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选择传播模型的多话题网络舆情研究论文

基于选择传播模型的多话题网络舆情研究

陈叶斐

摘 要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用户在社交网络中时刻面临着多个热点话题的状态。文章首先根据话题的发展过程对多话题进行了分类,然后建立了多话题选择传播模型。通过仿真分析研究了话题普及度、用户受影响程度、用户接触话题的次数对话题选择传播概率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话题普及度对多话题网络中话题选择传播概率具有最明显的影响,而用户受影响程度的影响最小。

关键词 网络舆情;多话题;选择传播模型

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使得社交网络成为用户对众多事件表达观点、交流意见的重要平台。在实际生活中,用户往往面对的是多话题的信息集合,而不是单一话题的情况,这就表明了用户需要在多话题集合中选择其中一种或几种话题来进行关注和传播,选择的原则包括了话题本身的热度等属性以及用户自身的兴趣等。

网络上的话题复杂多样而用户的注意力是有限的,必定会导致多个话题之间会竞争用户的注意力资源,这种竞争关系对网络话题的传播和舆情的形成具有一定的影响。在线社交网络中有多个话题并存,多话题在传播的过程中相互影响且竞争用户资源。Weng等人[1]基于用户注意力有限的假设来提出了话题竞争的代理模型,并研究了话题竞争和话题规模以及话题生命周期等的关系。Myers等人[2]研究了多话题之间的竞争及合作对每个用户所接收到信息的概率的影响,且提出了话题传播的概率模型。Xu等人[3]通过可视的角度来展现意见领导人物、媒体和政府在不同时间和不同话题上的竞争关系。文献[4]在SIR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干扰相似度的多话题演化模型。孙立远和管晓宏[5]研究了在线社会网络上关于多话题的竞争和传播规律,提出了多话题的传播竞争特性的测量方法。从话题和用户这2个层面设计了话题竞争的激烈程度测量、资源数变化规律、用户注意力的转移规律以及话题相关性等的话题测量方法,提出了话题资源数波动率、用户的注意力转移率和话题竞争激烈度等指标。

本文根据话题发展过程中的关系将多话题分为无关话题、渐相关话题、紧相关话题和衍生话题四种。在对话题普及度、用户受影响程度及用户接触话题的次数等进行定义的基础上,构建了多话题选择传播模型,并研究了各个因素对选择传播概率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话题的普及度对多话题选择传播概率的影响度较高。

1 多话题选择传播模型研究

网络社交媒体上的用户时刻都面临着多个话题并存的状态,但是由于用户自身的注意力是有限的,不同话题对用户的吸引程度是不同的,在多话题的集合中,每个话题的热度也是不一样的,所以用户会选择其中的一种甚至几种话题进行浏览、表明态度并且传播自己的观点。可以看出在多话题传播的情况下,多个话题之间的竞争关系会影响到话题传播的规模与效果。

1.1 多话题分类

根据事件发展过程中的关系,本文将多话题定义为四类:

下面运用Matlab仿真研究话题普及度k、用户受影响程度r、用户接触话题的次数n对选择传播概率vi的影响。

1)无关话题:话题发展初期到结束都没有任何关联,完全属于不相关事件的话题。比如某明星结婚的话题与发现一个新的天体命名的话题。

2)渐相关话题:话题发展初期不关联,到发展中期逐渐有关联。比如明胶和老酸奶。

定义vi为用户在面对多个话题并存的集合的时候,最终选择话题mi进行传播的概率。

4)衍生话题:发展初期有关联,在发展成熟阶段分散为几个相对独立的话题。比如:全国两会即将召开之际会成为一个很热的话题,随着会议的进行,其中又会分散出来许多民众关心的但是相对独立的话题。

从有话题的关注度开始到话题关注度达到峰值,再到话题关注度渐渐消亡或者再迎来第二个峰值甚至更多个峰值,在不同的情况下的相应舆情可能会有所不同。

定义2:用户受影响程度r。用户受影响程度表征用户受周围人群态度的影响,与当前的网络主流舆论保持一致的程度。用户凭借自身的判断做出对事件的态度,r在[0,1]之间取值,r值越小,表征用户对话题的自我判断能力超强,受外界的影响越小。

