铝模与装配式建筑一体化施工技术的分析论文_潘程

摘要:在现代化工程项目施工建设与管理工作水平全面提升的背景下,铝模与装配式建筑一体化施工技术也逐渐进入到了相关行业市场。本文首先对铝模与装配式建筑一体化施工技术在应用过程中的工作要点进行了分析;随后,提出了铝模与装配式建筑一体化施工技术应用难点;最后,通过具体案例分析的方式,探究了铝模与装配式建筑一体化施工技术的具体应用方案,希望能为该领域关注者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铝膜;装配式建筑;一体化施工;斜撑工艺

引言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以及科学技术水平的提升,国内建筑工程项目施工建设和发展管理等方面,都得到了较高的发展水平,在现代化施工建设和管理工作中,铝模与装配式建筑一体化施工技术的合理化应用,可以全面地提高施工建设与发展水平。但是,在实际设计与施工阶段,该项技术的应用仍存在一些问题。如何采取有效的措施,对技术进行优化,提高应用效率,成为了相关领域工作人员的工作重点之一。

一、铝模与装配式建筑一体化施工技术要点

(一)总平面设计

总平面设计中,高层建筑标准层越多,标准化的层度会相应提升。模具重复利用的次数也会相应增加,所以在实际的施工建设和管理过程中,要重点对层数较多的建筑物进行控制,为铝模与装配式建筑一体化施工技术的应用创造条件。在进行项目的开发设计中,工作人员要重点关注到铝模与装配式建筑一体化施工技术的应用流程和项目开发时序之间的关系,对于工程项目来说,可以有效地缩短施工建设周期[1]。

(二)立体设计

铝模与装配式建筑一体化施工要求立面保持相对明显的简洁性,尽可能地减少外墙装饰性线条。比如,这线条尺寸超过15cm时,要尽可能地避免对模板进行直接拆卸,并将建筑物的层高控制在3.8m以内,减少铝模支撑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三)细节设计

铝模与装配式建筑一体化施工技术应用中,要对装配式建筑与铝模加全现浇混凝土外墙。比如,对于宽度小于60cm的墙垛、距离结构梁底高差小于18cm的门窗过梁,在浇筑中要尽可能保持整体性一致。在内外墙不抹灰时,为确保外墙门窗的防水性能,需要在结构洞口的四周预留企口,在外窗与阳台檐口位置,设置滴水线,确保一次浇筑成型。

(四)单体设计

在进行平面设计中,需要对整体的设计方案进行控制,确保各个环节之间的连接相对方正,避免出现严重的凹凸问题。对于装配式建筑来说,需要重点对长短不一的转角和剪力墙进行调整。在这一环节,应用标准化模块施工建设的方式,可以通过对厨房、卧室等空间的开间尺寸、门窗尺寸等进行设计,完成标准化设计,提高设计与施工建设效率。

二、铝模与装配式建筑一体化施工技术难点

铝模与装配式建筑一体化施工技术在应用阶段,施工方案规划和图纸设计中,可能会出现装配板安装偏差、铝模板磕碰等方面的问题。此种情况下,铝模与装配式建筑一体化施工技术的应用环境会变得更加复杂。

(一)斜撑工艺复杂

铝模与装配式建筑一体化施工中,需要装配端与铝模设计中,均采用双排斜撑工艺技术。该项技术在实际的应用中,会使装配墙板的斜撑幅度与铝模的倾斜幅度,呈现出相互补充的关系。此种情况下,装配墙板的斜撑幅度,会占据铝模板的空间,使其可供支配的空间减少,降低铝模一体化的操作空间,可能会导致出现斜撑密集去墙板碰撞甚至是爆模等问题。并且,在拼接中,装配预制构件的预留螺栓孔洞的尺寸和铝模板的对接,会出现明显的设计标准不一致的问题。工作人员若想在此种条件下完成拼接工作,必须再次开孔,使施工环节变得更加复杂[2]。

(二)精度要求较高

铝模与装配式建筑一体化施工技术在应用中,对于各个环节加工的精度要求较高,在实际的施工建设过程中,装配式建筑的预装过程,需要具备相关资质认证的工作人员进行操作。一般情况下,铝模与装配式建筑一体化施工技术操作中,接缝处理工作中,可能会出现三个方面的问题:(1)装配构件和铝模可能会因为尺寸偏差产生露缝问题。(2)铝模墙体的接缝处,需要预留2cm的K板。但是部分施工人员受到自身施工技术和专业知识的限制,可能会出现预留不合理的问题。(3)楼板下垂问题。铝模墙内阳角下端容易出现脱模或者爆模问题,在阴角部分仅使用横向支撑的方式,会进一步削弱接缝处理的稳定性。

三、铝模与装配式建筑一体化施工技术的应用方案

为了更加系统和全面地分析铝模与装配式建筑一体化施工技术在实际工程项目当中的应用,本节通过案例分析的方式,对其具体应用模式进行了深入探究。

(一)工程项目概况

该工程项目位于我国上海市静安区内,建筑物群当中,17层高的建筑物有5栋、30层高的建筑物2栋、31层高的建筑物2栋、33层高的建筑物4栋,共计13栋。建筑物为高级住宅小区,相关配套设施还包括了门卫与地下车库等。在进行施工方案规划设计中,建筑物的外墙体拟用预制夹心保温系统,对于全部13栋建筑物,5层以下的建筑结构,应用剪力墙结构体系,6层以上的建筑物结构,应用工业化的铝模与装配式建筑一体化施工技术。预制剪力墙效率最高可以达到42.25%,装配式构件分别应用在楼梯、叠合板、飘窗、阳台与内外墙体[3]。

