澜沧江—湄公河流域合作开发新形势及其影响,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湄公河论文,澜沧江论文,流域论文,新形势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今年6月中旬,东南亚10国与中国在马来西亚吉隆坡召开“东盟—湄公河流域合作开发”部长级会议,讨论东南亚与中国在澜沧江—湄公河流域的合作开发框架。这是去年底东盟首脑会议提出的湄公河合作开发新构想的推广和落实,是国际关系上的一件大事,对中国与东南亚经济合作具有重要意义和深远的影响。
一
湄公河发源于中国青藏高原,流经中国云南、缅甸、老挝、泰国、柬埔寨和越南,在越南湄公河三角洲流入南中国海。湄公河全长4880公里,流域面积81万平方公里,人口4000多万,其上游中国境内河段称澜沧江,长2161公里。澜沧江—湄公河水能资源丰富,两岸土地肥沃,森林密布,矿藏丰富,民俗风情独特,素有“东方多瑙河”之称,具有极大开发潜力和旅游价值。湄公河流域的国际合作开发始于50年代,但以后数十年,由于中南半岛战乱频繁,开发工作停滞不前。大部分地区处于未开发状态,流域大多数国家居民仍生活在贫困之中。90年代以来,随着国际形势的发展变化,印支地区国家政局趋于稳定,强国富民成为各国的共同愿望。各国经济逐渐对外开放,湄公河流域的经济开发遂成为新热点。同时,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日益深入,80年代开始的澜沧江流域的经济开发也逐渐与国际接轨。因此,澜沧江与湄公河的联合开发可以说是国际形势发展的必然趋势。
近年来,澜沧江—湄公河流域经济合作迅速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湄公河流域的开发走上具体规划和国际合作的道路。早在1957年,湄公河下游泰、老、柬、越4国在美国的资助下,成立了“湄公河下游协调委员会”,负责筹划和协调该地区经济开发和国际合作。但湄委会的工作不久即因战乱而陷于停顿。1995年4月,在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亚太经社会的主持下,泰国、老挝、柬埔寨和越南的代表,在泰国清莱开会,重建了湄公河委员会,联合签署了《湄公河流域持续发展合作协定》,中国与缅甸作为观察员出席了会议。新协定强调全流域的整体性和综合开发,放宽了各主权国的水利用自主权,比旧湄委会章程更加具体、灵活和合理。湄委会组织机构、人事安排、职责也作了相应的调整,成为较完整、相对独立和更务实的国际组织机构,并主张吸收中国、缅甸两个上游国家加入湄委会。湄委会成立之后,活动频繁,多次召开会议调整组织、物色总部地址、进行国际筹款和编制《流域开发计划》工作。1996年湄委会的工作计划包括94个项目,预算资金2.32亿美元。
(二)东盟将加入湄公河流域经济合作。1995年12月,在第五届东盟首脑会议上,东盟7国首脑与老、柬、缅三国的领导人一致同意东盟与“大湄公河流域”(泰、柬、老、越、缅、中)进行合作开发,并邀请日本、韩国参加。其具体措施是:增加柬、老、缅三国参与东盟活动的机会,加强其“一个东南亚”的意识;加强计划交流、培训和研究合作;促进三国向市场经济过渡,以加速经济增长与发展;帮助三国加入“东盟自由贸易区”。具体开发计划以“大湄公河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为主共70多个项目,需要70多亿美元,属于亚洲开发银行的次区域经济合作计划。同时要求加快湄委会的一些项目以及中、泰、缅、老“黄金四角”合作项目的建设。东盟这一设想,旨在促进印支国家和缅甸的经济发展,加快东南亚政治经济一体化进程,为在2000年以前实现包括东南亚10国的“大东盟”、在2003年形成“东盟自由贸易区”作准备;同时将中国纳入与整个东南亚经济合作框架之中,使湄公河地区成为东盟与中、日、韩等东亚各国进行经济合作的桥梁,并通过东南亚区域经济力量的整合,增强在未来亚欧会议上与欧盟谈判的资本。