(二)PPP项目融资模式的运用,会使企业与政府能够共同承担相应的风险,有效的减小了风险发生的概率,从而降低了项目的生产成本。

1.2 多话题选择传播模型构建

由于社交网络平台的开放性、海量性、实时性,网络上充满各种纷繁多样的话题,用户在多话题之中只会选择其中一种或者几种话题来进行浏览、评论留言、传播信息。这也意味着这些多话题在竞争用户资源,用户也在有选择性地传播话题。

其实上述现象我们认为这是人的心理认知机制决定的。我们生活中,会无时无处都处在各种各样的活动之中,日久天长,我们形成了各种各样的意象图式,说话时,我们组织语言就应按照“主谓宾”这顺序来组织语言,定义“手指”时我们会提及“手”。“A了(嘞)个B”式网络语我们根据旧有的语法经验和语言知识的积累可以明白其准确的含义,排除了不规则的逻辑和语法带给我们的干扰性。

One patient in the 20 mL group experienced ischemic stroke recurrence,while no cardiovascular event or death was found;with regard to the patients in the 40 mL group,no cardiovascular event,cerebrovascular event,or death was found(Table 6).

定义3:用户接触话题的次数n。接触的含义包括自己看到或者从别人那听说的。本文中将用户对话题的接触次数n定义为用户收到新闻媒体网站发出的话题消息以及论坛上其他用户发布的消息,n的取值设置在[0,100]之间。

定义4:用户对话题mi进行传播的概率pi定义为:

4) 把握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学生“真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是社会主义荣辱观,这是社团文化建设的着力点。胡锦涛总书记在新时期提出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和社会风尚的本质要求,它为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供了准绳和依据,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新的动力。正确对待善与恶、美与丑、荣誉与耻辱等,从而把无私奉献、淡泊名利作为自己的人生追求和价值取向,努力成为敬业奉献、明礼诚信、爱国守法的实践者。

其中,ki表示话题mi的普及度,ni表示对话题mi的接触次数。

话题被传播的概率还和某一个话题在多话题总体中的“显眼”程度有关,也就是该话题在多话题集合中的影响力。假设新增加的话题和消亡的话题保持数量一致,那么同时存在的话题数是一样的,由于多话题之间的竞争和话题的数量也有关系,保持话题总数一致,那么多话题之间的竞争激烈程度是相当的。在此情况下,假设在任意一个时刻,用户只能选择其中一个话题进行传播,那么定义θ为话题mi在用户接触到的所有话题集合中的影响力为:

花生种子在燃烧时,会向不同方向射出火苗,也会有小小的脂肪颗粒燃烧着向周围喷射。显然,这样的火苗释放的热量很难被测量记录。将使用解剖针扎入的花生用打火机引燃时,若转动着使花生全部开始燃烧,燃烧速度很快,其热量损耗的也就较多。若只是集中外焰点燃花生的一端,使其燃烧的较小火焰加热试管底部,待燃烧一半左右时,再转动解剖针,让另一端花生开始慢慢燃烧。这样处理的结果是花生燃烧时间较长,其热量损耗就会相应的减少。

3)紧相关话题:从发展初期到结束都有关联的两个(甚至多个)话题。比如华为公司同期推出的P30和P30Pro两种型号的手机。

2 多话题选择传播概率影响因素仿真分析

阿里低下头,仿佛是想了一想,说:“哦。”然后怏怏地跟着罗爹爹朝外走。走了几步,又回过头望望,自语道:“姆妈还在睡。”

定义1:话题普及度k。所谓话题普及度就是话题传播范围的广度。话题普及度越高,传播的范围越广,那么用户知道这个话题事件的可能性就越大,广为人知的事件与鲜为人知的事件相比其传播的概率要更加大一些。k在[0,1]之间取值,k值越小,表征话题的普及程度越低。

