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合现代教育技术优化初中数学课堂论文_魏海涛

整合现代教育技术优化初中数学课堂论文_魏海涛

河南省安阳县伦掌镇第二初级中学

引言

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使我国各行业有了新的发展空间和机遇。和小学数学相比,初中数学增加了很多抽象的、空间的知识,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渐感觉到困难。信息技术手段辅助运用于初中数学的教学,能够有效地帮助教师活跃教学课堂,化难为易、化复杂为简单,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提高数学学习的效果。

1现代教育技术与初中数学教学整合注意事项

所谓:凡事皆有度,过犹不及。现代教育技术与初中数学教学的整合,虽然具有很多优势,但也存在一些不足。如人机交互的过程,减少了师生之间的沟通交流。因此,教师在初中数学整合现代教育技术的过程中,应当注意一下几点:首先,不能滥用现代教育技术。这里的"滥用",即过度使用。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将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与传统手段有机整合起来,通过多样化的展示方式,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力求取得好的教学效果。其次,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不能忽视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交流,有助于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取得好的学习效果。

2现代教育技术与初中数学教学整合的途径

2.1整合现代教育技术,创设教学情境

教学情境的创设,有利于吸引学生注意力,让学生的思维快速转移到课堂教学中来,助推良好教学效果的实现。在信息技术手段的支持下,初中数学教师可以科学整合信息技术手段,创设富有趣味性的教学情境。例如,在初中数学几何图形的教学中,传统的教学手段往往是静态的、平面的展示,尤其是面对一些复杂的、抽象的数学知识点,静态化的展示方式,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而信息技术手段下,教师则可以轻松地将静态的图形动态化,平面的图形立体化,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数学空间想象能力,促进学生数学学习效率的提升。例如,在数学"轴对称图形"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动态展示的方式,给学生展示各种轴对称图形对称的整个过程,让学生通过图形的平面展示以及轴对称以后的展示,更加深刻地理解轴对称图形,提高数学学习效果。

2.2整合现代教育技术,激发学习兴趣

激发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学习兴趣,已经成为了教育领域永恒的话题。但长久以来,如何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却成为了教师教学中比较头疼的问题。我们知道,数学知识具有较强的逻辑性和抽象性,学生理解起来相对困难,并且会感觉到枯燥和乏味。而现代教育技术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取得好的数学教学效果。因此,初中数学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要善于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互联网资源以及计算机处理技术,优化数学课堂,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例如,在"三角形三边关系"的讲解中,为了让学生对三角形三边关系有更加深刻的理解,笔者在教学中,通过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将标示有不同长度的木棒通过大屏幕展示的方式组合成三角形,让学生观察三角形三边的关系,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能力。同时,教师在教学中,还可以结合生活化的教育思想,通过图片展示的方式,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很多建筑物,让学生分析为什么很多建筑物如塔楼的顶部是三角形的形状而不是四边形的形状,引出三角形稳定性的原理。

2.3整合现代教育技术,为学生空间观念的培养提供便利平台

数学学习中对于观察、联想能力的要求较高,这一方式也能够实现学生空间观念构建工作更加轻松,学生需要直观化的知识的介入,帮助理解抽象知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图形教学工作中能够很好地进行这方面能力的直接检验,数学空间观念的检验,主要要求了对学生的直觉思维意识的培养,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应该对于数学问题进行合理联想,大胆提出猜想,培养直觉意识。数学学习中学生绝不是刻板的接受理论知识的,对于数学知识的刻板接受,只能够实现对于知识的短暂记忆,不能达到有效理解,数学教育讲究一通百通,而不是对于知识不能进行转化应用。学生在接受数学知识以及前人经验时,必须进行自身的联想理解,对知识进行二次探索,而不是拿来主义。数学教育的关键就在于不断提升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理解能力,在解题中锻炼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意识,增强学生的空间观念,能够将知识深刻理解、掌握,实现知识掌握上的举一反三,培养正确的直觉意识,关注教育教学工作中对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将教学的眼光不再局限于应试教育,而是为了学生数学学习能力水平发展提供服务。

2.4整合现代教育技术,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

俗话说: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在数学教学中,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高低,直接决定着学习效果的好坏。因此,教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当强化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尤其是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发展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呢?例如,在初中数学立体图形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的优势,给学生直观地展示动态的、立体的图形,尤其是各种空间图形的展示,能够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促使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形成。

2.5整合现代教育技术,扩充教学容量

扩充教学容量,是拓展学生知识视野,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关键所在。教师在初中数学的教学中,应当科学整合信息技术手段,借助互联网资源、远程教育资源等优势,不断扩充教学容量,优化教学效果。例如,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画图是最为常见的一种教学活动,而作图,又会耗费很多的课堂教学时间,降低课堂教学的效率。在信息技术手段支持下,初中数学教师可以结合几何画板或者是"Z+Z"智能教学平台的运用,快速地完成各种图形如椭圆形、圆锥、圆柱等立体图形的绘制,省时省力,不仅有助于减轻教学负担,同时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5科学运用几何画板,提高教学效率

几何画板是建立在现代信息技术基础之上,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优质教育软件。尤其是对于数学这样的学科而言,几何画板的运用能够有效地帮助教师节省画图、修图和改图的时间,扩充数学教学的容量。例如,在折线问题汇总知识点的讲解中,教师可以通过几何画板先画一个图形,然后通过画图拽点,将变形题依次展现在学生面前,在此过程中,学生可以直观地看到变形题的变形过程,培养学生的几何思维,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此外,在几何画板的支持下,教师可以有效地加深学生对几何动点问题的理解,还可以在立体图形的讲解中,利用几何画板软件直观地展示三维立体图形,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效果。

结语

综上所述,在现代教育技术的支持下,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应当科学整合多媒体技术、微课手段、几何画板教育软件等,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创新初中数学教学课堂,全面提高初中数学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李强,孟玉玲.现代教育技术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作用[J].学周刊,2015(12):173.

[2]唐永桥.基于"几何思维水平"的初中学生几何学习现状的调查[D].云南师范大学,2017.

[3]杨志坚.如何把握新课程标准下的初中图形与几何教学[J].考试周刊,2016(A0):62.

[4]张川.重在直观贵在创新---例谈教具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与装备研究,2017,33(7):54.

论文作者:魏海涛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教工》2019年第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6/28

标签:;  ;  ;  ;  ;  ;  ;  ;  

整合现代教育技术优化初中数学课堂论文_魏海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