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柴胡疏肝散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肝胃不和证的疗效观察论文_谢春玲

湖南省冷水江市布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湖南冷水江 417500

摘要:目的 分析中医柴胡疏肝散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肝胃不和证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慢性浅表性胃炎肝胃不和证患者83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40)和观察组(n=43)。对照组采用单纯西药(奥美拉唑)治疗,观察组采用中医柴胡疏肝散治疗,比较2组患者1个疗程(10周)后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经10周的用药后,临床总有效率为90.7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病理学总有效率为93.0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较单纯使用西药,慢性浅表性胃炎肝胃不和证患者采用中医柴胡疏肝散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治疗后临床总有效率及病理学总有效率均较高。

关键词:慢性浅表性;胃炎肝胃不和证;中医柴胡疏肝散

慢性浅表性胃炎(CSG)是多种致病因素引发的慢性的胃黏膜浅表性炎症,发生率占胃炎的70%左右,以31~53岁的男性为主要患病人群[1]。近几年,人们的生活节奏不断加快,生活压力越来越大,慢性浅表性胃炎肝胃不和证的发病率越来越高。浅表性胃炎是胃炎中最为常见的一种慢性胃部炎症,炎症累及胃黏膜的浅层或深层,根据炎症侵润胃黏膜程度可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2]。胃镜下可见水肿、黏膜充血、有黄白色分泌物附着、黏膜上局限性糜烂等都属于浅表性胃炎的主要临床表现[3]。本研究采用中医柴胡疏肝散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肝胃不和证,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慢性浅表性胃炎肝胃不和证患者83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40)和观察组(n=43)。对照组男28例,女12例;年龄30~58岁,平均年龄(41.75±3.68)岁;病程6~24个月,平均病程(18.74±6.23)个月。观察组男27例,女16例,年龄28~59岁,平均年龄(42.35±4.62)岁;病程8~27个月,平均病程(19.04±7.12)个月。2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1)年龄20~65岁;(2)满足慢性浅表性胃炎及中医证候肝胃不和证的诊断标准;(3)患者在纳入实验前1个月经检查证实诊断;(4)未合并脑、心、肝、肾等严重原发性疾病或精神类疾病;(5)无合并消化性溃疡、无胃黏膜重度异型增生、经病理诊断无恶性病变;(6)没有胃部手术史;(7)非妊娠期或者哺乳期妇女,非相关药物过敏性体质;(8)经患者同意,签署同意知情书。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每日服用奥美拉唑胶囊(山东罗欣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33444)20mg,1次/d,同时服用吗丁啉(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0910003)10mg,3次/d;观察组:采用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疗,柴胡疏肝散的主要成份有:柴胡、白芍、枳实、苏梗、佛手、八月札、鸡内金各10g,乌贼骨15g,炙甘草5g。若果患者出现明显的胃痛可增加木香及乌药,胃寒者可另加干姜、桂枝,胃热者可增加栀子、黄岑,血瘀者可另加三七、丹参等根据患者的病情调整用药处方。每日早晚各1次,10周为1疗程。

1.3 疗效评价标准

临床症候疗效判定标准[4]:根据《胃肠疾病中医症候评分表》进行评分。(1)痊愈:症状完全消失,疗效评分结果减小超过95%;(2)显效:症状有所改善,疗效评分结果减小了78%~95%;(3)有效:症状有所改善,疗效评分结果减小了50%~78%;(4)无效:症状略有改善,但疗效评分结果减小了不足50%。病理学疗效标准[5]:(1)痊愈:胃镜检查胃黏膜病变减轻至I级或痊愈,无活动性炎症,慢性炎症减轻了2度以上或消失;(2)显效:胃镜检查胃黏膜病变明显好转,活动性及慢性炎症减轻2度;(3)有效:胃镜及活检胃黏膜病变范围缩小至1/2以下,活动性炎症或慢性炎症减轻了I度;(4)无效:未达上述标准或病情恶化。总有效率=(痊愈+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正态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计数资料用例数(n)表示,计数资料组间率(%)的比较采用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症候疗效比较

观察组经10周的用药后临床症候总有效率为90.7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2组患者病理学疗效的比较