2.1 话题普及度对选择传播概率影响研究

设置用户受影响程度r=0.5保持不变,当用户接触话题的次数n分别为3、5和8时,话题普及度k与选择传播概率vi的变化曲线如图1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当话题普及度k较小时(k<0.2)时,话题的选择传播概率vi都比较小,相互间的差距很小,表明话题间对用户的竞争剧烈。当话题普及度k>0.2时,选择传播概率vi与话题普及度k呈正相关关系,而且话题接触次数n越大,增长的速度越快。当普及度k>0.4后,接触次数n的变化对选择传播概率的影响越来越大,随着话题普及度的增大,选择传播概率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话题间竞争程度减弱。

高校教师可以借助MOOCs教学模式来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与教学质量,要做的是最大限度地、更合理地运用这种新型教学模式,比如:利用线上资源充实自己,提高自己的水平;积极地改进教学模式,将传统教学模式转变成为以学生为主而教师为辅的翻转模式,即让学生线下做好预习教学内容,课堂成为师生间、学生间互动交流的探讨环境;充实教学,课堂内设立高质量的学习内容,鼓励学生独立地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并适当拓展知识点。由此可见,MOOCs的出现不但给高校教师提供了新的学习机遇,同时也带来了更多的挑战,不仅仅要变革传统教与学模式,更重要的是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以期提升教师教育教学质量。

图1 选择传播概率和话题普及度关系

2.2 用户受影响程度对选择传播概率影响研究

设用户对话题的接触次数n=3,话题普及度k分别为0.2、0.5和0.8时,用户受影响程度r对选择传播概率vi的变化曲线如图2所示。

图2 选择传播概率和用户受影响程度关系

图2表明当用户对话题的接触次数比较少时,话题的普及度k越大的传播选择概率也越大,而且随着用户受影响程度的增加选择传播概率也逐渐增加,但这种影响较小。因此,多话题传播时话题的普及度越大的话题选择传播的概率会非常明显地大于话题普及度低的话题。

2.3 用户接触话题次数对选择传播概率影响研究

设用户受影响程度r=0.2保持不变,话题普及度k分别为0.2、0.5和0.8时,用户对话题接触次数n对选择传播概率vi的变化曲线如图3所示。

图3 话题普及度与选择传播概率和接触次数关系

图3表明用户的受影响程度r保持不变时,话题的普及度k越大,传播概率vi随着接触次数n增长的速度越大,vi和接触次数n基本成正比,k较小时,vi增长较缓慢。由于话题普及度的不同而导致的最终选择传播概率也不相同,相差较大。

3 结束语

由于网络社交平台的开放性、海量性、实时性,网络上充满各种纷繁多样的话题,用户在多话题之中只会选择其中一种或者几种话题来进行浏览、评论留言、传播信息。这也意味着这些话题在竞争用户资源,用户也在有选择性地传播话题。本文构建了基于选择传播概率的多话题传播模型,并研究分析了话题普及度、用户接触话题的次数及用户受影响程度等因素对选择传播概率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话题普及度对选择传播概率具有最大的影响,用户接触话题的次数影响次之,而用户受影响程度的影响最小。

参考文献

[1]Weng L,Flammini A,VespihnaniA,et al.Competiyion among memes in a world with limited attention[J].Scientific Reports,2012,2:335-343.

[2]Myers S A,Leskovec J.Clash of the contagins:Cooperation and competiton in information diffusion[C].Proceedings of the 12th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Data Mining.Brussels,Belgium: IEEE press,2012:539-548.

[3]Xu P,Wu Y,Wei E,etc.Visual analysis of topic compitition on social media[J].IEEE Transactions on Visualization and Computer Graphics,2013,19(12):2012-2021.

[4]陈叶斐,张学军,黄卫东.基于干扰相似度的多话题演化模型[J].电信科学,2017(9):28-35.

[5]孙立远,管晓宏.在线社会网络多话题传播竞争特性的测量[J].清华大学学报,2015,55(11):57-62.

中图分类号 TP393.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19)21-0009-02

作者简介: 陈叶斐,南京邮电大学,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为网络舆情预警、高等教育管理。

标签:;  ;  ;  ;  

基于选择传播模型的多话题网络舆情研究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