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老年病房护理操作风险因素的防范论文_张冠平

(上海市闵行区虹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上海 201103)

【摘要】目的:探究老年病房护理操作风险因素及其防范。方法:针对2017年7月-2018年6月我院收治的老年患者,从中选取108例作为研究对象,给予相应的护理管理,分析护理管理存在的风险因素,实施相应的防范对策,比较防范前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和护理质量评分、患者满意度评分。结果:防范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为4.6%,防范前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为12.0%,防范后明显低于防范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防范后的护理质量评分和患者满意度评分,均要明显高于防范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病房护理操作潜在的护理风险因素比较多,针对性地给予相应防范措施,可以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的满意度。

【关键词】老年;病房护理;操作风险;影响因素;防范对策

【中图分类号】R2【文献标号】A【文章编号】2095-9753(2018)09-0131-01

本研究选取我院在2017年7月-2018年6月期间收治108例老年住院患者进行研究,着重了解了影响老年病房护理操作的风险因素。现将情况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从我院2017年7月-2018年6月收治的老年住院患者中,抽取其中的108例纳入样本中。108例老年住院患者中,男性患者57例,女性患者51例;年龄85岁,最小61岁,年龄最大(71.02±1.34)岁;住院时间最长86d,最短6d,平均住院时间(21.45±3.76)d。纳入标准:年龄≥60岁;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急危重症老年患者;精神障碍;认知障碍;基本资料不全。

1.2方法

1.2.1老年患者自身的因素

老年患者的年龄比较大,体质比较弱,一旦受到疾病的侵袭,将会受到很大的影响。比如,患病之后老年患者会出现行动迟缓、感觉迟钝、平衡力下降等情况,容易出现安全事件,情绪也会变得不够稳定,从而增加了护理风险。另外,部分老年住院患者在住院接受治疗期间,对于医护人员的医嘱不够遵从。或者因为年龄的关系,容易忘记医嘱,又或者出于对医护人员的不信任,进而导致了风险的出现。

1.2.2医护人员方面的因素

一方面,医护人员的法律意识比较淡薄,缺乏自我保护意识。比如,医护人员因为法律意识的缺乏,在护理过程中未能够及时履行向患者叮嘱或告知注意事项的义务,又或者对自身的职责存在认识上的偏差,无法高质量的完成工作,甚至容易引发一定的护患纠纷。同时,部分患者的责任心不强,未能够真正做到以患者为中心。比如,在巡防时不够仔细、认真,实施护理服务时不够到位,未能够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还有一些医护人员的工作经验不够丰富,缺少预见性的能力,发现一些风险隐患未能够及时采取应对措施。

1.2.3护理管理方面的因素

规章管理制度的不完善和落实不到位,容易导致护理工作的开展不系统和不规范,增加了护理风险的可能性。医疗设施的监控力度不够,缺少相应的责任落实制度,埋下了一定的安全隐患。

1.2.4客观环境方面的因素

客观环境方面的因素包括地面湿滑因素、病房障碍物因素、灯光亮度因素、消毒灭菌因素等,这些因素的处理不到位,将会直接影响患者的安全。

1.3观察指标

记录防范前后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包括跌倒、药物差错、纠纷等。评价防范前后的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满分均为100分,分数越高表示质量越高。

1.4统计学分析

研究获取到的数据采用SPSS23.0软件包加以处理,以P值得大小作为组间数据是否存在差异的标准,若P值在0.05以下则表示存在显著差异且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防范前后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比较

在不良事件发生率方面,防范后的发生率要明显低于防范前的发生率,差异显著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

表1防范前后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比较(n,%)

3.讨论

老年病房护理操作的要求比较高,这主要是跟老年患者的特点有着很大的关系,一旦护理操作不够合理,或者不到位,将会对老年患者的健康恢复造成严重的影响,甚至直接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安全[1-2]。因此,针对老年病房护理操作的潜在风险因素,必须要加强分析,并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防范,减少潜在风险因素的最终形成[3]。

针对老年病房护理操作的风险因素,需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防范,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加强对医护人员的培训,增强医护人员的法律意识,提高医护人员的技术水平,使其在护理工作中更加具有责任心。(2)加强对老年患者的健康教育,让其认识到配合治疗的重要性,提升其依从性。(3)加强对病房管理制度的完善,为护理操作的实施提供制度上的保障,提升护理操作的规范性和准确性。(4)加强对护理操作工作的监督,保证护理操作能够真正落实到位,减少风险因素的出现。(5)加强对人员配置的管理,提高人员配置的科学性。(6)加强防范预防的建立和健全,发现问题第一时间处理[4]。本文研究结果显示,防范措施建立之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和护理质量评分、患者满意度评分均要明显优于防范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充分说明了防范措施建立的作用。

综上所述,建立相应的防范措施,可以减少老年住院患者护理风险的发生,保证住院治疗的安全。

参考文献

[1]杨彩,吴冰,杨艳斐.老年病房常见护理操作风险的因素与控制[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15,32(7):991-991.

[2]唐旭丽,邓旭,林嫣.住院老年病人安全的潜在危险因素及护理防范措施[J].海南医学,2014,22(16):146-149.

[3]徐花,钟园园.普外科病房的护理风险管理措施及效果研究[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6,20(18):225-226.

[4]陆丽芬,葛正中.风险管理在老年病房护理风险防范中的应用[J].中华现代临床护理学杂志,2015,15(6):203-204.

论文作者:张冠平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2018年第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12

标签:;  ;  ;  ;  ;  ;  ;  ;  

探讨老年病房护理操作风险因素的防范论文_张冠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