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轴心发展与山西经济可持续发展_侯马论文

加强轴心发展与山西经济可持续发展_侯马论文

强化轴线开发与山西经济持续发展,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轴线论文,山西论文,持续发展论文,经济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提要 开发轴线是生产力布局的一种模式。本文根据山西省区域经济发展现状及趋势,提出了应从纵横六条轴线进行开发,合理配置生产要素,形成沿线产业和城镇密集带,再以线带面加速生产布局的合理化,这不仅能加快山西全方位开放和经济腾飞,而且对加快中西部地区的资源开发,促进东、中、西三大地带的横向经济联系,优化全国的生产力布局,促进对外开放,都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开发轴线是生产力布局的一种模式,轴线的形成需要具备一定的条件,必须是经过一个阶段的结点开发以后,区域有了较雄厚的物质技术基础,交通运输发达,工业、人口及大中小城镇开始以某一中心城市为极核,沿交通线路向外延展,在此基础上,为了进一步促进这一地带经济发展,需要沿交通干线配置一些新的增长点,对原有城镇进行技术改造,使其形成沿交通干线的产业密集带。根据山西省区域经济发展的现状及今后可能发展的趋势,在以后15年内或更长一段时间应选择“三纵”(北同蒲—太焦、南同蒲、沿黄)“三横”(侯西—侯月、石太—太口、神朔—朔港)六条轴线加以培植,合理配置生产要素,形成沿线产业和城镇密集带,再以线带面加速生产力布局的合理化,促进全省经济发展。根据省情和经济实力在本世纪末和21世纪初,重点开发北同蒲——太焦和侯西——侯月两条主要轴线,21世纪初或中叶再重点开发其余的轴线。

一、北同蒲——太焦主轴线的开发

本主轴线以太原为中心分南北两带。北带包括以北同蒲铁路和大运公路(北段)为轴线的沿线各县(市),南带包括以太焦铁路和太原——晋城公路为轴线的沿线各县(市),构成我省的主轴带,也是我国重点开发的二级轴线的重要组成部分。该轴带自北而南贯穿我省七个地区六个省辖市近30个县(市),是我省综合经济实力最雄厚、最富有活力的地带,也是山西能源重化工基地的核心地带。目前已形成具有全国意义的能源、冶金、机械、重化工等基础产业为主导产业的工业企业和工业基地;建成了一批具有较强实力和辐射能力的综合性区域经济中心,如太原、大同、长治、朔州、晋城等。轴带能源资源丰富,农业生产条件优越,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省内最优,文化教育、科技、第三产业也是全省最发达的地带。省委省政府提出的“九五”时期十几项重点工程,绝大部分分布在本轴带内。所以加速和加强这一轴带的开发对山西经济上新台阶,实现省委省政府提出的本世纪末和21世纪的经济发展战略目标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同时,也是影响到全国能源重化工基地能否持续发展的大问题,应集中必要的人力、物力、财力开发建设好这一事关全局的主轴带。根据我省的财力、物力提供的可能,轴带的开发与建设应有轻重缓急。

2000年前生产力布局的任务和重点是加快工业城市和工矿区的改造步伐,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逐步形成以资金、技术密集型为主的产业群,同时也要适当建设一些新的战略工程项目,强化其中的城镇的职能,充分发挥产业和城镇密集带经济优势作用,提高其对沿线和东西两山的辐射能力,成为资金、技术、人才、信息等方面支持全省各地开发的根据地。进一步改善投资环境,加强基础设施、服务设施的建设,使其成为我省吸引外资最有利的地带。为此,要抓好几项重点工程:

⒈基础设施建设工程:主要有万家寨引黄工程和引滹入忻工程,在太原、大同、朔州有选择地建几个水库,分别解决大同、太原、朔州、忻州工业、城市及农业用水;铁路通道建设,完成神朔和朔港铁路山西段;公路通道,完成太原——旧关一级公路,晋城——焦作一级公路前期工作,大同——北京二级公路,太原环城公路建设;航空通道,重点是太原机场的改扩建工作,建成国际空港。建设大同、长治机场;电讯通道,重点建设太原电讯枢纽、北京——太原——西安光缆(山西段)以及程控电话的普及。

