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创新竞争研究综述_动机理论论文

网络创新竞争研究综述_动机理论论文

网上创新竞争研究综述,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竞争论文,网上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0 引言

通常,企业从内部工作人员获取创意、筛选创意、开发新产品。此外,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尝试开放式创新——从企业外部(如客户、供应商、大学、研究所等)获取信息和知识,同时也将自身的知识有选择地转移到外部寻求新的赢利机会[1-2]。除了客户、供应商等传统渠道,创新竞争已经成为新一代有效的开放式创新方式[3-4]:企业发布创新竞争任务,由外部解答者提供解决方案,然后由企业评价解决方案,对提供最优方案的解答者给予奖励。

以前,人们关注企业之间的联系以及由多个公司组成的创新社区对开放式创新的价值[4-6]。现在,有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研究从社区成员那里获取创新的方式[5]。创新竞争是从企业外部社区获取创新机会的有效方法[3,7]。企业可以自己举办创新竞争,也可以在第三方网络平台举办[4,8-11],这种基于第三方网络平台的创新竞争称为网上创新竞争[12]。网上创新竞争有三方参与者:发布者(本文关注企业类型的发布者,因此企业和发布者可以互换)、解答者、网络平台(如www.innocentive.com; www.vikecn.com; www.zhubajie.com; www.taskcn.com)。网上创新竞争的基本流程如下:企业在网络平台发布创新竞争信息,由解答者提供解决方案,然后由企业评价解决方案,最后对提供最优方案的解答者给予奖励。

网上创新竞争能辅助企业开放式创新的关键是应用解答者的集体智慧(Collective Intelligence)[12-13]。“在正确的环境下,群体会非常聪明,通常比群体中最聪明的个人更聪明”[14]。文献[10,15]发现,解答者的知识领域与疑难问题的距离越远,解答者越有可能提出成功的解答方案,因此企业外部的科学家(如InnoCentive平台的科学家)可以很好地辅助研发部门。解答者的多样性对集体智慧非常重要[16]。解决问题时,不同的认知角度有助于解答疑难问题[16]。而互联网平台正是一个能将多样的、分散的观点汇集在一起的理想平台[14],因此网上创新竞争可以很好地应用解答者的集体智慧为企业解决创新问题。除了获得疑难问题的解答方案,企业还可以通过创新竞争识别潜在的优秀人才,以充实企业的人力资源[17]。

学界和业界公认的网上创新竞争开始于InnoCentive平台(www.Innocentive.com),多个教学案例和期刊文章都研究过InnoCentive[4,8,10]。InnoCentive成立于2001年,最初由制药公司——礼来公司(Eli Lilly)投资,而且最初的创新竞争项目也来源于礼来公司。除了礼来公司,其他很多著名的企业也通过InnoCentive来辅助创新,如宝洁(Procter & Gamble)、艾利丹尼森(Avery Dennison)、苏威(Solvay)等,其他合作伙伴还有Nature.com,NASA,SAP等。创新竞争的领域包括:商业、化学、IT、工程与设计、食品与农业、数学、生命科学、物理科学等。

在我国,网上创新竞争被称为“威客模式”(witkey,即智慧的钥匙),开始于2006年,主要的平台有:任务中国(www.taskcn.com)、时间财富网(www.vikecn.com)和猪八戒网(www.zhubajie.com)。截至2010年8月14日,这三个平台已初具规模,解答者数量共有8205213人,发布创新竞争信息51348项,总的创新竞争金额为63945205万元人民币。

虽然我国网上创新竞争有了较大发展,但仍存在以下三点不足。

(1)很多发布者没有在预定的时间内得到理想的解答方案,不得不通过增加赏金来延长创新竞争征询。作者以时间财富网和猪八戒网为例来说明该问题。从2006年9月至2010年8月,共有22983项创新竞争信息在时间财富网发布,有2768个项信息加价延期,加价延期的比例达到12%。从2009年10月至2010年8月,共有9600项创新竞争信息在猪八戒网发布,延期有480项,加价延期比例达到5%。

(2)我国网上创新竞争的科技含量较低,创新竞争集中于平面设计、网站与软件设计、方案策划,这三种类型的创新竞争比例达98.3%。这三类创新竞争的共同点是需要好的创意,属于创意竞争[7]。而InnoCentive举办的创新竞争主要集中于科技水平较高的领域,如商业、化学、IT、工程与设计、食品与农业、数学、生命科学、物理科学等领域。

