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余姚沿海防护林建设的实践与探索论文_李玲娜

简述余姚沿海防护林建设的实践与探索论文_李玲娜

宁波华杰景观木业有限公司 浙江宁波 315200

摘要:作为沿海城市,沿海防护林是一道绿色屏障。为了让人更了解的防护林带,对林带建设过程进行了介绍,病对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探讨。

关键词:沿海防护林;建设进程;措施;常见问题;探索建议

沿海地区是我国经济最发达、城市化进程最快、人口最稠密的地区,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这一地区也是台风、风暴潮、灾害性海浪、赤潮、海啸等自然灾害发生频率最高的区域,自然灾害给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巨大威胁。为了保护和建设好生态环境,余姚市根据实地情况,制定详细规划,分阶段进行了沿海防护林的建设工作。

沿海防护林作为一道绿色屏障,对沿海地区的生态安全至关重要。沿海防护林具有水土保持,改良土质,调节气候,抵御台风、海啸、风暴潮等自然灾害,保护沿海地区生态环境及安全等功能。

1立地条件:余姚市属浙东盆地低山区,南部为四明山低山丘陵,中部为姚江冲积河谷平原,北部为钱塘江、杭州湾冲积平原。余姚沿海地处北部,海岸线长23公里。气候属于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6.2℃,日照1 792h,相对湿度78%,全年无霜期230d。自然灾害以旱、涝和台风为主,一般每年2-3次涝灾,1-2次台风,每年都有不同层度的旱情发生。土地属于强碱性土(pH值8.61),含盐量较高平均达0.46%,土壤质地为砂土(砂粒含量为91%)。周边土地利用方式主要为农业用地,以渔业和种植业为主,其余为荒地。

2建设进程: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依照先易后难、先重点后其它、先绿化后提高的建设标准,首先在重点地域、建设条件比较成熟的地段如泗门镇和小曹蛾镇20公里岸段,开展沿海基干林带的建设,在逐年修整提高的基础上,再逐步示范推开。整个项目规划期长达8年,即2008-2015年,其中规划前期为2008-2012年,规划后期为2013-2015年。

直至2015年初,余姚的沿海防护林带已初具规模,作为沿海为第一道防线,布局在沿海的滨海产业园及黄家埠镇、临山镇、泗门镇、小曹娥镇等北部乡镇。主要建设内容包括建设四 纵四横的网状防护林骨干结构,沿海基干林带人工造林长度 56.5km,建设面积达5000余亩,林带修复长度27.1km。

3主要技术措施:

3.1整地:首先对场地内杂草进行清理,采用大型拖拉机作业,后置秸杆回填机,对芦苇等杂草清割并打碎就地处理,对绿地边缘石块较多处采用人机配合或人工清理方式。随后进行土壤松翻,在杂草清理完毕区域全面翻松,施工仍采用拖拉机,后梨改为旋耕机操作,打碎的草径与原壤土均匀拌合,以增加土壤透水、透气度以及雨水冲淋后土壤盐份随雨水向下渗入并阻止返盐。土壤翻耕深度在30CM以上。

3.2挖沟:主排水沟采用机械开掘排水沟,支排水沟采用梨沟。纵向每隔50米设主排水沟,横向每隔5米设次排水沟,并在离护堤坎1.5米处设一条主排水沟。为了确保林地内排水通畅,开挖排水沟按内浅外深成一定坡度,与地面相一致。通过雨水溶淋达到洗盐、排盐的目的。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3土壤改良:可以用人工或机械开挖,种植穴的规格:一般乔木树种为60×60×50厘米,灌木树种为30×30×30厘米,较大规格的乔木为100×100×50厘米。为每个树穴增施基质与有机肥,作为底肥兼作隔离层。乔木每穴加有机肥5公斤,砻糠等基质2.5公斤,灌木每穴加有机肥2.5公斤。通过有机肥的降解过程可有效调节土壤盐碱度。

