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的风险及把控问题
陶根林 台州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
摘要: 行政事业单位作为履行社会公共服务职能的公益性单位,其本身对于财务管理的重视度不足,而财务工作的质量,直接影响着会计管理水平和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在单位开展各项活动并投入财政资金时,因缺乏财务管理意识,内部控制的落实明显不足,影响了会计管理水平,增大了会计风险的发生几率,影响了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甚至是资金的安全性。而行政事业单位与普通企业的不同,在会计风险上,也具有独有特点,只有对症下药,对各项会计风险进行科学把控,才能真正规避会计风险,提高财政资金利用率,推动行政事业单位健康持续发展。本文围绕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风险与把控展开探讨。
关键词: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风险;把控
前言
在行政事业单位中,会计部门作为核心部门,会计水平直接影响着单位是否能够高效履职、遵守法律法规[1]。加强会计风险防范与把控,能够有效降低违法乱纪行为的发生,推动行政事业单位各项活动的开展,提高单位的社会效益与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然而,随着财政管理体制的不断完善,改革的不断深入,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风险逐渐增加,传统风险控制措施已经无法满足当前的管理需求,基于此,本文对会计风险与把控展开探讨。
阶级的联合必然发展为阶级民主。阶级间的联合与合作,为人民民主的实现提供了广泛的社会力量,保障了人民的政治地位和政治权利。统一战线不仅为人民民主提供了广泛的阶级基础和社会基础,而且为协商民主主体提供了多元社会力量。
干预组的总满意度为98.4%,常规组为82.3%,干预组显著高于常规组,两组差异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一、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风险控制的重要性
行政事业单位主要履行行政管理职能,为社会提供公共服务,因其并不以盈利为目的,单位运行和发展所需资金由财政部门直接拨款,财政资金所得效益为国有资产[2]。因此,在单位进行资产购置、使用与清理等中,应及时做好会计记录,从源头上防范会计风险,确保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而会计工作的开展,对单位各项活动、对财政资金的收支记录是否真实全面,将直接影响着会计工作质量,并影响到经济活动的真实与准确。另外,会计工作具备反映与监督职能,因此,加强会计风险的控制,保障会计流程执行的标准化,确保行政单位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有助于国家对行政事业单位的掌控,并针对性颁布各项政策方针、科学分配财政资金等。同时,加强单位会计风险的监督,能够降低会计违法现象的发生,提高单位的公信力。另外,加强会计风险把控,通过会计工作监督各工作人员的履职情况,从而能够有效发挥工作人员作用,切实推动单位发展。
当前,数字化是各行业的主要发展趋势,对于木工行业来说,全球的制造商正密切关注着这一趋势:世界著名木工机械制造商们及其客户为简化操作流程,优化机械工具,对数字平台的依赖性日渐增强。2019汉诺威国际林业木工展览会(LIGNA 2019)作为世界领先的木工和木材加工行业机械、工厂与工具的贸易盛会,其数字化主题必将再次引爆全球狂潮。
二、行政事业单位常见的会计风险
1.会计制度风险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行政事业单位也逐步展开又一轮改革,新的业务不断增多,但是,在会计核算制度方面,单位并未依照改革要求及时调整制度,补足缺陷,治理冗余制度,导致一系列问题,如:会计制度不够规范、标准等。如:在原始凭证填写过程中,设置较为简单,而对于重要交易事项,仅依靠原始凭证并不能清晰表达,公务卡很难全面约束单位财务支出。资金管理制度不完善,其作用并未在单位的财务信息中展现出来,增大了会计核算的风险。而会计制度建设的滞后性,加大违法乱纪行为发生的可能性。
2.会计核算风险
在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中,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发挥着关键作用,有利于提高单位财务管理水平,增强单位会计核算的准确性,有效降低会计风险的产生。行政事业单位业务较多,覆盖面广,财政资金投入逐渐增多,然而,单位财务人员受单位编制限制,数量有限,为满足工作需求,不相容岗位分离、岗位牵制等并不能全面贯彻,身兼数职现象仍然存在,加大了违纪乱法现象发生的概率,影响了内部控制的落实[3]。并且,会计信息的质量不足,监督制度的缺失,进一步增大内部控制风险。
3.内部控制风险
