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现代建筑;框架结构;设计
1我国目前建筑框架结构如何
21世纪以来,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各行各业都得到了大发展,建筑行业就是其中的一个代表,而建筑领域中的相关人员对于框架结构的研究热情也越来越高。就比如现在的情况来说,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已经在很多的领域中获得了广泛的应用,另外,对于梁板柱框架的应用也是越来越广泛。然而,按道理来讲,近几年来我国绿色建筑的发展境况很是乐观,而这也一定程度上使得框架结构得到了发展,但同时却也阻碍了框架机构的发展。通过框架结构的合理运用,不仅可以为建筑设备准备更大的空间,还能促进室内建筑的设计更加完善。但也有不好的一面,若是运用框架结构过多,带来的结果就是建筑成本的大大增加,并且,随着其需要的钢筋、水泥等材料的增加,就会出现需要大量建筑材料的问题,这对于绿色建筑的发展非常不利。
2房屋建筑主体结构设计中常见的问题
2.1框架结构
为了满足结构计算的实际需求,房屋建筑框架结构设计中普遍存在节点、梁端部钢筋过密的问题,引发以下病害:首先,无法确保钢筋、混凝土的黏结强度、无法发挥钢筋的作用;其次,核心位置的钢筋纵横交错、混凝土振捣难度大,极易形成蜂窝和孔洞;最后,梁端的钢筋连接紧密,影响了保护层中混凝土的自由下沉,导致钢筋位置形成通长裂缝。另外,在现浇框架结构的设计过程中,技术人员普遍将梁、柱、板的混凝土采用不同的等级,这就会引发以下问题:全浇筑平面中会有3种不同强度等级的混凝土,会在施工管理不到位的情况下,出现低强度等级板浇筑高强度混凝土的问题。
2.2框剪结构
框剪结构中剪力墙是抗侧力主要构件,设计中应合理布置剪力墙的数量及位置,并根据工程实际调控剪力墙与框架之间承担水平力的比例。当框架结构中设置的电梯井、楼梯间等小功能间为钢筋混凝土浇筑时,也应该按框剪结构计算。要注意根据地下室结构的刚度设置嵌固层,明确地下1层和首层刚度的区别。并且在建筑自重等竖向荷载比较大的情况下,墙、柱会产生轴向变形,对连续梁弯矩,预制构件的下料长度、侧移等都会造成一定的影响,会出现结构设计不合理的现象。
2.3剪力墙结构
剪力墙的侧向刚度及承载力均较大,但若侧向刚度过大,不仅会加大自重,还会使地震力增大,影响结构的整体受力。由于错洞剪力墙和叠合错洞墙都是不规则开洞的剪力墙,其应力分布比较复杂,容易造成剪力墙的薄弱部位,常规计算无法获得其实际应力,构造也比较复杂,所以,尽管规范中也有相关条款可参照,设计中还是应尽量避免使用错洞墙和叠合错洞墙。
3框架结构设计中的问题及处理策略分析
3.1框架柱配筋调整
在当前的建筑工程施工中,框架柱的配筋率相对较低。如果遇到地震灾害,框架柱会同时受到两个力的作用,分别是扭转剪力与双向弯矩,而对于框架柱而言,其横梁的约束较小,在遇到特殊情况时十分容易受到破坏。基于这一方面的考虑,在对框架结构配筋进行计算时,应当充分考虑到各个方面的因素,以高要求的标准进行框架柱配筋。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对框架柱配筋进行计算与调整的过程之中,为了对框架柱的强度进行有效的保证,应该注意如下几个方面的设计要点:首先,如果遇到地震等特殊情况时,边柱、角柱、抗震墙等会出现一定程度的偏心受拉现象,基于这种情况,需要对纵筋的纵截面面积进行有效的控制,要求其比计算值大25%以上;其次,为了进一步提高箍筋的约束力,设计人员可以对框架柱箍筋的形式做出改变,将其设计成井字形或者菱形;除此之外,如果框架建筑结构的地基处在软弱土层之上时,相关设计人员可以结合实际情况对框架柱的配筋进行一定程度的增大。
3.2基础联系梁设计
在一些建筑工程之中基础的埋设相对较深,在这种情况之下可以采用基础联系梁,这样一来就可以对底层柱的计算长度进行一定程度的减少,而对于联系梁以下的柱,可以利用短柱实现对其的有效加强。对于一些抗震等级要求高的建筑设计,可以在基础部分沿着两个主轴的方向对基础联系梁进行设计,设计时不仅需要对基础梁的受力要求进行有效的满足,同时还需要对配筋的受力情况进行一定程度的考虑。一般情况下,基础联系梁的标高应当与基础顶端的标高保持一致性。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如果建筑的结构为独立扩展基础,需要注意用混凝土对基础联系梁与独立基础之间的缝隙密封完好,处理完成之后才能开展基础联系梁的浇筑工作。
3.3框架结构梁设计
在框架结构建筑之中,横向的钢筋承载力较大,它会受到来自梁截面高度范围之内或者梁下方的集中荷载,因此,做好框架结构梁设计十分重要。在设计的过程之中,应当考虑在横向钢筋之上附加相应的箍筋与吊筋,同时在主梁与次梁的搭接之处,设计人员应当结合实际情况在次梁的两侧设置相应的主梁箍筋。当框架梁与次梁相交之后,还需要对梁端支座进行一定程度的处理,处理时可以依据简支梁的方式进行。最后还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对梁端箍筋进行合理的加密处理。
3.4框架结构柱设计
在对框架结构柱进行设计的过程中,需要分别考虑地上部分与地下部分两个方面的情况。如果地上部分的设计为圆柱,在满足设计要求的前提之下可以将地下部分设计成矩形,这样一来,就能够对施工工序进行合理的简化,进而提高施工效率。在进行地上部分的圆柱配筋时,应当对其数量做出合理的控制,一般情况下设置在8根以上较为适宜。除此之外,箍筋形式尽量选择螺旋式,从而对结构的整体性与承载力进行科学有效的提升。在对地下的矩形柱进行箍筋的过程中,应当尽量采用井字复合箍。
3.5结构薄弱层设计
对于建筑工程而言,当发生强震时有些部位极易发生塑性位移,我们将这一部位称作为结构薄弱层。在进行框架结构设计时,设计人员尤其需要注意对于薄弱层的设计,确保承载力能够满足设计需求。一般情况下,可以对梁截面和柱截面进行适当的增加,从而实现对于结构抗震侧移刚度的有效增加。如果受到地质条件、施工条件等因素的限制而无法避免结构薄弱层的出现时,应当采取有效措施尽量减少基础埋深或者对结构薄弱层的层高进行一定程度的降低,并配合相应的加强措施共同进行。
4结论
综上所述,在当前新时代的发展中,人们对房屋建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现在的高层建筑建设规模也日益扩大,因此,在设计过程中,技术人员科学合理地处理好建筑结构设计中的各种技术问题,积极做好设计优化,必将会产生更多更好的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陈同舟.建筑结构设计中框架结构设计的应用[J].低碳世界,2018(12):189-190.
[2]袁江.房屋建筑结构设计中的优化技术应用分析[J].建材与装饰,2018(39):110-111.
[3]蔡仁芳.框架结构设计在建筑结构设计中的应用[J].居舍,2018(21):103.
[4]谢静.探析建筑结构设计的常见问题及应对措施[J].建材与装饰,2018(21):99-100.
论文作者:崔宁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实践》2019年1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20
标签:框架论文; 框架结构论文; 建筑论文; 结构设计论文; 结构论文; 基础论文; 钢筋论文; 《建筑实践》2019年1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