3.4定植:苗木运到后应根据树种配置设计进行及时种植。一般在春季,选择在静风的雾天、细雨天、雨前的阴天为好。在保持苗木树冠分级分叉的基础上,需进行疏枝摘叶,减少水分蒸发、保持养分的供需平衡。定植时要做到“适当浅栽”,避免盐害。定植后在树穴换填客土,一般乔木种植穴每穴加客土50公斤,较大规格的乔木每穴加客土100公斤。栽植后浇透定根水,根基覆草保墒。栽后所有乔木必须进行加固支撑,增加抗风能力。造林后,为防止造林地返盐,用稻草、农作物秸秆、芦苇、大米草、绿肥等进行覆盖。可以避免暴雨时雨滴击溅表土,以减少蒸腾失水。对穴面保墒和促进苗木生长均有明显作用,应尽量采用。

3.5抚育管理:防护林建设为“一造管三年”模式,常规每年至少两次抚育,第一次在每年的3月前、第二次在每年的9月中旬,具体抚育内容为松土、扩穴、加土、除草、施肥、排水沟清理、树冠整形及防病除虫等,结合松土扩穴,3月份前施氮肥一次,9月施复合肥一次。定期巡查林带,发现林地发生病虫、火灾、人畜破坏等隐患,及时予以防治(防止)。夏季少雨且易返盐,在造林地应及时用秸杆覆盖或套种绿肥(田菁、豆科作物、大麦等)。雨季及时排水、干旱季节及时浇水等以减少盐害。为提高造林成活率及使树形保持完美,对栽后苗木进行适当修剪。在养护期内为减少风害对树木也要进行适当修剪。修剪时间一般在秋季苗木进入休眠期,整形则在春季苗木萌发前。对死亡的苗木和或遭人为破坏的缺株按原树木品种进行及时更换补植。进入苗木休眠期后要进行苗木防冻处理,一是在根颈部进行培土,厚约40厘米。二是用石硫合剂石灰水对主干涂白。

4常见问题以及应对办法:

4.1风害:林带位于沿海地区,每年都会受到台风影响。常会发生苗木被风吹倒伏、折断的情况。为避免造成损失,一方面是注意关注天气预报,提前预知天气情况,及时对苗木进行加固;另一方面是及时扶正倒伏的苗木,避免损失扩大化。

4.2病虫害:林带苗木种植密集,品种单一,容易发生病虫害。为防止病虫害加害林带,加强对林带管理,通常是提前预防,使用高效低毒的农药定期喷洒。同时,定期巡查林带,防止病虫害发生。

5探索建议:

5.1现场扦插成苗:鉴于现场时常会有部分苗木因故死亡,为增加苗木抗性,经过现场试验,对于品种杨树、竹柳等苗木进行现场扦插,待到插穗成活后进行移植,此后经多次移植表明,现场扦插的苗木适应性良好,成长更为迅速,是一个容易推广的鱼苗方法。

5.2新品种驯化:在林业局下属各技术部门的支持和帮助下,于2013年开始在现场展开红叶杨的引种、繁育和推广工作,合计使用红叶杨造林约60亩,平均保存率高达70%。第二年平均胸径约7.7cm,高6.7m,胸径年增长2.6cm,高度年增长2.1m,与同批种植的红叶杨生长势差异不大。在达到防护林生态效果的基础上同时美化了环境,进一步推进沿海防护林带品种多样化工作。

植物对于生长环境具有适应性,除了现有的技术,为了使苗木在移植过程中更迅速的适应环境,还需要在工作过程中不断的探索发现。因此,在防护林建造过程中无论是设计者和施工人员都应该保持一颗探索的心,合理应用现有技术,不断开拓创新。

参考文献

[1]王碧英 沿海防护林工程建设的实践与探索;林业科学2015(05)

[2]单奇华 沿海生态防护林结构与构建技术;浙江林业科技2012(01)

[3]陈亚丹;宁波市沿海防护林基干林带建设现状及对策研究;浙江农林大学2011

论文作者:李玲娜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6/14

标签:;  ;  ;  ;  ;  ;  ;  ;  

简述余姚沿海防护林建设的实践与探索论文_李玲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