3 讨论

较单纯使用西药,中医处方的作用特点是成份多、环节多、靶点多,并侧重于整体调节,因此,慢性浅表性胃炎肝胃不和证患者采用中医柴胡疏肝散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治疗后临床症候总有效率及病理学总有效率均较高[6]。浅表性胃炎是胃炎中最为常见的一种慢性胃部炎症,幽门螺杆菌感染、物理性损伤及化学性损伤都属于慢性浅表性胃炎的致病原因,慢性胃炎的炎症累及胃黏膜的浅层或深层,根据炎症侵润胃黏膜程度可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7]。炎性浸润胃黏膜1/3以下为轻度,超过黏膜的1/3但不超过2/3为中度;炎症浸润达全层为重度。黏膜水肿、充血、有灰白分泌物附着,有局限性糜烂和出血点等都属于其胃镜下常见表现[8]。临床经验表明,小部分慢性浅表性胃炎能够发展成为慢性多灶萎缩性胃炎,其中又有极少部分的患者存在发展成胃癌的可能[9]。部分由幽门螺杆菌引发的慢性浅表性胃炎可能发展成十二指肠溃疡和胃溃疡。长期服用西药不仅没有显著的疗效并且医药费用开支较大,使得患者的生理及心理承受着非常大的压力,不利于病情的恢复。

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中医认为,脾虚肝乘、湿热内蕴是慢性胃炎的主要病机,该病的发生与患者的日常生活习惯密切相关,如饮食不规律、嗜酒、情绪低落等等都可能导致该病的发生[10]。柴胡疏肝散处方中柴胡、枳实性辛、苦,具有行气宽胸,疏肝解郁及镇痛抗炎的效果;乌贼骨性温,可止酸止疼;白芍微寒,养肝敛阴,和胃、柔肝、止痛;苏梗辛、甘、温,可宽胸利膈,可促进分泌消化液,增强胃蠕动;甘草甘平,可缓和药性、缓急止痛且有补脾益气的作用;鸡内金味甘,可运脾消食[11-12]。由此可见,采用柴胡疏肝散治疗肝胃不和型慢性浅表性胃炎效果极佳。另外,在用药的过程中应当注意慢行胃炎属于一种中焦脾胃病,在治疗的过程中需要始终保持“治中焦如衡,非平不安”的原则,治疗时根据患者寒、热、虚、实等的偏衰偏盛,并结合病变情况加以治疗,从而使得治疗的效果能够进一步提高[13]。

综上所述,较单纯使用西药,慢性浅表性胃炎肝胃不和证患者采用中医柴胡疏肝散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治疗后临床总有效率及病理学总有效率均较高,这恰恰体现了中医处方的作用特点即成份多、环节多、靶点多,并侧重于整体调节,能够更好的改善各种临床症状[14]。另外,要提醒慢性胃炎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当养成良好的习惯,注意饮食及心理调节,保持一个良好的精神状态,防止病情的复发。

参考文献:

[1]Lindhulm C,Quiding Jarbrink M,Lo North H,et a1.A Summary on 30 Cases of Chronic Superficial Gastritis Treated by Chaihu Shugan Submicron Powder[J].Hunan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2009,25(3):3-5.

[2]孟灿,费建平.慢性浅表性胃炎肝胃不和证中医药研究进展[J].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27(4):92-94.

[3]庞家善,李树标,黄波贞,等.柴胡疏肝散加味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46例临床观察[J].江苏中医药,2012,44(2):24-25.

[4]仇英萍.中医药和心理护理治疗肝胃不和[J].内蒙古中医药,2011,30(15):67-68.

[5]赵彩娇,范郁山.灵龟八法为主治疗肝胃不和型慢性浅表性胃炎[J].中国针灸,2010,30(4):279-281.

[6]王道春.加味左金丸治疗肝胃不和型慢性浅表性胃炎的临床研究[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1,26(3):622-624.

[7]韩文冬,李明,黄雅慧.快胃舒肝片治疗肝胃不和型慢性浅表性胃炎临床疗效观察[J].西部中医药,2011,24(7):64-65.

[8]魏群.胃炎1号颗粒治疗肝胃不和型慢性浅表性胃炎临床研究[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2,18(4):407-409.

[9]杨雯,杨卫京,王素青.金铃调胃汤治疗肝胃不和型慢性浅表性胃炎30例临床疗效观察[J].河北中医,2012,34(3):334-336.

[10]李庐娟.柴胡疏肝散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30例临床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34):60-61.

[11]杜雅薇,王玉来.柴胡疏肝散对肝郁证模型大鼠行为学及血液ACTH、CORT的影响[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17(2):1-3.

[12]金顺姬.柴胡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J].现代医药卫生,2009,25(7):1074-1075.

[13]牟来品.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疗肝胃不和型慢性浅表性胃炎44例[J].河南中医,2013,33(9):1567-1568.

[14]陈建国.幽门螺杆菌与慢性浅表性胃炎中医证型关联性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2013,15(24):75-76.

论文作者:谢春玲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2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3/8

标签:;  ;  ;  ;  ;  ;  ;  ;  

中医柴胡疏肝散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肝胃不和证的疗效观察论文_谢春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