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遂宁市中医院.妇产科;四川遂宁629000)
【摘要】目的 分析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对其血糖、血脂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 10月~2018年10月我院收治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18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 组,对照组采用饮食控制及胰岛素的治疗方法,在此基础上实验组患者饮食控制及胰岛素及中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 前后血糖、血脂各项相关指标的差异。结果 与本组治疗前后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对照组只有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两项指标有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它血脂三项并未见好转,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空腹血糖、 糖化血红蛋白与甘油三酯改善效果均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方法 用于治疗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可有效控制其血脂、血糖水平,较之单用西医的治疗方法效果更佳。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妊娠期糖尿病;血糖;
怀孕前已经诊断或者患有糖尿病的患者,叫做糖尿病合并妊娠。但妊娠后糖代谢和糖耐量都却发生异常的一种产科疾病。随着孕周的增加, 母体会逐渐降低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一些孕妇由于胰岛素 分泌受限,无法维持正常的血糖水平,由此发生妊娠期糖尿病[1],而这也会同时给母体、胎儿造成严重影响,治疗不及时甚至可能会威胁到生命安全[2]。本次研究拟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妊娠期糖尿病,将获得的疗效做以下报告。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0月~2018年10月我院收治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18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90例。其中,对照组年龄22~39岁,平均年龄(30.2±2.1)岁,孕周24~28周,平均孕周 (25.1±1.5)周,初产妇72例、经产妇14例;实验组年龄 24~36岁,平均年龄(27.9±1.8)岁,孕周22~28周,平 均孕周(23.5±1.4)周,初产妇80例、经产妇10例。比较两 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1.1方法 所有患者按照其标准体质量计算得到的总能量数,对其每天进食质量进行计算,在饮食控制1~2周后,若血糖值仍高于正常值,加用胰岛素治疗。
1.1.2 对照组 选择短效胰岛素诺和灵R,3次/d,分别在三餐前注射, 初始使用剂量是4 U,并实时按照患者的血糖水平进行小剂量的逐渐加减,每次加减控制在1~2 U。
1.1.3 实验组 在上述基础上,联合用益气养阴、补肾填精的中药方,方剂组成有:黄精35 g、生黄芪35g、山楂25g、葛根20g、麦冬20g、党参20g、五味子15g、陈皮15g、茯苓15 g、生甘草10g,水煎服,1剂/d,分早、中、晚三次服 用,150L/次,待有分娩先兆后停止服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2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糖、血脂(括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甘油三酯.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各项相关指标的差异 。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6.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 意义。
2 结 果
与本组治疗前相比,实验组各项指标皆有所改善,差 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对照组只有空腹血糖、 糖化血红蛋白两项指标有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它血脂并未见好转,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空腹血糖、糖化血红 蛋白与血酯改善效果均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妊娠期糖尿病病因较为复杂,妊娠期糖尿病是妊娠期间发生的糖代谢异常[3],诊断标准主要是空腹血糖、餐后1小时、2小时的血糖。主要诊断标准:主要是空腹血糖,大于等于5.1mmol/L,餐后1小时血糖大于等于10.0mmol/L,餐后2小时血糖大于等于8.5mmol/L,其中任何一项发生异常,都可以诊断为妊娠期糖尿病。西医认为其与糖尿病发病机制[4]如下1.孕妇与糖代谢有关的内分泌和代谢变化,妊娠期母体各内分泌腺体分泌和胎盘分泌的生物活性物质中,仅胰岛素具有降糖作用,而胎盘生乳素、胰高血糖素、胎盘分泌的甾类激素、甲状腺激素、肾上腺皮质激素等均有拮抗胰岛素的作用。2.胰岛素分泌相对缺陷和胰岛素抵抗妊娠期糖尿病是以遗传、年龄、肥胖等因素为基础,由妊娠这一特定环境或内分泌代谢状态决定的糖耐量异常综合征,传统降糖药口服的治疗方法会导致新生儿持续性低血糖、致畸等[4],所以妊娠期间不建议患者 使用。当前临床较为公认的、可安全用于妊娠期控制血糖的药物是胰岛素。中医学则认为与饮食不节、肝肾亏虚、气阴亏虚等有关。 经 饮食控制后血糖仍然不能达标者,建议予以胰岛素治疗[5]。 本次研究中所用的中药方剂是以益气养阴、补肾填精 作为基本治疗原则的,与胰岛素和饮食治疗联合应用后, 依据实验所得结果来看:中西医结合治疗的实验组患者其血糖值和血脂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中药在降低血酯水平上存在显著优势。 综上所述,中西医结合方法用于治疗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可有效控制其血脂、血糖水平,较之单用西医的治疗方法效果更佳。
参考文献
[1]李占辉,阮冀,王晋萍,王辉,刘海艳.早期干预对妊娠期糖尿病管理的作用[J].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18,29(10):1280-1283.
[2]李芸芸.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妊娠期糖尿病疗效分析[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8,6(20):157.
[3]贾小霞.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一日门诊管理实践与效果[J].当代护士(下旬刊),2018,25(07):23-24.
[4]安艳芳,孙娜芬.参芪降糖颗粒辅助门冬胰岛素注射液治疗妊娠期糖尿病的临床观察[J].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2018,26(04):294-298.
[5]刘瑶.中医辅助治疗对妊娠期糖尿病临床有效性指标的影响[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8,30(02):319-321.
论文作者:李琳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9年4月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1
标签:血糖论文; 胰岛素论文; 妊娠期论文; 实验组论文; 统计学论文; 糖尿病论文; 差异论文; 《医师在线》2019年4月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