(3)创新竞争的平台运营商不能为企业提供知识产权交易服务,而且不能保护创新任务解答者的知识产权[18]。在我国的威客平台常出现发布者同时注册两个账户,用其中一个账户发布创新竞争信息,而选择另一个账户作为获胜的解答者,但采用的是其他解答者的方案,从而实现作弊的目的,由此侵犯了解答者的知识产权。造成该问题的原因是信息悖论:即发布者在采纳获胜者的解答方案之前需要详细了解解答方案,而一旦知道了解答方案的细节,发布者就没有动力来支付赏金了[19]。

1 网上创新竞争研究

网上创新竞争是互联网在企业开放式创新方面的最新应用,对该领域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下面从现金奖励、解答者行为和解答者的集体智慧三个视角对企业成功实施网上创新竞争进行研究。

1.1 企业成功实施网上创新竞争——现金奖励

企业采用网上创新竞争的一个主要目的是从外部获取创意或解答方案[17],因此,研究如何更好地从解答者那里获取满意的解答方案(即成功地实施网上创新竞争),一直是网上创新竞争领域的热点话题。解决该问题的方法之一就是现金激励,基于经济学模型(如博弈论)和二手数据的研究都发现了现金奖励的重要作用。

从博弈论视角出发的研究将发布者和解答者的决策看作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问题,研究的目标是最大化发布者的收益[20-21]。解答者的个人能力对发布者和其他解答者而言是私有信息,发布者的策略是公有信息。发布者决定奖励方式、奖励金额,解答者决定是否参与及其努力程度。文献[20]假设解答者的成本函数是线性的,即解答者是风险中性的,研究发现,网上创新竞争参与者数目随着奖励金额按照对数增长,因此,现金奖励对发布者获得理想的解答方案有重要影响[20]。质量较高的解答方案来源于小部分技能最高的解答者,而且当解答者处于风险规避时,应该设置多个奖项,而不是仅仅奖励提交最优解答方案的解答者[21]。

基于二手数据的研究也发现了现金奖励的重要价值[22-23]。奖金越高,参与创新竞争的解答者越多[23],奖金的大小可以显著影响解答方案的质量[22]。

传统创新竞争的研究理论对网上创新竞争也有很好的借鉴。下面从奖励方式和解答者数量两方面加以分析。

(1)奖励方式。创新竞争有三种主要的奖励方式:固定价格(Fixed Price,顾名思义奖励大小由发布者决定而且固定),竞价奖励(Reward Auction,奖励大小由解答者提出),基于绩效奖励(Performance Contingent Award Mechanism)。三种奖励方式的相同点是:只有最大化发布者收益的解答者能获得奖励。网上创新竞争中采取固定价格来奖励解答者,在我国一般的做法是:以竞争信息赏金的80%用来奖励威客,另外20%作为网络平台的服务费用(参考任务中国、时间财富网和猪八戒网)。

一般情况下,固定价格奖励是最好的选择[8],特别当创新的结果受很多外界随机因素影响时更是如此[24]。当创新的结果完全依赖于解答者的个人付出,竞价奖励是最好的选择[25-26]。对于创意竞争(Ideal-Project)和试验类竞争(Trial-and-Error Project),基于绩效的奖励方式是较好的选择[8]。

(2)解答者数量。一方面,解答者数量越多,竞争力度越大,竞争的增加会降低解答者的努力程度和获胜概率[27];另一方面,解答者数量的增加,会提高发布者和解答者的沟通成本以及评价解决方案的成本。因此,很多研究建议将参与者数量降低到两个[26]。向解答者收取入场费(Entry Fee)通常作为控制解答者数量的途径[24,26,28],虽然有些人认为,收取入场费是不合理的,因为发布者可能会借举办创新竞争的机会来敛财。除了收取入场费外,发布者还可以举行筛选竞标(Selec-tion Auction)来控制解答者数量[29]。

在网上创新竞争中,解答者不能提前设定解答者的数目,竞争者不是同时参加进来,而是动态地随机提交解决方案[23]。虽然很多学者发现,参与者数目会降低解答者的努力程度,但对于创意竞争和试验类竞争,更多的解答者可以增加解答方案的多样性,从而提高发布者的收益[8]。此时,不收取竞争入场费是最优选择。

