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剂型改革应加强中药等效性研究论文_陈文星

中药剂型改革应加强中药等效性研究论文_陈文星

湘潭县中医医院 湖南湘潭 411228

摘要:中药的剂型与药效呈密切相关性,随着中药剂型改革的不断发展,推出多样化中药剂型,弥补传统中药剂型的不足。外形美观,服用方便的中药剂型,能促进中药的现代化发展,但是在剂型改革的同时,保证中药效果也是需要关注的对象。本文对中药剂型改革的中药等效性研究进行分析,现综述如下:

关键词:中药等效性;中药;剂型改革

近年来,中药改革开始逐渐推进,出现多种现代化、多样化的中药剂型,可促使中药获得现代化、美观的外形,便于临床应用。但是随着剂型改革,药效也会随之发生变化,在确保药物安全性下,保证新剂型的疗效,是重要问题[1]。本文从中药配方及剂量等方向中对中药剂型进行分析,了解中药剂型等效性研究的重要性及可行性,现进行如下综述:

1.强化中药等效性研究重要性

1.1中药配方颗粒问题

中药配方颗粒为中药汤剂改革的常见方式,在许多医院内广泛应用,但是其推广中却发现许多问题。传统制备汤剂和现代提取技术存在差异,导致中药效果出现问题。其应用剂量与标示剂量是否吻合,均为未知数,致使中药配方颗粒药效不佳,难以达到预期治疗作用。

1.2中药剂量问题

中药剂量是中药疗效的主要决定因素,中药剂型的不断丰富,致使各种中成药也随之增多,大多数研究均偏重于中成药的加工与剂型,对于药品使用剂量则不够重视,而许多中药剂型因剂量因素,引发疗效不佳、毒副作用等,严重影响临床应用[2]。剂型改革时,要确定有效剂量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将汤剂根据相应比例配置,另一种是将药味进行药效研究后,根据剂型需求配置所需要的剂量。以汤剂比例配置方式是最初使用方法,实施过程中,必须以等效性研究数据为依据开展,也需要精确计算工艺及用药突进对药效的影响;也有许多剂型改革采取与药效学结合进行剂量配置,也有两种方案结合的方法,因中药等效、量效相关研究所得数据存在差异,导致中药出现剂量范围宽松情况,一些剂型改革所形成的中药剂型并非最佳剂量[3]。

1.3中药剂型等效研究问题

在开展中药剂型改革时,其出现的问题相对较多,也存在共性问题,如无法合理进行剂型、工艺及剂量拟定,从而产生疗效与预期疗效不统一情况;在现代提取工艺中,过分强调提纯,导致药物原本成分受损,无法取得相应的治疗效果;许多中成药剂型中,加附加剂,增加疗效不确定性,也降低临床应用安全性;无准确的质量控制及科学配伍,导致其生物利用度较低。

2.中药等效性研究可行性

2.1研究内容及评价层次

中药等效性研究包括生物等效性研究及化学等量性研究、临床等效性研究、药理等效性研究等四个层次。

化学等量性是多种有效成分、有效部分含量相同。化学等值药物其生物利用度不同,其应用效果也存在差异,因此,一种或多种经研究显示,可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中药体内过程及生物活性成分为评价指标,开展生物利用度评价也较必要,即为中药生物等效研究;其药理等效研究为多种动物实验研究显示,其药理效应相似;临床等效性为临床研究后,开展多种临床药学相关研究,证明其临床疗效相似[4]。特殊剂型也能介入以上层次中,如固体口服药物,在确定及体外溶出度及生物利用度相关性后,在介于生物生效性研究及化学等量性研究中,开展溶出性评估。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每个层次可进行1个或多个指标作相应的评价,化学等量性是开展研究的基础,也是操作性最简单的评估方法,能测量其药理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可代表复方药效;生物等效性则较为直观;中药等量性研究则是经中药指纹图谱进行;药理等效性则相对直观,但是人与动物之间本身具有差异,导致所得结果也有差异性;临床等效性研究更为直接,最具有说服力,但是存在许多不受控制因素,研究难度大。

