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旱作节水栽培技术——平播早覆宽垄高培标准化栽培技术,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栽培技术论文,马铃薯论文,旱作论文,平播早覆宽垄高培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马铃薯具有抗旱、耐瘠薄、高产、营养丰富等优良特性,在农业生产发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是当地农民主要的食物保障和经济来源。然而,种薯退化、气候干旱、土壤瘠薄、耕作粗放、技术落后、农艺与农机不配套等,致使马铃薯大面积高产高效受到严重制约,为规范现有的栽培措施,现制订马铃薯旱作节水栽培技术与示范方案:
一、播前准备
1.选择土壤、整地 选择适宜与禾本科、豆科、十字花科、纤维类等作物轮作的土层深厚、质地疏松、土壤肥沃。不宜与茄子、蕃茄、烟草、辣椒等茄科作物连作。
秋季深耕25cm以上,及时耕翻耙耱,播前平整土地。达到地平、土细、地暄,使得上虚下实。把土壤含水量保持在60%以上。
2.品种选择 选用符合种植目标的鲜食出口品种、全粉及淀粉加工品种、炸条和炸片加工品种、蒸炖烤食品种。
3.种薯准备 种薯选择:选用纯度高、健康无病虫、新鲜、无损伤的一级或二级脱毒良种。
种薯催芽:播种前15天种薯出窖,出窖后种薯置于16~20℃的散射光暖房内,进行催芽。
种薯切块:每个切块应有1~3个芽眼,平均单块重量达到30~40克为宜。
切刀消毒:切刀在切种前和切种时切出病薯均要用70%的酒精消毒。
种薯处理: 用苗盛1.2kg/1000kg种薯或用2.5%适乐时种衣剂100~200毫升/100公斤种薯或甲基托布津70克/100kg种薯进行种薯处理。
4.平衡施肥 施肥原则:根据马铃薯需肥规律(N:P:K=6:2:11),土壤养分状况和肥料效应,确定相应的肥料品种、施肥量和施肥方法,底肥以有机肥为主,无机肥为辅,追肥以无机肥为主,配方施肥。
施肥方法:在施肥技术上应做到重施底肥、追施蕾肥。有机肥施肥采取深耕整地时撒匀翻入,化肥在播种时种薯间施入,或种薯行间空犁沟施入。追肥采用穴施或条施,距种薯两侧约5cm下方开穴开沟,机械化栽培时追肥机撒施,施肥后及时覆土或浇水。
二、播种
1.播期 当气温达到10~12℃、地温稳定通过7~8℃时,即可播种。为了把结薯膨大期调节到7、8、9三个月降雨集中的季节,中熟品种应适当推迟播种。
2.播种方式方法 山西省十年九春旱,干旱丘陵山区平播应是最佳的播种方式。起垄播种跑墒快,不利于出苗,因此只适用于湿度充足,肥力基础好的地块。地膜覆盖时一般采用起垄覆盖法。
犁开沟点种:一般是隔一沟播一沟,种子沟内种薯之间可把作种肥的磷肥或农肥施入,空沟内可把碳铵等氮肥顺沟撒入,最后再耙耱覆盖。
3.播种密度和深度 种植因品种、气候、土壤条件等确定密度。直播单作种植一般中熟、中晚熟品种每亩3000~3800穴左右。播种深度10cm。
犁开沟点种:行距70~75cm,株距25~30cm。
机械化栽培:行距90cm,株距20~24cm。行距必须均匀一致达到标准要求。
三、田间管理
中耕、培土、追肥 马铃薯中耕培土,一般分二次进行,第一次在苗期进行,利于块茎形成。在植株封垄前第二次中耕培土。高培土利于排除积水,防治腐烂,增加昼夜温差,达到增加、增大块茎的目的。
犁开沟点种地块:当出苗达到30%,能认清苗垄时,立即进行第一次中耕、培土,用倒翻地犁离垄中心约20cm对扣培土,培土5cm,除较大苗外,大部分小苗进入土中。或用与木犁配套的简易培土器培土。第二次中耕、培土、追肥在苗高20cm左右进行,把用同样方法再培土5cm,要求培严基部茎节,使种薯到土表茎基达到20cm左右。
干旱时必须看天、地、庄稼,结合下雨追肥,提高肥料利用率。追肥结合浇水,增产效果更为理想。壮苗酌情少施,弱苗酌情多施,偏旺苗可不施。
四、病虫害防治
1.害虫 金针虫、地老虎、蛴螬等地下害虫。每公顷用3%辛硫磷颗粒剂60kg~125kg或25%阿克太,播种时沟施;或用高效、低毒高巧包衣剂100kg种薯用50~70g进行包衣。蚜虫可用乐果1050~1200ml/,甲虫、28星飘虫等每公顷用80%敌百虫晶体1500g兑水750kg喷雾防治一次。
2.病害 主要有病毒性病害、细菌性病害(环腐病、黑胫病、软腐病等)和真菌性病害(晚疫病、早疫病、干腐病等)。对病毒性病害防治最佳方法是采用脱毒种薯。
农业防治:轮作换茬,避免与茄科作物连作,及时拔除病株,清除田间杂草,作好田间清沟排渍降低田间湿度,改善通透条件。选用抗病品种。
化学防治:用苗盛、适时乐包衣。
晚疫病:田间发现中心病株时,每公顷用金雷多米尔—锰锌或瑞毒霉锰锌1500g~1800g进行喷雾防治1次~2次。为减少病原菌抗药性的产生,应结合使用其他高效低毒药剂,达克宁1800~2250g,大生1500g,安克300g+代森猛锌1200g,世高1500倍液,阿米西达1500倍液。
贮藏病害:干腐病可用400~600倍液处理贮藏薯块防治。
五、及时收获
当田间茎叶2/3变黄时,块茎成熟,容易与匍匐茎分离,周皮变硬时是最佳收获时期,应及时收获,可以防止病害侵染薯块,薯皮老化,便于运输和窖贮。作种用的可提前5d~7d收获。
联系电话:0351-41590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