(二)施工工艺流程

该工程项目在实际的规划与设计中,工作人员对施工建设的方案进行了优化管理,同时对铝模与装配式建筑一体化施工技术的应用流程也进行了细化分析,设计出如下工程项目施工建设流程:

图 1 工程项目一体化施工流程图

根据上方的图片可以看出,施工前期的准备阶段,主要对工程项目进行基层处理,并找出规矩与基准线。在完成了基本的准备环节之后,施工单位的工作人员,需要对内墙、外墙与屋面进行找平层,之后对各个部分进行抹灰、保温和防水处理。在进入到建设后期环节,工作人员需要对楼地面工程进行系统管理,同时对外脚手架拆除,完成室外工程。在完成了楼地面工程以后,进行器具和门窗安装,粉刷油漆,安装玻璃[4]。铝模与装配式建筑一体化施工技术在其中的应用过程中,首先需要进行测量放线,对剪力墙的钢筋进行绑扎。安装管线预埋,完成隐蔽验收。之后,按照先后顺序,依次完成管线预埋、隐蔽验收、装配式墙板和梁模板安装。在完成了管线预埋之后,再进行混凝土浇筑。

(三)施工难点分析

根据前文的分析可以了解到,铝模与装配式建筑一体化施工技术在应用中,可能会出现斜撑工艺复杂问题。在对该项目进行系统化检验的过程中,也发现了该项目工程在实际的施工中,同样存在此类问题。因为铝模和装配板均双排支撑体系,斜撑方式会占据较大的空间。此种情况下,装配板占据了铝模的空间,会导致铝模板在斜撑时,缺少足够的空间。工程项目的施工建设管理工作人员,在施工建设中,可能会出现减少个别斜撑的情况。对于斜撑密集区的稳定性会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除此之外,铝模与装配式建筑一体化施工技术在应用中,还会受到各部分构件加工精度的影响。工作人员在实际的施工建设中,装配构件当中的预留螺栓孔洞的尺寸与需要装配的铝模板预留的螺栓孔洞的尺寸存在较大的偏差,会直接导致施工现场操作之时,需要在现场直接重复开孔的问题。但是,预制板在施工中,存在着较大的误差。导致了铝模在开孔的下一层,无法完成精准的定位,如果在此时重新开孔,会严重地阻碍施工进程,影响施工进度。

(四)一体化施工优化措施

在明确了工程项目的施工流程与铝模与装配式建筑一体化施工技术在应用可能遇到的问题,在进行正式的设计与施工阶段,工作人员要重点对施工建设的各个环节进行优化处理,为铝模与装配式建筑一体化施工技术的合理化应用,创造良好的空间,提高工程项目的总体发展水平,优化工程项目的质量。

1.设计阶段应用

在工程项目施工方案的规划与设计阶段,设计师要在图纸深化的过程中,充分地考虑到装配板安装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偏差。因此要对铝模的加工尺寸进行调整,预留出足够的空间。比如,对其直线度的可调范围控制在±0.2%。该工程项目的目标准层高度社决定为2.9m~3.1m之间,因此需要预留出±0.6cm的调控间隙,在完成安装之后,可以使用橡胶条进行填充。在对装配式构件和铝模之间的连接方案进行重新规划时,可以应用可调节式的连接压扣的方式,将兼具控制在40cm左右,在套管位置设施橡胶垫片,防止出现漏浆的问题。除此之外,工作人员还可以对铝模板的支撑强度和防碰撞能力进行优化。通过采取加密支撑并且模板底部采取拉杆加固的方式,可以对墙阴角位置的楼板模板进行竖向加固支撑。此种设计方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外墙爆模问题出现的概率。并且,针对斜撑较多以及常见的空间碰撞问题,同样可以通过优化调整斜撑数量的方式,并利用BIM碰撞分析方法,对斜撑碰撞的位置进行更正。

2.施工阶段应用

除了对设计环节进行优化之外,工作人员还可以通过对施工环节进行优化设计的方式,提升铝模与装配式建筑一体化施工技术的应用效率。比如,对装配模板与铝模之间进行重新拼接,在装配墙板的位置粘贴双面胶,利用压扣加固的方式,对侧模与构件进行加固处理。此种方式能够有效地防止混凝土浇筑环节,出现严重的漏浆问题。该工程项目的施工建设单位工作人员,在实际的工作中,应用了更加专业的铝模产品进行加固处理,优化了铝模与装配式建筑一体化施工技术的应用效果。针对构件之间存在的接缝渗漏问题,还可以在拼接缝位置增贴防水胶带,采用砂浆进行密封。在铝模和预制构件之前接缝较大的位置,应用木模和铝模拼装的方式进行加固处理,增强建筑物结构整体的稳定性。

总结

综上所述,铝模与装配式建筑一体化施工技术在未来的发展阶段,会逐渐成为推动行业发展的重要技术手段。相关领域的工作人员,需要在现代化的施工建设和管理工作中,采取更为积极有效的管理措施,对工程项目的设计环节和施工环节都进行更为合理地优化设计,提高铝模与装配式建筑一体化施工技术的应用效率,为现代化工程项目的有序进展,提供更高效的技术支持,推动行业整体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吴秀娴.装配式建筑与铝模加现浇外墙建筑在设计中的应用[J].中华建设,2018(07):100-101.

[2]张磊.装配式建筑+铝模一体化施工技术[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8(12):172-173+229.

[3]黄南杰.浅析铝模与装配式建筑一体化施工技术研究[J].福建建材,2018(06):92-93+29.

[4]马跃强,石震东,成炜,席金虎,陈豪,瞿燕军.装配式建筑+铝模一体化施工技术[J].建筑施工,2017,39(06):825-827.

论文作者:潘程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2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26

标签:;  ;  ;  ;  ;  ;  ;  ;  

铝模与装配式建筑一体化施工技术的分析论文_潘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