1.2 企业成功实施网上创新竞争——解答者行为分析

从该视角出发的研究主要分析解答者参与网上创新竞争的动机、行为模式、对发布者的信任以及解答者的满意度。在传统的创新竞争中,解答者多是企业,参与创新竞争的动机是为了获取经济利益[30]。但网上创新竞争中参与者是个人,参与的动机更加多样。对网上创新竞争解答者动机的研究也处于起步阶段。文献[7]研究了ERP软件创意竞争模块中参与者的动机,通过案例研究发现以下几个参与动机:学习、奖励、自我推销、社交动机(Social Motives)。学习动机指解答者希望在创新竞争中,通过接触其他同行、专家来学习解答问题的技能,提高相应的能力。Lakhani等人也发现了解答者的学习动机[10]。奖励指解答者在网上创新竞争中获得现金等外在奖励或者其他非现金奖励。自我推销指解答者期望通过参与创新竞争让ERP软件厂商了解自己的才能,从而获得工作机会。社交动机指解答者期望在创新竞争过程中得到其他参与者的反馈和认可。

与文献[7]类似,Brabham通过在线交流工具访谈了17个Threadless网站上的解答者,询问他们“参与创新竞争对您的意义是什么”[12]。基于这些访谈,Brabham发现有以下几点原因:现金奖励、提高创新技能、获得工作机会、在Threadless社区中获得友谊。在企业自己的网络平台举办的创新竞争中,现金奖励和获得工作机会也是解答者的主要动机[17]。此外,学者也发现,解答者是否能够获胜与其内在动机密切相关。即使在创新竞争现金奖励很大的情况下,解答者的内在动机也非常重要[10]。

除了对解答者参与动机的研究,解答者的行为模式也受到学者的关注。研究发现:(1)大多数解答者在参与几个竞争任务后不再活跃地参与网上创新竞争;(2)继续留在创新竞争平台的解答者,一部分会选择参与解答较少的信息,这样可以提高获胜的概率;一部分会选择参与奖励金额较高的任务,这样就出现了激烈的竞争,造成人力资源浪费的问题[31]。文献[22]也发现类似的结论:网上创新竞争中解答者面临激烈的竞争,因此信誉等级较高的解答者为了减小自己面临的竞争压力,而去抢先参与某些创新竞争任务。Yang等人应用社会网络工具分析任务中国平台上的解答者行为模式发现[32]:(1)解答者参与竞争任务不平衡,小部分的竞争信息吸引了大多数的解答者,个别竞争信息甚至吸引了上千个解答者,而大多数的解答者都没有获得现金收益;(2)现金奖励不能显著地推动解答者参与创新竞争,这点与直觉不一致,其中的一个原因可能是奖金过低,因此无法有效地吸引解答者;(3)解答竞争信息需要的专业知识越高,参与的人数越少。

Hautz等人应用社会网络工具分析了宝石设计竞争社区Swarovski Enlightened TM[33]。依据发表评论的数量、提交设计作品的数量、作品得到评论的数量三个维度,可以将解答者分为八种类型[33]。其中发表评论最多的解答者(即宝石设计竞争者)是激励者(Motivator),也就是在该社区中,此类解答者的评论可以鼓励其他解答者改进设计作品。提交设计作品最多的解答者称为生产者(Generator)。得到评论最多的解答者称为吸引眼球者(Attention Grabbing User)。

此外,也有学者研究解答者对网上创新竞争交易信任的影响因素。文献[34]通过调研发现,发布者对解答方案的评价以及解答者的信任倾向是影响解答者信任的主要因素。最后,解答者的满意度也受到部分研究人员的关注。李燕应用因子分析找到与解答者满意度相关的因素[35]:网上创新竞争平台的“规范措施”是影响解答者满意度的最重要因素,这也说明了网络平台需要规范网站的制度;其次,解答者感知的“信任”以及网站提供的“服务”与满意度高度相关,这凸显了创新竞争平台的匿名性和安全保障措施的重要性。

1.3 企业成功实施网上创新竞争——挖掘解答者的集体智慧

网上创新竞争的优势是能够应用不同解答者的多样性,带来集体智慧,从而解答创新问题[3,13,16]。目前,通过网上创新竞争,企业能够获得多样的解答方案,这在一定程度上发挥了解答者的集体智慧。为了更加充分地挖掘解答的集体智慧,学者和业界开始尝试两种方式:解答者之间的合作、由解答者来投票辅助发布者选择解答方案。

文献[36]发现,在创新竞争中创新竞争小组成员内的成员合作可以有效地提高解答方案的质量。Piller和Walcher研究的创意竞争工具(Toolkits for Idea Competitions)的社区中,解答者可以相互评价解答方案[9]。Terwiesch和Ulrich介绍的Delioitte创新竞争案例中也体现了解答者之间的合作[3]。Delioitte的创新过程包括创意提交、合作和评价,提交创意后,解答者组成社区,在社区内解答者给各个解答方案提出意见,从而可以改进解答方案[3]。

