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州市立医院 儿童神经科 安徽宿州 234000
摘要:目的:总结儿童结核性脑膜炎的临床护理方法,并归纳其临床观察情况。方法:选择我院于2014年7月至2015年7月期间收治的结核性脑膜炎患儿70例,将其纳入本次研究,以硬币法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并分别予以常规护理与针对性护理,对两组患儿护理效果进行观察、对比。结果:经由护理后,两组患儿临床症状皆得到了一定好转,且观察组护理有效率较之于对照组来说有显著提高,数据差异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儿童结核性脑膜炎临床表现不具特异性,早期诊断较为困难,而尽早治疗作为成功治疗的关键所在,应加强对患儿临床表现的观察,并采取针对性的护理举措,这对提高患儿生存率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儿童;结核性脑膜炎;临床观察;护理
结核性脑膜炎属肺外结核病中最为严重的一种类型,较之于成人来说,儿童更易于感染,且具有病死率、致残率较高的特点[1]。儿童结核性脑膜炎起病较急且发展速度极快,有诸多后遗症。早期观察、精心护理是减少致残率、提高救治成功率的重点所在。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于2014年7月至2015年7月期间收治的结核性脑膜炎患儿70例,将其纳入本次研究,其中男42例,女28例,患儿年龄为1岁到12岁,平均年龄为6.4±1.3岁;患儿临床皆有不同程度的高热惊厥、头痛、意识改变等症状表现,均经由TB抗体、脑脊液、生化等检查确诊为结核性脑膜炎[2]。以硬币法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患儿各35例,两组患儿在各项一般数据的对比方面皆有可比性,也就是无显著差异(P>0.05)。
1.2方法
70例患儿均予以抗感染、鼻饲、吸氧、稳定水电解质平衡、抗结核等对症治疗。
对照组35例患儿予以常规护理,包括营造良好的病房居住条件,财务预防肌肉萎缩、压疮等症状发生的措施,最患儿口腔与舌部做好保护措施。
观察组35例患儿在对照组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针对性护理,具体方法为:①心理诱导:基于该病症的特殊性,会导致患儿有较大的心理压力,针对于此,应要求护理人员多积极关心患儿,并注意语气的和蔼、动作的轻柔,稳定其焦躁情绪;②病情的动态观察:对患儿病情发展情况进行动态观察,动态监测其各项生命体征,对是否发生头痛、瞳孔变化等情况进行观察,一旦发现问题及时采取相应的护理举措;针对患儿体温升高进行药物降温处理;③昏迷期护理:保持患儿平卧位,及时清除其呕吐物,予以患儿吸氧处理;若患儿存在颅内压增高情况则相应采取降低颅内压举措;注意对患儿皮肤的清洁护理,做好导尿管与鼻饲管护理;④用药护理:涉及到脱水剂的使用时应保持合理的静脉注射速度,密切观察药物使用情况。
1.3观察指标
观察、比较两组患儿护理后包括独立行走、跛行、斜视在内的临床表现,判定护理有效率。
1.4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所得数据进行归纳总理后,借助统计学软件SPSS19.0对其加以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做χ2检验;结果P<0.05代表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经由护理后,两组患儿临床症状皆得到了一定好转,且观察组护理有效率较之于对照组来说有显著提高,数据差异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数据见表1。
3讨论
3.1临床观察
3.1.1意识观察
针对患儿昏睡、意识模糊、昏迷意识状态的变化进行动态观察,以此来对患儿病情情况进行判定[3]。例如昏睡为患儿处于熟睡状态下不一唤醒,昏迷为严重的意识障碍同样也是病情危急的主要表现,若在护理时发现患儿存在意识障碍,应及时告知医生。
3.1.2瞳孔观察
对颅内高压症病情变化进行判断时,瞳孔改变是一项主要的依据指标[4]。主要观察内容为:瞳孔两边是否等大等园、边缘是否整齐、对光反射是否灵敏等。若存在异常问题要及时通知医生进行抢救。
3.1.3脉搏观察
就重型结核性脑膜炎患儿来说,会伴随有呼吸缓慢、血压升高等症状,需针对于此密切观察患儿的呼吸、血压等变化。
3.1.4颅内压增高观察
当发生颅内压增高时,其临床主要表现包括呕吐、头痛、昏睡、血压升高、意识模糊等等,若出现上述症状,要及时采取降低颅内压、纠正水电解质等处理,避免发生脑疝。
3.1.5用药观察
抗结核药作为治疗的关键所在,应依据早用、适量、联合且全程使用的基本原则,向患儿家长告知不规则用药会造成病情反复的严重后果,同时对患儿药物服用的反应进行仔细观察,例如服用异烟肼会导致伴发周围神经炎,应询问患儿是否发生四肢异常的感觉,及时总结药物使用是否得当的情况。
3.2护理
针对儿童结核性脑膜炎的临床观察,采取相应的针对性护理举措,包括颅内高压护理、昏迷期护理、用药护理等手段,可更进一步减少患儿后遗症的发生,降低病死率,提高治愈率。
本次研究结果表明,较之于常规护理的对照组,予以针对性护理的观察组于护理结束后,其护理有效率达到88.6%,明显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也进一步表明了予以针对性护理干预的有效性。
总结来说,由于结核性脑膜炎病情发展较快,加之儿童不易配合、不善表达,依从性较差,因此,细致的临床症状观察与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尤为重要,能及时将患儿病情变化反馈给医生,尽早采取有效的相关护理举措,对促进患儿的快速康复、降低病死率、提高治愈率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颜景荣.小儿结核性脑膜炎昏迷期护理体会及观察[J].中国医学创新,2010,07(23):127-128.
[2]马秀杰.协同护理对结核性脑膜炎出院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4,(19):82-83.
[3]杨钰.阶梯式护理在结核性脑膜炎患者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24):206-207.
[4]薛华.小儿结核性脑膜炎的护理[J].中国医药科学,2012,02(10):147,149.
论文作者:薄丽丽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30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4/12
标签:患儿论文; 脑膜炎论文; 结核性论文; 病情论文; 统计学论文; 儿童论文; 对照组论文; 《健康世界》2015年30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