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凑谜语--大型课堂中的语言活动_大象论文

拼凑谜语--大型课堂中的语言活动_大象论文

编谜语——大班语言活动,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谜语论文,大班论文,语言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能用简练的语言概括出动物的典型特征。

2.掌握基本的编谜语方法,乐于积极参与创造性的编谜活动。

活动准备

1.材料准备:幻灯片一套,编谜动物图片两套(A动物整体图、B动物局部图),B套图片适于能力较强的幼儿。

2.环境创设:开设谜语角。

3.经验准备:幼儿对参与创造性活动感兴趣,能掌握一些猜谜语的基本方法。

活动过程

1.教师带领幼儿猜谜语。(谜底:大象。)

2.引导幼儿学会分步骤编谜语的方法。

(1)分步出示小燕子身体的局部特征图, 带领幼儿分辨区别并鼓励幼儿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这是什么?是谁身上的一部分?”(翅膀、嘴巴、尾、燕窝。)

(2)尝试用简短的语言概括动物的典型特征, 学习编谜语的方法。

A.概括四张燕子局部幻灯图,引导幼儿理解燕子的四个特征,知道将其综合在一起便可构成谜语的谜面。

B.带领幼儿学会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燕子的四个典型特征。

C.总结归纳幼儿编的不同语句,整理出谜语的谜面。知道编谜语要用词准确,而且谜面上不出现谜底。

3.幼儿练习创编谜语(分A、B两组)。

幼儿操作过程中,教师注意观察有代表性的幼儿的思路,给予适度的个别指导。

4.幼儿展示自己编的谜语后自然结束。

评析

这次活动的目标、内容及活动形式的选择,适合该班幼儿的实际水平。通过幼儿积极的参与,可以看出,教师非常注意在借助儿童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新的任务和要求,使整个活动重点突出,层次清楚,要求明确,教育效果好。此活动大致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请小朋友猜谜语(大象)。重点是让幼儿发现猜的方法,要“说出你是怎么猜出的”。有的孩子说“鼻子长能洒水是大象”,有的说“四条腿像柱子”这句话说的是大象。老师能适时地引导孩子归纳出“这是大象和别的动物不一样的地方,是它的特点”,使孩子明确猜谜语要抓住“特点”来猜,才能猜对。

第二部分:让孩子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看图猜谜语(谜底:小燕子)。老师用幻灯分别演示小燕子四个部分的图,而不是整体图,让幼儿通过对这些有特点的部位的观察来猜这是什么。分步看图猜的过程,不仅帮助幼儿通过观察和表述整理出谜面,而且也很自然地通过教师的示范向幼儿渗透了谜语像儿歌一样,有语句短、易上口这样的特点,为下一步的编谜做了“技术”上的准备。

第三部分:自编谜语。教师引导儿童在掌握“猜”的基础上,尝试自己编谜语,在原有基础上增加一些难度。孩子每人一个信封,内装一个图卡。有的图卡画有一个完整的动物图,请孩子编出谜语;有的只画出这一动物的主要特征,先按特征猜出是什么,再根据谜底编谜面。教师依据幼儿的不同水平,发不同的卡片。在这个环节中,孩子的积极性非常高,多数幼儿能抓住特点,用较通顺、简练的语句编出谜语。如,有个小朋友在编猴子的谜语时是这样说的,“像人不是人,爱吃鲜桃动脑筋”。这说明她抓住了猴子有些动作与人的动作相似的特点。尽管这些谜语的句子长短不一,没有韵律,但却实实在在是幼儿通过对自己已有知识经验的归纳整理后,重新组合而成的新作品,体现出了幼儿在原有水平上的提高。另外,由于编谜语活动符合大班幼儿创造欲强的特点,所以,幼儿在活动中表现得主动、积极、自信。

标签:;  

拼凑谜语--大型课堂中的语言活动_大象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