司 河南登封 452470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企业间的竞争变得越来越激烈,企业在接受了更多发展机遇的同时面临着更多的压力和挑战,所以企业要想在残酷的行业竞争中取得更快更好的发展,赢得更多的经济效益就必须不断的优化企业生产管理的模式,提高生产管理工作的绩效。而在企业生产经营管理中,企业的统计工作占据着重要地位,企业的长期发展需要不断对企业的统计工作进行完善和改进,这是整个企业乃至经济社会发展所必需的。基于此,要想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立足于繁杂的市场环境中,就必须对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各个环节与部门生产相关数据信息的有效采集、收集与处理,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采用合理的生产统计分析方法,提高生产经营相关数据分析的真实性、准确性与可靠性,为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提供有效的保障。
关键词:生产统计;企业经营;统计分析应用
1生产统计分析在企业经营中的重要性
生产统计分析是统计工作中的重要一环,与现有的统计数据处理相比,生产统计分析更有优势,统计数据处理提供的是统计工作中并不完善的一种数据处理方式,其提供的数据并不能完全﹑精确地反应经营生产中的重要信息,而统计分析则是提供统计工作的终极产品,对企业经营生产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因此看来,生产统计分析是统计工作及统计资料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以某生产企业为例予以说明,对该企业2016年1-6月生产与销售状况做出统计分析,统计分析分为两大部分,一是“生产与销售基本数据分析图表”,二是“生产与销售对比分析柱状图”。生产与销售基本数据分析如下表1所示。
图1生产与销售对比分析柱状图
从整体上来看,该企业的生产与销售基本持平,虽然在二月份出现生产高于销售的情况,但是在其他的月份却并未超出预期。总体来说,通过统计分析能够使生产量与销售来量保持合适的比例,从而避免资源浪费问题的发生。从以上某企业统计分析实例可以看出:统计分析是完整统计工作的最后阶段,它以生产过程中实际采集的数据为依据,因而其具有较高的真实性,且其运用数理统计中的科学方法,揭示了经营过程中数据的本质及其发展趋势,找到解决现有以及潜在问题的方法,为管理者制定科学的决策提供了依据。
2生产统计分析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作用
2.1生产统计分析是企业统计监督的重要工具
生产统计分析的应用是基于企业生产经营流程的之上,对生产经营过程中产生的相关数据信息进行及时、客观和有针对性的评价,对生产进行产前调度规划、产中过程控制、生产结果反馈分析,并以分析结果为依据,进而提出有效的解决对策与建议。分析的内容涵盖企业生产的产能规划、产量分析、原料辅料供应调度安排、人员工作率、原辅材料耗费等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反馈于各个生产环节,实现预警、纠正偏差、统筹规划等作用。可以说,生产统计分析是对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统计工作有效监督的重要工具,为企业生产经营决策提供信息支持和决策参照,实现统计分析的咨询服务功能。
2.2生产统计分析是企业掌握生产规律的重要方法
传统的统计分析结果可以有效体现出企业生产经营的状况,却无法体现出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发展的优势。而生产统计分析的应用,可以实现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每一个生产环节与生产部门的有效分析,通过统计数据分析的情况与文字资料论证二者相结合的方式,针对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有效的分析与处理,进而有利于企业掌握生产经营的发展规律。
3生产统计分析在企业生产经营中的应用
根据企业实现生产经营情况可以看出,生产统计分析在企业生产经营中的应用主要分为对比分析法、时间数列及动态分析法和指数分析法三种情况。
3.1对比分析法
又称比较分析法,是统计分析中最常用的方法。是通过有关的指标对比来反映事物数量上差异和变化的方法。单独看一些指标,只能说明总体的某些数量特征,得不出什么结论性的认识;一经过比较,如与国外、外单位比,与历史数据比,与计划相比,就可以对规模大小、水平高低、速度快慢作出判断和评价。对比分析方法可分为静态比较和动态比较分析。静态比较是同一时间条件下不同总体指标比较,如不同部门、不同地区、不同国家的比较,也叫横向比较,如本企业某年产品产量与外企业同年产品产量的比较;动态比较是同一总体条件不同时期指标数值的比较,也叫纵向比较,如本企业本月主营业务收入与同月主营业务收入的比较。这两种方法既可单独使用,也可结合使用。进行对比分析时,可以单独使用总量指标或相对指标或平均指标,也可将它们结合起来进行对比。
3.2时间数列及动态分析法
时间数列是将同一指标在时间上变化和发展的一系列数值,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就形成时间数列,又称动态数列。它能反映社会经济现象的发展变动情况,通过时间数列的编制和分析,可以找出动态变化规律,为预测未来的发展趋势提供依据。时间数列可分为绝对数时间数列、相对数时间数列、平均数时间数列。如果编制了时间数列,就可以进行动态分析,反映其发展水平和速度的变化规律。进行动态分析,要注意数列中各个指标具有的可比性。总体范围、指标计算方法、计算价格和计量单位,都应该前后一致。时间间隔一般也要一致,但也可以根据研究目的,采取不同的间隔期,如按历史时期分。为了消除时间间隔期不同而产生的指标数值不可比,可采用年平均数和年平均发展速度来编制动态数列。此外在统计上,许多综合指标是采用价值形态来反映实物总量,如国内生产总值、工业总产值、社会商品零售总额等计算不同年份的发展速度时,必须消除价格变动因素的影响,才能正确的反映实物量的变化。
3.3指数分析法
指数是指反映社会经济现象变动情况的相对数。指数的作用:一是可以综合反映复杂的社会经济现象的总体数量变动的方向和程度;二是可以分析某种社会经济现象的总变动受各因素变动影响的程度,这是一种因素分析法。操作方法是:通过指数体系中的数量关系,假定其他因素不变,来观察某一因素的变动对总变动的影响。例如我们计算产量对产值的影响,假设本企业有三种产品生铁、粗钢和钢材,在一定时期内,生铁基期价格1500元/吨,报告期价格1550元/吨;粗钢基期价格1800元/吨,报告期价格1850元/吨;钢材基期价格2100元/吨,报告期价格2050元/吨;生铁基期产量50万吨,报告期产量49万吨;粗钢基期产量45万吨,报告期产量48万吨;钢材基期产量42万吨,报告期产量47万吨。三种产品的产量个体指数分别为:生铁:49/50×100%=98%粗钢:48/45×100%=107%钢材:47/42×100%=112%三种产品产量综合指数为:(49×1500+48×1800+47×2100)/(50×1500+45×1800+42×2100)×100%=258600/244200×100%=106%上述计算结果表明,三种产品的产量有的降低了,有的增长了,但综合观察产值总体上增长了6%,产量的变动使产值增加了258600-244200=14400万元。
总之,通过本文分析可以看出,想要将生产统计分析在企业生产经营中得以应用,就必须具备企业生产经营数据分析的科学性与实证性基础,对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各个环节与部门生产相关数据信息的有效采集、收集与处理,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采用合理的生产统计分析方法,提高生产经营相关数据分析的真实性、准确性与可靠性,为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提供有效的保障。
参考文献
[1]董忠梅.统计分析在企业生产经营和资源统筹中的应用[J].企业导报,2013,04:129-130.
[2]张秀格.浅谈统计在企业生产经营中的应用[J].河北企业,2013,05:45.
[3]卢兆丰.生产经营数据统计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应用探讨[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中旬刊),2015,08:30.
论文作者:罗风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0/12
标签:统计分析论文; 企业论文; 生产经营论文; 数列论文; 产量论文; 统计工作论文; 时间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1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