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动态观察法培养幼儿观察力,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观察法论文,观察力论文,幼儿论文,动态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幼儿主要是靠眼、鼻、舌、皮肤这些感官去认识世界,因此各种感官发育的好坏对幼儿认识世界、掌握知识和从事各种实践活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在实际生活中,多数儿童并不一定都会正确的使用自己的感官去认识世界,这就需要我们在日常教育活动中多注意对他们观察能力的培养。
观察力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比较持久的感知活动,是知觉的最高形式。观察方法有多种,而根据幼儿对事物认识肤浅,目的性不明确等特点,有的放矢地诱导幼儿积极参与,学会有目的、系统的观察事物,促进幼儿观察力的发展尤为重要。如何指导幼儿利用动态观察法,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我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
一、为幼儿提供良好环境和观察对象,并通过亲身实践直接观察事物发展。
幼儿集中观察时间较短,注意力容易转移,提供良好的环境和观察对象,是保证观察活动开展的前提。所以,带领幼儿观察确定目标应集中,范围也不要太大,一棵树、一条金鱼、一片草地。同时注意选择有一定新奇性的对象,对司空见惯的事物也尽量让他们看到新奇的一面。在参加“种花草美化环境”的活动中,让幼儿仔细看花籽和草籽的形状,用手触摸,用鼻子闻气味,然后要求他们告诉身旁的其他小朋友自己有何发现。老师认真聆听,并适当的加以补充和表扬。接着小朋友种花、种草、浅水、给自己的地块做上标记。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教师提醒小朋友去观察所种的花草有无变化。随着时间的推移,花籽、草籽开始萌发→破土发芽→长叶→开花→结籽。通过这一活动,小朋友目睹了自己种植的花草发生一系列的变化,增加了小朋友们学习、交流的机会。
二、针对幼儿兴趣,以点带面,培养幼儿观察的概括水平。
喜爱小动物是幼儿的天性,为此,我在幼儿园里饲养了两只小兔子,安排小朋友轮流在固定的时间喂养小兔,观察它的生长、发育情况,并向其他小朋友介绍当日情况。通过仔细观察兔子进食、玩耍,不仅培养了幼儿爱护动物的意识,而且也使幼儿熟悉了兔子的生活习性,这时再利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向幼儿展示自然界其他动物的生活习性及生长发育等可视画面,取得的教学效果会更好。比如在观看可视画面的同时,我提出画面上的动物哪些方面与小兔子相似、哪些不同等问题,让幼儿思考,然后回答,小朋友踊跃发言,各抒己见,教师加以归纳解释,使幼儿在头脑里有一个明确的答案。这样,幼儿在教师耐心的诱导下,逐步培养成观察、区别不同动物以及各类事物的个性和共性的能力,提高了自己的观察力和概括水平。
三、通过对自身发展的观察,认识事物发展规律。
幼儿充满了好奇心,常会提出他们是怎么长大的问题。为了促使他们对自身的了解,我向家长搜集了小朋友出生时的照片和生活照,布置了展示栏。展示栏分三部分:1.“婴儿时的我”,让家长在出生照片下标明身长、体重。2.“入园时的我”,展示刚入幼儿园时的生活照片,每张相片下标明幼儿的身高、体重。3.“猜猜看,我是谁”,展示反映小朋友学习、演出、游戏等活动的近照。展示栏受到小朋友的欢迎,他们都乐意向小伙伴介绍自己是“可爱婴儿”中的哪位,并兴致勃勃的让你猜猜照片中的小朋友是哪个小婴儿长成的。通过间接的手段,使小朋友对人发展的总过程有一系统的、动态的认识,学会用发展的眼光去观察自身的生长。
四、注意个别教育。
孩子在观察中概括性较差,而且缺乏独立性,容易被成人的意见左右。如:我在引导幼儿观察“一个小朋友喝茶”的电视画面时,我用毋庸置疑的语气问:“看这个吃饭的小朋友面前放的是什么?”有些观察力较差的幼儿说“是饭碗”。这些幼儿决不会想到老师会故意把“喝茶”错讲成“吃饭”。这说明,在幼儿的眼里,画面上的东西是孤立的,这与他们的认识能力较低有关。这就需要教师及时给予指导,经常训练,反之对观察能力较强的幼儿要适当的提高观察要求,使他们的观察能力得到进一步发展。
发展幼儿观察能力,不能急于求成,要有耐心,持之以恒。通过合理的、有计划的训练,幼儿就会在观察中逐渐学会动态观察的方法,提高幼儿认识自己周围事物变化的能力,这对他们今后智力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