⒉基础产业建设布局:建设好几百万亩高产、高效水地农田;抓好滹沱河滩地以及大同、忻州盆地盐碱地改造,扩大小麦面积,实施“北麦南棉”布局战略;巩固发展现有粮油基地的同时,抓好城市工矿区的“菜蓝子工程”。增强煤炭后劲工程,建设好平朔安家岭露天矿,新建和改扩建大同、轩岗、西山、潞安、晋城等矿务局所属统配骨干矿井;同时抓好怀仁等商品煤基地县的建设。电站及电网建设,重点建设神头二电厂二期工程,西龙池、汾河二库调峰蓄能电站,建设太原——长治、太原——运城、神头——侯村双回路等50万伏输电线路。改扩建太原铝厂,太原铝材厂,长治铝厂;扩建太钢和长钢,加强尖山矿基地和太钢分厂——忻州豆罗分厂建设。煤化工程,重点改扩建山西化肥厂和太原化肥厂,新建太原、原平煤焦油加工、甲醇、乙内酰胺、醋酸纤维丝束等项目。机械行业,重点建设八吨汽车项目以及煤矿机械、液压设备等名优产品生产。建材工程,扩建太原、大同等水泥厂和太原平板玻璃厂改造,以及引进技术对天然石料的加工等。

⒊轻纺医药工程:围绕发展名优产品、拳头产品和出口创汇产品,重点抓好十几项技术改造和改扩建工程,如山西锦纶厂、高平丝织厂、大同化纤厂、朔州亚麻厂等纺织行业的技改和扩建;山西陈醋集团系列产品开发;太原、大同等地陶瓷工业改造;太原洗涤剂厂和太原制药厂等合作生产盐酸环丙沙星等工程。

⒋科技兴晋工程:集中力量建设好太原高新技术开发区,大同、太原经济技术开发区,长治星火开发试验区和晋中现代化农业示范区。

⒌大市场建设工程:在太原、大同、朔州、忻州、长治、晋城等大中城市及交通发达的城市建立各种类型的市场。

2000年以后及中叶,本轴带仍是山西能源重化工基地建设的核心区,承担全国能源、原材料供应基地的重担和山西省资金、技术、人才、信息、管理等方面开发的根据地的任务。随着改革开放力度的加大,产业结构的调整,高新技术产业、第三产业将有突飞猛进的发展,本带将会形成既是全国强大的能源、原材料基地,又是一个以高耗能原材料产品为基础,进一步用高新技术向下游产品延伸的现代化产业群体和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以及外向型经济、第三产业发达的地带和各具特色的经济区。自北而南包括:大同——朔州全国最大的煤、电基地;全省的建材铁合金、饲料生产加工、畜牧业及奶、肉、蛋加工基地和晋、蒙、冀三角地带的经济、贸易、金融、旅游中心。以原平为中心的冶金(铝、钢铁)、煤化工(化肥、甲醇等系列产品)、煤炭工业区;忻州为中心的纺织、食品、通用机械为主的轻纺机械工业区;以太原省会城市为中心的综合工业区和高新技术开发区以及全省的最大经济中心;以榆次为中心的纺织、机械、食品、建材为主的工业区和以蔬菜、奶、肉、蛋品为主的蔬菜、奶羊、奶牛和禽蛋基地;以沁县为中心的纺织、食品工业区;长治——潞安综合工业区(拥有全国著名的潞安矿务局、山西化肥厂、长治洗衣机厂、长治钢铁厂、安泽电厂等大中型企业);高平——晋城综合工业区(重点是煤炭、电力、化工、丝纺)等。上述这些工业区、工业基地和经济中心的逐步建成,以纵贯我省南北的北同蒲、太焦铁路和大运、太——晋二级公路为纽带连结成实力雄厚,分工明确,各具特色的产业密集带和城镇密集带,支撑着我省经济高速持续发展。

