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我国风险投资的几点战略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几点论文,风险投资论文,战略论文,我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风险投资的“三步走”战略
根据风险投资特点及我国国情,我在1998年曾提出发展我国风险投资的“三步走”战略:第一步是建立风险投资公司进行运作,并可为国内外投资者提供咨询和管理服务,主要包括评估和推介风险投资项目并受投资者委托对项目进行管理;第二步是建立风险投资基金并制定相应的法规和管理办法,从国内外吸收资金;第三步是建立包括第二板块证券市场在内的风险投资体系,健全风险投资投入、运营和撤出的机制,并且规范政府对风险投资的支持政策。如果在企业还没有达到成熟阶段就匆忙上市,实际上是把风险投资家应当承担的风险转移给公众,它的后果是十分严重的。在风险投资项目的发展过程中,资金需求会不断增加。这个资金应该由风险投资家通过风险投资基金的形式来筹集,而不该通过上市让公众出资。在我国238家首批准备上创业板的公司中,70%以上是在1999年听到开设创业板的风声后才成立的。国外的风险投资项目从最初创业到成熟后退出要7年左右,短的也需要3—5年。估计这238个企业中达到成熟阶段的恐怕不多。从美国网络股的破灭中,我们也应吸取教训。1999年,美国风险投资投入成熟期的比例由10%左右猛增到37%,当年共发行新股486家,其中242家是刚刚创建的网络公司,他们的年均营业额为1850万美元,而平均亏损额是1780万美元。在这242家网络公司中,有224家没有赢利记录。也就是说,其中只有18家是有赢利记录的。
风险投资的发展需要政府支持,政府的支持主要是政策的支持,包括立法、补助、贴息、担保及税收优惠等。这些在境外都有很多成熟的经验。在起步阶段,政府可以适当地支持,包括投入少量资金进行引导,但是绝不能包办。
我国的风险投资在目前主要应该支持真正有创新技术、有市场、有竞争力的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促进科技和金融的结合,提升我国传统产业的技术水平,占领技术制高点,推进科教兴国战略,而不应该匆忙地扩大到一般的高成长型企业、中小型企业或者民营企业。从我国国内的情况看来,目前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占领技术制高点,要用高技术来改造我国的传统产业,这是一项战略任务。
要从战略的角度看这个问题。事实上,我们在世界的竞争中,在知识产权、特别是自主知识产权方面,竞争力是比较薄弱的。在资源有限的条件下,重点应该放在支持高技术的创新型企业上。美国风险投资的重点也是支持高技术,第一是信息技术,第二是生物技术。高技术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因为知识的递增效应,纯粹的高技术很难取得后发优势,例如芯片,我们做0.35微米的时候,人家已经做0.25、0.18微米了,你做0.25微米的时候,他已经做0.18、0.13微米了,而且他们不会把最新的技术卖给你,一般他卖给你的是比他落后五年的技术。但是用高技术改造传统企业,完全有可能取得后发优势,我们没有必要再按照传统产业那套发展的路子走,可以一下子用高技术来改造传统产业。
开拓发展——风险投资的关键
在风险投资的四个阶段里,开拓发展阶段是培育风险企业的关键阶段。美国1997年风险投资总额的30%是支持开拓阶段的,50%是支持成长阶段的。只有在网络热的时候,就是1999年,37%是用在后期的。我国的风险投资目前70%以上投入成熟阶段,希望能够迅速上市、蜕资、获利,我对此是不敢苟同的。现在有一个观点,说风险投资应当先向风险小的、相对成熟的、成长型的创业后期流动,先摘熟苹果,后摘青苹果,最后才会被迫去种苹果树,培育苹果苗。问题在于你摘的苹果是不是真的熟了?刚才我说70%的企业是1999年以后成立的,不熟的苹果是否真的有人买?不种树,哪来的苹果?我认为正是这种急于求成的思想,导致目前大量的风险投资资金积压在企图在二板上市的企业中。1999年有一阵风说马上要开创业板了,所以很多风险投资公司就去收购一些可能上创业板企业的股份,而且收购是按照6∶1市盈率,按照它盈利的6倍来确定其价值的。结果大批的钱就沉淀在这些企业中了。
风险投资的决策是在高度不确立的条件下进行的,所以这个决策必须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办法。我认为在决策时,一是客观概率与主观概率并重,二是既要看项目又要看人。
我们现在面临的世界不确定性越来越大。那么怎么才能做好不确定性决策呢?实际上就是两种做法,一种是客观概率法。客观概率法是指从过去的数据来推断将来,例如移动平均法、回归分析法都是从过去的数据预测将来,但是怎么能够从过去的数据里挖掘最大量的信息?现在新的技术是数据挖掘以及在数据库中的知识发现,最近欧洲还联合搞出了符号数据分析,都是尽可能从过去的数据中发掘最大量的信息,以便预测将来。但是有一点,过去的数据反映的是过去的情况,要想准确推断将来是很难的。因此有人说预测总是测不准的,但是预测是必不可少的。另一种是主观概率法,即先通过专家个别分析判断,再把结果汇总起来反馈给专家们,每位专家可以修改自己的分析判断,再经过集体讨论、最后达到一个在专家现有水平下认为是最可能的结果,这就是主观概率。主观概率研究现在国际上发展得也很快,主要是定性研究。就是利用多维尺度、广义量化等方法将定性变量定量化后,再进行分析处理。例如利用数学中多维空间降维的方法来寻找一个优化的区域。这些方法在国际上也发展很快。所以我们要客观概率和主观概率并重,并将二者结合起来,以便得出比较准确的判断。
积极开辟二板市场
应该积极而慎重地开辟我国的二板市场,或者说是小型资本市场。尽管二板市场不是风险投资退出的唯一出路,但它的建立有助于增强投资者的信心。所以我一直主张要积极慎重地开辟风险投资在资本市场上退出的道路。在我国目前的情况下,应该先在主板市场上设立科技板块,支持高科技企业上市。根据1999年12月底通告的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的决定:“支持有条件的高新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进入证券市场直接融资,有利于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对高新技术的股份有限公司运用资本市场筹集发展资金,要坚持国家产业政策,符合高新技术要求。根据高新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的特点,其上市交易的股票在现有的证券交易所内,单独组织交易系统进行交易。鉴于此项工作还缺乏经验,加之风险较大,应当有计划有步骤,积极稳妥地进行。”当时人大常委会做这个决定时,就是觉得当时要搞一个板,恐怕不成熟,没有那么多的成熟企业。那么就搞一个板块,有几个企业成熟了就上几个,而且在修改后的《公司法》中规定上市条件由国务院具体制定。我认为这是符合当前中国具体情况的。但由于二板市场门槛较低,风险更大,应当积极而慎重地逐步推进。为了支持高技术企业上市融资,目前可先在主板市场中设立科技板块,让发审委已经通过的符合主板条件的小盘科技股上市,然后逐步放宽条件让更多的中小型科技企业上市,最后通过立法设立二板市场。我认为这种做法是适合中国国情的。
中国风险投资的发展是任重道远的,我们既要解放思想,勇于探索,又要事实求是,埋头苦干。按照小平同志的观点,应该是大胆试,允许看,不争论,努力探索符合我国国情的发展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