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白,让思绪飞扬,课堂更加精彩论文_戚红

山东省威海市统一路小学 264200

课堂教学留白艺术, 是指教师在教学中给学生留出思维空间, 并以此引起学生的思考和想象, 让他们的思想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内驰骋, 从中质疑、探究、释疑的活动。“留白”并不是什么都不干,而应该是从教学内容、教学时间、教学空间出发,系统、全面、多层次、多角度地设置空白,引发学生快速进入思维状态,积极思考,成为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索者,更好地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一种有效的教学策略。

一、导入时留白,激起探索的欲望

教师可依据教材内容,抓住学生好奇心强的心理特点,通过精心设计,把留白巧妙地运用到导入中来,有意识给知识蒙上一层神秘的“面纱”,以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尽快进入到最佳的学习状态中。如在讲授《对称》这一课时,我先出示信息窗中漂亮的金鱼剪纸作品,金鱼那活灵活现的神态使学生眼前一亮;接着又出现了一个老鹰风筝的图片,更引起了学生极大的兴致;在他们的唏嘘声中又出示了一张京剧的脸谱,这时学生的情绪更加高涨。我先让他们起来说说自己对这三幅能体现我们中国民俗文化的精美的图案有什么感觉,孩子们争先恐后地起来发表自己的见解。我又问:“那么你能说说这三幅图案都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吗?”这一问使学生都陷入了深思状态。无疑,此时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已被激发,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了。

导入是一堂课的“序曲”,教师巧妙地把“留白”运用到导入中来,从一堂课的开始便设置悬念,使学生进入“愤”“悱”状态,能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从而引起他们强烈的探索欲望和兴趣,促使其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

二、衔接时留白,唤醒积极的思维

学生对自己发现的知识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教师在讲授新课时,不妨采用“留白”的方法,让学生在留白的时空里自主寻找新旧知识的连接点,并以旧知为基础,积极思考探求新的学习内容。

如在教学《24时计时法》时,首先带领学生复习一天24小时,钟表上时针转两圈。为了让他们能更好地理解,把一天的时间段用线段图表示出来,并且每一个时刻都用十二时计时法标注出来。然后讲解24时计数法就是把一天的时间用0-24个数字来表示。具体表示方法,留白让学生自己填写,在学生完成后就形成了新旧知之间的直观对比。如下图:

 

这时就引导他们进行观察对比,教师抛出问题:“24时计时法与普通计时法有什么不同呢?如何把普通计时法转化为24时计时法呢?”顿时,学生的思维被激活了,此时放手由学生自己进行思考。这样一经点拨,学生的思维立刻被唤醒,大多数学生均能在留白阶段找到新旧知识的连接点,经过讨论与交流总结出两者的异同及转换的方法,从而顺利地解决了教学难点。通过留白手段的运用,激发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索的精神,提高了课堂效率。

三、高潮时留白,经历知识的顿悟

在教学中,在高潮时,可故意留下某些内容不讲,让学生在杂乱无序的思维中经历静思、顿悟,最后有所得。如在学习“认识减法”这一课时,我先出示了小猴子吃桃子的情境,学生很快发现了数学信息并提出了问题:原有7个桃子,被小猴子吃掉了4个,还剩下几个桃子?学生很快地列出算式,我也把算式7-4=3板书在黑板上。接着我让学生利用手中的学具,动手“创造”一个用减法计算的问题,并列式计算。在交流时,一个男孩用小汽车学具演示“创造”过程:“原有7辆车,开走了4辆,还剩下几辆?列式为7-4=3。”结果马上有孩子起来质疑,还是一样的算式,是重复了。就这个问题,孩子们展开了激烈的讨论,谁也说服不了谁,课堂气氛涌向了高潮。这时我并没有给他们结论而是问:“你们还能找一件事情,也能用7-4=3来表示吗?”孩子们充分调动自己的思维,说出了很多的情境。例如:买了7根铅笔,送给小朋4支,还剩下3支。7块饼干,吃了4块,还剩下3块。山上原来有7头牛,走了4头,还剩下3头……我又继续问:“为什么这些事都是完全不一样的事情,却都能用同一个算式来表示呢?”他们终于发现虽然事件不一样,但表示的意思的都是一样的,从7里去掉4剩下3。在经历“建模”过程中,通过老师的留白,让学生体验并感悟减法的意义,使课堂更加精彩。

课堂上分秒必争,不给学生一点喘息的机会,不是有效的课堂,它会使学生对知识“食而不知其味”。而留白,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消化”“理解”的时空,让学生在富有节奏的教学中学得积极主动、扎实有效。

四、板书时留白,构建知识的脉络

在日常教学中,很少有教师在板书中留下空白,让学生去填补完善。如果教师有意识地让学生自己去设计、填充板书中的空白,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构建知识脉络,实现为教学导航、为课堂添彩的目的。如在复习《多边形的面积》单元时,老师可以将复习内容制成思维导图(如图),让学生填写,也可以请学生上台板书本节课的知识框架,请学生自己归纳总结知识要点。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对比后,印象深刻,知识掌握得更加牢固。

教学中时常运用“留白”艺术手法,能留给学生更多思考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真正进入会学、乐学的境界。

论文作者:戚红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8年第32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7/26

标签:;  ;  ;  ;  ;  ;  ;  ;  

留白,让思绪飞扬,课堂更加精彩论文_戚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