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三九脑科医院影像中心 510000
【摘要】:目的:探究外伤所致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CT分析。方法:选取时间段在2016
年7月至2017年1月,在我院接收治疗的72例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分析所有患者的检查结果,均采用CT检查方式。结果:从积血部位的角度而言,最常见的是显示为58.3%发生率的脑池积血,相较于其他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从疾病分类的角度而言,所有患者中最常见的是显示为50.00%的发生率的单纯外伤性。结论:在治疗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过程中,应当按照患者的真实病情给予相应的治疗,临床医师还需要对患者的CT检查特点进行了解。
【关键词】:蛛网膜下腔出血;外伤;临床CT
患有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患者,通常情况下都伴有其他损伤,疾病的发生率较高,在对患者进行诊断的时候采用CT检查方式,且可以防止患者发生腰穿的危险,检查的准确率也较高,可为患者后期的治疗提供良好的参考数据,将误诊率进一步降低。此次研究通过对外伤所致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进行临床CT检查,对其主要特征进行分析,所得结果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资料选择时间段在2016年7月至2017年1月,在我院接收治疗的72例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包括男士52例,女士20例,年龄在(21~76)岁。其中坠落伤的患者有10例,车祸伤的患者有36例,撞击伤的患者有4例,跌倒伤的患者有22例。两组患者不论是在年龄、性别上等更多资料比对,具有可比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方法
对72例患者进行检查,需安排临床经验丰富,理论知识扎实的医生,需对患者的相关病历资料进行详细的了解,询问家属或者患者那些存在疑问的地方,之后在检查完成之后,总结分析所有患者的CT检查结果。使用飞利浦64排128层螺旋CT机,对患者进行CT检查,实施头颅螺旋薄层扫描,层间距控制在0mm,扫描层厚调为2mm,矩阵控制在512×512,同时软组织窗则调整为85/35,骨窗设为W/C=1500/450。应当在患者受伤之后的30min~20h的时间之内,对患者进行检查,且进行复查的具体时间,应该按照患者的真实情况进行设定,一般情况下最多复查次数为5次,最少需要复查2次。
1.3统计学处理
通过Epidata进行数据的处理,采用SPSS21.0统计学的软件,对患者护理治疗观察以及研究所用到的全部数据进行分析,检验的标准是0.05,两小组之间的比较采用t进行检验,当P<0.05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结果
2.1对患者的积血部位进行分析
在CT检查结果中得出,脑室出血的患者有1例(1.38% ),脑沟出血的患者有18例(25.00%),天幕缘出血的患者有11例(15.27% ),以及脑池出血的患者有42例(58.3% )。在这42例患者中,有纵裂池出血的患者有28例(66.67% ),外侧裂池出血的患者有3例(7.14% ),四叠体池出血的患者有1例(2.38% ),鞍上池出血的患者有10例(23.81%)。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其中发生率最高的是脑池出血,相较于其他具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
2.2对患者的疾病类型进行分析
在CT检查结果中得出,在72例患者中合并有脑内血肿的患者有1例(1.38%),合并有硬膜下血肿的患者有8例(11.11% ),单纯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例数为36例(50.00%),合并有脑挫伤的患者有24例(33.33%),合并有硬膜外血肿的患者有3例(4.16%)。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其中发生率最高的是单纯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相较于其他具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
3. 讨论
自发性及外伤性,是临床上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主要分类,自发性指患者因为血管畸形及颅内动脉瘤等情况所诱发的疾病,外伤性指患者有颅内外伤病史。在CT检查的结果中,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患者出现显著性增高的有脑沟及脑池两个部位的密度,后面及前面都发生纵裂池,对患者是否出现了偏密征象进行观察。在通常情况下而言,对正常大脑镰进行扫描时,采用CT检查方式,出现边缘清晰、前端稍宽的征象,两侧显示对称,两旁呈现出低密度的状态,表现出纵裂池。假设患者知识出现局限性纵裂池,或者蛛网膜下腔出血量比较少,促使较容易误诊、漏诊,因此应当在短时间内对患者进行CT复查,加用薄层扫描进行分析,从而可以将诊断的准确率进一步提升。文章选取时间段在2016年7月至2017年1月,在我院接收治疗的72例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分析所有患者的检查结果,均采用CT检查方式。积血部位的角度而言,最常见的是显示为58.3%发生率的脑池积血,相较于其他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从疾病分类的角度而言,所有患者中最常见的是显示为50.00%的发生率的单纯外伤性。
综上所述,在治疗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过程中,应当按照患者的真实病情给予相应的治疗,临床医师还需要对患者的CT检查特点进行了解,按照CT特征正确的鉴别出患者的病情。
参考文献:
[1]王岩松. 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CT临床分析[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93):150+153.
[2]杨璐,马志强,代博,牛红霞,韩菲琼. 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CT临床分析[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5,(10):47-48.
[3]耿俊山. 16排螺旋CT诊断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应用分析[J]. 转化医学电子杂志,2015,(04):72-73.
[4]孙美君. CT对自发性和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诊断价值[J].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4,(34):93.
论文作者:林瀚波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7年7月上第1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0/27
标签:患者论文; 蛛网膜论文; 的是论文; 统计学论文; 外伤性论文; 发生率论文; 外伤论文; 《医师在线》2017年7月上第1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