在部分行政事业单位中,预算编制不够科学合理,仅是进行简单的计算汇总,在具体的预算项目上,分类支出并不细致,从而导致在实际预算管理过程中,效果不佳。并且,在某些单位中,会计核算内容主要是反映财务收支,并未具体展现在项目上,增大了会计核算风险。在进行项目核算时,会计人员对会计准则、会计制度的理解与运用存在明显偏差,在会计核算中,增大了会计核算的风险。实际上,会计核算产生风险的本质原因在于:会计人员业务能力不足,对财务风险预测能力较差,财务规划能力不足。
三、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的风险把控
1.完善会计预算制度
行政事业单位的运行发展资金主要来源于财政拨款,提高单位财务管理水平有利于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会计预算直接决定着单位的支出方向与规模,因此,在规避会计风险时,科学制定预算制度,对单位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而单位财务部门想要建立健全财务预算程序,应严格把控财政资金管理的各环节,并且,由预算时间、预算指标与预算程序等方面合理调整,能够有效规避会计风险。另外,为把控会计风险,完善预算制度,要建立预算分析制度与评价机制,保障资金使用的合理性,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最大限度规避会计风险,提高财务管理水平。
2.夯实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基础
在行政事业单位中,会计风险的发生,会计核算的基础薄弱是重要原因之一。对此,为规避会计风险,夯实会计核算的基础,使其与现代信息化会计工作相符,行政事业单位应重视会计人员的技能提升,加强会计人员的专业知识与实践能力培训。具体来讲,首先,应加强法律法规、职业道德等教育。因为会计人员的职位与资金使用息息相关,利益动人心,若会计人员不能坚定自我信念,极易出现贪污舞弊行为,增大会计核算风险。对此,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素养,增强会计人员的责任意识,为会计核算夯实基础。其次,加强会计人员的业务知识培训与技能培训,不断提高会计人员的水平,培养管理会计人才,为管理会计的落实奠定基础,充分发挥会计人员的管理职能,对会计核算进行管理,有效规避会计风险的发生[4]。
3.加强财务内部控制制度建设
加强内部控制制度建设,提高内部管理水平,能够有效提升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水平,降低会计风险的发生。对此,完善财务内部控制制度建设,成为单位发展重点。首先,应科学制定并严格执行财务内部控制制度。在行政事业单位制定财务内部控制制度时,必须依照国家法律规范,根据单位实际情况,对单位的业务流程、业务环节、岗位职责等全面梳理并明确,制定切实的财务内控流程与内部控制制度方案。注意,在财务内部控制的制度建设中,应具有前瞻性,以预防为主,加强对各项财务活动的监控,使财务活动良好运行,规避会计风险的发生。其次,调整并完善财务内控制度。在单位发展过程中,财务内控制度应随着单位发展不断更新与完善,避免内部控制制度滞后于单位发展需要的现象,有效防范财务会计风险。最后,加强财务内部控制制度评价。在行政事业单位运行中,为提高全体员工对财务内部控制的重视程度,落实财务内控制度,全面发挥内部控制的作用,上级部门应将财务内部控制制度融入年度目标考核中,将内控制度的落实情况融入员工考核中,从而切实提高单位对财务内控制度建设的重视度,增强全员的内控意识,有效发挥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作用,有效把控会计风险,实现行政事业单位的健康持续发展。
四、结语
总而言之,在行政事业单位运行中,因会计制度的发展滞后于单位发展速度,增大了会计风险,如:会计制度风险、会计核算风险、内部控制风险,影响了财务管理水平,财政资金所得效益受到影响。对此,单位应重视会计风险的把控,完善会计预算制度,夯实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基础,加强财务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全面提高会计水平,把控会计风险,推动行政事业单位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张鸿雁.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风险、成因及防范措施分析[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7(28):49-50.
[2]李明芳.浅析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风险防范及其控制[J].中国集体经济,2018(23):155-156.
[3]虎明.论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风险及其防范[J].中国集体经济,2018(33):141-142.
[4]张玉霞.浅议如何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风险控制[J].中国集体经济,2017(10):102-103.
中图分类号: F230
文献识别码: A
文章编号: 1001-828X(2019)024-0170-02
标签:行政事业单位论文; 会计论文; 风险论文; 把控论文; 台州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