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前预习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学生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提高语文学习水平的重要途径。课前预习作为一种良好的修养和习惯,需要坚持不懈来养成。针对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结合实践总结如下方法。
一、以教师启发为主的预习。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导,教师的鼓励与引导对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首先要对自己进行严格要求,其次注重课堂上的检测与落实。
具体来说应抓好这样几个环节:
读。要求学生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课文读流利,做到五不——不错字、不添字、不掉字、不重复、不读破句子,并用一两句话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古人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读,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和写作技巧,更有助于学生发现问题,增强听课的目的性。
画。首先,我会让学生标出自然段。这是一个随手就能做到的习惯。其次,画出生字词、关键词、重点句段。我会指导学生用不同的符号,如“ ”、“ ”、“√”等,勾画出文中你认为的重点、难点,和不理解的字、词、句。我倡导“不动笔墨不读书”。
查。初读一篇新课文,学生总会遇到一些不理解的生词。这时,就要提醒学生用工具书,并把易错的字音、较难记的字形、字义记录在书上或预习本上。特别是一些多义字,一定要结合上下文理解,鼓励学生反复体会,自查自悟。
拓。有些文章涉及的知识面非常广,如作者简介、历史名词、科学术语等,这时可让学生到网上、图书室翻阅有关资料。如《望大陆》、《乡愁》,一定要了解作者的背景和经历,才能更深更好的去体会诗词中的情感。为此,学生在课前做好充分的预习准备,在课堂上学习时就会与同学、老师一起畅通无阻的交流。这样不仅教会了学生“多种渠道学语文”,还使课文得到了延伸。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问。许多学生认为,课文上的知识点老师上课都要讲,所以不愿花费时间去自查自找自问;还有的学生不会提出问题,羞于请教同学和老师,久而久之就养成了懒散的学习习惯。针对这些问题,我首先会告诉学生,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还重要。其次教给他们提问题的方法,如可以从文章的课题、课后习题、文章中心句等多方面提问题,并要求他们把疑难点在书上标识出来。孩子们为了发现问题,会纷纷开动脑筋、挖空心思找出疑点。
二、以合作探究为主的预习
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师指导,学生逐渐掌握了预习的方法,这时就要转入新的模式,让学生们合作预习,同学之间互相影响、互相启发、互相促进,形成预习的浓厚氛围。
三、以独立研究为主的预习。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启发、合作探究是学生独立预习的基础,学生经过了前两个阶段的训练,对预习有了一定的认知、学会了一些方法。这样就可以进入教师设置预习题,学生独立研究的自学阶段。
四、以创造性为主的预习。
经过一段时间,学生逐渐地体会和把握到预习的角度、思路和做法,通过教师指导,这样的“体会”与“把握”将逐步内化为独立预习的能力。这时我会鼓励学生自主设计预习题目,逐步实现由教师设置题目到学生自主设置题目的转变,其间教师的点拨、指导、鼓励尤为重要,当然也要有一个过程,开始学生会“仿照设置问题”,势必存在一些偏颇、谬误,此时,就要及时给予他们有效的指导、点拨,使他们发挥思维创造力,达到预习的效果。
经过“预习习惯”的培养和教学实践,使学生在思想上提高了对课前预习的认识,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拓展了学生思维。真正有质量的预习不仅能极大地提高教学效率,还能使学生在语言表达、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提高。因此,加强对小学生预习习惯的引导和培养是非常必要的。我会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把培养学生预习习惯作为教学常态,积极探索,认真实践,真正做到使学生终身受益。
论文作者:于欣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科技教育(理论版)》2019年3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9/7/31
标签:学生论文; 教师论文; 课文论文; 习惯论文; 课前论文; 我会论文; 独立论文; 《中国科技教育(理论版)》2019年3月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