2.2中药等效性研究的可行性

经研究层次进行了解发现,各个层次均有其优势及劣势,若只进行单一指标,所获得的信息则不够全面,则需要使用多指标、多层次结合方式获取信息,使各个层次的研究结构互补,开展综合评价,取得更为显著的临床应用价值。指标及研究层次存在差异,其所得结果也有具有一定差异,甚至完全不同,因此,在实施研究过程中,需要不断对在研究方法进行总结与摸索,作综合的权衡,获得较为科学、全面的结论[5]。

目前,中药等效性研究的相关技术及方法均较为成熟,许多好的方法也逐渐发展,形成一套较为成熟的研究体系。中药等效性研究的临床开展时,多层次结合方法具有较高可行性,能够使多指标综合,取得结果更为全面。在中药内服制剂中,其成品及中间体系、细节生物学、化学等标准,必须要具有一致性。中药制剂药物必须要确保其药理作用及指标成分与标准汤药一致。中药剂型改革时,改革后剂型与原始剂型需要药理等效性研究、化学等量性研究结合,取得一致性结果[6]。

2.3研究进展与展望

国内在中药剂型改革的相关研究中,都间接或直接开展了多个层次结合研究,如穿心莲胶囊及穿心莲丸的生物利用度研究比较;六味地黄丸及颗粒剂药效学差异研究等。目前,对中药配方颗粒的相关等效性研究受到关注,相关的研究也较多,如牛黄解毒片与汤饮的指纹图谱对比;二陈汤配方传统汤剂及配方颗粒的药理作用比较分析;六味地黄汤剂及配方颗粒的药理作用研究等;

以上大多数研究均以原剂型作标准进行评价,使用单一指标或单一层次、多个指标开展对比分析,仅少数学者采取多指标及多层次方案作综合评估[7]。对于中药剂型的疗效开展研究,其单一指标及层次对比所得结果显得较为单薄;同时,大多数研究均为剂型改革后开展实验性研究,对于剂型改革过程中作药效及安全性把关的研究则相应较少。目前,中药剂型改革的科学化及规范化发展,导致中药等效性研究开始逐渐加强,同时,其等效性研究也在不断推动,大多数中药等效性研究是实验及调整、再实验过程。等效性研究则是中药剂型改革中极为中药的环节,虽然这项工作开展会受到一些阻碍,也会加大中药剂型开发的投入,但是有利于长远受益。

3.结语

在中药剂型改革的发展中,必须强化中药等效性研究,对中药剂型的质量慎重把关,谨慎评价,建立等效性研究的相应体系,促使中药发展往健康、繁荣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 黄晓晨,宿树兰,钱大玮等.不同促渗剂对少腹逐瘀方外用贴剂中效应成分群体外透皮吸收的影响[J].中草药,2014,45(21):3074-3080.

[2] 褚建宏.中药汤剂剂型改革研究进展[J].中外健康文摘,2013,55(10):360-361.

[3] 黄贵华,纪云西,胡跃强等.从醒脑静注射液的急诊运用谈中药剂型改革[J].广西中医学院学报,2012,15(1):136-138.

[4] 王海琴,刘文龙,贺福元等.基于鱼腥草ISSR扩增条带信息熵的一次投料量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2012,37(3):288-292.

[5] 狄明雪.对西医应用中药临床现状的探讨[J].健康必读(下旬刊),2012,523(9):393-393.

[6] 陆麟,吴佳伟,汤励雅等.单味中药颗粒剂临床应用体会[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4,7(11):72-51.

[7] 薛晓凤.浅析医院中药房经济改革管理的经验[J].光明中医,2012,27(3):602-41.

论文作者:陈文星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1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2/19

标签:;  ;  ;  ;  ;  ;  ;  ;  

中药剂型改革应加强中药等效性研究论文_陈文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