在6月的吉隆坡会议上,与会国家代表就共同开发澜沧江—湄公河流域初步达成了共识,通过了《东盟—湄公河流域开发合作基本构架》文件,并研究了开发计划、步骤和筹款方式等具体问题;决定建立“湄公河流域发展基金”,以用于开发研究和吸引投资;初步确定在基础设施(交通、通讯、能源)、农业、矿业林业、工业、旅游、人力资源、投资贸易、科技和环保等领域开展合作,其中连接新加坡和欧洲的全球最大的铁路电器化系统是优先项目之一。会议成立指导委员会,计划每年召开一次部长级会议。泰国被委任为筹资委员会主席国,负责为开发项目寻求财政援助。马来西亚被委任负责进行亚欧铁路的可行性研究,并将研究报告提交年底召开的东盟首脑非正式会议审议。中国代表团团长、国家计委副主任陈耀邦在会上表示,中国将积极参加澜沧江—湄公河流域的合作开发,愿意在平等协商、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原则下积极参与合作开发的具体项目。缅甸、柬埔寨的代表建议修建一条从新加坡到昆明的高速公路,把有关国家连接起来,以促进这一地区的开发速度。这一举措将会促进东盟一体化进程和中国与东南亚的经济合作。
(三)提出修建“亚欧大陆铁路”计划。修建“亚欧大铁路”的建议,是在1996年3月的亚欧会议上提出的促进湄公河流域开发的具体措施。该铁路计划从新加坡北上,经马来半岛、泰国曼谷、老挝万象,联结中国昆明,并由中国大陆的铁路,与西伯利亚的铁路接轨延伸到欧洲。亚欧铁路和新近恢复通车的越南经广西凭祥转北京通往伦敦的中越铁路相呼应、相辅相成,形成极有价值的铁路运输系统。该铁路建成后,不仅把马来半岛与中南半岛以及中国大陆联成一片,而且将促进亚欧两大陆之间的经济合作迅速发展。这条铁路对目前铁路尚缺、或根本没有铁路的湄公河流域的开发具有重要意义,尤其将极大地促进沿线国家经贸的发展。该计划被认为是湄公河流域开发中最具象征性的计划,为澜沧江—湄公河流域的开发注入新的活力。会议决定由马来西亚牵头推动该计划的具体推进,由欧洲提供国际铁路的各种技术等合作。
总之,澜沧江—湄公河流域的综合开发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据亚洲开发银行估计,仅基础设施建设就需要投资250—400亿美元。因此,单靠东盟的力量是不够的,必须争取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等一些国际金融机构提供资金,并邀请其它国家和组织参与开发合作。目前,亚洲开发银行、澳大利亚、日本、韩国等已被邀请参与。香港的高诚集团已成立了“扩大湄公河资本基金”,拟在泰、越、缅、老、柬5国和中国云南省进行投资,但这只是第一步,今后要走的路还很漫长,实施开发计划的前景目前仍不明朗。
二
澜沧江—湄公河流域新开发计划的出台,标志着中国与东南亚经济合作机制的形成,它将对有关国家和东南亚地区产生深远的影响。对东南亚地区的影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有利于加速东盟与印支国家经济一体化进程。这个新的经济合作机制,将促进印支国家的经济发展。东盟有计划地帮助印支国家及缅甸发展经济,特别是在基础设施等重大工程项目上的投资,将对印支及缅甸的经济发展起到很大促进作用。而印支国家为积极与东盟合作,将努力创造国内与地区的和平、稳定的环境,促使区域经济合作的顺利进行。这是东盟第一次尝试利用集体力量对湄公河流域进行开发,使区域经济合作进入多样化、机制化和长期性的阶段。这个计划标志着东盟与印支国家的合作,迈出了关键的一步,是东南亚经济一体化的具体行动,并将进一步促进东盟国家经济的发展。
