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市临湖小学
【摘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减负与增效常常被老师们提及。但是更多时候,孩子们在学习上依然是题海泛舟。究其原因,除了有教师考核评价机制的问题,我认为更主要的是老师们没有很好地厘清减负与增效的关系,本文结合作者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如何在教学中做到减负与增效的。
【关键词】减负 增效 小学数学教学
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特别提到要“提高义务教育质量,要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促进学生主动活泼学习、健康快乐成长,尤其要率先实现小学生减负”。
但在我们的现实教学中,减负与增效却常常沦为一句口号。孩子们在学习上依然是题海泛舟,正所谓“素质教育喊得轰轰烈烈,应试教育抓得扎扎实实”。究其原因,除了有教师考核评价机制的问题,我认为更主要的是老师们没有很好地厘清减负与增效的关系,其实,减负并不是教学的根本目的,而是为了让孩子们从繁重的课业负担中解脱出来,在单位的时间内孩子们能够较高质量的吸收知识,发展能力,进而促进孩子们更加健康快乐地成长。
下面笔者结合自己所从事的小学数学教学工作,谈谈自己在教学中是如何做好减负与增效的。
一、准确把握教材、增强课堂教学实效性
毫无疑问,教什么比怎么教更为重要。小学数学教材看似简单,但只有真正深入教材,才能准确把握教学内容,提高课堂效率。
比如,在教学《圆的认识》一课时,我认真分析了教材,紧紧围绕以前一直用直尺画平面图形,而在本节课上,学生却抛弃了这一常用的画图工具,选择不同画图工具画圆的现象,引导学生思考圆与其他平面图形的区别。
在本环节的教学中,我进行了如下的设计。
师:能想办法画出一个圆来吗?想好以后,画一画。
生1:绕着一角硬币画一圈,就得到了一个圆。
生2:在我的三角板中就有一个圆洞,我照着画一圈,也得到了一个圆。
生3:我用圆规也能画出一个圆。
师:奇怪了,在以前画图时,大家都会想到用直尺、三角尺来画圆,今天,你们为什么不用它们来画圆了呢?
生5:因为以前的图形都是直的。
生6:它们都是由线段围成的,而圆是弯的。
生7:我明白了,圆是由曲线围成的,所以不能用直尺。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正是因为有了课前的深入研读教材,我才能够课堂中灵活安排教学环节,课堂的实效性得到了大大增强。
二、体现学生主体地位、展现学生思维过程
教材把握的精确与否,直接关系到我们能否正确把握教学的起点。而在实际的教学中,班级中的孩子却经常由于本身的差异性,导致我们的课堂教学变化不断。这就要求我们不能仅仅做到心中有教材,还要争取做到眼中有学生。
还以《圆的认识》一课为例,原以为大部分学生都会用圆规画出一个半径3厘米的圆,但是结果却出乎我的意料,班级中孩子们的画法五花八门,有些画法十分麻烦,画起来相当麻烦。怎么办?是像过电影一样继续自己的安排,还是灵活调整教学思路,让孩子们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答案很明显,我对自己的教学环节作了适当的调整,做出了如下的安排:
师:同学们,画出了半径3厘米的圆吗?谁来展示一下你是怎么画的?
生1:我先画了一个长6厘米的线段,再在中间画一个3厘米的垂直线段,然后把圆规的针尖放在交点上,围着线段的一段绕一圈,就画出了一个圆。
师:从两条垂直的线段中画出了一个圆,这种方法不错。
生2:老师,我只画出一条线段就能画出半径3厘米的圆来。
师:哦!说说你的方法。
生2:我直接划出一条半径3厘米的线段,然后把针尖放在线段的一端,铅笔放在另一端,这样,旋转一周就能画出圆。
师:很好,有进步了,看来只用一条线段就能画出圆来。
生3:不用线段也能画出圆。我是直接把圆规的两只脚叉开,放在直尺上,叉开的长度是3厘米。然后一端固定,另一端旋转一圈就得到了一个圆。
师:这种方法最好,既简单又快捷。
正是由于关注到了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我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展示学生三种画法,展现了学生不同的思维层次,学生们较好的掌握了画圆的方法。
三、丰富作业形式,提高练习含金量
减负与增效看似矛盾的一对,既要增加效率,提高教育质量,又不能增加学生作业负担。在一“加”一“减”中,教师要寻找到一个平衡点,我把落脚点放在了丰富作业形式,提高练习含金量上。
例如在教学完《异分母分数大小比较》一课后,我安排了这样一个活动:自己动手制作一个转盘,在转盘上标出1、3、4、6、8、9六个数,转两次写出一个真分数,比一比,每次谁转得分数大。
但是这样的活动安排无疑激起了学生学习的乐趣。我不仅仅关注活动的形式,还能够深挖活动的背后的思维含量,让学生积极思考。比如在玩转盘的时候,我会抓住时机提出一些思考性的问题:“他转出了,要想赢,我们可以转出那些分数?现在已经转出了数字6,要想赢,需要转出几?”通过这样的问题引导,孩子们的思维不会仅停留在玩上面,而是被我们引导到了知识中去,学生的思维能力大大增强。
其实,减负与增效是一项系统工程,仅仅通过教师单方面的努力很难达到预期效果。但我们也欣喜地看到,减负与增效问题正在引起越来越多有志之士的注意,愿我们携起手来,让孩子健康快乐成长。
论文作者:薛志会
论文发表刊物:《创新人才教育》2018年第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9/18
标签:线段论文; 画出论文; 孩子们论文; 学生论文; 放在论文; 自己的论文; 直尺论文; 《创新人才教育》2018年第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