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四川、清代旅游资源开发模式的构建_成都旅游论文

甘肃、四川、清代旅游资源开发模式的构建_成都旅游论文

甘、川、青交接地域旅游资源开发的格局构建,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资源开发论文,地域论文,格局论文,旅游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甘川青交接地域地处青藏高原的东北边缘地带,位于兰州、西宁、成都三大省会城市之间的“三角区”,包括甘肃的甘南藏族自治州、临夏回族自治州、四川的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及青海的海东地区、黄南藏族自治州和果洛藏族自治州。平均海拔3500~4000m,面积243.425km[2],人口 545.61万,少数民族以藏、回为主。特殊的地理位置、久远的少数民族历史文化传统,形成了这里独具特色的奇异风光和色彩斑斓的民族风情。

1.旅游资源的总体特征

1.1 类型齐全,特色鲜明

该区旅游资源以高、大、奇、多、神为主要特色,境内高耸巍峨的名山奇峰,辽阔美丽的大草原,挺拔丛生的原始森林,浩淼的湖泊和多姿多彩的雪山、冰川、温泉、云雾等水景,成群的牛羊和稀有的野生动物,浓郁的民族风情,神秘的宗教活动和种类繁多的各种古代遗迹相互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为我独有、他有我优的旅游资源地域优势。类型齐全、特色鲜明的旅游资源为开展多功能的旅游活动奠定了物质和文化基础。大量的文物古迹、风景名胜不仅可提供基本层次的观光游览活动,而且也为开展较高层次的旅游活动(如滑雪、登山、休疗养身、科学考察等)提供了条件。

1.2 品位高,价值大

本区有在国内甚至在国际上都享有很高知名度的旅游资源,如被列为世界自然文化遗产的“童话世界”——九寨沟和“人间仙境”黄龙景区,被列入联合国人与生物圈保护网的卧龙自然保护区①,我国迄今发现的规模最大、保护最为完好的古人类文化遗址青海柳湾原始社会墓地,我国藏传佛教的最高学府之一、格鲁派创始人宗喀巴的诞生地黄教圣地塔儿寺②和安多藏区宗教文化中心拉卜楞寺③。此外,四姑娘山、坎布拉风景区、贡嘎山、十四世达赖喇嘛故居、腊子口等三十余处自然景观和古代遗迹被列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和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④。

1.3 组合状况好,分布较集中

本区旅游资源组合状况良好,人文与自然成分结合较为紧密,浓郁的少数民族风情及源远流长的宗教文化赋予独特的高原风光以丰富的文化内涵。典型的如九寨沟、黄龙风景区,绝美的自然风光与优美的神话传说、神秘的宗教活动和浓郁的藏族风情高度融汇;另外还有日月山、莲花山、叠溪——松坪沟景区、刘家峡景区等都是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融为一体的游览区。另外,旅游资源还具有分布广泛但相对集中的特点。在甘肃境内,其资源大都集中在兰郎公路附近,沿线分布有刘家峡景区、临夏红园、莲花山、松鸣岩、拉卜楞寺、甘加草原、桑科草原、则岔石林、尕海湖等景点景区;青海境内则以西宁为中心呈放射状分布,主要有塔儿寺、五峰山、柳湾基地、瞿坛寺、峡群寺、坎布拉国家森林公园等;四川境内的旅游资源也大都分布在交通线附近,如九寨沟、黄龙景区、卧龙自然保护区、四姑娘山等一大批景区均分布在成阿公路沿线。

1.4 与全国其他地区有明显的互补性

本区旅游资源以高原自然风光、多民族文化和民族风情为基本特色,与周边乃至全国其他地区形成了明显的互补性。具体表现在:南部以成都为中心的川西平原多以田原风光、蜀都文化、局部的青山绿水和佛教、道教、宗教山岳及城市风光为主,缺少高山、雪域、草原风光;北部以大漠平原、丝路古迹和文化考古旅游为特色,缺少森林、水域;东部关中平原以古都和名胜古迹为特色,缺少自然奇观和少数民族文化及风情旅游资源。因此,这种多种旅游资源组合优势不但与东部沿海地区形成鲜明的对照,而且与周边的旅游区形成了较强的互补性,对其周围的成都、兰州、西宁、天水、咸阳、西安等城市的游客可起到有效的吸引和分流作用。