(二)东盟内部可能出现主导权竞争。泰国由于地理及历史的原因,对印支国家和缅甸的经济具有重要影响,并计划建立“泰铢经济圈”。1993年以前,泰国在印支国家和缅甸的贸易、投资都占重要地位。1993年以后,新加坡积极向印支和缅甸扩展,在这些国家的贸易投资猛增,相反,泰国对印支国家和缅甸的投资因边界纠纷的影响而减少。近期东盟积极参与湄公河地区的经济合作,表明东盟也准备在印支这个潜在的市场上参与竞争、寻求立足点。有评论称,泰国“在进入自己的后院之前要先与东盟打招呼”,“泰国目前已经失去了一些影响,而新加坡、马来西亚的影响有所增加”。泰国担心其在印支地区经济合作中的影响减弱,故而必将展开与新、马等东盟国家的竞争。目前泰国已经设立了促进向印支和缅甸投资的基金,泰国总理6月19日对老、柬进行了访问,签署了一项与老挝电力合作的协议,并就解决边境安全、手续等问题的方法,促进贸易、投资的措施达成共识。
(三)美、日等大国将加强在湄公河流域的竞争。80年代末,美、日、英、法、德、澳是这一地区的主要投资者,它们通过各种援助形式进入这一地区。近年来日本对这一地区的投资有所加强,对湄委会的影响也日益加大,目前湄委会秘书处的负责人即由日本人担任。德国也表示对该地区开发极有兴趣,今年召开了有关会议讨论东盟的开发计划。美国一直非常重视湄公河地区的经济开发,对日、韩、欧盟等影响的增大感到不安。美国代表甚至敦促英国出面,提出重新组建一个相应机构。以上大国在该地区的竞争势将进一步升级。
澜沧江—湄公河流域开发合作的新形势,对中国的影响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推动中国加快澜沧江流域经济开发的步伐。中国对澜沧江流域的开发,始于80年代,主要领域有水电、矿业、旅游、农业等。1988年澜沧江下游被确定为中国和云南省的水电能源开发基地,计划到2000年在澜沧江中、下游建成8个梯级电站。1995年,第一个巨型电站漫湾电站已经建成,总装机容量125万千瓦,年发电68亿度。第二项目大朝山电站已经动工,小湾电站和景洪电站正在进行可行性研究和国际合作方式探索。与泰、老、缅等国河流的通航也取得初步成果,计划在2000年完成从云南思茅地区到老挝万象136公里的航道整治,达到全线年畅通300吨级船舶的航道标准,年通过能力达1000万吨,实现自由通航。旅游方面计划把我国西双版纳、大理、丽江与东南亚,特别是与泰国连接起来,形成次区域的环形旅游圈。中国加入东南亚开发湄公河流域的经济合作机制,有利于中国争取国际机构援助和外国投资,加快澜沧江重大项目的开发。同时,我还可争取澜沧江—湄公河整个流域的自由航行权,促进旅游、交通等一些优先项目的发展,加速中国与流域国家组成的“黄金四角”和“六角经济合作”诸项目的顺利实施,这将进一步推动云南及整个大西南的对外经济开放。
(二)有利于促进中国与东盟国家的友好关系与经济合作。近年来,中国与东盟的经济关系有较大发展,但与双方的潜力相比,仍嫌不足。“东盟—湄公河流域开发”计划,是一个大规模、多方面、长时间的合作计划,中国的参与将使中国与东南亚的经济合作范围增大。开发澜沧江—湄公河的合作伙伴扩大到整个东盟,并且更具计划性、广泛性和长期性,对于双方的友好关系的稳定和巩固具有重要意义。