Amabile等人认为,创新开始于新颖的想法:“个人或小组的创造性是创新的起点,前者是后者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37]。”Isen发现以下三个方面可以提高创造性[38]:(1)提供更多的认知材料,增加产生联系的可用认知元素。(2)分散注意力,提供更加复杂的认知环境,增加解答问题元素的广度。(3)增加认知的灵活性,增加多样认知元素发生联系的概率。当前的创新竞争对企业的好处是:发布者可从众多的解决方案中选择一个最好的,或者综合考虑这些解决方案产生新的思路。而解答者之间的合作可以提供更多的认知元素,并增加各个元素发生联系的概率,从而提高解答者的创造性及解答方案的质量。

Gullery公司开展的Matlab编程大赛可以很好地说明解答者之间的合作会改进解答方案质量[39]。Gullery给出的问题很常见:编程解决旅行商问题。但是Gullery增加了一条规矩:在竞赛结束之前,解答者之间可以相互使用别人的参赛者代码。这样不同的解答方案可以不断地相互借鉴,从而可以相互改进。网上创新竞争中小组成员内的解答者如果能相互合作,与Gullery增加规则的作用相似,也会改进解答方案的质量。

通过文献[36],我们可以知道解答者相互合作的意义,而促成解答者之间的合作比较困难。首要原因是解答者在参与创新竞争的动机上存在差异,有的仅仅是内在动机驱动,有的仅仅是为了获取现金奖励,而多数的解答者同时受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驱动[36]。

除了解答者之间的合作,由解答者来投票辅助发布者选择解答方案也是一种挖掘解答者集体智慧的方式。评价解答方案对创新竞争很重要,为了筛选解答方案,Terwiesch和Ulrich提出用两个阶段来评价解答方案[3]:第一阶段,投票决定,注重效率;第二阶段,由专家依据特征细则来评价,注重准确性。当前投票已经应用到网上创新竞争中,比如猪八戒网。在猪八戒网,解答者可以对解答方案投票,如果其投票的解答方案最终被发布者选中,那么投票者将获得一定的报酬。这种方式效率高,而且能征集解答者的思考和观点,因此有助于发布者选择解答方案。

2 总结

本文首先分析网上创新竞争对开放式创新的意义,然后从现金奖励、解答者行为和挖掘解答者集体智慧三个视角分析了企业如何成功实施网上创新竞争。虽然目前对我国网上创新竞争的研究越来越多[20,23,31-32],但对我国该领域问题研究的深度不够。多数文献是介绍网上创新竞争,特别是威客的概念[40-43],也有部分文献关注网上创新竞争过程中的发布者作弊与防范问题[18,34,43-44]。文献[31-32]主要应用二手数据分析网上创新竞争中解答者的行为模式,而文献[20-23]则侧重于网上创新竞争中对解答者和发布者的经济利益。

目前研究的不足之处可以归结如下,这也是未来的研究方向。

(1)对网上创新竞争作弊防范机制研究不深入。虽然多种文献都讨论了网上创新竞争中发布者作弊行为的影响[18,34,43-44],但少有文献研究通过哪些机制来防范发布者作弊,也没有详细分析作弊的防范机制与网上创新竞争任务类型的匹配。

(2)对如何启动我国技术含量较高的创新竞争市场研究不足。与InnoCentive的创新竞争市场相比,我国威客市场竞争任务的技术含量比较低,集中于图像设计、网站设计、起名标语等任务。没有文献研究如何根据我国的现状,来启动企业技术含量较高的创新竞争市场。这个问题对推动我国网上创新竞争的发展意义很大。

(3)对解答者参与动机研究不深入。虽然有文献研究解答者的动机[7,10,12],但没有学者从创新竞争任务设计的视角来分析如何提高解答者的内在动机。文献[32]发现,在我国威客平台Taskcn上,解答者参与竞争任务不平衡,小部分的竞争信息吸引了大多数的解答者。他们还发现,金钱不是驱动解答者的显著因素。这样,我们就开始思索:除了金钱因素,创新竞争任务的其它要素是否对解答者的参与动机有显著影响。

(4)对发布者和解答者之间互动的研究不够深入。有学者研究发现,解答者之间的互动可以提高解答方案的质量[36],但少有文献研究解答者与发布者之间的互动对解答方案质量的影响[23]。类似于解答者之间的合作能够提高解答方案的质量[36],发布者和解答者的互动也可以提高解答方案的创意,而且发布者和解答者的互动也便于知识的传输[45-46]。

标签:;  

网络创新竞争研究综述_动机理论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