二、侯西——侯月轴线开发与布局

这是指以侯西、侯月铁路组成的第二陇海线为主干线的沿线经济带,包括河津、稷山、新绛、侯马、曲沃、翼城、沁水、阳城。它是我国规划建设的陇海——兰新和黄河中上游主轴线的组成部分,是晋煤外运的南部主要通道,这条通道对山西能源重化工基地的开发和建设,支援华东和中南地区的经济发展,促进国民经济和沿线地方经济的发展及老区人民脱贫致富都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应列为仅次于北同蒲——太焦主轴线的第二条主轴线。这条轴线的战略地位关键在于侯月——侯西铁路的开通,它填补了晋南地区无出海铁路的空白,把山西南部直接推向了沿海,直接与东部沿海沟通,使山西继北部、中部之后在南部又有了一条直接出海的通道,缩短了与沿海及国际市场的距离,便于山西对我国西部、东部、南部地区经济、技术、文化的直接交流与流通,更重要的是通过欧亚大陆桥使山西形成了东西双向开放的格局,促进沿线资源的开发和外向型经济的发展。尤其是以侯马为枢纽的铁路十字架的形成,奠定了建设山西南部中心城市的坚实基础,为集中力量建设好这个交通枢纽城市和晋南最大的经济中心,并以此为“龙头”,带动晋南经济区的经济起飞。但目前侯马受空间容量小的限制,进一步发展困难很大,为此建议尽快把曲沃、翼城和新绛并入侯马市,成为侯马的郊区和市属县,而侯马晋升为地级市。以后随着实力的增强再把绛县、垣曲、闻喜并入侯马管辖,形成市管县格局。与此同时,沿线各县市从各自实际出发,抓住机遇,发展自己。在地区布局方面要统一规划,合理分工,协调发展,并采取必要的倾斜政策。河津工矿区重点发展铝、煤、电等;侯马经济中心,充分发挥交通枢纽和经济中心的职能,重点发展商贸、煤炭、冶金、纺织等;沁水、郑庄、端氏、加丰、阳城发展煤炭、电力、丝绸、冶金工业,另外在沿线选择一批出口加工基地,利用日照市出海口岸直接与沿海及国际市场接轨,加快沿线城镇集运站和铁路支线、公路干支线建设,大力改善以道路、站台为主的基础设施建设,扩大轴线的辐射力与吸引力。

三、其他轴线的开发与布局

⒈太(原)中(卫)——石太轴线。本轴线以太原为中心向东经榆次、寿阳、阳泉到石家庄与京广、石德、京、津、唐及环渤海经济区相联;向西经清徐、交城、离石、柳林、军渡过黄河经绥德、靖边、定边、中卫与京包线相接,是贯穿我省中部东西的一条大动脉,它的建设不仅对我省开放有重大意义,而且是北太平洋到欧洲、大西洋最便捷的大通道,也是联结东部沿海和西部待开发地带的桥梁和通道,这个通道和桥梁的建成,使太原真正形成能源基地的中心城市,不仅有利于能源基地的发展,而且扩大了太原的经济腹地,使太原成为名副其实的东联西伸、南北辐射的国家级中心城市和国际交通、商贸、流通枢纽城市;同时也可加快清徐、交城、离柳、寿阳、阳泉等沿线地区资源的开发和城市的建设,促进经济发展和晋西贫困地区脱贫致富。总之,这一轴线的开通与开发,不仅能充分发挥太原地处东、中、西三个经济地带和环渤海经济区与西北经济区交接部的区位优势,以及国家能源基地中心城市的作用,加快山西全方位开放和经济腾飞的进程,扩大、强化其东引西联、南北辐射的功能,而且对加快中、西部地区的资源开发速度,促进东、中、西三大地带的横向联系,尤其是促进发达的环渤海经济区与落后的大西北经济区的横向经济联合,实现全国经济社会共同繁荣,优化我国生产力布局,促进对外开放,必将产生深远的影响。因此,建议国家能在本世纪末或21世纪初把兴建太中铁路列入国家重点工程予以考虑,国家、地方共同投资建设。这条轴线的形成,关键在于太——中铁路何时建成,一旦建成,本轴线将会成为山西的第三条主轴线。

⒉沿黄轴线开发与布局。沿黄轴线包括西部沿黄河各县,主要包括黄河干流梯级开发和沿河的重大工程项目(铝、煤、电开发以及水土保持为中心的生态农业工程和沿黄铁路、公路、通讯的建设)。本轴线带也是全国生产力布局所确立的沿黄二级开发轴线的重要组成部分。本地带自然资源丰富,尤其是煤、铝矿,但水土流失严重,生态严重失衡,经济落后,是全国最贫困的地区之一,也是开发潜力巨大的待开发区。今后开发的重点方向和地区布局是:加快基础设施和中心城镇的建设,依托黄河北干流的梯级开发和国家煤、电、铝工业的布局,形成主导产业,围绕主导产业大力发展煤化工、建材、建筑、农副产品加工、轻工业等自给性生产和名优土特产品的生产,同时依托当地资源优势发展地方乡镇企业,搞好小流域治理和生态农业。在地区布局上,要因地制宜,由北而南大致可分为几个综合开发区,河、保、偏、兴沿黄南北纵列综合工业区,走煤、电、铝、建综合发展道路,配套发展煤化工、轻工、食品工业;大武、三交、临县、碛口三角工业区,以采煤、洗煤、焦化和食品加工为主相应发展轻工业;离石、柳林、中阳三角工业区,以煤炭、焦化、冶金、建材、机械为主;交口、石楼工业区以煤炭、冶金、化工、建材、农副产品加工为主;方山轻工业区以酿酒、饮料为主;隰县、古县、大宁、永和、蒲县,以建设水保林,利用牧草发展畜牧业,利用广阔土地发展杂粮及干鲜水果等名、优土特产品,以壶口瀑布为中心发展旅游业。沿黄各县要加强乡镇企业建设布局,积极培育离石、河曲、隰县等城镇,使其尽快形成区域经济中心,同时加速沿黄公路、太(原)—中(卫)、孝柳、神河、临台等铁路公路和通讯基础设施的建设,为本带开发奠定基础。在开发时序安排上要量力而行,分清轻重缓急,统筹安排,允许一些地区先富起来,先富带后富,达到共同富。本轴带由于地处晋西贫困地区,经济实力很差,在近期很难形成轴线开发格局,近15年内应做好开发前的基础工作。