2.开发条件分析

本区属于典型的旅游资源丰富而开发暂时处于温冷局面的老少边穷地区,除知名度极高的景区之外,绝大多数旅游资源尚处于低度开发或半开发状态,开发潜力较大。如果能够与国家的扶贫政策相结合,给予适当的扶持,潜在的资源优势将逐步转化为现实的旅游吸引优势,发展旅游业的区域优势将会迅速突显。旅游业的繁荣将带动以旅游业为支柱的第三产业的发展,从而成为甘川青交接地域摆脱贫困的主要经济增长点。

2.1 区位条件分析

从区位条件来看,虽然该区相对封闭,开发程度较低,但陇海——兰新、兰青——青藏、宝成等铁路环绕其外围,大区域条件较好。从全国人口和客源市场分布来看,它紧邻人口密集、工矿业和城市相对发展的成都平原、渭河平原和兰州、银川等河谷盆地及平原,空间区位的组合关系对其旅游资源形成了巨大的需求。更为重要的是,南部成都及西南旅游线,东部的古都西安及渭河流域,北部的银川、兰州、敦煌及丝路旅游线均为我国的旅游热点(线)或中转中心。它们与本区之间存在着巨大的旅游联系潜力,因势利导,积极利用大区位优势,有利于本区旅游资源的开发和旅游空间网络的形成。

2.2 客源条件分析

本区客源市场因交通及经济因素的制约而迟迟没有得到正常的开发,但由于大区位条件较好,因而存在着比较理想的潜在的客源市场。只要旅游产品开发得好,基本设施条件有保障,就可将其周围旅游热线(点)上的游客引入本区,并通过本区沟通西北、西南、青藏三大旅游区,形成跨地域的旅游大市场。

据调查,来本区旅游的游客中,海外游客所占比重较小,区内和邻近省份长期以来是本区的主要旅游客源市场。位于甘川青交接地域的各少数民族由于宗教朝觐、民族节日等活动使其成为本区域长期而稳定的客源。例如:在1996年塔儿寺接待的55万人次的国内游客中,仅朝拜者就有15万人次,占 27.27%⑤;位于甘川青交接区外围的兰州、成都、 西宁、天水、广元、德阳、宝鸡、咸阳、西安等城市由于经济基础较好,人口密集,居民收入高,外出旅游的动机强烈,构成了本区另一主要的客源市场。我国东部、南部经济发达区虽然距离较远,但随着带薪假日的增多和求异心理的驱动,以观光度假、娱乐探险、异域文化感受等为目的的沿海发达地区游客将会逐渐增多。因此,我国东部、南部是本区旅游的最大潜在市场。国外市场主要依赖于青藏高原游客和成都、西安等城市的分流,随着97香港回归和99澳门的收复,我国在国际上的声望越来越高,如果能尽快改善接待条件尤其是交通运输状况,提高服务质量,国外客源就会迅速扩大。

2.3 交通条件分析

在过去较长时期内,本区交通条件很差,建国以后随着陇海——兰新铁路、兰青——青藏铁路、宝成铁路的相继建成,本区的交通区位条件发生了重大变化,区域内部已初步形成了以兰郎、成阿、甘川、川藏、甘青等公路干线为主的交通运输网,但由于公路档次低,路网稀疏,路况差,泥石流、滑坡等自然灾害严重,旅游区的可进入性条件相对较差,因而影响了域外旅游热线、旅游热点的游客向本区的疏导。

3. 旅游开发格局构建

3.1 旅游资源开发系列

从总体上来看,甘川青交接地域的开发建设应以以下九个系列为重点:

(1)以九寨沟、黄龙为代表的高原湖光山色系列;

(2)以塔儿寺、拉卜楞寺、街子清真大寺、 禅定寺等为代表的宗教文化系列;

(3)以藏族、羌族、回族、撒拉族、土族、保安族、 东乡族等少数民族为主的民族风情系列;

(4)以日月山、四姑娘山、莲花山等为主的名山系列;

(5)以黄河源、黄河曲首等为代表的黄河源区风光系列;

(6)以卧龙自然保护区、铁布梅花鹿自然保护区、 白水江自然保护区为主的自然保护区系列;

(7)以柳湾原始社会墓地、 牛头城遗址等为代表的古文化遗址系列;

(8)以九寨草原、桑科草原、坎布拉森林公园等为主的草原、 森林景观系列。

(9)以唐卡、绒毛画、藏地毯、保安腰刀、 藏羌刺绣等民族工艺品及仿古彩陶、刻葫芦、砖雕等为主的旅游商品系列。

3.2 旅游功能区划

根据旅游资源本身的系统性、相似性、开发现状及旅游地的可进入性,可将甘川青交接地域旅游资源分为四个旅游区(见表1)。

3.3 开发重点

由于本区域经济尚欠发达,因此在旅游区的开发顺序上不可能一哄而上,一步到位,应选择一些知名度高、特色突出、交通条件较好的旅游区进行开发。因此,应在以上四个旅游区的基础上,按照旅游资源的地域组合关系重点开发以下八大组团,即分别以塔儿寺和拉卜楞寺为中心的宗教文化艺术旅游组团,以炳灵寺和刘家峡为中心的河湟民族风情旅游组团,以九寨——黄龙为中心的山水风光、自然奇观旅游组团,以米亚罗和叠溪——松坪沟为中心的山岳风光旅游组团,以卧龙保护区和四姑娘山为中心的生态旅游组团及黄河首曲风光旅游组团和河源风光旅游组团。以点连线,以线连面,通过甘川、甘青、川藏、兰郎、成阿等干线等将各旅游区连成一个整体,最终形成统一的旅游网络。

表1 甘川青交接地域旅游功能分区

旅游区名称 组合结构形式 功能主体类型市场指向

河湟洮夏旅游区 复合式宗教、考古文化、国际海外向性

民族风情复合型

阿坝东南旅游区 复合式观光、科考、生态、 国际海外向性

民族风情复合型

河源旅游区 主体式自然风光游览、科国际省际向性

考为主

黄河曲首旅游区 主体式自然风光游览、民国际省际向性

族风情为主

3.4 旅游线路的设计

根据时间、花费最小等原则,结合本区实际,现拟将各旅游景点组合成以下六条综合性旅游线路。

(1 )成都——都江堰——汶川姜维城——茂县三元桥——松潘黄龙寺——南坪九寨沟;

(2 )成都——都江堰市——卧龙自然保护区——汶川姜维城——鹧鸪山原始林区——红原——若儿盖巴西会议址——碌曲尕海湖自然保护区——夏河拉卜楞寺——临夏红园——永靖炳灵寺——兰州或由临夏红园——循环孟达天池——骆驼泉——化隆——平安——西宁;

(3 )兰州——乐都柳湾墓地——平安峡群寺——西宁北禅寺——湟中塔儿寺——日月山、青海湖;

(4 )兰州——永靖——临夏——夏河——若儿盖——九寨沟——黄龙——成都;

(5)天水——成县——文县——南坪——兰州或成都;

(6)昭化——碧口——文县——南坪——兰州或成都。

4.旅游开发对策设计

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甘川青交接地域发展旅游业的总体条件较好,但制约因素也很突出,如开发资金不足,交通不发达,管理机构不健全,人才不足等多种因素都制约着本区旅游业的发展,致使许多旅游资源尚处于未开发或低度开发状态。针对这些问题,我们提出了促使该区旅游资源开发的对策。