(三)促使中国更加重视对环保问题的研究和论证。目前,湄公河下游国家对澜沧江—湄公河流域开发项目对环境、水质、渔业等方面所造成的影响越来越关注,国际有关机构也正在加强对国际河流水资源开发对环境、生态造成影响的研究。据我国专家认为,我国的梯级电站建成后,主要是用来发电,不会造成水流大量减少,可在旱季对干流具有反调节作用,使下游的水位提高2米,有利于航运,在雨季控制洪灾发生;在水质方面,电站水库建成后,水流减缓,水中大部分泥沙沉积在水库的洄水区,水质变清,出境水中泥沙将有所下降,下游国家河道冲刷力将增强,这对农业和渔业将产生有利和不利两方面影响,但不利影响较小;云南思茅地区的造纸厂,排放污水对澜沧江境外河段水域功能产生影响的可能性极小。泰国《民族报》多次发表文章,指出中国的水电工程不会对下游造成危害,并可向下游国家出口电力。越南有关部门在参观了中国的漫湾电站之后也不再激烈地批评中国。但目前老挝和柬埔寨仍有较大顾虑。因此,中国有关部门仍需加强对上述问题的研究和宣传,在适当场合表明中国维护澜沧江—湄公河自然和生态环境的原则立场,以及积极参加澜沧江—湄公河流域的经济合作态度,消除下游国家对中国的疑虑。
三
目前,澜沧江—湄公河流域开发合作中仍存在不少政治、经济方面的障碍,主要有:
(一)流域内的国家间矛盾相互交织。新湄委会的成立,意味着冷战成为历史,同时也标志着地区国家间竞争的开始,对泰国、老挝目前正在大力推动的一些水电工程就存有较大争议。历史上,本地区国家在水资源的利用上就已有过分歧,目前在这方面仍有较多矛盾,例如,越、老、柬对泰国在湄公河干流上修建较大的分流工程忧心忡忡;越、柬担心老挝因修建巨大的电力工程而破坏大片森林、迁移数千居民,可能引起下游生态环境的变化,越南认为近几年湄公河三角洲洪涝周期变短,就与老挝境内破坏大片森林有关;柬、老两国对中国在澜沧江干流上修建水电站也有顾虑,担心影响下游的水量和水质,以及鱼类的生长和繁衍。这些矛盾因涉及到各自的国家利益而不易解决。因此,各国在开发需求、风险承担和利益分享方面,均需要加强了解、协调立场。
(二)该地区开发机制众多,项目庞杂,协调难度大。该地区除湄委会外,还有许多国际合作开发机制,如亚洲开发银行的“大湄公河次区域开发计划”、世界银行的“湄公河次区域项目发展计划”、日本和法国主导的“印支综合论坛”、中泰等国组成的“黄金四角”等。而在该地区影响较大的是湄公河委员会和亚洲开发银行的“次区域经济开发”计划。现在又有了新兴的“东盟—湄公河流域开发”计划。这些开发机制如何协调、由哪个机构发挥主导作用,都是该地区经济开发合作中的棘手问题。将来有关开发的整合与秩序的建立,其重要性不亚于资金的筹集等问题。现已有人提出东盟加入湄公河流域的经济开发是否会削弱湄委会作用的问题。
(三)资金筹集、引进外资工作仍无突破。由于所需资金数额庞大,湄委会目前得到的资助比其需要的相差甚远。筹集资金、吸引外资问题日见紧迫。最近的吉隆坡会议上,与会者对集资机制、方式等仍有分歧。泰国提议东盟各国(不包括越南)拨出其国民生产总值的0.01%作为湄公河发展基金,但印尼表示更愿意把资金直接投放在具体项目上,文莱态度不甚明朗。因此,在各国的建议下决定成立专家小组,研究寻求资金的方法和途径。
(四)区域内一些国家的政治不稳定和法律不完善,使外国投资和私人企业的投资处于观望状态。近期缅甸国内政局不稳定、柬埔寨执政党内部的斗争都使外国和私人企业不敢积极参与各种项目。印支国家普遍法律不健全,也使投资者担心一些问题无法解决。去年在美国亚洲基金会的资助下,成立了该地区第一个非政府的独立组织——湄公河流域法律中心,由亚洲、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家的政府和私营部门的法律专家组成,旨在解决该地区存在的大量的跨国法律问题,加强该地区国家的法律研究、机构建设和人员培训,促进关于法律应用的对话与合作。
综上所述,澜沧江—湄公河流域的经济合作开发意义深远,是造福于中国与东南亚人民的宏传事业,虽然有较大难度,但却是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中国应抓住这一历史机遇,积极参与区域经济合作,走与东南亚国家共同发展、富裕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