⒊神(木)朔(州)—朔港轴线。本轴线由陕西神木、府谷经本省的保德、三岔、神池、朔州、原平、五台(东台)、盂县到河北石家庄、黄骅港,是我省又一条东西向的运煤大通道。此线的开通,不仅使陕北神、府的煤炭和山西河东煤田的煤炭直达黄骅港经由海运转运全国各地,而且对改变晋、陕、蒙三省(区)贫困地区的落后面貌,促进对外开放,带动沿线地区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本轴线西端为全国煤炭资源最丰富的地区,本世纪末和21世纪是重点开发的区域,煤炭开发外运任务很大;河、保、兴、偏地区是山西21世纪铝、煤、电、建重点综合开发的区域和万家寨引黄枢纽工程地区,可以想象本区将会出现一批大中型骨干企业以及新兴的中心城镇;本轴线中端,经过朔州市,是正在建设的全国最大的煤电基地,东端经过原平工业区。可见本轴线是21世纪初新兴开发地带,将会沿轴线出现一大批大中小企业和新兴城镇,为迎接21世纪大规模开发高潮的到来,当前应做好沿线的经济规划和布局。

⒋南同蒲轴线开发与布局。南同蒲轴线是指沿南同蒲铁路、大运二级公路、汾河和涑水河流域沿线、沿河各县。本轴线自北而南穿过晋中盆地、临汾盆地、运城盆地,土地平坦、肥沃,气候温暖,农田水利设施好,是山西的棉麦基地。沿线还蕴藏有丰富的炼焦煤、铝矿、铁矿、盐池,在此基础上建成了山西及全国的煤炭(炼焦煤)、冶金、煤化工、盐化工、纺织、食品、造纸工业基地,并形成了我省城镇分布最密集,人口密度最大的地带;本带还是炎黄子孙的发祥地,历史文化源远流长,经商历史辉煌,直至本世纪初仍是中国金融贸易中心,古文化、古建筑众多,人文旅游资源丰富多彩,闻名中外,具备进一步开发的价值;本带交通发达,特别是侯月——侯西第二陇海线开通后,使本带对外联系更加便捷,为吸引外资,加大开放力度奠定了良好的投资环境。今后15年内,本轴线仍将承担全省粮棉基地和纺织基地以及全国焦煤、有色冶金、盐化工、机电基地的重任;同时,要面对本轴带经济发展长期滞留在传统农业阶段和工业化与城市化脱节,中心城市选点错位,致使首位城市(临汾)带动乏力,导致城市规模体系不合理,严重制约本轴带的发展,加之政府长期投入很少,使本轴带由解放初期最富庶的地带,衰落为相对贫困区。只有紧紧抓住侯马成为本带交通枢纽这个机遇,把侯马建成本带仅次于太原的经济中心,以此为契机,形成北有榆次、介休、临汾,南有运城,以及包括沿线各县乡镇组成的城镇体系,带动沿线经济发展,强化农业基础,加大投资,稳定和提高粮棉基地的“菜蓝子工程”,真正把本带建成能源基地的“粮仓”和“副食品”基地。优化产业结构,在稳定农业的基础上,突出纺织、食品、有色冶金、机电、化工、造纸、焦煤等主导产业和优势产业,扩大初级产品的升级转化。根据本带区域差异,在地域生产力布局方面逐步形成各具特色的经济区:从北往南形成以轻纺、食品、机械、化工、建材为主的榆次工业区;以煤炭、煤化工、冶金、建材为主的介休工业区;以钢铁、机械、纺织、化工、造纸为主的临汾——洪洞工业区;以商贸、轻纺、机电为主的侯马工贸区;以机电、盐化工、纺织、食品、农机为主的运城——永济工业区。

标签:;  ;  ;  ;  ;  ;  ;  ;  ;  ;  ;  

加强轴心发展与山西经济可持续发展_侯马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