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格独立,瑕瑜互见——我对2005年高考语文浙江卷的印象,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瑕瑜互见论文,我对论文,浙江论文,品格论文,语文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印象一:品格独立,自信从容
2005年高考语文浙江卷摆脱了去年对以往全国卷的亦步亦趋,初步显示了“浙江品牌”的独立品格。其实,去年的试题,已经在追求浙江特色方面迈出了可贵的一步,而今年这一追求思路更为明晰,命题心态也显得更为自信而从容。
1.试题取材:两“浓”——文化意蕴浓,生活气息浓
文化意蕴浓。现代散文和文言文选文都立意深远,文质兼美,有利于考生了解优秀文化底蕴,汲取民族智慧。即使是小题的设置,也很精心,如第18题考查文学常识识记,很简单,而填空引导语中用了作品中的经典话语,丰富了知识的文化内涵。
生活气息浓。试题材料贴近时代,贴近生活,贴近中学生使用语言的实际,比如网络、知识产权、禁毒、读书、攀岩,等等,涉及现代中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
2.能力考查:两“求”——求实,求活
语文能力的考查,是语文卷的立身之本。如何切实而灵活地考查学生的语文能力?今年的试卷在“语言运用”题的命制上作出了令人满意的回答。
如第3、4两题考词语运用,所选词语均在常见范围之内。词语本身难度不大,但对语境体察的要求较高。比如第3小题对“病症”“病征”的选择,第4小题对“屈指可数”使用正误的判断,均需要联系语境,细加体察。第5题考语病辨识,错项分别包含搭配不当、成分残缺、不合逻辑(也可视为搭配不当)等三种类型。但C项和D项句式比较接近,都出现“是否”“如何”等词语,具有一定的迷惑度,如果考生只会机械套用,不会语法分析,那就难以作出正确选择。
第6题考查修辞方法的运用。这一题可能出乎考生的意料,但并没有超出考试大纲的要求。尽管题干的措辞也许有待斟酌,但命题人让考生在比较中领悟“同是华丽的语言却有优劣高下”的道理,其良苦用心值得充分肯定。这道题对矫治中学生片面追求语言华美不求准确得体的通病,将会起到较好的导向作用。
第25题采用主观题型,要求“从表达效果出发,就甲、乙两处是否要替换成括号内的词语作出判断并简要分析”,答题的关键在于联系语境揣摩比较,答案正误分界清楚,正确的表述应该是大同小异的,这有利于控制评分误差。
印象二:改善显著,瑕瑜互见
跟2004年相比,今年的试卷在命题技术上的改善十分明显。2004年试卷中遭人非议的一些问题,在今年的试卷中得到了有效的纠正。比如,今年的诗歌鉴赏题两题四问,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分解了分数,设置了梯度。前三问一般考生可以答出,但杜牧诗情感怅惘沉重,杨万里诗充满生活情趣,这一点考生不易看出,可以拉开档次。又如,现代散文阅读题题干指示明确,与参考答案的吻合度提高,命题渐趋科学合理。
备受关注的作文题,还是采用话题作文形式,但在完善题型方面作了有益的探索。引导材料对话题关键词的含义作了明确的界定,“一枝一叶”从它的本义上说,即植物的“一枝一叶”,从它的引申义上说,就是“寻常细微之物”,它跟“一世界”的关系很清楚:“寻常细微之物常常是大千世界的缩影。”这样审题立意就有一个基点,对阅卷的公平公正、便于操作来说是有利的,同时,它还给考生留下了展示才情的广阔空间。笔者认为,考生不会分析,难以把握题意,无从下笔等情况的出现,恰恰反映了语文教学中存在的一些不足,应该加以重视,设法解决。至于“出现大量宿构”而离题偏题之作,这跟这个题目本身并无明显的因果关系。
今年试卷难度增加,考生平均分大幅下降,跟题目命制当然有直接关系,但有关的原因需具体分析。文言文选文跟以往传记类文章不同,今年选的是讽刺性杂文《书褒城驿壁》,文学性强,考生感到陌生,因此阅读文章感到困难。但题目设置强调了试题与课文的联系,“题目在课外,答案在课内”的命题思路相当明确。第11、12题所考实词、虚词在课文中出现频率都很高。第13题考词类活用理解,要求区别“使动用法”和“名词用如动词”。《考纲》将“词类活用”附在“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点上,高考很少为此单独设题。今年以此题取代原来的“筛选信息”(材料分类)题,使试卷格局多了些变化,也更贴近中学教育的实际。第14题考鉴赏评价,这一题4个选项尽管都涉及鉴赏,但就选出答案而言,只要能“分析概括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就行了。
因此,笔者以为,文言文阅读如果说“难”,也当属“难而有度”。与之不同的是,科技文阅读的“难”则有“难而无度”之嫌。
科技文选文“神经回路”跟去年的“免疫系统”相比,介绍的知识更陌生,专业术语更繁多,概念间的关系更复杂。当然,命题人也许认为文章介绍的知识如“神经回路”“神经元膜电位”等在中学生物课本中都出现过,中学生应该有所了解,但毕竟这些不是语文要考查的内容。笔者自己做第8题,觉得无法选出答案,请教有识者,才知道“神经元”就是“神经细胞”;询问身边的考生,发现此大题得分跟生物课成绩呈正相关。这难道不是“难而无度”了吗?所以,科技文的选文,还是定位在“科普”为好。专业性太强,不但不易控制难度,而且可能偏离检测考生的学科能力的根本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