4.1 增强开发利用甘川青交接地域旅游资源的紧迫感

旅游业是一项投资少、见效快、效益高、关联性强的产业,大力发展旅游业能有效地促进和带动地方经济的发展,各级政府及地方群众都应充分认识这一地区的旅游优势,增强开发的紧迫感。在科学规划的基础上加速本区旅游资源的开发与建设,使旅游业逐步成为甘川青交接地域脱贫致富的主导产业之一。

4.2 统一规划,联合开发

统一规划是突出地方特色、形成综合优势的保证,本区地跨甘川青三省区,旅游资源的开发应在统一评估规划的基础上,按照其开发条件和开发价值的大小,分期分批组织实施,按照优势互补的思路,将区域内各旅游区、点、项目及旅游设施等择优形成组合旅游产品,以达到充分、合理地利用资源的目的,本着自愿平等和互惠互利原则,制定共同的开发策略,联合向市场推销。

4.3 确定主题,树立鲜明的旅游整体形象

根据本区域旅游资源优势,应以观光生态旅游、宗教朝觐游、民族风情游为基本主题,以神奇、旷野、珍稀、古老、优美、浓郁为特色,树立鲜明的旅游形象,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奇。在旅游项目方面可广开思路,设计出较为独特的游乐项目,如民族风情旅游项目、生态旅游项目等。

4.4 广辟资金来源,加速资源开发

本区域地处民族地区,基础薄弱,旅游业还刚刚起步,制约旅游业发展的根本原因是资金来源有限,因此要特别重视利用各种渠道筹集资金:(1)对于旅游外汇收入应实行地方全部留用的政策, 并对旅游企业实行减免税收。(2)对旅游业发展所需资金, 各地政府应通过专项拨款、低息贷款或无息贷款等多种形式予以支持。(3 )在统筹规划基础上,坚持“国家、集体、个人一起上”的政策及“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采取让利、让股、让地等优惠政策吸引中外投资商,也可采取集资、发行债券、试行旅游企业股份制等措施,鼓励社会各界兴办景区、景点和其它基础设施及旅游服务设施。(4 )可从本区域内旅行社、旅游饭店、旅游商品生产的经营单位及旅游车辆公司按营业额所得税中提取一定比例作为旅游发展基金,用于旅游建设。

4.5 强化基础设施建设,改善进出交通条件

本区因经济发展滞后,资金、技术条件受到限制,不少旅游区的旅游设施数量不足、档次不高,路况、车况差,使游人住宿难、行路难,因而大大影响了旅游经济效益的提高。因此,当务之急是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协同社会各方面的力量,以改善交通通讯条件为先导,逐步改进和完善现阶段旅游所需的吃、住、行、游、购、娱诸方面的配套设施,使游客进得来,住得下,吃得好,玩得高兴,走得愉快。

4.6 大力开发旅游商品,提高经济效益

甘川青交接地域特种物产丰富、民族风情浓郁,部分土特产品具有很高的开发价值,但由于本区域旅游业刚刚起步,开发还远远不能满足游客的需求。今后在开发旅游商品时应注意:(1 )突出地方特点与民族特色,使旅游商品具有艺术性、纪念性和礼品性。(2 )针对不同层次游客的需求,使旅游商品的设计、造型适应市场的要求。(3 )建立旅游商品生产基地,扩大生产规模,提高产品质量,注重颜色、规格与包装,做到精致、华丽、实用。

4.7 开发与保护同步进行

旅游地的吸引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旅游资源赋存价值的大小,资源一旦遭受破坏,旅游业就失去了赖以发展的物质基础。因此不能只注重经济效益,忽视了资源的保护。除了加强对现有历史文物资源的保护之外,还应加强对生态环境的保护,设立生态旅游区,在旅游旺季控制游客量,对游客进行生态环境保护的宣传,为旅游生态环境保护奠定民众基础。此外,保护工作的实施还需制定一整套的政策法规。

标签:;  ;  ;  ;  ;  

甘肃、四川、清代旅游资源开发模式的构建_成都旅游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